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规章制度.docx
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精选5篇) 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篇1 为了有力地爱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结合当前疫情,将新冠肺炎预防限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依据省、市、县有关加强学校新冠肺炎预防与限制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人员平安管理1.宿舍主管每天早操前30分钟和晚自习下课前30分钟测量宿管人员的体温,确认没有异样后准许上岗,并做好记录,全部参加宿舍管理的人员必需佩戴口罩上岗。2.学生宿舍实行封闭管理。进入人员实行体温监测和健康管理、实名登记验证并须佩戴口罩。疫情防控期间谢绝外人来访。3.发觉发热(37.3度以上)、感冒、咳嗽症状、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应马上报告学校疫情防控人员进行隔离治疗和医学视察,对与其接触人员测试体温并进行医学视察。4.到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的人员,要按有关规定经14天隔离视察无后方可上岗。5.宿管人员夜间全部入住学生宿舍楼,实行统一封闭管理,不得脱岗或随意找人顶岗,严禁在宿舍楼内饮酒。二、场所清洁消毒1.每天对学生宿舍内外环境卫生进行全方位的清洁消毒,特殊是楼梯扶手,门窗,楼梯等运用频率高的区域,并定期对学生宿舍室内进行消毒.2.宿舍内部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保持空气流通。3.设立“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按要求分类投放废弃口罩、日常垃圾等,刚好对垃圾投放点进行消杀。三、防护物资配备1.给宿管人员配备数量足够的红外、水银测温计。2.有条件的学校在宿舍配备移动紫外消毒灯,每天消毒1次。3.宿舍储备肯定数量供学生应急的口罩。 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篇2 为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依据上级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协作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保障全校师生的用餐平安,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制定本工作方案,详细内容如下:一、工作人员健康筛查及管理1、学校要支配专人对食堂工作人员及家庭成员的假期行程、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接触史等信息进行全面摸排,要建立台账;特殊是从湖北或重点疫区返广的,做好登记。2.做好相关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平安及防疫学问培训,并组织进行考核。3.食堂工作人员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常洗手消毒,穿戴整齐的工作衣帽,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在进行操作时佩戴口罩、工作服、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4.强化配送人员健康监测、洗手消毒和配送设施的清洗消毒,配送人员配送时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手套。5、对符合返校返岗条件的食堂工作人员,学校要通过工作微信群、电话或召开视频会议的形式,传达开学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并开展疫情防护学问教化和操作规范培训。二、工作人员返校返岗要求省市外未返回的食堂工作人员,须接到市教体局通知后,方可返茌;返回后,须在家进行居家医学视察14天。省市外返回未履行居家医学视察14天制度的食堂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到校工作。解除居家医学视察后,工作人员须供应卫健或所辖村(社区)等相关单位供应的未接触确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证明或者有效健康证明,方可返校上岗。三、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及环境清扫1、全面检查检修食堂设施设备(包括用电线路),对存在故障或平安隐患的,要马上支配人员进行修理或更换,确保开学后各类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转。进校修理人员必需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份核实登记,体温低于37并佩戴好一次性口罩和手套,方可进入校内。2、对食品库房、烹饪间、备餐间、专间、留样间、餐具饮具清洗消毒间、餐厅等全部区域进行全面保洁,确保环境清洁卫生。3、食堂重点区域和各类餐具、工用具、容器、全部餐桌椅等要进行全面清洗、消毒。4、打算医用消毒酒精、84消毒液、洗手液等,保障消毒设备、保洁设备数量足够。四、食品原料选购1.对供货商加强监督,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2.制定原料选购限制清单,除原禁止运用的原料外,不选购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或海鲜等,严禁选购食用野生动物,严禁在学校食堂、厨房饲养和宰杀禽畜。3.健全原材料验收流程,严格食品及原料进货渠道,做好索证索票、收货查验、台账登记、按要求储存等工作。4.要求供货商的原料运输车辆应具备相关温度、湿度及分隔功能,车辆及运输容器定期清洗、消毒。5.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激励选择在_市生鲜食品平安监管系统和流通环节食品平安监管系统开户的供应商,实施定点选购。6.选购预包装食品应当向供应商索取_市流通环节食品平安监管系统开具的供货(上市)凭证,如供应商无法出具供货(上市)凭证,必需索取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明和载明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的供货凭证;生鲜食品索取_市生鲜食品平安监管系统开具的_市生鲜食品上市凭证,肉类、禽类及其产品还应索取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验合格证明。7.每天专人做好进货查验和“入市必登”工作。供货凭证和上市凭证上的品种、数量等相关信息与供应的食品相符。五、食品原材料的贮存1.贮存场所、设备要定时检查,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杀虫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2.食品接收后要分类分架存放,隔墙离地10cm以上,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运用遵循先进先出原则。3.冷藏设备温度范围在010之间,冷冻设备温度范围在-20-1之间。六、食品加工1.加工操作前要运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30分钟,运用消毒液对加工用具、操作台面、抹布等进行消毒。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消毒,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操作时避开食品受到污染。2.食品烹饪时要烧熟煮透,其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成品应用消毒后的容器盛装,与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3.菜肴从制作到食用时间在常温条件下(1060)不得超过2个小时。菜肴在高于60条件下贮存,其可食用的保存时间为烧熟后4个小时。七、分餐错位进行就餐1.分批次、错时到食堂就餐,一张桌子只坐2人(留意入座后方可摘下口罩就餐),做到人与人之间相隔超过一米,进行错位排列,不对坐不交谈,严格限制同一时段就餐人数。2.食堂应设置洗手池,配备洗手液、烘干机或一次性纸巾,学生进入食堂就餐前洗手。3.全部学生进行分餐排队时请保持肯定距离不要拥挤,餐厅采纳发放统一套餐,为保证就餐距离采纳分批次就餐,每个年级就餐时间15分钟。4.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激励就近的学生回家用餐,削减非必要人员在食堂就餐,非本学校人员不得在餐厅就餐。八、餐后的消毒保洁1.食堂每天开窗通风,通风条件不佳的可短暂关闭。食堂应设置洗手池,配备洗手液、烘干机或一次性纸巾。严格根据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管好餐余垃圾,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2.餐用具清洗消毒工序要根据“一刮二洗三冲四消五保洁”依次操作。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限制温度120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洗碗机消毒限制水温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3.每餐工作完毕用清洁剂清洁各种厨具餐具表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厨房地面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4、餐具用后全部浸泡入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液体中5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净。消毒后的餐用具要存放在密闭的清洁保洁柜里。 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篇3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了使我校和幼儿园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一、学校成立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的领导机构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的发觉、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老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帮助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化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的督促、检查;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学问的宣扬教化;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1、工作仔细负责,责任心强;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学问,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3、必需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详细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报告工作;2、帮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务监测、发觉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建立由学生到老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觉、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觉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状况时,应刚好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刚好进行排查,并将排查状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视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觉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刚好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觉、早报告。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亲密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状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状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刚好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刚好追查学生的患病状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觉。(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1。报告内容刚好限(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像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马上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缘由的高热、呼吸急促或猛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相关信息。2。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状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便利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或报告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化行政部门报告。(三)检查报告流程:班主任晨检(发觉)报告校疫情报告人报告校长报告镇卫生院和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学校晨检、午检工作制度学校晨检、午检工作制度:学校坚持晨检、午检制度,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中午上课前由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教室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班主任刚好了解缺勤学生和在校生病学生状况,发觉各类。 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篇4 通过学习义务教化学校管理标准,使我对老师职业有了更加深化的熟识,教书育人,要从关爱学生起先。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凹凸,干脆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老师职业道德建设,进步老师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始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义务教化学校管理标准是新情势下加强老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进步中小学老师的职业素养水平,帮助老师坚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促使全体中小学老师真正成为人民满足的教化工作者。多年的老师生涯,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书育人是老师的神圣职责,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神圣工作,就必需从关爱学生起先。作为一位老师酷爱学生是我们的天职,也是做老师最最少的道德,作为老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进步师德水平。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与人为善,对待事和物要具有良好的心态,乐于助人,能识大体,顾大局,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对学生的关爱要从敬重和信任学生起先,要关切他们的成长,要用无私的爱赢得学生的爱,使学生情愿接受老师的教化,接受他所教学科的学问。老师对学生的教化,要以谆谆教导,以理服人为原则,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化效果,也才能成为一位高素养的老师。关爱学生要从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化起先,要培育学生酷爱祖国、酷爱人民、酷爱劳动、酷爱科学、酷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化,使他们养成关切他人、关切集体、仔细负责、醇厚、勤俭、英勇等良好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培育他们自我管理和辨别是非的实力。 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依据教化法律法规、聘用制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规定,为加强学校考勤管理,制定本规定。其次条 本规定适用于连江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教学校、进修校、职专和技工学校教职工考勤管理。第三条 教化局人事科依据本规定加强考勤管理和指导,其他职能科室帮助做好考勤管理。第四条 用人单位主要领导是本单位考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考勤管理负有完全责任。第五条 学校应参照本规定,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考勤管理制度。考勤管理严格根据规定要求和程序进行管理,做到公开、公允、公正。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把教职工遵守考勤管理制度状况作为业绩评估和年度考核重要依据之一。其次章 事假第七条 单次连续事假5天以内的,由用人单位审批。单次连续事假超过5天(含5天)的,由县教化局审批。第八条 每学年度累计事假超过7个工作日的,学校应在校内进行公示,并在教职工大会上说明准假缘由。第九条 教职工出国(境)或在国内探亲、旅游应支配在寒暑假,或其它节假日。第十条 由县教化局审批的事假,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后,上报教化局核准。未达40周岁育龄妇女连续事假时间达到两个月的,或者接近期末或期初连续事假达一个月的,应供应请假当月的妇检证明。第十一条 事假按本规定折扣工资。第三章 病假第十二条 教职工因病请假的,单次连续5天以内的,由用人单位审批。单次连续超过5天(含5天)的,由县教化局审批。第十三条 每学年度累计病假超过14个工作日的,学校应在校内进行公示,并在教职工大会上说明准假缘由。第十四条 教职工请病假,应当视病情供应相应病历材料,医院病历单、疾病证明书、化验单、医疗协助检查的报告单、拍片、医疗费发票等。由用人单位审批的病假,供应乡镇及以上医院出具病历材料;由县教化局审批的病假,供应县级及以上医院出具病历材料和医保发票。第十五条 未满40周岁的育龄妇女非住院治疗连续病假超过两个月,或者接近期末或期初连续病假达一个月的,还应当供应请假当月的妇检证明。第十六条 因住院治疗请病假的,可以住院通知书和预交住院费发票等材料办理预请假手续,出院后三天内供应上述病历材料办理正式请假手续。高度伤残、精神病、传染病等患者,经确认丢失劳动实力的,可以每学期初向县教化局报批一次。第十七条 教职工请病假应当供应真实有效的病历材料。 第十八条 病假按本规定折扣工资。第四章 法定假第十九条 因结婚请假的,供应身份证和结婚证书,由用人单位按下列要求审批:(一)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的可一次性享受15天的婚假;(二)一方未达晚婚年龄的或再婚者可一次性赐予3天的婚假。 其次十条 教职工直系亲属,指父母、祖父母(含配偶的父母、祖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可申请3个工作日的丧假。丧假由用人单位审批。其次十一条 女职工分娩的,女职工可以按规定申请分娩假,男职工可以按规定申请妻子生育照看假,由用人单位根据下列要求审批:(一)双方属晚婚或已婚女教职工满24周岁,合法生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可一次性享受135-180天的分娩假。分娩假期不含寒暑期的,享受135天假期;分娩假期含寒假的以实际天数计算,最长不超过160天;分娩假期含暑假的以实际天数计算,最长不超过180天。(二)非晚婚生育或一次生育多胞胎的女教职工,合法生育的可一次性享受不超过90天分娩假。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婴生育假增加15天;(三)夫妻为双职工的,妻子生育时,男方可享受5个工作日的照看假。照看假应在孩子诞生当月申请;(四)女职工分娩假应当不迟于分娩当日提出申请,并供应准生证、结婚证、诞生证、独生子女证(或夫妻双方签名的书面保证书)等。提前请分娩假的要供应县级及以上医院预产期证明,待分娩后供应诞生证。其次十二条 上述法定假,不折扣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