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资治通鉴的读后感600字初中范文(优选)_1.docx
-
资源ID:63938812
资源大小:16.2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2023资治通鉴的读后感600字初中范文(优选)_1.docx
关于2023资治通鉴的读后感600字初中范文(优选)关于2023资治通鉴的读后感600字初中范文(优选)的具体读后感参考范文,觉得有用就保藏了,这里给共享给同学们学习。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的视野肯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出的资治通鉴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资治通鉴读后感1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务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和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进给宋英宗,很受英宗赞许,命他接着编撰。为此特设一个史局,由他自己选用助手,他选定了刘恕、范祖禹和刘攽作为主要助手。当时北宋的局势比较稳定,政府保藏的书籍许多,他们可以随意参考。 资治通鉴中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很详尽,有六十多章,可以看到一个大帝国怎样渐渐地变成了分崩离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从代宗的放任起先,到唐德宗的无奈,有宪宗、武宗的振作,到昭宗的任人使唤。即使宰相有像陆贽、李德裕,也只能振作一时,而不能变更历史变迁的常态。 在割据势力强盛时,不得不缓缓而动。唐德宗起先武力削藩,导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后来转变看法,对藩镇一味姑息。唐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壮志,图强复兴,实施革新。但一遇挫折,这些措施便消逝殆尽。所以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为政也是这样,一起先不熟识状况,须要一段时间的视察,之后措施才能有所兴。 这是一部可以媲美史记的史学鸿著。千百年来,多少帝王贤臣、鸿儒大家都频频为其作注,足见其在史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都来看看吧! 资治通鉴读后感2 最终有志气起先说说鬼谷子前辈。早先在看资治通鉴的时候,并不对苏秦、张仪有太过深刻的印象,后来偶然间看了鬼谷子前辈的传记,才得知原来前面两位均是鬼谷子前辈的弟子,不止如此,就连孙膑和庞涓都是,这着实是一件很让人钦佩的。 都说孔子桃李遍天下,可真正出名的又有多少,不行否认,孔子开创了私学新时代,可鬼谷子的四位徒弟却纵横天下,影响了天下格局,不得不说是一件相当了不得的事。 春秋之后,天下不仅没有趋于统一,反而更加战乱纷争,七雄争霸,不断上演历史舞台,各诸侯国为了一己私利发动斗争,导致天下生灵涂炭。于是鬼谷子派四大弟子下山,欲解救苍生。使苏秦提倡六国合纵以制暴秦,而张仪则破坏合纵大计,助秦一统天下。 回顾历史,我并不觉得苏秦不如张仪,相反,他胸怀天下,只是诸侯相安终归只是一纸幻想,因为私欲乃人之全部。庞涓为了一己私利使计陷害孙膑,蓄意发动斗争,他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但不是一个好的军事家,正如孙子兵法中所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大善。斗争是一种手段,可防卫,可固国,唯不以侵略为目的,所以庞涓最终结局很惨。而搅乱合纵安排的张仪,是天生的谋略家,却也不是一个好的谋略家。只因其一句话致使楚国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家无可归,实在是凄惨,所以张仪的最终结局也不大完善。 其实,我始终隐隐觉得苏秦肯定还是比较懊悔当时激怒张仪奔赴秦国,可能他太过高估各诸侯的气度,也有些小看张仪的谋略,不管怎样,最终还是大秦一统天下,而最终暴秦也只历经二世而亡,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常理。 资治通鉴读后感3 历史虚无主义却是肯定不行取的。要求史书所载百分之百真实牢靠,原来就是不现实的要求。终归,史家们正努力地还历史以原来面貌,虽然这是一个或许恒久无法达到的目标。但我信任,史家们所记载的内容,还是有肯定的现实依据的。周公恐惊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终归周公有过大权独揽的经验,终归王莽有过礼贤下士的表现,这是谁也抹煞不了的。至于假如当时他们真的身便死了,那不是还有盖棺论定一说吗? 以史为鉴并不因史书内容有杜撰部分而失去意义就连完全杜撰的小说尚且有不行估量的借鉴意义,何况史实远远多于杜撰的史书呢? 和其他全部史书一样,资治通鉴也渗进了很多神话、传闻以及作者想当然地杜撰的内容,但这并无损于它的宏大。读到嚼碎张巡齿这一段时,没必要深究他的牙齿原委是怎么碎的,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却深深刻印在我们的脑海。读到将士们箭尽粮绝,张巡把自己的小妾给将士们分食了的时候,于残忍、冷酷、血腥的感觉之外,也无法不油然而生对张巡的无限敬意。这样恨敌入骨、坚忍如狼的张巡,力尽被俘后假如不是大义凛然、慷慨就义,那才是真正不行想象的怪事!至于他的牙齿原委是怎么碎的,唯恐不会有一丝一毫影响到他近乎神一样不朽的光线! 推而广之,史书里其它不够真实的细微环节描写,并无损于史鉴的意义。史家们在力求真实的同时,难免会留下星星点点的瑕疵。但白璧微瑕,绝不行因史书的不完备,就滑向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 资治通鉴读后感4 读通鉴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对于从战国到五代的漫长历史而言,通鉴无疑供应了具体的线索,对许多曾经只有模糊印象的事情读后都会有更深的感受。而且,编年体史书能够为读者供应历史的时代感和线索感,虽然不行能读过一边后就全部记住,但是,这种时代感可以让你大致辨明事务的前因后果,先后次序和发展脉络是对于某一详细时代进行探讨的前提之一。此外,虽然因为司马温公编集魏晋之前部分的材料今日大抵得见故而非可用之一手史料,但对于隋唐以后历史,通鉴有其独到的史料价值,尤其对于各材料相互抵牾之处,通鉴考异胪列众说并加以辨析,往往可观。至于胡三省的注文,虽然名为音注,但是其价值并不在注音之上(终归注的字大多不是生僻字,而且与今日的一般话也有一点距离)而在对历史名词的说明,尤其是职官制度和行政沿革方面。同时,胡三省读通鉴极详,虽无善本对校,但以理校之之处往往暗合。 其次,作为保存了大量材料的宝库,它对于我们其他所读后人论著加强理解是颇有裨益的。如去年寒假时读汉纪一部分,对同时阅读的春秋与汉道的相识就深化了很多。尤其民国时期学者多喜好大段引用材料,再读之下就会有肯定的亲切感了。 同时,在道德教化的角度来说,司马温公用他的如椽史笔,将美与丑,善与恶,才智与愚蠢,豁达与狭隘刻画的淋漓尽致。这会督促每一个读者进一步谛视自己,择善而从。 对于我自己来说,从寒冬到夏日再到寒冬,它伴随了我几乎整个2023年,期间还曾带着其中一本亲赴山西夏县的司马温公墓朝圣。虽然这本书里大部分故事的结局我都了如指掌,但是,读到那一段段或慷慨激扬,或大义凛然,或冰冷无情,或鲜血淋漓的文字时,还是经常不由自主的废卷长叹。”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感悟,甚至已经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在高校四年中,或许应当有这样一件值得回忆的“奇迹”工程吧。 资治通鉴读后感5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人类才智宝库中的绚烂明珠。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起源,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间多少撼人心魄的文章、字字珠玑的名句,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资治通鉴便是其中不朽的作品之一。 我深知手头的这本资治通鉴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资治通鉴,但正是它使我明白为人要如李白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陶渊明般“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做事要像班超那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像周处那样敢于“朝闻夕改”,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学习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崇高志向;正是它使我明白交友要交“良师益友”,拒交笑里藏刀的狐朋狗友;正是它使我明白“贫贱之交不行忘”、“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正是它使我明白在处事方面切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正是它使我明白做事贵在坚持“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它使我明白在学习上不仅要怀揣“非学无以成广才”的志向,还要有“治乱民犹治乱蝇”的方法再加上“锲而不舍”的执着,胜利自然是“手到擒来”;正是它使我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怀有“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的信念,还要形成“孤则易折,众则难摧”的团结意识。 学问经济时代的中学生,阅读是必不行少的,可是书籍浩如烟海,而我们的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要“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基于此,资治通鉴便是明智之选。 拜读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封建统治有此相识,更何况我辈学子? haha资治通鉴的读后感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