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新、旧国标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区别讲座.doc

    • 资源ID:639575       资源大小:683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旧国标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区别讲座.doc

    1新、旧规范区别讲座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材料材料1.1混凝土混凝土1.1.1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ck、ftk(N/mm2):1.1.2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c、ft(N/mm2):注(新):1、计算现浇钢筋砼轴心抗压及偏心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 300mm,则表中 砼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 0.8;当构件质量(如砼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 可不受此限制。 2、 离心砼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规范取用。 1.1.3砼受压或受拉的弹性模量 Ec(x104N/mm2):1.1.4温度在 00C 到 1000C 范围内时,砼线膨胀系数 c可采用 1x10-5/0C;砼泊松比 c可采用 0.2;砼剪变模量 Gc可按砼弹性模量的 0.4 倍采用。1.21.2钢筋钢筋1.2.1普通钢筋的强度标准值 fyk(N/mm2):混凝土强度等级强度种类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新10.013.416.720.123.426.829.632.435.538.541.544.547.450.2fck旧5.06.710.013.517.020.023.527.029.532.034.036.0新1.271.541.782.012.202.392.512.642.742.852.932.993.053.11ftk旧0.750.901.201.501.752.002.252.452.602.752.852.95混凝土强度等级强度种类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新7.29.611.914.316.719.121.123.125.327.529.731.833.835.9fc旧3.75.07.510.012.515.017.519.521.523.525.026.5新0.911.101.271.431.571.711.801.891.962.042.092.142.182.22ft旧0.550.650.901.101.301.501.651.801.902.02.102.20强度等 级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新2.202.552.803.003.153.253.353.453.553.603.653.703.753.80 Ec旧1.451.752.202.552.803.003.153.253.353.453.553.602注(新):1、热轧钢筋直径 d 系指公称直径; 2、当采用直径大于 40mm 的钢筋时,应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1.2.2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fy(N/mm2):注(新):在钢筋砼结构中,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 300N/mm2时,仍 应桉 300n/mm2取用。 1.2.3钢筋的弹性模量 Es(x105N/mm2):注(新):必要时钢绞线可采用实测的弹性模量。1.3耐久性规定耐久性规定1.3.1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种类符号d(mm)fyk新HPB235(Q235)820235 旧级(A3、AY3)235 新HRB335(20MnSi)650335d25335旧级(20MnSi、20MnNb(b) d=2540315 新HRB400 (20MnSiV、20MnSiNb、20MnTi)O650400 旧级(25MnSi)O370 新RRB400 (K20MnSi)OR840400热轧钢筋旧级(40Si2MnV、45SiMnV、45Si2MnTi)O540种类符号d(mm)fyfy新HPB235(Q235)820210210 旧级(A3、AY3)210210 新HRB335(20MnSi)650300300d25310310旧级(20MnSi、20MnNb(b) d=2540290290 新HRB400 (20MnSiV、20MnSiNb、20MnTi)O650360360 旧级(25MnSi)O340340 新RRB400 (K20MnSi)OR840360360热轧钢筋旧级(40Si2MnV、45SiMnV、45Si2MnTi)O500400种类Es新HPB235 级钢筋2.10旧级钢筋、冷拉级钢筋2.10新HRB335 级钢筋、HRB400 级钢筋、RRB400 级钢筋、热处理钢筋2.00旧级钢筋、级钢筋、级钢筋、热处理钢筋、碳素钢丝、冷拔低碳钢丝2.00新消除应力钢丝(光面钢丝、螺旋肋钢丝、刻痕钢丝)840 3602.05旧冷拉级钢筋、冷拉级钢筋、冷拉级钢筋、刻痕钢丝、钢绞线1.80新钢绞线1.953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定义如下:注(新):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 的规定 1.3.2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结构混凝土 应符合下表“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的规定:注(新):1、 氯离子含量系指其占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2、 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 0.06%,最小水泥用量 300kg/m3;最低混凝 土强度等级应按表中规定提高两个等级; 3、 素混凝土构仕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表中数值减 25kg/m3; 4、 当混凝土中加入活性掺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剂时,可适当降低最小水泥用量; 5、 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处于一类和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6、 当使用非碱性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 1.3.3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 C40; 2、 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 0.06%; 3、 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 3.0kg/m3;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 2.2.1 条的规定增加 40%;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 5、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维护。 1.3.4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的混凝土结构,应 采取专门有效措施。 1.3.5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潮湿环境中,结构混凝土应满足抗冻要求,环境类别条 件一室内正常环境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二 b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四海水环境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环境类别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kg/m3)最低混凝土 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 含量(%)最大碱含 量 (kg/m3)一0.65225C201.0不限制a0.60250C250.33.0二b0.55275C300.23.0三0.50300C300.13.04混凝土抗冻等级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1.3.6有抗渗要求的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有关 标准的要求。 1.3.7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任,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 钢筋;对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应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1.3.8四类和五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其耐久性要求应符合有关标 准的规定。对临时性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 求。 2构造规定构造规定2.1伸缩缝伸缩缝2.1.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注(新):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具体布置情况 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 的数值取用; 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 12m。 2.1.2对下列情况,宜对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适当减小: 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 8m 的排架结构; 2、 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 位于气候于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 构; 4、 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5、 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2.1.3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可对上表中的伸缩缝 最大间距适当增大: 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结 构 类 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 架 结 构装配式10070装配式7550框 架 结 构现浇式5535装配式6540剪 力 墙 结 构现浇式4530装配式4030挡上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现浇式30205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 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2.1.4具有独主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 础可不断开。2.2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2.2.1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 筋处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 应符合下表“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的规定。注:1、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 70mm; 2、 对旧规范,室内正常环境的板、墙、壳均为 15mm,梁和柱均为 25mm;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 板、墙、壳,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时为 35mm,C25 及 C30 时为 25mm,C35 时为 15mm;露 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梁和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时为 45mm,C25 及 C30 时为 35mm,C35 时为 25mm。 2.2.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低于 C20 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上表中的规定减少 5mm,但预 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 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 按上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 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 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2.2.3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上表中相应数值 减 10mm,且不应小于 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 层厚度不应小于 15mm。 2.2.4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 40mm 时, 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 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板、墙、壳梁柱环境类别C20C25C45C50C20C25C45C50C20C25C45C50一201515302525303030a一2020一3030一3030二 b一2520一3530一3530三一3025一4035一403562.2.5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2.3钢筋的锚固钢筋的锚固2.3.1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 中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 la=fydft (2.3.1 一 1 ) 预应力钢筋 la=fydft (2.3.1 一 2 ) 式中 l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fy、fpy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 C40 时,按 C40 取 值;d钢筋的公称直径; 钢筋的外形系数,按下表取用。注:光面钢筋系指 HPB235 级钢筋,其末端应做 180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3d,但作受压钢筋 时可不做弯钩;带肋钢筋系指 HRB335 级、HRB400 级钢筋及 RRB400 级余热处理钢筋。 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 1、 当 HRB335、HRB400 和 RRB400 级钢筋的直径大于 25mm 时,其锚固长度应乘 以修正系数 1.1; 2、 HRB335、HRB400 和 RRB400 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 系数 1.25; 3、 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 系数 1.1; 4、 当 HRB335、HRB400 和 RRB400 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 直径的 3 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 0.8; 5、 除构造需要的锚固长度外,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 时,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其锚固长度可乘以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 的北值。但对有抗震设防要求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不得采用此项修 正。 6、 当采用骤然放松预应力钢筋的施工工艺时,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从距 构件末端 0.25ltr处开始计算,此处 ltr为预应力传递长度。 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2.3.1 一 1)、钢筋类型光面钢筋带肋钢筋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三股钢绞线七股钢绞线0.160.140.190.130.160.177(2.3.1 一 2)计算锚固长度的 0.7 倍,且不应小于 250mm。 2.3.2当 HRB335、HRB400 和 RRB400 级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 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为按 (2.3.1 一 1)计算的锚固长度的 0.7 倍。机械锚固的形式及构造 要求宜按图 2.3.2 采用。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锚固长度范围内 的箍筋不应小于 3 个,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 0.25 倍, 其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直径的 5 倍。当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公称直径的 5 倍时,可不配置上述箍筋。图 2.3.2 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及构造要求(a)末端带 1350 弯钩 (b)末端与钢板穿孔塞焊 (c)末端与短钢筋双面贴 焊 2.3.3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 于 2.3.1 条规定的受拉锚固长度的 0.7 倍。 2.3.4对承受重复荷载的预制构件,应将纵向非预应力受拉钢筋末端 焊接在钢板或角钢上,钢板或角钢应可靠地锚固在混凝土中。 钢板或角钢的尺寸应按计算确定,其厚度不宜小于 10mm。 2.3.5新、旧规范的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对比如下表:注: 1、对新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是按(2.3.1 一 1)公式计算的,未考虑各种修正系数; 2、对旧规范的螺纹钢筋直径 d25mm 时,其锚固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 5d 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类型 C15C20C25C30C35C40新光面钢筋 HPB23536.92d30.55d26.46d23.50d21.40d19.65d旧级钢筋40d30d25d20d20d20d新带肋钢筋 HRB33546.15d38.18d33.07d29.37d26.75d24.56d旧月牙纹级钢筋50d40d35d30d30d30d新带肋钢筋 HRB400、RRB40055.38d45.82d39.69d35.24d32.10d29.47d旧月牙纹级钢筋45d45d40d35d35d35d82.4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2.4.1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 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 少设接头。 2.4.2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 接头。当受拉钢筋的直径 d28mm 及受压钢筋的直径 d32mm 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2.4.3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要符合以下规定: 1、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2、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1.3 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 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 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 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如图 2.4.3 所示:图 2.4.3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注:图中所示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钢筋为两根,当钢筋直径相同时,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 50%。3、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及墙类构件,不 宜大于 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 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 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 50%;对板、墙及柱类构件,可根据 实际情况放宽。 4、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 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ll=la (2.4.2) 式中 l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下表取用:5、 在任何情况下,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501001.21.41.69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 300mm。 2.4.4构件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 不应小于第 2.4.3 条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 0.7 倍,且在任何 情况下不应小于 200mm。 2.4.5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 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 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 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且不应大于 100mm;当钢筋受压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 倍,且不应大于 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 d25mm 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 面外 10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2.4.6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连 接区段的长度为 3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凡接头 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机械连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 段。在受力较大处设置机械连接接头时,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 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50%。纵向受压钢筋 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2.4.7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的机械连接接头,除应满足设 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外,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钢筋 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 50%。 2.4.8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满足纵向受力钢筋 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间距不宜小于 25mm。 2.4.9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 的长度为 3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宜小于 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焊接接头均属于 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 面积百分率,对纵向受拉钢筋接头,不应大于 50%。纵向受压 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注:1、 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以上限制; 2、 承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屋面板、楼板、檩条等简支受弯构件,如在受拉区内配 置的纵向受力钢筋少于 3 根时,可在跨度两端各四分之一跨度范围内设置一 个焊接接头。102.4.10 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 头,也不宜采用焊接接头,且严禁在钢筋上焊有任何附件(端 部锚固除外)。 当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屋面梁及屋架下弦 的纵向受拉钢筋必须采用焊接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心须采用闪光接触对焊,并支掉接头的毛刺及卷边; 2、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 25%,此时,焊接接 头连接区段的长度应取为 4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 3、 疲劳验算时,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4.2.5 条的规定,对焊接接头处的疲劳 应力幅限值进行折减。2.5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2.5.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级向受力钢筋百分率(%)不应小于下 表规定的数值:注(新):1、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 HRB400 级、RRB400 级钢筋时,应按表 中规定减小 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 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 0.1; 2、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 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 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 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 置的纵向钢筋。 2.5.2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 当降低,但不应小于 0.15%。 2.5.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 求: MuMcr (2.5.3)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全部纵向钢筋0.6受压钢筋一侧纵向钢筋0.2新 规 范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 和 45ft/fy中的较大 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分类 C35C40C60 轴心受压构件的全部受压钢筋0.40.4 偏心受压及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压钢筋0.20.2旧 规 范 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的受拉钢筋及 小偏心受拉构件每一侧的受拉钢筋0.150.211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 (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 M 以 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8.2.36)计算。3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3.1板板3.1.1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 3.1.1 规定的数值。 3.1.2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a、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 2.0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b、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 2.0 但小于 3.0 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 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c、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 3.0 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 算。 表 3.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3.1.3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 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 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3.1.4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 h150mm 时,不宜大于 200mm;当板厚 h150mm 时,不宜大于 1.5h 且不宜大于 250mm。板的类型最小厚度屋面板60民用建筑楼板60工业建筑楼板70单向板行车道下的楼板80双向板80肋间距小于或等于 700mm40密肋板肋间距大于 700mm50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 500mm60悬臂板板的悬臂长度大于 500mm80无梁楼板150123.1.5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 于 5d,d 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 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3.1.6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 大于 200mm 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 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 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 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 l0的四分之一(图 3.1.6)。 3.1.7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 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 8mm,间距 不宜大于 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 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 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 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 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 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 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 内、墙内或柱内;2、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 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 的四分之一;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 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 经验适当减少。图 3.1.6 现浇板中与梁垂直的构造钢筋1主梁 2次梁 3板的受力钢筋 4上部构造钢筋 3.1.8当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 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13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5%,且不宜小于该方 向板截面面积的 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50mm,直 径不宜小于 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 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3.1.9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 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 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0.1%。温度 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 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3.1.10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 求: 1、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150; 2、按计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配置在与 450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 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 1.5h0(图 3.1.10a);箍筋应做成封闭式,直径不应小于 6,间距不应大于0/3; 3、按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 300450之间选取;弯起 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图 3.1.10),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 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以外(1/22/3)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2,且每一方向不宜少于 3 根。图 3.1.10 板中抗冲切钢筋布置(a)用箍筋作抗冲切钢筋 (b)用弯起钢筋作抗冲切钢筋14注:图中尺寸单位 mm。 1冲切破坏锥面; 2架立钢筋 3箍筋 4弯起钢筋 3.1.11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2m 时,除应沿板 的上、下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筋外,尚宜沿板厚度方向间 距不超过 1m 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 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3.1.12 当板中采用钢筋焊接网片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3.2梁梁3.2.1不应小于 8mm 钢筋混凝土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 h300mm 时,不应小于 10mm;当梁高300mm 时,。梁上 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不应小于 30mm 和 1.5d(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 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梁的下部纵向钢筋 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 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当梁宽 b100mm 时,不宜少于两根;当梁宽 b100mm 时,可为一根。 3.2.2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其伸 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 las(图 3.2.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 V0.7ftbh0时,las5d; 2、 当 V0.7ftbh0时,las12d(带肋钢筋)或 15d(光面钢筋); 此处,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图 3.2.2 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简支支座的锚固 如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在钢筋 上加焊锚固钢板或将钢筋端部焊接在梁端预埋件上等有效措施。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 las范围内 应配置不少于两个箍筋,其直径不宜小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的 0.25 倍,间距不 宜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 10 倍;当采取机械锚固措施时,箍筋间距尚不宜大 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 5 倍。15注: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及以下的简支梁和连续梁的简支端,当距支座边 1.5h 范围内作 用有集中荷载,且 V0.7ftbh0时,对带肋钢筋宜采取附加锚固措施,或取锚固长度 las15d。 3.2.3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 当必须截断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当 V0.7ftbh0时,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 不小于 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1.2la; 2、 当 V0.7ftbh0时,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 不小于 h0且不小于 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 于 1.2lah0; 3、 若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则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 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 1.3h0且不小于 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 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延伸长度不应小于 1.2la1.7h0。 3.2.4在钢筋混凝悬臂梁中,应有不少于两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外 端,并向下弯折不小于 12d;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截断,而 应按第 3.2.8 条规定的弯起点位置向下弯折,并按第 3.2.7 条的 规定在梁的下边锚固。 3.2.5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tl应符合下列规定:1、 yt tlff VbT6.0(3.2.5)当 T/(Vb)2.0 时,取 T/(Vb)2.0。 式中:tl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tlAstl/(bh); b受剪的截面宽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7.6.1 条的规定取用; Astl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总截面面积。 2、 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和梁截面短边长度;除应 在梁截面四角设置受扭纵向钢筋外,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 置。受扭纵向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 3、 在弯剪扭构件中,配置在截面弯曲受拉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按第 2.5.1 条规定的受弯构件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本 条受扭纵向钢筋配筋率计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的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4、 对箱形截面构件,本条中的 b 均应以 bh代替。 3.2.6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 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 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不应少于两根;该纵向构16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0.2l0,此处,l0 为该跨的计算跨度。 3.2.7在混凝土梁中,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 钢筋时,其弯起角宜取 450 或 600;在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 有平行于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 20d,在受 压区不应小于 10d,此处,d 为弯起钢筋的直径;梁底层钢筋中 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3.2.8在混凝土梁的受拉区中,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可设在按正截面受 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前,但弯起钢筋与梁中心 线的交点应位于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外(图 3.2.8);同时, 弯起点与按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h0/2。 当按计算需要设置弯起钢筋时,前一排(对支 座而言)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不应大于表 3.2.10 中 V>0.7ftbho0.05Npo 一栏规定的箍筋最大间距。弯起钢筋不 应采用浮筋。图 3.2.8 弯起钢筋弯起点与弯矩图的关系1在受拉区中的弯起截面;2按计算不需要钢筋“b”的截面;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4 按计算充分利用钢筋“a”或“b”强度的截面;5按计算不需要钢筋“a”的截面;6梁中心 线 3.2.9按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 h>300mm 时,应沿梁全长 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 h=150300mm 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四 分之一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部二分之一跨度范 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17h800mm 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对截面高度 h800mm 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梁中配有计算需 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 直径的 0.25 倍。 3.2.12 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 sv(svAsv/(bs))不应小 于 0.28ft/fyv。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 3.2.10 的规定,其中受 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 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 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 1350 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 应小于 10d(d 为箍筋直径)。在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协调扭转 而配置的箍筋,其间距不宜大于 0.75b,此处,b 按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第 7.6.1 条的规定取用。对箱形截面构件,本条中的 b 均主以 bh 代替。 3.2.13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 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箍筋 应布置在长度为 s 的范围内,此处,s=2h1+3b(图 3.2.13)。当 采用吊筋时,其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梁高V0.7ftbho+0.05NpoV0.7ftbho+0.05Npo 150h300150200 300h500200300 500h800250350 h80030040018应小于第 3.2.7 条的规定。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 合下列规定: AsvF (fyvsin) (3.2.13) 式中:Asv承受集中荷载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总截面面积;当采用附加吊筋时,Asv 应为左、右弯起段截面面积之和; F 作用在梁的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附加横向钢筋与梁轴线间的

    注意事项

    本文(新、旧国标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区别讲座.doc)为本站会员(帮****)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