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设备监理细则PVC.doc
广东国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监 理 细 则工程名称: 青海盐湖第三期工程PVC装置 专 业: 动设备 编 制: 衡宝年 批 准: 时 间: 2013年3月20日 广东国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项目监理机构: 青海盐湖三期工程项目监理部 (章) 目 录1、工程概况 22、适应范围 23、编写依据 24监理工作程序 35、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9. HSE管理 9 7、监理工作流程 10 8. 质量控制点及目标值 13 一 工程概况1.1 PVC装置为青海盐湖集团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工程配套项目之一,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工程地点在青海省格尔木察尔汗盐湖。1.2 PVC装置 建设单位: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 1.3 动设备安装特点、难点动设备既有国产,也有进口;机泵类设备375台、压缩机类42台(进口2台)、风机类28台 。种类多,机泵有往复式、离心式、齿轮式、轴流式等;压缩机有往复机和离心机; 风机有离心式、起重机类15台、 输送机类44台。目前已经确定的各类动设备504台工期紧、任务重,生产介质为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高。尤其是几台进口设备没有资料(资料需等随机一起来)。二 本细则适用于50万吨/年PVC装置动设备安装工程三 编制依据:3.1 青海盐湖金属镁一体化50万吨/年PVC项目工程监理规划3.2 广东国信工程建设监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3.3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有关50万吨/年PVC装置动设备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等3.4 经批准50万吨/年PVC装置的动设备施工方案3.5相关标准规范3.5.1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3.5.2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3.5.3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HG20203-20003.5.4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SH/T3538-20053.5.5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41-20073.5.6化工用泵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207-83 3.5.7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H3514-20013.5.8化工工程建设起重施工规范 HGJ20183 3.5.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0-20063.5.10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 SH3503-2007 3.5.11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SH3505-99 3.5.12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 3.5.13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3.5.14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HG20203-2000 3.5.15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252-94 3.5.16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SH3538-20053.5.17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0-20103.5.18化工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标准 HG20235-933.5.19化学工业大中型化工装置试车工作规范 HGJ231-913.5.2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3.5.21工业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52-20103.5.22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 HG20237-943.5.23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SH3505-1999 3.5.24监理规范 GB-50319-20004、监理工作程序4.1施工准备阶段4.1.1审阅有关施工图和设计技术资料,充分掌握设备安装有关规定及技术要求。参加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和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审查设备安装相关图纸及资料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对图纸存在的疑问请设计给予澄清。4.1.2施工方案审批组织机构的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审查施工组织的合理性和施工方的可行性,劳动力、工机具是否满足工期的要求。4.1.3参加或组织开箱检验根据设备装箱清单:审查设备及其零部件、专用工具的数量、技术资料、质量保证文件;根据设计文件核对设备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并按检查情况如实做好开箱检验记录,要求参检各方在开箱检验记录表上签名确认。监督施工单位对已开箱的设备的保管。4.1.4基础交安根据有关技术文件参与对基础的外观、尺寸、标高、中心线、轴线以及质量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基础地脚螺栓孔内杂物是否清理干净,基础预留孔在施工过程中没法封闭,防止垃圾或杂物落入孔中。4.2设备安装阶段4.2.1有垫铁的安装(1)检查垫铁的布置要合理,垫铁的最小面积、间距及层数要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其相邻间距不应大于500mm,每组不宜超过四块.(2)检查垫铁表面光洁度、斜度、垫铁组高度以及垫铁与设备基础的接触面积要达到规定值。(3)设备找平后,平垫铁组应露出设备底座底面外缘1030mm。斜垫铁露出设备底座外缘1050mm.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的中心,并保证底座坐落在垫铁组承压面的中部,使设备底座受力均匀。斜垫搭接长度应大于3/4斜垫长度。(4)检查垫铁各组的松紧程度,无松动现象,用0.05毫米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垫铁与底座之间的间隙,同一断面两侧塞入长度总和应小于同方向垫铁尺寸的1/3。(5)垫铁检查合格后,随即通知施工单位,对垫铁组两侧进行层间点焊固定,但垫铁不得与设备底座焊接。二次灌浆应在设备找正工作合格后24小时内进行。否则,应对设备的找正数据进行复测,无变化后方可灌浆。4.2.2无垫铁安装(1)检查本设备是否适用无垫铁安装,根据设备类型选用捣浆法或灌浆法。(2)确认灌(捣)浆用水泥的牌号、砂浆配合比及施工程序和方法。(3)根据设备的重量或底座结构型式复核小型千斤顶的个数或临时垫铁的组数。(4)二次灌(捣)浆层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后,拆除临时支撑中,同时复测设备水平度,并将空洞填实。4.2.3地脚螺栓(1)检查地脚螺栓及其安装质量要符合规范要求。(2)拧紧地脚螺栓时应在预留孔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进行,拧紧力应均匀,拧紧力矩根据有关规定值和所选用地脚螺栓的材质、直径进行换算、复核。4.2.4就位、找平及找正。(1)检查设备定位基准面、线、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检查设备找平或找正时,安装基准测量点的位置选择要正确。采用不同的找正法,修正值选取要合理。(3)对胶带或链条传动的设备,检查两轮的同一平面度和两轴的平行度要符合规范要求。(4)对联轴器传动的设备,检查联轴器两轴的对中度及端面间隙,要符合设备出厂或相应规范要求。(5)检查两轴对中度的计算方法要正确。对于有温差变化设备,应充分考虑温差变化对轴对中度所造成的影响。4.2.5灌浆(1)捣实地脚螺栓预留孔的混凝土时,不得使地脚螺栓位移或使设备位移。(2)与二次灌浆层相接触的底座底面应光洁无油垢、无防锈漆等。(3)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浸湿,灌浆时清除基础表面积水,并保证灌浆层斜面的宽度和高度。(4)地脚螺栓预留孔及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二次灌浆工作,必须一次连续完成,并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检查是否采取了保温防冻措施,若要求混凝土早强,掺入混凝土内的早强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3清洗与装配(需要解体的设备)4.3.1设备清洗(1)根据设备型号及有关技术文件,检查确认清洗液配方及清洗、干燥方法。(2)对整体供货安装后需进行解体检查和清洗的设备,解体前应检查拆前测量及标记、记录,零部件清洗合格后才能装配,组装时必须达到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3)现场组装的设备,零部件经清洗、干燥、检查合格后按有关技术文件组装,封闭前检查其内不得有任何异物。(4)对零部件的加工表面进行除锈时,应检查其除锈方法及质量要求是否正确。(5)组合式底落的各个接合面应平整,清洁及无翅曲、铁锈、毛刺等。组合后,各接合面用0.05毫米的塞尺检查,不能塞入。(6)检查并确认水箱或油箱的渗漏试验。(7)检查并确认禁油条件下工作的零、部件、管道及附件的脱脂工作。(8)检查在精密螺纹或高温下的联接件及配合件,装配时表面是否涂有防咬合剂。4.3.2滚动轴承的装配(1)检查装配轴承应清洁、完好、转动灵活,无异常声音及与其配合件的配合尺寸。(2)检查轴承装配时是否采用专用工具,作用力是否均匀,过盈配合轴承的加热方法及温度是否正确。(3)检查轴承座圈与轴肩、压盖等零、部件的间隙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文件要求。4.3.3滑动轴承的装配(1)检查轴承的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2)检查厚轴瓦的瓦背与轴承座、轴瓦与轴颈、轴瓦与轴承座的接触状况,轴瓦间隙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及规范要求。(3)检查薄轴瓦的轴瓦与轴颈配合间隙、接触状况及瓦背与轴承座的贴合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检查多油轴径向自动调位轴承、轴瓦与轴颈的配合是否符合有关资料及规范要求。(5)检查止推轴承与止推盘的接触面积不小于75%,止推轴承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6)上下结合面处用垫片调整间隙或紧力的轴承,检查其两组垫片是否合格,厚度相等,垫片不能与轴相接触。4.3.4过盈配合的装配,根据测量过盈配合数值,检查选择装配方法是否正确,操作程序是否合理。装配件的相互位置及尺寸是否符合设备出厂要求。4.3.5轴密封件装配,根据设备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4.3.6传动齿轮的装配。(1)选择正确方法检查两啮合齿轮中心距偏差及啮合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或规范要求。(2)对采用滑动轴承支承的水平两啮合齿轮,检查其水平度。(3)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4)装在花键轴上的齿轮或沿轴向滑动的齿轮在轴上是否能灵活平稳滑动。4.3.7填料密封表面处理,搭接口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入深度要适声响和摩擦现象;往复泵应运行平稳,配汽机构动作应灵活、准确,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不得超过技术要求。4.3.8机械密封零件的检查。机械密封零件不能有损坏、变形,密封面不允许有裂纹、擦痕等缺陷。4.3.9装配过程中,零件必须保持清洁,特别是动环和静环的密封面应无尘、无异物,装配时应采取适当措施使环境无沙尘及无异物。端面的平直度应符合规定。4.3.10装配尺寸应符合技术文件或规范要求,不得随意减少或加大其压缩量。4.3.11机械密封的冲洗及密封系统必须保持清洁、无异物;系统的吹扫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4.3.12整体出厂的压缩机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并应在下列部位进行测量; ()、卧式压缩机;对称平衡型压缩机应在机身滑道面或其它基准面上测量;()、立式压缩机应拆去气缸盖,并在气缸顶平面上测量;()、其它型式的压缩机应在主轴外露部位或其它基准面上测量。4.3.13整体出厂的泵纵向安装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横向安装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4.3.14整体安装风机的轴承箱纵向和横向水平安装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每个轴承箱中分面纵向安装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4/1000,横向安装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8/10004.3.15附属设备及管道的安装。(1)根据设备有关技术文件要求对附属设备进行检查,并保证其内部清洁、无异物。(2)油系统及其他系统管道的安装参照管道安装监理细则进行。(3)设备连接的管道安装前检查管内是否干净,固定口的安排是否远离设备,安装后不允许对设备有外加应力,与设备配对法兰在自由状态下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4.4单机试运行4.4.1试运准备(1)审查安装记录齐全、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试运转方案经有关部门已批准。(2)相关附属设备安装完毕,检查试运转设备现场,已备消防设施和防护用具,机器危险部位已设安全罩、栏。现场已符合机器运转要求。(3)机器入口要安装过滤设施。(4)根据施工单位的报验,组织有关方进行试运前的条件确认(5)二次灌浆已达到设计强度,基础抹面结束(6)试运转有关的水、电、仪器、汽等工程已满足运转要求。(7)驱动机转动方向已校对且已空载运行合格。 (8)润滑、密封油系统已试运检查合格有润滑油系统. (9)压缩机润滑剂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系统经试运转应符合要求,供油应正常。(10)盘车应灵活,无异常声音。4.4.2试运行(1) 机器运转可分为有负荷和无负荷两个阶段进行,其运转时间确定可参见相应规范及技术文件。增、减负荷步骤应按有关文件或专项规范规定执行。(2) 检查运动部位有无异常响声,检查轴承温度不超过规定指标。压缩机运转中油压不得小于010MPa,曲轴箱或机身内润滑油的温度不应大于70(3) 检查系统各温度、压力参数是否正常。(4) 机器的振动值应不超过技术文件规定。(5) 检查驱动机械的电流、电压及各部温升值是否正常。(6) 检查机器紧固部位有无松动现象及其它异常现(7) 检查紧固件、被拆除的管道和配件应及时复位。(8) 泵启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离心泵应先打开吸入管路阀门,关闭排出管路阀门;、泵的平衡盘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吸入管路应充满输送液体,并排尽空气,不得在无液体情况下启动;、泵启动后应快速通过喘振区;、转速正常后应打开出口管路的阀门,出口管路阀门的开启不宜超过3min,并将泵调节到设计工况,不得在性能曲线驼峰处运转。 (9) 泵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70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80.(10) 试运转完毕,断开电源、动力源,卸掉系统压力及负荷,拆除临时设施,检查试运转记录。试运合格后各参加方要在试运记录表格上签名确认。4.5交工技术文件(1)设备开箱检验记录 (2)隐蔽工程记录 (3)立(卧)式设备安装记录 (4)设备安装记录 (5)设备安装垫铁隐蔽工程记录(6)机器拆检及组装间隙记录 (7)机器联轴器对中记录 (8)设备单体运行记录(一)、(二) (9)设备变更的有关资料 (10)安装过程中经修改的零、部件图或说明 5、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如旁站、巡视、平行检测、见证取样等(1)旁站,主要内容有:A、基础标高复测、大型机组吊装、单机试运 B、开箱检验(2) 巡视A、坚持每日至少一次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对发现的质量、进度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协调施工中存在的设计,质量,HSE等问题并做好相关记录。B、巡视检查的主要内容: 设备吊装,垫铁的摆放位置、距离,机泵初平和精平、二次灌浆、安全保护措施,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3)平行检测的主要内容有: A、设备的水平度、同心度,泵出口法兰的应力 B、施工中基准标高,轴线的确定.(4) 见证取样,主要内容有:A、基础交安.B.重要设备地脚螺栓材料抽检.HSE管理6.1监理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抓好安全监理工作。6.2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方案中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6.3经常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体系人员的到位情况,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6.4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6.5设备安装的脚手架必须用钢管搭设,脚手板必须搭接且用铁丝扎紧,脚手架搭设完毕经安全员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6.6高空作业必须按规定系好安全带,临边作业要设护栏6.7电机送电前应检查电器线路的接线正确,绝缘符合要求。6.8经常检查用电设施如焊机,开关箱,电缆的安全情况,防止漏电触电。 7、监理工作流程7.1 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7.2 工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审批7.3 隐蔽工程验收7.4 验收工作程序7.5 监理工作流程图7.5.1主要的监理工作流程图 (a)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 施工单位提出施工方案 专业监理工程师提出审核意见总监理工程师提出审核意见 修改意见修改意见建设、设计、监理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会审 批准返回施工单位确定的施工方案付诸实施(b)材料设备报验审批工作流程:施工单位提交设备出厂质量证书 设备退场 可可合格否不合格监理工程师审查监督见证施工单位委托送检监理单位委托抽检否 监理工程师审核 可投入使用(c )工序验收工作程序工 序 施 工监理人员巡视检查落实整改措施返修 有问题 施工单位自检专检不合格合格向监理工程师申请报验 必要时实验室检验监理人员现场抽检 结果 不合格 合格进入下一道工序 (d) 工程隐蔽验收流程图施工单位检验(总包单位)报验监理工程师复验签证工 程 隐 蔽合格否可分包自检申报、质量目标和质量控制点.1质量目标施工质量优良,施工焊接质量一次合格率96以上,按照国家或有关行业颁发的施工质量验评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验评,单位工程的质量合格100,其中,安装工程优良率在90以上.2质量保证措施.2.1、监督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三检制度.2.2、设备安装就位后,做好管口保护、封闭、防止碰撞及异物掉入。.2.3、设备灌浆前做好基础的清洗及灌浆后的养护工作。.2.4、设备配管后及时对与设备连接配管加设支吊架,做好设备的无应力检查工作。.2.5、审查安装完后施工记录。.3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点。 .31工序质量控制分为A(包括A1和A2)、B、C三个等级。对每一个等级,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无论对哪一控制等级进行检查,施工承包商都必须提供有关施工记录和检验试验报告。 .3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将以建设单位的统一管理规定为原则。 .34各质量控制等级的检查符合下列规定:A1级,应由IPMT管理部门、装置项目部(业主)、监理公司、施工承包商共同检查。A2级,应由装置项目部(业主)、监理公司、施工承包商共同检查。B级,监理公司、施工承包商共同检查,业主选择性参加。C级,应由施工承包商的质检部门进行检查.4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其监督计划中明确的停检点,施工承包商必须提前48小时通知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检查工程质量控制点序号工序工程名称检查等级参检单位施工监理设计勘察业主IPMT管理部门质监一般动设备1进场设备材料验收A2R2设备基础交接检查BR3地脚螺栓孔灌浆检查B4底座对中(标高、中心线、水平、方位)A2R5动设备精平、靠背轮对中A2R6垫铁隐蔽及二次灌浆检查A2R7拆检及回装间隙(如需要)B8辅助设备安装B9油系统检查A2R10驱动装置试车A2R11靠背轮最终对中A2R12单体试车A2R13交工(技术文件、竣工图)A1R大型机组(离心压缩机、透平)1进场设备及材料检验A2R2设备基础交接检查BR3地脚螺栓孔灌浆检查B4共用底座对中(标高、中心线、水平、方位)A2R5压缩机与透平(电机)对中A2R6垫铁隐蔽及二次灌浆检查A2R7拆检及回装间隙BR8联轴节对中:配管前/后A2R9内部清洁度B10盘车检查CR11油系统安装及清洗A2R12联轴节热对中A2R13试车条件确认A2R14驱动机试车A1R15压缩机与驱动机联动试车(空负荷)A1R16负荷试车A1R17交工资料整理、交工A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