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有效需求决定模型.ppt
第二篇第二篇 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n n第四章 有效需求决定模型n n第五章 IS-LM模型n n第六章 AD-AS模型11/28/20221第四章第四章 有效需求决定有效需求决定模型模型第四章第四章 有效需求决定模型有效需求决定模型n n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四个市场:n n产品市场产品市场n n货币市场货币市场n n劳动市场劳动市场n n国际市场国际市场n n有效需求决定模型:n n仅涉及产品市场仅涉及产品市场11/28/20223一、有效需求的决定一、有效需求的决定n n总供给价格:指该社会全体厂商销售其产品时期望得到的最低价格总额。n n总需求价格:指该社会全体居民购买消费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n n有效需求: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产出总量和需求总量。n n有效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n n国民收入的均衡值决定于有效需求。11/28/20224有效需求与就业水平有效需求与就业水平ASNOPADN0EP0N1N211/28/20225充分就业与失业充分就业与失业n n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一个社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时的就是指一个社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即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充分就业状态,即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充分就业时依然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业时依然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合称和摩擦性失业合称自然失业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与全部劳。自然失业与全部劳动力之比为自然失业率。动力之比为自然失业率。n n自愿失业: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出于种种原因自愿自愿失业: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出于种种原因自愿放弃工作而形成的失业。放弃工作而形成的失业。n n摩擦性失业:就业状态暂时中断而形成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就业状态暂时中断而形成的失业。n n非自愿失业:有劳动能力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非自愿失业:有劳动能力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或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平或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而造成的,因非自愿失业是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而造成的,因而也称周期性失业。而也称周期性失业。11/28/20226有效需求决定就业水平有效需求决定就业水平n nN0=充分就业 n n充分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n nN0 充分就业n n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就业状态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就业状态n nN0 充分就业n n经济衰退条件下的就业状态经济衰退条件下的就业状态11/28/20227两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两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企业企业居民居民收入收入(Y)1000亿亿消费消费(C)1000亿亿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务商品和劳务11/28/20228两部门模型两部门模型企业企业居民居民收入收入(Y)1000亿亿消费消费(C)900亿亿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务商品和劳务银行银行储蓄储蓄(S)100亿亿投投 资资(I)100亿亿总供给:总供给:Y=C+S Y=C+S 总需求:总需求:Y=C+I Y=C+I 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总供给:I=SI=SI=S(I=S(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经济增长均衡IS(IS(总需求总需求 S(IS(总需求总需求 总供给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经济增长扩张11/28/20229有效需求的决定有效需求的决定n n两部门模型中:两部门模型中:Y=C+I Y=C+I C=C=a+bYa+bYn n例例1 1:已知消费函数:已知消费函数C=1000+0.8YC=1000+0.8Y,投资,投资I=600I=600亿元,求总亿元,求总产出水平产出水平Y Y。n nY=(1000+600)/(1-0.8)=8000Y=(1000+600)/(1-0.8)=8000(亿元)(亿元)n n例例2 2:假设上述消费函数中自发性消费:假设上述消费函数中自发性消费a a由由10001000亿元减少至亿元减少至900900亿元,投资亿元,投资I I仍为仍为600600亿元,求总产出水平亿元,求总产出水平Y Y。n nY=(900+600)/(1-0.8)=7500Y=(900+600)/(1-0.8)=7500(亿元)(亿元)n n例例3 3:假设消费函数仍为:假设消费函数仍为C=1000+0.8YC=1000+0.8Y,投资规模,投资规模I I由由600600亿亿元扩大至元扩大至650650亿元,求总产出水平亿元,求总产出水平Y Y。n nY=(1000+650)/(1-0.8)=8250Y=(1000+650)/(1-0.8)=8250(亿元)(亿元)11/28/202210消费与投资决定的收入消费与投资决定的收入45C,I5000 8000 8500 YC+IO10001600CC+I170011/28/202211投资与储蓄决定收入投资与储蓄决定收入5000 8000 8500 YI=600O-1000600S700I=700S,I11/28/202212三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n n加入政府部门之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都会加入政府部门之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都会发生变动。发生变动。n n家庭家庭从企业和政府获得收入,另外,家庭从厂商从企业和政府获得收入,另外,家庭从厂商处购买商品和劳务(即支出),并向政府交税。处购买商品和劳务(即支出),并向政府交税。n n企业企业向家庭和政府销售商品和劳务得到收入,同向家庭和政府销售商品和劳务得到收入,同时向家庭支付工资,薪金、股息、利息和租金,时向家庭支付工资,薪金、股息、利息和租金,并向政府纳税。并向政府纳税。n n政府政府向企业和家庭收税取得收入,并向企业和家向企业和家庭收税取得收入,并向企业和家庭购买商品和劳务(包括支付政府工作人员工资)庭购买商品和劳务(包括支付政府工作人员工资),向家庭支付利息和转移支付。,向家庭支付利息和转移支付。11/28/202213三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企业企业政府政府家庭家庭工资,利息,股息,租金税收劳务购买和转移支付税收商品购买家庭间劳务购买企业间投资品购买商品采购11/28/202214三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家庭家庭企业企业消费支出消费支出要素收入要素收入政府政府转转移移支支付付税税收收税税收收政政府府购购买买11/28/202215三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三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n n总需求:总需求:Y=C+I+GY=C+I+Gn n总需求包含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总需求包含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n n总供给:总供给:Y=C+S+TY=C+S+Tn n总供给包含消费、储蓄和税收(指净税收)。总供给包含消费、储蓄和税收(指净税收)。n nT T为总税收扣除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净税收为总税收扣除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净税收n n均衡条件:均衡条件:C+I+G=Y=C+S+TC+I+G=Y=C+S+T I+G=S+T I+G=S+T I=S+(T-G)I=S+(T-G)n n投资投资I I为自主投资,不随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动。为自主投资,不随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动。n n政府购买政府购买GG是政府控制量,假定是一个常数。是政府控制量,假定是一个常数。n n政府税收政府税收T T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税收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税收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定定量税量税,即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另一种为,即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另一种为比例所得税比例所得税,即税,即税收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比例所得税根据税基的大小征收,而收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比例所得税根据税基的大小征收,而定量税则与税基大小无关。定量税则与税基大小无关。11/28/202216三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n n均衡产出条件:C+I+G=Y=C+S+T I+G=S+T I+G=S+T I=S+(T-G)I=S+(T-G)n nI+GS+T,总产出将趋于增加;n nI+G=S+T,总产出将趋于稳定。11/28/202217四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四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模型家庭家庭企业企业消费支出消费支出要素收入要素收入政府政府转转移移支支付付税税收收进进口口政政府府购购买买外国外国出出口口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关税关税税税收收11/28/202218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n n总需求:Y=C+I+G+Xn n总供给:Y=C+S+T+Mn n总需求=总供给:C+I+G+X=Y=C+S+T+Mn n均衡条件:I=S+(T-G)+(M-X)n nI=S+(T-G)+(M-X)(总需求=总供给)n nIS+(T-G)+(M-X)(总需求S+(T-G)+(M-X)(总需求总供给)11/28/202219思考题思考题n n四部门经济的GDP如何表示?n nGDP=C+I+G+(X-M)正确吗?11/28/202220有效需求的变动:乘数原理有效需求的变动:乘数原理n n乘数原理亦称倍数原理,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n n假如一个国家增加一笔投资(I),那末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并不限于原来增加的这笔投资,而是原来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Y=KI,其中K称为“投资乘数”,K通常是大于1的正数。n n投资乘数是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11/28/202221乘数原理产生的历史背景乘数原理产生的历史背景n n2020世纪世纪20-3020-30年代英国经济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年代英国经济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n n19291929年英国自由党的劳埃德年英国自由党的劳埃德.乔治在大选中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乔治在大选中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来消除失业的竞选诺言。来消除失业的竞选诺言。n n但时任职财政部的霍特来反对该计划但时任职财政部的霍特来反对该计划“财政部观点财政部观点”。n n开支、就业、资金来源开支、就业、资金来源n n19291929年年5 5月大选前夕,凯恩斯与汉德逊合作发表论战性小册子月大选前夕,凯恩斯与汉德逊合作发表论战性小册子劳埃德劳埃德.乔治能做到吗乔治能做到吗,主要就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所需资金的来源及去向,主要就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所需资金的来源及去向问题,针对问题,针对“财政部观点财政部观点”进行理论论战。凯恩斯在论述中谈到进行理论论战。凯恩斯在论述中谈到政府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所能引致的就业人数的增加量,并不仅仅限于该项公共兴办公共工程所能引致的就业人数的增加量,并不仅仅限于该项公共工程所增加的就业人数工程所增加的就业人数。n n19311931年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发表年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发表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在文中首,在文中首先提出先提出“乘数原理乘数原理”。关键是引进。关键是引进“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概念,使乘数效应发概念,使乘数效应发生作用的实际过程可以被描述出来。生作用的实际过程可以被描述出来。n n凯恩斯在凯恩斯在通论通论中把卡恩论文涉及的内容形式化为中把卡恩论文涉及的内容形式化为“乘数乘数”原理,原理,成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论或就业理论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为成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论或就业理论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为“三大基本心理法则三大基本心理法则”和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供应量)。11/28/202222简化的乘数简化的乘数n n例:假定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例:假定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0.8YC=1000+0.8Y,自发的计划投资,自发的计划投资I=600I=600,则均衡时,则均衡时I=S=600I=S=600,均衡收入,均衡收入Y=8000Y=8000。n n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投资增加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投资增加100100,I I 从从600600增加到增加到700700,国民收入最终国民收入最终增加多少?增加多少?n n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n n增加的增加的100100美元投资增加了对投资品(最终产品)的需求,用来购买美元投资增加了对投资品(最终产品)的需求,用来购买投资品,则参与生产投资品的各种生产要素获得投资品,则参与生产投资品的各种生产要素获得100100美元的收入,即美元的收入,即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100100美元。美元。n n但是投资增加对经济的影响并没有就此终结。当家庭部门收入增加了但是投资增加对经济的影响并没有就此终结。当家庭部门收入增加了100100美元之后,会把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储蓄,而同时增加消费。假定美元之后,会把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储蓄,而同时增加消费。假定该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该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0.8,则家庭部门在增加的,则家庭部门在增加的100100美元收入中会美元收入中会有有8080美元用于购买消费品。结果,经济中消费品的需求增加美元用于购买消费品。结果,经济中消费品的需求增加8080美元。美元。消费需求增加导致消费品生产增加消费需求增加导致消费品生产增加8080美元。这美元。这8080美元又以消费品生产美元又以消费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形式流入到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过程中的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形式流入到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国民收入又增加了从而国民收入又增加了8080美元。美元。11/28/202223n n同样,生产消费的要素所有者会把这同样,生产消费的要素所有者会把这8080美元收入中的美元收入中的0.80.8,即即6464美元用于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增加美元用于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增加6464美元,并由此导美元,并由此导致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再增加致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再增加6464美元。美元。n n如此不断继续下去,通过增加如此不断继续下去,通过增加100100美元投资,社会最终增美元投资,社会最终增加的国民收入为:加的国民收入为:Y=100+1000.8+1000.8 0.8+Y=100+1000.8+1000.8 0.8+=100/(1-0.8)=500 =100/(1-0.8)=500n nY=Y=Y Y1 1+Y Y2 2+Y Y3 3+Y Yn n =I+bI+bI+bI+b2 2I+bI+bn-1n-1I I =I(1-bI(1-bn n)/(1-b)/(1-b)n nY=Y=I/(1-b)=KI/(1-b)=KI In n如果如果0b10b1,nnn n上式中上式中K=1/(1-b)K=1/(1-b)即为乘数,即为乘数,b b是边际消费倾向是边际消费倾向C/C/Y Y。11/28/202224有效需求的变动有效需求的变动45C,I Y0 Y1 Y2 YC+IOCC+I+CE0E1E2CY11/28/202225有效需求的变动有效需求的变动45C,I Y0 Y1 Y2 YC+IOCC+I+IE0E1E2IY11/28/202226有效需求的变动有效需求的变动 Y0 Y1 YIOI0SI1IS,IIYS11/28/202227消费乘数与投资乘数消费乘数与投资乘数n n两部门模型n n消费乘数KCn n投资乘数KI11/28/202228乘数效应乘数效应n n乘数效应是一面双刃的剑,投资乘数定理不仅说明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而且也说明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将会成倍下降。n n乘数效应发生作用的必要前提:n n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存在着闲置的资源。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存在着闲置的资源。n n如存在着可用于增加生产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由如存在着可用于增加生产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由于缺乏有效需求而闲置未用。于缺乏有效需求而闲置未用。n n乘数效应以充分就业作为最终的极限。乘数效应以充分就业作为最终的极限。11/28/202229“破窗理论破窗理论”n n“破窗理论破窗理论”:当一个顽童打破了一户人家的玻当一个顽童打破了一户人家的玻璃窗后,为了修复,户主就需要花钱购买新玻璃,璃窗后,为了修复,户主就需要花钱购买新玻璃,还要雇工匠安装,玻璃店也有了新生意。虽然户还要雇工匠安装,玻璃店也有了新生意。虽然户主蒙受了损失,但就此产生了工匠、商店、工厂主蒙受了损失,但就此产生了工匠、商店、工厂和运输方面的新需求,又使另外的一些人得到了和运输方面的新需求,又使另外的一些人得到了好处。由此总结出的好处。由此总结出的“理论理论”为:不管发生何样为:不管发生何样的灾祸,不论是兵祸、水灾还是疫病流行,都是的灾祸,不论是兵祸、水灾还是疫病流行,都是有弊亦有利的。损失能带来新的商机,会让更多有弊亦有利的。损失能带来新的商机,会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的人从中受益。n n法国法国19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在其著作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在其著作看得见的与看不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见的里说的一个故事。里说的一个故事。n n洪水、洪水、911911事件、非典、美伊战争等。事件、非典、美伊战争等。11/28/202230蜜蜂的寓言和蜜蜂的寓言和“节约的悖论节约的悖论”n n蜜蜂的寓言:蜜蜂的寓言:很早以前有一个蜂群,他们每天过着奢侈的很早以前有一个蜂群,他们每天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个时候,蜂群里繁荣昌盛,欣欣向荣,蜜蜂们都生活,这个时候,蜂群里繁荣昌盛,欣欣向荣,蜜蜂们都生活得很好。可是,蜂王为了向蜂群表示他的良好品质,生活得很好。可是,蜂王为了向蜂群表示他的良好品质,他下达了一道旨意,说是从今以后在他的王国里,大家要他下达了一道旨意,说是从今以后在他的王国里,大家要过简朴的生活。从这道意旨颁布以后,大家勤俭节约,过过简朴的生活。从这道意旨颁布以后,大家勤俭节约,过着非常清苦的生活。可是带来的结果确是这个蜂群的没落,着非常清苦的生活。可是带来的结果确是这个蜂群的没落,蜂群一日不如一日,最终整个蜜蜂王国就这样一日日的没蜂群一日不如一日,最终整个蜜蜂王国就这样一日日的没落了。落了。n n蜜蜂的寓言蜜蜂的寓言是出版于是出版于17201720年的一本书,作者为荷兰人曼德维年的一本书,作者为荷兰人曼德维尔。尔。n n“节约的悖论节约的悖论”:由于消费的增加:由于消费的增加(减少减少),相应地,储蓄,相应地,储蓄的减少的减少(增加增加),会通过乘数效应,导致总产出的增加,会通过乘数效应,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减减少少),所以,节约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一件好事;,所以,节约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一件好事;但对于社会来说,则是一件坏事。但对于社会来说,则是一件坏事。11/28/202231乘数效应乘数效应n n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有乘数效应。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有乘数效应。n n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包括消费的变动、投资的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包括消费的变动、投资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都具有乘数效应。的变动等,都具有乘数效应。n n例例 :假定消费函数: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C=1000+0.8Y,自发的计划,自发的计划投资投资I=600I=600。n n均衡时均衡时I=SI=S,均衡收入,均衡收入Y=8000Y=8000。n n如自发性消费从如自发性消费从10001000增加到增加到11001100,即消费函数,即消费函数C=1100+0.8YC=1100+0.8Y,均衡时的收入,均衡时的收入Y=?Y=?消费乘数消费乘数K KC C=?=?11/28/202232有效需求的不足及其原因有效需求的不足及其原因n n非自愿失业的产生原因:有效需求不足(实(实际的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际的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n n有效需求的不足及其原因:(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11/28/202233政府对有效需求的调节政府对有效需求的调节n n三部门经济:定量税为Tn n消费函数C=a+bYd=a+b(Y-T)n nY=C+I+G=a+b(Y-T)+I+Gn n均衡收入:n n从均衡结果中可看出,自发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而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11/28/202234n n三部门经济:定量税为T,政府转移支付为Trn n消费函数C=a+bYd=a+b(Y-T+Tr)n nY=C+I+G=a+b(Y-T+Tr)+I+Gn n均衡收入:n n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11/28/202235乘数乘数n n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n n政府税收乘数KTn n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n n平衡预算乘数KB11/28/202236比例税比例税n n三部门经济:比例税税率为tn n消费函数C=a+bYd=a+b(Y-tY)n n总支出:Y=C+I+G=a+b(Y-tY)+I+Gn n均衡收入:11/28/202237税收税收n n三部门经济:定量税为T,比例税税率为t,政府转移支付为Trn n消费函数C=a+bYd=a+b(Y-T-tY+Tr)n nY=C+I+G=a+b(Y-T-tY+Tr)+I+Gn n均衡收入:11/28/202238乘数乘数11/28/202239例例1an n例例1A1A:已知消费函数:已知消费函数C=160+0.75YC=160+0.75Yd d,定量税收,定量税收T=TT=T0 0=120=120,投资,投资I=100I=100,政府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G=200,求总产出水平,求总产出水平Y Y。n n解一、利用均衡条件解一、利用均衡条件 I+G=S+TI+G=S+T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Y Yd d=Y-T=Y-T0 0=Y-120=Y-120C=160+0.75YC=160+0.75Yd d=70+0.75Y=70+0.75YS=YS=Yd d-C=0.25Y-190-C=0.25Y-190I+G=S+TI+G=S+T100+200=0.25Y-190+120100+200=0.25Y-190+120Y=1480Y=1480n n解二、利用均衡条件解二、利用均衡条件Y=C+I+GY=C+I+G11/28/202240例例1bn n例例1B1B:已知消费函数:已知消费函数C=160+0.75YC=160+0.75Yd d,比例税,比例税t=0.2t=0.2,则税收,则税收T(Y)=T(Y)=tYtY=0.2Y=0.2Y,投资投资I=100I=100,政,政府购买性支出府购买性支出G=200G=200,求总产出水平,求总产出水平Y Y。n n解一、利用均衡条件解一、利用均衡条件 I+G=S+TI+G=S+T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Y Yd d=Y-T(Y)=0.8Y=Y-T(Y)=0.8YC=160+0.75YC=160+0.75Yd d=160+0.6Y=160+0.6YS=YS=Yd d-C=0.2Y-160-C=0.2Y-160I+G=S+T(Y)I+G=S+T(Y)100+200=0.2Y-160+0.2Y100+200=0.2Y-160+0.2YY=1150Y=1150n n解二、利用均衡条件解二、利用均衡条件Y=C+I+GY=C+I+G11/28/202241例例2n n例2A:已知消费函数C=200+0.75Yd,定量税收T=T0=80,投资I=100,政府购买性支出G=160,求总产出水平Y。n n例2B:已知消费函数C=200+0.75Yd,比例税t=0.2,则税收 T(Y)=tY=0.2Y,投资I=100,政府购买性支出G=160,求总产出水平Y。11/28/202242例例2an n例例2A2A:已知消费函数:已知消费函数C=200+0.75YC=200+0.75Yd d,定量税收,定量税收T=TT=T0 0=80=80,投资,投资I=100I=100,政府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性支出G=160G=160,求总产出水平求总产出水平Y Y。n n解一、利用均衡条件解一、利用均衡条件 I+G=S+TI+G=S+T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Y Yd d=Y-T=Y-T0 0=Y-80=Y-80C=200+0.75YC=200+0.75Yd d=140+0.75Y=140+0.75YS=YS=Yd d-C=0.25Y-220-C=0.25Y-220I+G=S+TI+G=S+T100+160=0.25Y-220+80100+160=0.25Y-220+80Y=1600Y=1600n n解二、利用均衡条件解二、利用均衡条件Y=C+I+GY=C+I+G11/28/202243例例2bn n例例2B2B:已知消费函数:已知消费函数C=200+0.75YC=200+0.75Yd d,比例税,比例税t=0.2t=0.2,则税收,则税收T(Y)=0.2YT(Y)=0.2Y,投资,投资I=100I=100,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性支出性支出G=160G=160,求总产出水平,求总产出水平Y Y。n n解一、利用均衡条件解一、利用均衡条件 I+G=S+TI+G=S+T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Y Yd d=Y-T(Y)=Y-0.2Y=0.8Y=Y-T(Y)=Y-0.2Y=0.8YC=200+0.75YC=200+0.75Yd d=200+0.6Y=200+0.6YS=YS=Yd d-C=0.2Y-200-C=0.2Y-200I+G=S+T(Y)I+G=S+T(Y)100+160=0.2Y-200+0.2Y100+160=0.2Y-200+0.2YY=1150Y=1150n n解二、利用均衡条件解二、利用均衡条件Y=C+I+GY=C+I+G11/28/202244计算计算n n例1:已知消费函数C=1000+0.8Y,投资I=600,求总产出水平Y。n n例2:假设上述消费函数中自发性消费由1000减少至900,投资I仍为600,求总产出水平Y。n n例3:假设消费函数仍为C=1000+0.8Y,投资规模I由600扩大至650,求总产出水平Y。11/28/202245计算计算n n假设某一经济状态如下:Y=C+I+G,C=160+0.75Yd,Yd=Y-T,T=-100+0.2Y,I=100+0.1Y,G=400(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n n试求: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消费、投资、税收以及相应的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11/28/202246n n经济状态:经济状态:Y=C+I+GY=C+I+G,C=160+0.75YC=160+0.75Yd d,Y Yd d=Y-T=Y-T,T=-100+0.2YT=-100+0.2Y,I=100+0.1YI=100+0.1Y,G=400G=400n nY=160+0.75(Y+100-0.2Y)+100+0.1Y+400Y=160+0.75(Y+100-0.2Y)+100+0.1Y+400 =735+0.7Y =735+0.7Yn nY Y=24502450n nC=160+0.75(2450-390)=1705C=160+0.75(2450-390)=1705n nI=100+0.12450=345I=100+0.12450=345n nT=-100+0.22450=390T=-100+0.22450=390n nK KC C=K=KI I=K=KGG=10/3=10/3n nK KT T=-2.5=-2.511/28/202247计算计算n n假设某一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为Tr=62.5(单位均为亿美元),税率t=0.25。n n(1)求均衡的总产出。n n(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n n(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总产出为1200,试问用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11/28/202248n n(1)Y=C+I+G =100+0.8(Y-0.25Y+62.5)+50+200 Ye=1000n n(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2.5 税收乘数=-2 转移支付乘数=2n n(3)G=?T=?11/28/2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