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工程制图教学改革路径.docx
工匠精神与工程制图教学改革路径摘要:建筑室内设计是一门侧重实践与应用的专业,从专业进展方面到教学内容都需紧跟着时代的进展。随着行业的与时俱进,对本专业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调“工匠精神。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以传统学问传授为主,无法满足对于“匠人的塑造,学生难以到达“专精艺精的匠人品质。本文主要讨论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匠心、妙手、工匠精神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策略。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工匠精神;高职教改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培育艺术设计类人才“专精艺精的匠人品质,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岗位职业化培育。技艺动作的略微变形走样,生熟之别都会导致作品产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结果。将高职类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是时代进展的需求,这也正是国内高职教学所需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工匠标准培育学生,对行业的传承和进展有着深远的意义1。1目前教学特点与现状1.1生源特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生源分为两类,一是来自一般高考或单招学生,二是来自中专或高职学生,非艺术生较多,艺术生较少。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学习和艺术专业独立创新的能力。1.2课程现状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一门优势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性质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设计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设计不行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本课程依据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参照国家制图员职业资格标准开展教学,其涵盖了建筑识图与制图相应规范标准学问,以“建筑装饰工程图纸为载体,“建筑装饰图纸的绘制与识读为重点,通过识读与绘制室内各构件的各类视图、识图与绘制房屋室内建筑装饰施工图、识读与绘制房屋室内装饰结构施工图等展开学习。也是学习AutoCAD等各种装饰工程制图软件提供各项参数的最有利的蓝本,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铺垫。在现有的设计构成课程教学模式中,多以课程学问的输出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因其生源特点,学生大多无绘画创造基础,创造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薄弱,缺乏对空间多维度、多角度的分析能力。2工匠精神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分析2.1构建课程中“匠心文化教学环境2.1.1三尺讲台“每课一匠塑“匠心结合“工匠精神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行业内代表性的工匠人物事迹,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精选出艺术类工匠大师的故事。在讲授课程学问点前,以“每课一匠的形式,依据每节授课学问点内容,选择对应的工艺美术大师故事,采纳视频播放,有音效、有影像的方式传播工匠故事。重点突出艺术匠人在人类文明造物中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匠人的价值与意义,补充艺术工匠有关的学问内容,传递艺术匠人奉献一生的“匠心执着,对作品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结合翻转课堂学生共享观后感,在解读工匠故事与商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塑造“匠心,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展开基奠良好的教学气氛基础。2.1.2课程中“工匠文化环境的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营造有助于提升学习气氛,通过“工匠文化上墙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习气氛的营造可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环境基础。2.2课程中“匠心、妙手、工匠精神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策略本课程以“匠心、妙手、工匠精神三位一体为教学总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2.2.1教翻转课堂“互动式理论教学拓“思维1课前先学优化学前预备策略课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章节理论预习作业,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边思索边发觉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通过课前的自学,学生可提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2科学优化课内“学、教、练时间结构为避开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学生易分散留意力,科学优化课内“学、教、练时间,能有效提高课堂理论教学质量,学、教、练穿插进行,教学中教师精讲理论,讲授时间掌握在15分钟之内,15分钟用于当堂训练,10分钟用于师生互评互动,教师用5分钟做学问点总结,以此互动互学的模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教学质量。3翻转课堂“互动式理论教学拓思维在课前先学、合理规划课内时间结构的基础上,以翻转课堂“互动式理论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例:以学习建筑的组成部分学问点为例,课前发布任务分组对不同教学楼的空间组合、外形处理、结构形式和规模大小等进行调研,分组拍摄所调研不同教学楼的基础、墙、柱、楼面、屋面、门窗、楼梯以及台阶、散水、阳台、走廊、天沟、雨水管、勒脚、踢脚板等。课中教师讲授理论之前让学生分组上台介绍所调研建筑的组成部分,教师后点评讲解学问点,采纳问题驱动的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参加课堂互动又与理论学问结合,拓展学生的扩大思维能力。2.2.2学-技艺实操“步骤化主题实训依托理论学问学习为基础,艺术设计类课程多以理论+实操的模式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与应用,强调实践教学中的标准化、精细化、可视化,以此增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1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学定教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例:分组绘制教室六面视图,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教室平、立面图的测量及绘制。把课程学问点分解到实训实操环节中,对任务主题进行设计构思、绘图制作,让学生在实操中探究创新,可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2训练方法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注重把实训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通过步骤分解图,视频观看等方式,将实操步骤标准化、可视化。让学生直观的获取信息,也可反复观看。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法讲授实操的标准,以此关心学生领悟工艺、把握技艺,在实操过程中到达“匠心、“妙手的目标2。2.2.3做-评估修正“精益求精培育工匠精神在任务驱动教学中,通过分组以团队协作模式开展实操,不单一以师生互动为主,增加了“生生互评的“讲评改+“解的评价模式改革。1讲:分组完成作品的分析陈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2评:开展“生生互评模式,小组之间通过互评的方式进行作品点评,在评价别组作品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反思本组作品的缺乏之处。3改:依据评价结果修改本组作品,以到达“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目标。4解:教师针对“讲评改三个环节对本次主题实训进行综合点评,解析过程遇到的难点,总结学问点并提出更新的观点。对学生作品进行现场一对一的修改,并提出修正的意见,反复评估修正以打到“精益求精的结果。3结语结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特点,本文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工程制图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培育学生成为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艺术匠人品质。探讨与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类更相符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和行业塑造更专业更精益的复合型人才,发扬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推动行业与社会的进展进步。参考文献1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育模式讨论J.教育与职业,2022(28):88-91.2张俊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设计讨论以传统手工技艺类为例J.美术教育讨论,2022(19):76-78. 邓妮 严婧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