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方案(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十二单元 生产和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件 苏教.ppt
-
资源ID:64366331
资源大小:4.75M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方案(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十二单元 生产和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件 苏教.ppt
第十二单元PART 04生产和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考试说明第十二单元生产和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1了解氮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2了解氮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1氮气考点互动探究知识梳理考点一氮气及氮的常见氧化物考点互动探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_、_、_、_、N2O3、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N2ONONO2N2O4N2O3N2O5考点互动探究(2)NO和NO2的比较性质NONO2色、态、味溶解性_溶于水_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毒性_(跟血红蛋白结合)_与水反应不反应与氧气反应不反应无色无味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难易有毒有毒3NO2H2O=2HNO3NO2NOO2=2NO2考点互动探究3.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1)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2)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随雨水降到地面。(3)破坏臭氧层:NOx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4)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对点自测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6全国卷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3)标准状况下,6.72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4)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5)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6)在实验室里,NO和NO2均可用排水法收集()(7)常温下,N2既能与O2反应又能与H2反应()考点互动探究答案(1)(2)(3)(4)(5)(6)(7)考点互动探究解析(1)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2)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收集NO应采用排水法。(3)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每有0.3molNO2参加反应,转移0.2mol电子。(4)用水吸收NO2还会放出有毒气体NO。(5)NO2遇水生成硝酸,将Fe2氧化为Fe3,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6)NO2与水反应。(7)氮气与氧气需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才反应,氮气与氢气反应需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考点互动探究2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的氮。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_;(2)_;(3)_。考点互动探究题组训练题组一氮气、氮气、NOx的性质、用途及对环的性质、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境的影响1下列有关氮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B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C食品袋中充氮气来防腐D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硝酸答案D解析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A正确;氮气可用于合成氨,氨可作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B正确;食品袋中充氮气可防止食品缓慢氧化而变质,C正确;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很难进行,不能用氮气与氧气反应制NO,D错误。考点互动探究2N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与其反应使之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NO22NaOH=MNaNO3H2O,8NH36NO2=7X12H2O。则M、X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NaNO2、N2BHNO2、N2CNO、HNO3DN2、N2答案A解析根据化合价升降关系以及原子守恒,判断M为NaNO2,X为N2。考点互动探究3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1)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_,NO来自于_。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_(至少填两种)。(2)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_。(3)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考点互动探究规律小结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1)碱液吸收法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2)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考点互动探究题组二 有关氮的氧化物的有关氮的氧化物的简单计算简单计算1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1.2mL2.4mL3mL4mLABCD答案D考点互动探究2 N2O俗称“笑气”,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以下反应能产生N2O:3CO2NO233CO2N2O。下列关于N2O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N2O,消耗1.5molCOB等物质的量的N2O和CO2含有相等的电子数CN2O只具有氧化性,无还原性DN2O会迅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答案B考点互动探究3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已知:4NH36NO5N26H2O,8NH36NO27N212H2O。同温同压下,3.5LNH3恰好将3.0L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_。答案13考点互动探究规律小结NOx和O2混合型计算题的规律总结1.关系式法(1)NO和O2通入水中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氨和铵盐知识梳理1氨(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电子式密度气味水溶性_比空气_强烈_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小刺激考点互动探究(2)化学性质还原性与氧气反应:_。与酸反应与氯化氢反应:_,现象:_;应用:用于NH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与水反应:_,_,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3)用途: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等,用作制冷剂。NH3HCl=NH4Cl产生白烟考点互动探究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碱石灰向下排空气蓝白烟考点互动探究3铵盐(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不稳定性aNH4Cl受热分解:_。bNH4HCO3受热分解:_。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a在稀溶液中不加热:_。b在浓溶液中加热:_。变蓝考点互动探究对点自测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6江苏卷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2)液氨制冷、碘的升华、NH4Cl气化都不涉及化学变化()(3)能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的原因是NH4Cl为强酸弱碱盐()(4)氨水具有弱碱性,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5)氨水中微粒种类与NH4Cl溶液中的微粒种类相同()(6)NH3、O2、HNO3三种物质中,不满足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7)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4+时,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浓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考点互动探究答案(1)(2)(3)(4)(5)(6)(7)解析(1)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无对应关系。(2)氯化铵气化实质是其分解的反应。(4)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5)氯化铵溶液中还存在Cl。2某研究小组要快速制取干燥的氨气,提供的药品有:浓氨水、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碱石灰,提供的仪器如图4164所示(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橡胶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1)需选择的药品是_,选择的仪器是_(填序号)。(2)若用图4165甲装置收集NH3,如何判断烧瓶中已收集满NH3?_。考点互动探究(3)将图乙中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考点互动探究答案(1)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或(2)漏斗下端与液面接触部分,溶液颜色变为红色(3)气球逐渐变大考点互动探究题组 一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及应用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C氨气遇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现象D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N2,同时还可能产生白烟现象题组训练答案C解析C项,NH3HCl=NH4Cl,有白烟生成,但与H2SO4反应不会产生白烟;D项,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N2,氯气被还原生成HCl,HCl与NH3化合产生白烟。考点互动探究2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热稳定性弱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4166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图4166 考点互动探究答案D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迅速降低,液体迅速充满试管,A项正确;强碱稀释10n倍,pH减小n个单位,而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B项正确;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不稳定,C项正确;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项错误。考点互动探究题组 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图4167ABCD考点互动探究答案D解析NH4Cl固体受热可产生NH3和HCl,但两者遇冷会重新化合产生NH4Cl固体,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情况,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故错误;把浓氨水滴入氧化钙固体中,会发生反应CaONH3H2O=Ca(OH)2NH3,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有利于NH3放出,故可用的方法制取氨气;浓氨水受热产生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干燥的NH3,符合要求。2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填字母)。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C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考点互动探究图4168 考点互动探究(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填序号)。密度颜色溶解性热稳定性与氧气反应(4)图4169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集气的原理是_。图4169 考点互动探究答案(1)BC(2)CD(3)(4)d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解析(2)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用C装置,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制氨气选用D装置。(4)氨气极易溶于水,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考点互动探究归纳提升实验室制取少量NH3的两种简易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浓氨水固体NaOH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浓氨水固体CaO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且OH浓度的增大,促使NH3生成。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考点互动探究题组 三喷泉实验1如图41610所示装置中,干燥圆底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D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图41610答案A解析Cl2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形成喷泉。2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41611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B0.1mol,与题设不符,假设不成立;(2)若最后铵盐有剩余,而NaOH完全反应,则根据n(H)0.10mol0.08mol0.02mol,可知NH4HSO4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求得(NH4)2SO4约为0.0374mol,C项正确。考例考法直击32015北京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41618)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图41618 考例考法直击答案A解析氮气转化为氨气、硝酸盐转化为空气中的氮气,氮元素被还原,A错误;工业合成氨是游离态变为化合态,且是人工合成反应,B正确;硝酸盐、铵盐是含氮的无机物,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物,可相互转化,C正确;由图示可知,蛋白质参与了氮的循环,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元素,D正确。考例考法直击42015江苏卷“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答案D解析A、B、C项正确;一次性筷子、纸杯等浪费大量的木材,塑料袋的使用会带来白色污染,D项错误。考例考法直击52015安徽卷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反应中有NH3产生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C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D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考例考法直击答案D解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反应中有NH3生成,A项正确;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火焰呈淡蓝色,说明反应中一定有氢气生成,B项正确;收集到气体时溶液显碱性,且Mg只能被氧化,C项结论合理;镁条放入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NaHCO3电离出的氢离子氧化了Mg,氢离子被还原生成氢气,而不是OH氧化了Mg,OH没有氧化性,D项错误。考例考法直击6.2014山东卷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FeOBFe2O3C.FeSO4DFe3O4答案A解析Fe2O3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NO,B项错误;1molFe3O4中含有1molFe2,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1molNO需消耗FeO、FeSO4、Fe3O4的物质的量均为3mol,FeO、FeSO4、Fe3O4的摩尔质量(g/mol)分别为72、152、232,所以等质量的FeO、FeSO4、Fe3O4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FeO。考例考法直击72015广东卷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A B CD E F图41619G H考例考法直击(2)按图41620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原因是_,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图41620 考例考法直击答案(1)ACG(2)产生白烟HCl(g)与NH3(g)反应生成的NH4Cl是白色固体,固体小颗粒扩散,故看到烟紫色石蕊水溶液进入B瓶中,溶液变为红色解析(1)制备氨气使用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选A;收集氨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选用C装置;NH3有毒,对环境有污染,要有尾气吸收装置,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吸收尾气时要防止倒吸,选择G装置。(2)HCl与NH3反应生成NH4Cl,产生白烟;反应后HCl过量,但瓶内压强减小,故烧杯中液体倒吸到B瓶,且溶液变红。1.“封管试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列四个“封管试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B解析A选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在上部化合生成固体NH4Cl,A选项错误;B选项,I2易升华,正确;C选项,氨水易挥发,加热时,氨水浓度减小,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C选项错误;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d内气体颜色变深,D选项错误。教师备用习题2取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0.896LNO2气体和0.672LN2O4气体(气体体积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3.7g。则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A11B21C23D32答案C解析生成NO2和N2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n(NO2)n(N2O4)20.1mol。则有n(Cu)n(Mg)0.05mol,64g/moln(Cu)24g/moln(Mg)3.7g1.7g,解得n(Cu)0.02mol、n(Mg)0.03mol,故n(Cu)n(Mg)23,C项正确。教师备用习题32016山东烟台模拟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a、b、c、d、e依次可能是()AO2、NO、HCl、NH3、CO2BO2、NO、NH3、HCl、SO3CNO、O2、NH3、HCl、SO2DHCl、CO2、NH3、H2S、CH4答案C解析a和b混合后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a和b分别为NO与O2中的一种;b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则b为氧气,a为NO;c和d混合产生白烟,则c和d分别为NH3、HCl中的一种;c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则c为NH3,d为HCl;e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e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e为SO2。(1)a和b混合气体变红棕色(2)c和d混合产生白烟(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4)b和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教师备用习题4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1)NH3的稳定性比PH3_(填写“强”或“弱”)。(2)如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子,观察现象。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_和4Fe(OH)2O22H2O=4Fe(OH)3。(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