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docx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绚丽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欢乐健康地成长。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共享的2023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状况汇报,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我校共22个教学班1114人,其中留守学生693人,占学生总数的62.2%。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切支持下,我校20xx年荣获郴州市教学质量优胜奖,20xx至20xx年连续三年荣获汝城县教化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先后胜利创建为省现代化教化技术试验学校,郴州市标准化试验室建设示范学校,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校始终将“留守儿童”的教化和管理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教化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仔细摸底建档,明确每一个关爱对象建立留守儿童台帐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基础。每个学年初,我们都会利用新生建档的机会,具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信息,重点驾驭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出身,家庭主要成员,父母的工作性质、工作去向,平常的监护状况等,然后以班为单位,建立特地的留守儿童台帐。学校特地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班子,由校长亲自担当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务处、总务处负责人及班主任为成员,并支配专人管理全校留守儿童档案。二、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主动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影响留守儿童心理、性格、学业、品德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带来的亲情缺失。为了更好的建立家校联系的渠道,我们着力于办好家长学校。我们确立了“一个体系、三条途径”的家校合作模式,即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化体系,完善德育网络,最终通过“校讯通”、“家校联合”和“社区互动”三条重要途径来实施。“校讯通”网络平台是将学校重要信息,学生在校表现等向家长传递的最快、最便捷的平台。每个学年开学初报名时,我们都会要求家长留下精确的移动电话联系方式,并做好宣扬说明工作,让家长与移动或其他电信部门签订校讯通运用协议。学校每逢节假日和寒暑假放假,以及新学期开学等都会通过校讯通统一发送短信通知,以便家长刚好接送,确保了学生平安回家或返校。与此同时,假期中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要求也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通知到家长,以便家长协作监管。各班主任每个学期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及学生期中、期末的考试成果也通过校讯通直达家长。这避开了过去那种学校发放书面通知或学生手册,由学生带回家,而家长却始终见不到的现象,保证了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驾驭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况。“家校联合”即通过细心设计“家校联络卡”及学校看法箱,学校可以随时联系家长,家长也可以随时将看法建议向学校反馈和沟通。我校在门卫室醒目处设立特地的校长信箱,主要搜集来自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看法。学校定期在每周星期四行政会前开箱一次,如有家长提出的看法和建议,则在行政会上予以探讨解决,同时以“一事一议”的形式建立“家校联络卡”,落实好责任人,整改措施及回复方法。确保家长看法建议条条有回音,家长参加学校管理见实效。“社区互动”主要实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进行。“走出去”,是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一次“留守儿童”大走访活动,由校级领导分组牵头,中层干部、班主任、骨干老师分别深化村组、深化留守儿童家中了解状况。“请进来”,是我们每个学期也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与“家教阅历沟通会”,“感恩励志教化会”“学生学习成果展览会”等。在“家长开放日”期间,学校在校内主干道的两旁,以展栏的形式展出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试卷、优秀书画作品以及文艺、体育等活动的照片等等。家长可以进入自己孩子所在班级听课,亲身体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学校也会实行家庭教化阅历沟通会,有针对性的邀请部分家庭教化好的家进步行阅历介绍,比如“如何帮助孩子戒掉网隐”,“如何教化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何教化孩子敬重师长、友善邻里”等等。20xx年4月,还特意从长沙请来专家实行“感恩励志教化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听报告,一起与专家互动,场面蔚为壮丽,生动感人。如此一些活动,增加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三、安装爱心电话及视频设备,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沟通的平台为了保证学生学习不受干扰,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内。为解决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通电话的问题,20xx年1月,在县关工委与县妇联的关爱下,争取县扶贫办的支持,给每一个班捐赠了一台铁通固定爱心电话,共20台。每台电话预存话费500元作为基础话费,留守儿童给父母打电话,按市话0.1元/分钟,长话0.2元/分钟的标准予以实惠通话。当基础话费不足时,则由学校予以补足。这极大的便利了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沟通,有效地促进了亲情的培育。20xx年下学期,学校又借创省教化信息技术现代化试验学校的机会,建立了爱心视频室,定期向留守儿童开放,通过与父母视频闲聊,供应了亲子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使远隔千里的父母近在咫尺,进一步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的亲子沟通平台。四、构建欢乐课堂,丰富课外活动,营造健康成长的校内环境为了让留守儿童酷爱学校生活,集中精力专注于学习,学校主动推行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过去那种机械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为老师主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主体的模式,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努力构建欢乐课堂。将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均衡编组,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利用学校少年宫的资源,成立音乐、美术、舞蹈、书法、体育、经典诵读等爱好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的课内课外活动中渐渐成长,从而形成独立坚毅的性格,坚韧拼搏的毅力。五、开设心理教化课,设立心理询问室,抚慰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化和暖和,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惊慌、缺乏平安感、人际交往实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痴迷网吧等。针对这种状况,学校每周还开设了一节心理健康教化课,建立了特地的心理健康询问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刚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加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化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别的关切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六、抓好后勤保障,开设绿色窗口,创建便利的生活条件要让留守儿童在学校里能找到家的感觉,我们既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更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便利。为此学校将留守儿童的后勤服务保障作为一件重要的工作来抓好抓实。一方面,竭力抓好校内环境卫生和教室、寝室的净化、美化工作,让他们感到居室的温馨。另一方面,在市、县关工委的关切下,我校仔细实施了“春苗养分厨房项目”,厨房设备面貌一新并高薪聘请手艺好的师傅做厨师,严把食品选购关,使食堂的饭菜香甜可口,平安放心。开设绿色窗口,建立留守儿童购买饭菜的专用通道。充分保证留守儿童的饮用开水和洗澡用水。总的一句话,创建一切条件保证留守儿童生活无后顾之忧。七、争取社会关爱和多方支持,让留守儿童享受党和政府的暖和为了让留守儿童孤寂的心灵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暖和,享受到社会主义的阳光雨露,从而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品德,学校高度重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家等协调协作,主动争取他们的关切与支持,营造一个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20xx年9月,在县教化局的关切下,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向每一个留守儿童捐赠了爱心包袱;20xx年1月,县关工委、县妇联、县教化局在我校开展了“共享蓝天,健康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送来2000多册留守儿童家庭教化手册,向部分困难留守儿童赠送了书包和学习用品,争取县扶贫办出资捐赠了20部爱心电话。汝城县民营企业家谭合平先生向留守儿童捐赠了300多册图书,县关工委领导常常深化学校开展调研,并对留守儿童走访慰问,牵线搭桥结对支持。总之,我校多措并举,让老师变成留守儿童的父母,把校内变成留守儿童温馨的家,让留守儿童心灵不再孤寂,亲情不再缺失,学业不再放弃,性格不再冷漠,良好品德渐渐形成,有利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确保了学校教化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篇二: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依据本班留守孩子的详细状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实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化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支配自己的学习与消遣。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加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欢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欢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当伸出救济之手,把关切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欢乐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校蔡东剑同学被评为莆田市留守孩子“自强少年”。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我校依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强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 “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暖和,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快乐心、快欢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溢阳光与欢乐。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状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挚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老师必需做到:1、驾驭留守学生的基本状况。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意“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化,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3、供应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挚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进步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愿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暖和和关怀。在各班开拓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扬栏”。选择创意新奇,主题显明,版面精致的作品为宣扬栏的内容。一个个得才兼备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暖和,阳光般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