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云南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docx
2018-2019年云南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髙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加强记忆。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 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 庄,谓日:“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 乐,请以剑舞。”项王日:“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 公,庄不得击。11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项(A.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骑qi, 一人马)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10,用尽)C.范增数目项王(数shuB,计数)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样)12 .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B.不然,籍何以至此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D.今者有小人之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3 .没有通假字的项是(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C,因击沛公于坐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A.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14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刘邦亲自带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B.锄擾棘矜,非错于钩戟长钱也话;锋利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第2题: 第3题: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 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 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擾棘矜,非错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 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 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繁大,比权量,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 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一 夫作难而七庙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闕;担负A.晶粮而景从殊;非同一般序;排列座次C.余威震于殊俗D.序八州而朝同列 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项是(3分)A.锄擾棘矜,非错于钩戟长钱也/于是余有叹焉B.然秦以区区之她/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然后以六合为家,崂函为宫/吾属皆且为所虏D,非及向时之士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项是(3分)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 施行仁义以安民。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 明主旨。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分)(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分)第4题:文言文阅读,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 镇国军等使。其年终,代李从易为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揍。旧帅作 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 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以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 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楼;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 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 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獴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 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 清,而不相犯。(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 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 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 户部尚书。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 居端揆,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归。十一年九 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传)注:楼:小棺材 端揆:尚书省长官。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请监军领.市舶使领:兼任 B、因而物故.故:死亡C、潞卒素骄.骄:骄傲 D、谓.当辅弼 谓:以为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B、己一不干预来.源.:学.科网.ZXXKC、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D、钧践历中.外.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项是()A、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 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对比。B、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一订立法度,将汉 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 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D、卢钧在创建了许多功绩以后,自认为应该担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 称病不管事,与亲朋旧友外出游玩,有时几天才回趟。第5题: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梁冀字伯卓。为人莺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 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 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 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 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 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 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 传。冀用寿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 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 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 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 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 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 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 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 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 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 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 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注】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裁能书计 通“才" B.商以让冀 退让C.融自刺不殊死D.讽洛阳令收考授暗示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组是()(3分) 少为贵戚,逸游自恣。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A.B.C.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A.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 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 姓一半的租税。7 .把课内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分)(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分)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初,武与李陵倶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 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 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 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 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髙,法 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 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 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链,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 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日:'自分己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请毕今日之騒,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 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扶辇下除除:殿阶B,劾大不敬劾:弹劾C.信义安所见乎见:看见D,何以过陵过:超过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A.久,单于使人至海上B.陵与武饮数日去。空自苦无人地因泣下沾衿,与武决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王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王天D.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B,皆为陛下所成就C,惶恐饮药而死D.且陛下春秋髙12.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项是()A.选段叙述了故友李陵劝降苏武的过程。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 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B.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 陵?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土!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 霑衿,与武决去。”这些语言描写刻画出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 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C. “陛下春秋髙,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 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 进步思想倾向之处。D.在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都已投降匈奴而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他们和苏武分 别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因此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 全样。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臣事君,犹子事父也。第7题:第8题: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蛛语蚕日:“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襄。蚕妇持 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蚕答 蛛日:“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级绣,孰非我为? 汝乃掲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 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噫,世之 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注释蛛蜘蛛。 尔你。黄口灿然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固之 自襄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厥(ju6)一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 (苏洵六国论)适恰好。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衮龙 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un) 级(fii)绣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楊 (xiao)腹而营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楞腹,空腹。营,谋求。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1分)然则其巧也巧:(2)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 (1分)(3)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分)第9题: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7 10题。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 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殛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 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项是A.信可乐也信:相信B,虽趣舍万殊趣:同'取”C.终期于尽期:至、及D.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当其欣于所遇/而君幸于赵王9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已为陈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夫人之相与/耳得之而为声10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 生”“齐彭病”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11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殓为妄作。译文:一第10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回答811题。(12分)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 其明也。巫医乐师百之人,不耻相师,土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项是(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君子不齿B.蚓无爪牙之利从师学习,求师不屑提动物的尖爪和牙齿赠送清楚用的心思横解释经书的著作作师说以贻之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用心一也D.而绝江河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A.吾尝跋而望矣B.善假于物也C.其皆出于此乎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蟹六跪而二螯不拘于时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或师焉,或不焉10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项是()【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A.而耻学于师B.蚓无爪牙之利C.句读之不知D,学于余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译:(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分)译:(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译:第11题: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一7题。(4一6题每题3分,第7题10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携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荆轲刺秦王节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B.愿举国为内臣举:全、整个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5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组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秦舞阳色变振恐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堪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A. B. C. D.6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第12题: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 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 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 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 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项是(3分)A.群臣怪之怪:奇怪B.卒起不意卒:突然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D.被创被:遭受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项是(3分)A.图穷而匕首见因人之而敝之C.箕踞以骂曰B.而乃以手共搏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D.卒惶急不知所为阙秦以利晋3、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A.选文生动地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这一部分依次可 概括为:“厚遗蒙嘉顾笑舞阳廷刺秦王倚柱笑骂”等四个情节。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然“色变振恐”,在这千钧发之际, 荆轲临危不惧,语意圆转,既化解了危机,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使秦君臣 上下疑窦冰释。C,朝廷上,荆轲“取、奉、发、把、推、逐”,连续进击;秦王则“惊、 起、绝、拔、操、急”,手足无措,正面表现出荆轲的勇武,同时刻画出秦 王无能的形象。D.廷刺部分多用急促短语,渲染出紧迫的气氛,突出了行刺的紧张。作者以 群臣的惊愕、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最后绘形传神,突出了 荆轲的视死如归。第14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完成78题。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 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 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滿(xi。,污 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游必就士,所以降邪 而近中正也。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 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 /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B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 /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C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D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2)故君子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第!5题:第1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李骥,字尚德,郑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 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 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 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蔑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 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 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 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蔑 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 擢刑部侍郎。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 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 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 ”命偕 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膿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 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 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 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 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 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 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选自明史李骥传)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寻坐事免坐:因犯罪B、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罪:问罪C、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署:题写D、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闻:听见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3分)()A、明旦,狼死于其所某所,而母立于兹B、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振木铎以徇之焉用亡郑以陪邻D、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A、李骥关心百姓疾苦。像对狼咬死孩子的事件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 责。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如被提拔为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多被采纳, 推荐为御史时,曾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采纳。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定李骥死罪时,李骥上奏为自 己辩护,最后证明果然是冤枉的;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 写信让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D、李骥行为端正,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席子也一定摆正了。做河阳 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第17题:阅读荆轲刺秦王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 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日:“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 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 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土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项是( 噫吁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 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 叹。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锋利的B.太子迟之认为(行动)迟缓C.发尽上指冠向上D.终已不顾照顾11.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工以药淬之A.以试人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C.皆白衣冠以送之D.不敢兴兵以拒大王12 .与“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式相同的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夫晋,何厌之有?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 荆轲因等待居远未来的秦武阳,没有立即出发。B. “易水送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是“行刺准备”中的高潮。C. “土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一句营造了同仇敌性的悲壮氛围。D. “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一句表明他刺秦的意志坚决。第18题:阅读蜀道难,完成12题。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峰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 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 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賤,硃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 哉!剑阁峥蝶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避 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 身西望长咨嗟!1 .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 “上有六龙回日之髙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髙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 难行。B.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 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C.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 高、绝壁之险。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 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 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2 .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请简要回答。第19题: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47题。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而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4、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项(3分)()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朝济而设版焉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项是(3分)()A、群臣侍殿上者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项是(3分)()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7、翻译下面两句话。(10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第2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3 17题。(每题3分,共15分)吴太宰亜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 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 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 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面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 不难。且齬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 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 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 S: “嗟乎!谗臣/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 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日:“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