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docx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品德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1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2 .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3 .了解和欣赏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4 .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2 .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小组交流自己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1 .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2 .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3 .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第二课时古人的歌谣1 .出示课前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调查表天气的农谚节气的农谚自然的农谚其他2 .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3 .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今天我们来谈谈的食文化P31P32。1 .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2 .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3 .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4 .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一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 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5.: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品德与社会教案2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2 .学习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仁爱宽容、大气磅礴的长江,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3 .进一步提高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4 .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教学准备1 .政区图、地形图、长江流域图。2 .歌曲录音: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3 .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和图片。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播放歌曲长江之歌。2 .朗读教科书第60页的课文。3 .教师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讲授。(1)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长江在青海省发源以后,向东向南,流经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3)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歌谣: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于青海西南部。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皖、苏、沪要记住。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4 .课堂练习。识图:长江的流程。5 .探究活动。(1)布置探究内容。由教师指地图讲:“和其他河流一样,长江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的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是长江的下游。现在我们就从地图上找一找:长江的上游江段;长江上游流经什么地形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怎样;长江上游的水流状况。”(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图,进行探究。(3)课堂讨论。学生交流“探究长江上游状况”的成果。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长江上游流经我国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以及海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分别属于我国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地区;那里山高林密,江水奔流于峡谷之中;长江上游的江水清澈,是从高处向低处一路跌落下来的,所以江水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就位于此河段,宏伟的三峡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重庆市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等工业十分发达。6 .朗读教科书第6263页的课文。7 .学生齐诵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的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家庭作业收集相关资料并从地图上查找:长江的中游、下游江段;长江中游、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环境怎样;长江中游、下游的水流状况;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建设成就。长江的诉说第二课时1 .复习检查。(1)集体朗读长江源流的歌谣;(2)识图:长江的流程。2 .学生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长江中游:长江穿过三峡流到宜昌,结束了上游到达了中游,流经湖北到达江西的湖口,这便是中游段。长江下游:从江西省的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便是长江下游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工农业均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3 .朗读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4 .学生继续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长江中、下游是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可以说是沃野千里。可以结合播放学生在音乐课学习过的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进行介绍: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又有很多支流汇合进来,所以江面开阔,江水流速平缓,利于航运,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在这一地区还经过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和直辖市海市。武汉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造船、纺织等工业十分发达。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有多种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经济、科学文化、交通均高度发达。5 .朗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6 .课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465页的填空。7 .教师。家庭作业1 .通过识图练习,巩固学习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2 .布置探究任务。预习教科书第6667页的内容,收集有关长江环境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资料。品德与社会教案3学习目标: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与热爱。重点: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自豪感。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1、讨论:什么是家乡人?2、说一说家乡话,加深对家乡人的理解。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区别吗?讲一个小笑话,用普通话讲一遍,再用家乡话讲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用外地话讲一讲,看看与自己的家乡话有什么区别。3、欣赏、诵读古诗回乡偶书,理解家乡人浓浓的家乡之情。二、夸夸我的家乡人1、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吗?2、让学生夸夸自己身边喜欢的人、能干的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对家乡有贡献的人。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家乡的名人的,夸夸会查资料的同学。三、家乡的骄傲1、在学生查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填写“家乡人光荣榜”先小组填写,再全班交流,互相补充。2、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家乡的人物。四、我是小小家乡人1、说一说: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家乡人?2、设计“我的服务计划”。五、美丽的传说1、听老师讲“飞来峰的传说”,谈谈自己的体会。2、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家乡的传说。六、浓浓的家乡情1、古人对家乡的感情也很深,他们写了不少有关思乡之情的作品。欣赏古诗静夜思2、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写写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吧。3、学生各自练写。4、写后交流七、课堂小结。品德与社会教案4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资料、读、辨的方法,说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知道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2、会介绍长城、秦兵马俑等古遗迹,知道古遗迹的价值,通过辩论赛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学习重点: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学习难点: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学法指导:在自学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对我国的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课上经过交流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引发对祖国历史和古遗迹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学习过程:一、引出课题。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特征。说起埃及,我们会想起金字塔,说起悉尼,我们会想起歌剧院,说起罗马,我们就会想起斗兽场,当我们说起中国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什么呢?生自由说说。生1:我会想起中国的长城和故宫。生2:我会想起布达拉宫和敦煌莫高窟对!这些都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我国的国宝(板书:我国的国宝)二、看地图,说说古遗迹。1、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看地图说说你看到的古迹。(教师提供中国世界文化遗址的地图,学生先自学68和69页,左边看已申报成功的中国世界遗产的位置和名称,在书中69页地图上圈出,并标上序号。)2、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学生当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到古遗迹的位置,然后作简单介绍.并由这位学生做小导游,展示给学生看相关的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可以先观看自然遗产的图片,然后进行简短的文字描述,激发学生热爱古遗迹的思想感情。)师: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这些就都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三、认识古迹。师边演示边解说: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这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丽,也不仅仅是壮观,可以这样说,每一处遗产都是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有好多同学去过我们刚才看到的景区景点,可如果我们光看,难见其伟大所在,还需要我们更认真地解读。例如周口店,这个曾经轰动世界考古界,改变古人类学进化史的焦点地带,也许你在那里只能看到一片郊野和几堆灰烬,可是,一旦知道了北京人的故事,想象力便把你带回70万年前。当时的周口店有哪些古生物?他们谁是北京人的敌人?谁是那个世界的霸主?那个珍贵无比的头盖骨究竟流落到哪里?了解了这些,你会觉得“灰烬”也如此美丽,每一层都曾经挖掘出无数的秘密,帮我们了解那个久远的时代。还有故宫,尽管我们现在可以买一张门票,在的三大殿间穿行,然而你仍然难以想象15世纪,它刚刚从京城耸立起来,那些崭新的宫殿曾经怎样被人们视为“天宫”,以及其中的一柱一椅所隐含的那些神秘象征,还有,明清的24位皇帝曾经在其中度过了如何奢靡而寂寞的生活。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让我们来领略探索中国的古老与文明。四、探索古迹。1、走近长城。登陆百度,搜索长城的相关资料,或浏览老师搜集的资料,完成老师提示的下面几个问题:出示问题:(1)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2)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是怎么运上去的?(3)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4)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那样是平的?2、全班就搜集的资料和问题进行交流。3、上传感受。把自己的收获、体会或者是问题上传,以分享我们学习的快乐。4、说到长城,人民不由的会想起我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让我们先来读读关于他的小资料,了解秦始皇生活的年代及他对我国所做出的贡献。再来了解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1)交流你从中获得哪些知识。(2)讨论: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地下建造如此规模庞大的兵马俑群?回答预设:秦始皇生时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死后,出于迷信的思想,他仍要做地下的帝王,继续驰骋疆场,统一地下的王国。(3)看课件,学生介绍秦兵马俑的位置,艺术特点及其作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智慧。5、走进大足石刻。(1)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后人有什么作用?(2)看三幅大足石刻的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其艺术价值和具有很高的社会教化作用。五、感悟古迹。1、登陆提供的址进行上自由浏览。2、给大家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点,并说说为什么。(在介绍的同时学生可以补充、讨论、提出问题)六、全课小结:师:欣赏的是风情,解读的是文化。中华民族拥有让世人佩服的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提起这五千年的文化我们自豪,我们骄傲,也很值得我们用心灵去读。希望大家在今天这节课后更用心的解读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品德与社会教案5一、设计理念: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为第一课时。在设计中,根据目前同学的思想状况,结合新课程规范的有关要求,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主要采用“活动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同学在轻松、民主、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分享、体验。由一起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教学目标:1、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满足感。2、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培养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和满足,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四、教学战略:针对同学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而且好活动的特点,我防止了理论说教,而是为同学创设活动情景,并让同学结合身边和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同学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会分享、体验快乐。五、教学准备: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些自身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小朋友们拿出自身心爱的东西与大家分享。1、组织同学把自身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如:集邮册、玩具、图书等。并带一两种心爱的物品到课堂来。2、小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具体、生动的画面更兴趣,为此,我为同学自制鲜明生动的图片。六、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教师首先让同学将自身喜爱的一两件物品带到课堂上来,由物品的主人扮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身的物品。同时,教师将自身的最爱的照相机带来,作为课程资源,为同学拍照,合影留念。同大家一起分享拍照的乐趣。这样,一开始,老师就可同同学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同时,也可激发起同学想同大家一起分享自身喜爱的物品的愿望。同学的大脑立即进入兴奋状态。接着,我立即迎合同学这种心理,留给同学充沛活动的空间,让同学与其它同学一起充沛分享自身喜爱的物品。而在分享的过程中,必定要涉和语言的变化和情感的体验。为此,我为了捕获到最真实的情感,分享过程我立即请同学交流、谈话:当他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他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让同学充沛表达自身的感受,因为有了自身切身的体验,可使之自然地理解“五角星”里的话语。即: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这样,不但提高同学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同学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给予也是一种分享和快乐,而且是一种增值的快乐。活动二:我们共享用此环节是为了让同学回归生活。因为,品德与社会新课程规范中指出:要让儿童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身的心灵去感受社会。”因此,我首先利用彩色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回到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图片上所示情况时,我们该怎样做呢?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体会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与协助,懂得当他人需要的时候,把自身的东西分给他人,或借他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是同学之间的友情和欢乐。另外,我让同学自选生活中“互相协助”的场景,讨论后,分配角色,并分组扮演。扮演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并让同学对扮演的同学进行采访。这样,通过扮演,可让同学充沛体验“协助”与“被协助”后的不同感受。教师为同学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同学自创、自编、自演,使其在充溢兴趣的想象创作中主体性得到充沛发挥。既可体现同学的“主角”意识,又使人人在扮演中得到满足,在创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创编和扮演能力。同时,教师的参与,为同学真正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同学的扮演不受任何拘束,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进行充沛的情感体验。而小组交流活动可体现问题的开放性,可使同学之间的不同思想认识相互碰撞,使矛盾的焦点集中,促进同学思维的发展和深化。让同学进行道德评价,其目的是让同学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为标尺,进行衡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分享也是献出关爱,有了爱,世界将会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生活也就更幸福.活动三:拓展延伸:首先,让同学谈学习本节课的感受.这样,既可反馈教学目标,又可巩固教学重难点,同时,也可让同学真切地再次体验我们“一同分享”这节课的感受。而社会调查“小记者要行动”激起同学合作分享的欲望,为下节课”合作分享”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将课内训练延伸到课外,可使同学在实践中反复的、不时地、多方位的体验,感悟。总之,我这节课设计的总的思路是:让同学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即:使同学真正地“丛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品德与社会教案6教学目标:1、使学生街道常见交通标志,懂得简单的交通法规。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脑和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意识。教具:交通标志图、图片教法:实例学法:动手参与交通知识知多少一、导入出示P40页“血的教训”的图片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象这样的事情,比这样的事情更惨重的事情,每天都有,这是血的教训,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的发生,我们不仅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做好交通宣传员,我们就来学习P43页9、小小交通宣传员(一)汇报和交流。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些交通标志,我们先看自己收集的交通标志,同学们交流、讨论,然后重点出示P43页的图片标志,并给图片意思的说明,让学生放松一下,读诵一则交通安全的儿歌,诵读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符合交通规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判断,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真棒,默读一下P44页资料卡,我们来抢答一下交通规则知识,用这种形式让学生知法、学法。二、小结警钟长鸣一、导入我们懂了许多交通标志和规则,放“儿童文明交通安全公约”歌,引出怎样做好宣传员呢?还要给大家提个醒,看一看大家收集的交通安全警示语。二、交流、讨论大家收集的警示语,想告诫人们什么?通过学习这些警示语,你也来创编一些警示语?三、小结四、作业走在路上仔细观察一下交警,带上自己的玩具车我们来做小交警一、导入出示交警指挥交通的场景让一位学生了解交警手势信号的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看手势表示什么?这是一位交警、引出课题二、让学生兴趣地来说手势信号?红绿灯信号的歌谣,在平日里,交警接触尾气、繁忙的汽车、人流。在特殊的日子里,交警更是艰辛。在班里模拟交通现场,体会交警的辛苦。三、小结交警那么辛苦,我们应为他们做什么?应遵守交通规则。品德与社会教案7教学目标:1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买卖活动、2、理解人们在买卖活动时的不同心理及考虑问题的不同方式。教学准备1、较厚的纸张,大小以能够让学舌果农按照比例1:1的比例画出T恤衫为宜2、彩笔教学过程制作活动1、以图启发。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8485页,然后问学生的想法。2、学生制作活动,提出体验活动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制作、买卖背心活动。学生要自己设计、制作、定价。3、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利用这单元学过的内容帮助他们这次活动。销售和购买活动:1、作完毕厚,组织学生进行买卖活动体验。要求:不许购买自己制作的产品。2、买卖结束厚,请学生谈谈感想。制作时怎样想?购买时怎样想?3、。归纳出进行生产和买卖的体会。布置作业:就本次活动写一感想,要求包括对生产者和购买者两种角色的体验。品德与社会教案8教学目标1 .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 .在探险者队伍之中有很多人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3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科书分析参见第7275页。教学准备地球仪、世界政治区、两半球图和反映从事地球科学探究人员光辉事迹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阅读教科书第32页第一段的文字。2 .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流阅读。要求:(1)了解我国北极探险的重要事件。(2)了解北极地区的概况。(3)了解科学考察工作的特殊与艰苦。3 .阅读与讲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思考与讨论要点:(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4 .教师。第二课时1 .导入。“上节课,我们循着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随着两名中学生一起到南极去看一看吧。”2 .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我国的距离。3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南极长城站的图片。自由讨论。要点:(1)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我国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3)“雪龙”号为什么要把科考站的垃圾装运回国呢?4 .讲解与讨论。教师提问:除了南极、北极,地球上还有一个第三极,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的探险者在那里有什么作为吗?”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珠穆朗玛峰和登山英雄的图片。教师讲述登山英雄攀登珠峰的光辉事迹。5 .教师本课,布置家庭作业。给教师的建议1 .要准备好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资料。2 .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3 .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家庭作业1 .阅读教科书第35页介绍的两位探险家。2 .完成教科书第35页“我最佩服的探险家”。建议1 .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并记录下来。2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给予,并且可以择其优秀者在后面的课上宣读。品德与社会教案9活动准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关于自然灾害一一特别是本地常见的自然灾害避险求生的方法、措施的资料。白色卡片若干,供小组合作做生存卡片用。活动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当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假如在上课时发生地震,面对灾难,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呢?现在我们进行一次地震避险演习。2、利用录音机等模拟地震时的声响,营造紧张气氛。3、演习完后学生自由发言,引发讨论。4、出示卡片,导入主题。二、分组合作,初步设计生存卡1、学生将收集到的避险求生资料,采访记录进行分类,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2、对某种自然灾害感兴趣,并乐于进一步探究的同学组成一组。3、每组充分利用相关资料,讨论总结出在这种灾难面前的正确避险方法,写在卡片上。三、汇报合作成果,展示生存卡师:各组的同学依据自己的探究内容给小组取名。1、举行经验交流会。2、再分组修订结果,制作生存卡。3、展示生存卡。4、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生存卡装订成册。四、室外避险演练五、总结拓展老师:当大自然发怒的时候,我们就利用“生存手册”,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愿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再退缩,想出更多的办法。行动起来!主题三灾害无情人有情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和实例,懂得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2、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使其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准备1、搜集、了解在危难中人们万众一心、共同战胜自然灾害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2、搜集一些灾难中人们团结互助及灾后重建家园的图片、照片、故事等。3、观看惊涛骇浪龙卷风唐山大地震山崩地裂等影片、纪录片,及抗灾救灾的新闻。4、了解一些人们支援灾区所做的贡献。展示活动1、举办“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图片、照片展,包括抗灾、救灾、灾后重建等内容。2、开展危难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演讲会,或请英雄人物做英雄事迹现场报告会。3、一些感人的故事、事迹排练成小品演一演,唱一唱歌颂人间真情的歌曲。4、举办抗灾救灾影片、新闻及故事的观后感、读后感征评活动。5、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鼓励他们战胜灾难。6、参加一次支援灾区的募捐活动,或者与灾区小朋友结成“手拉手”好朋友。品德与社会教案10执行时间:20_年一月日教学目标: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回忆一件自己和同学或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一年了,大家相互关心、共同学习和游戏,是不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呀?我们来讲一讲、演一演我们班的故事。二、新授:1、导入:黑板出示10、11页的图画。(1)图1、大家好!我叫李燕,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的故事。记得春游那天我忘记带水了,我们组的李晓明发现了,马上把他带的两瓶水分给我一瓶,我接过同学递过来的水,感激地说:“谢谢你!”王晓东看见了也要把他带的饮料送给我喝,我连忙说:“够了,够了!”(2)过渡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你和你的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是不是也发生了像李燕和他的同学之间这样的故事。(3)图2、11页的三幅图:当你生病的时候,老师;当你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当我们班获奖的时候。(4)这些故事你能和你的同学讲讲吗?2、分小组讲一讲你和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并推荐出组内讲得较好的同学。3、全班汇报:请组内推荐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讲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也可以邀请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和自己一起演一演)听了这位同学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1)过渡语:老师、同学曾经给予你多少帮助,那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感谢谁?把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记在绿树叶上。(2)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记下你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并贴在黑板的大树上。4、制作感谢卡(1)过渡语:一年中,在我们中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我们感谢这些同学,衷心的向他们说一句:“谢谢你们!”要感谢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是谁还帮助过你?什么事情?用什么画面表现出来?写一句什么话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些感谢卡吧!(2)学生制作感谢卡(3)同桌交流。然后把它送给自己所感谢的人。三、作业:当别人帮助了你,就请你及时的去感谢别人。一句“谢谢您!”“多谢您了!”既是礼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四、小结:我们的班级就像我们自己的家,在这里只要我们有了困难,就会得到帮助,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集体中的老师与同学。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集体的温暖是时时刻刻存在的。五、板书设计:我们班里故事多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六、教学后记:品德与社会教案11教学目标: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2、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3、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课时:一个课时。教学活动与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书本1617页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两幅统计图表示什么二、探究活动:认识统计图。三、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来讲授统计图所传达的思想。如: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呢四、问题讨论:为什么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适当指导。)了解不同温度地区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五、教师小结。品德与社会教案12教学目标: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教学准备: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学活动:一、导入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二、阅读与讨论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三、阅读与思考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四、教师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品德与社会教案13活动目标:1、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嫉妒别人有害于身心健康。2、欣赏别人的长处,并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3、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学会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活动重点: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嫉妒别人有害于身心健康。活动难点: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学会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活动过程:一、图文导入:看图读苹果李的故事,结合主题文字说说什么是取长补短。二、活动一找朋友1、阅读教材中求师、自荐广告。46人为一组,讨论每个人的长处与不足。2、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写好自荐和求师广告。3、广告展示,互相评价。活动二签合同1、根据自身特点,自愿结合,找到互帮互学对象,签订互帮互学合同。(指导学生书上的例子完成)2、师生共同评价几份有代表性的合同,并完善合同内容和条款。可能的话,教师作为公证人签上自己的名字。三、联系实际,交流提升1、看一看教材组图中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取长补短的。2、反省一下,在我们刚才签订的“互帮合同”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言行。3、学生自我反省,提升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认识。四、激情回味,总结教学1、师:想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天天有进步的人吗?请你记住:就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出色的同学,他们有的成绩优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灵手巧,有的助人为乐。看到别人取得成功,甚至超越自己,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真诚地祝贺并告诉他们:我要向你学习。一句话,要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下节课,我们要以“我远离红眼病”为主题开展一个班队活动,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如诸葛亮与周瑜、孙膑与宠涓的故事。品德与社会教案14教材分析:祖国真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你,中国的第一个大主题祖国,您好中的第一个小主题。主题目标:1、知道我国的地理概况,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2、认识中国地形图,我国的主要地形,并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了解其基本特点,从中体验我国幅员辽阔。3、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关于中国地形的相关的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祖国概况的相关资料和“差别真大”的表演排练。活动过程:一、音乐欣赏、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我们赶快来听听吧!课件播放儿童歌曲祖国真大,画面以中国的地形图为背景,穿插出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等图片,字幕出示歌词-。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吗?(学生发言)师:这首歌的名字就叫“祖国真大”,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说祖国真大。(板书课题:祖国真大)二、走一走、算一算,感知祖国疆域的辽阔1、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陆上疆界和大陆海岸线由不同颜色的线条闪动着)播放聪聪的一段话:我国的领土从最东端到最西端相距约5200千米,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相距约5500千米。陆上疆界长达_0多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