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5诗词曲鉴赏-解析版.docx

    • 资源ID:64493168       资源大小:167.69KB        全文页数:9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5诗词曲鉴赏-解析版.docx

    2021中考语文真题汇编15诗词曲鉴赏-解析版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诗歌鉴赏1. (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晚过赵北口查慎行十里风埃过郑州,忽开双眼见清流。绿杨影里平桥路,数尽渔船数白鸥。(注)赵北:位于白洋淀东岸,是一座千年重镇。风埃:被风吹起的尘土。(1)诗歌写哪州一带的情况,有何作用?(2)最后一句中的“数”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 一方面交代行踪,另一方面州的尘土飞扬与赵北口的水流清澈形成对比,突出 作者睁眼后对所见之景的惊喜。(2) “数”字既写出了作者的悠闲与陶醉,又侧面表现了赵北口的水上景物之美。【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十里风埃过哪州”是说经过了很远的路程,满面 风尘经过了邺州,交代了诗人的行踪。而诗句“忽开双眼见清流”写哪州的尘土飞扬, 这与赵北口的水流清澈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了对比映衬的表现手法,所以写“哪州一 带的情况”意在形成对比,突出表现赵北口的水流清澈、景致美好的特点,从而表达了 作者的惊喜之情。(4)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 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 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数尽渔船数白鸥”的 意思是:数尽了过往的渔船,又去数一数飞翔的白鸥。这里反复用“数”字,既写出了 作者被赵北口的优美景致所陶醉,突出表现了作者的闲适的心境。据此理解赏析作答。2. (2021宁夏中考真题)古诗文阅读。少年行(其一)(唐)王昌龄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隆久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纥注释:西陵:汉代帝王陵墓大多在京城长安西北,故称西陵。长亭:古代设在路旁 的亭舍,供行人休息或送别之用。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指 有战事发生。井隆:今河北井隆县。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以路险难行著称。赴难: 赶赴危难或国难。燕山铭:又称燕然铭,即燕然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 山刻石勒功。泛指歌颂战功的文字。(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白马如流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信便骑着白马飞驰而过的情态。B. “寇”,名词用作动词,写单于侵犯中原,战事紧急。C.这首诗刚健豪迈,读来让人热血沸腾。D.这首诗写一位少年在长亭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2)你从“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答案】(1) D(2)歌颂了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塑造了一个为国赴难、豪气冲天的少 年形象。【详解】(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D.诗歌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不是送别诗。因 此“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是错误的; 故选D。(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意思是少年得知后浩气冲天赶赴危难,立志要像窦宪那样 驱逐鞍虏,“刻石燕然”,形象地突出了少年游侠仗义豪爽的勇武性格。“气高轻赴难”, 意气沛然,充塞耳目,表现了少年豪气干云、渴望为国捐躯的英武形象。“谁顾燕山铭” 豪气冲天,铮铮有声,反映了盛唐强盛的国威和有志之士积极向上,渴望建功立业的时 代精神。(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 “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4.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答案】3 . D4 .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 壮阔意境: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 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 人神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解析】3.D.有误,这首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 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并无“对现实的眷恋”之意。故选D。4.考查赏析诗词风格。一、根据“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 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 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 银河中起舞一样。“九万里风鹏正举”,长风直送九万里,大鹏展翅逐风飞。这两句体 现了作者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想象瑰丽,气魄雄壮。二、“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 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 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 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 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 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 极的,而是积极的,体现了作者那种阔大而豪迈的气度。三、“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是作者的梦境,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她在若干年来的逃 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 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 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 又有什么用呢?在作者的梦境里,竟然能与天帝直接对话,而且天帝还对她殷勤询问,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神往。(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 -er.后、OB.王维诗中的“孤烟”指烽烟,“候骑”指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统帅。 C.两首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 6.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5. C6. 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指北归的大雁,作者借鸿雁传书传达思乡之情;使至塞 上中“归雁”是诗人自比,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 抑郁之情。【分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使至塞上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写景,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 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言事”“人生的理趣”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无中生有;故选C。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前者“归雁洛阳边”,写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 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 “鸿雁传书”的故事, 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希望书 信能够到达家乡洛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雁”表面是指传书的大雁,借指自 己的书信;后者”归雁入胡天”写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一个负有朝廷使命 的大臣,却像蓬草和归雁一样,只身慰问边疆,这个比喻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 郁。表达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7. (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对观沧海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 “东临喝石,以观沧海”点明了 “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 似乎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B.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 的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C.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 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 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答案】C【详解】C项“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理解不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 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 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 一句的进一层描写: 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 仍有着“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没有“些许落寞之情”.故选C。8. (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诗人希望今后能趁明月闲 游,随时拄杖敲门与主人交谈,抒发了诗人悠闲惬意之情。B.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渔家傲)梦境中词人来到皇 宫,听到皇帝情意恳切地询问,漂泊的内心感到一丝温暖。C.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写出官吏的粗暴蛮横,间接 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助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劳动人民的同情。D.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诗人发出前路何在的疑问, 表现出诗人前途迷茫时低落的心情。【答案】B【详解】8 . “听到皇帝情意恳切地询问,漂泊的内心感到一丝温暖。”理解不当。“仿佛梦魂归 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 何处去?词人在如梦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缕梦魂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现实中, 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天涯,备 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这种遭遇,让词人渴望关怀,渴望温暖,但现实中 却不能得到,也只有将之寄托在幻想之中了。因此,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 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故选B.(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瓜洲渡王士祺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层层远树浮青养,叶叶轻帆起白鸥。(注释)养:养菜。9 .诗歌一、二两句写诗人登楼眺望,视线由 向 推移。10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三、四两句。【答案】9.近景北固楼远景瓜洲10.示例:“浮” “起”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远景层层的树木如同漂浮的养菜,江 面上航行的帆船如同飞翔的白鸥,表达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诗人 内心的淡泊。【分析】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诗歌第一句"昨上京江北固楼”写登上北固楼,这是诗人观景 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二句"微茫风日见瓜洲”是诗人登楼所见的瓜洲全景,是远景。 10.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注意题干要求“从炼字角度”并结合三、四句诗赏析。“层层远树浮青养,叶叶轻帆起白鸥”意思是:一层层树木像只有几寸高的青青的养菜 一样,浮在天际,而江中的一只只小船,正在扬起轻帆,像白鸥一样在水上翔游。这是 诗人登楼所见的瓜洲全景。从炼字角度赏析的话,可以选择叠词,上句的“层层”,下 句的“叶叶”,分别描绘出远观之下景物的特点,“层层”写出树木的茂密且层次错落,“叶叶”写出帆船的多而轻盈。站在北固楼远眺,这是一幅多么开阔宏大而又空明淡远 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淡泊。11. (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怀常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释)此诗写于欧阳修被眨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矍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B. “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2)赏析“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的妙处。【答案】(1) D(2)示例1: “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群山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深秋 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 屈的精神。示例2: “争”,化静为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 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D.有误,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特别是从“会 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潇洒和从 容。故选D。(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 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 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诗句“霜林落后山争出” 的“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又化静为动,赋予了 “山” 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 扬向上、傲岸不屈、豪放达观的精神,从而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风骨。据此理解 赏析作答。【点睛】赏析与译文:怀高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 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 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间。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 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 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 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 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译文: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 慨无穷。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 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 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 群峰。(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2 .诗歌颔联运用 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13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联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2 .用典(运用典故)13 .诗人用“沉舟”“病树”表达对身世坎坷的感慨和难平的心绪;用“千帆”竞发 “万木”争春表达刚健昂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分析】1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 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烂 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 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 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 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据此可填写作答。13.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 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通过叙写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 正万木皆春。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达对身世坎坷的感慨和难平的心绪; 用“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昵而忧伤,对世事的变 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了乐观昂扬、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作答时,可抓住“沉舟”“病 树” “千帆”“万木,,几个意象来分析作答。(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赠从弟(其二,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4 .请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15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案】14 .用“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以简洁生动的方式 进行视听结合的描写,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加突出了 青松的傲骨。15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己对松柏一样坚 贞自守高风亮节的追求和对弟弟的勉励的情怀。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一 句运用对比手法,反衬松枝的刚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岂不罹凝寒?松柏有 本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松柏的“本性”是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 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也有自勉的意思。【分析】14.本题考查古诗鉴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一句意为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亭 亭”是指松柏高耸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 一词形容寒风的声音,作者 运用两个叠词,并且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勾勒出松柏傲立崖边的景象,又用山 上,,“谷中”这样一高一低的地理位置的映衬,更加突出了青松的傲骨。15.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理解。从本诗的题目“赠从弟”可以看出,本首诗是作者赠予堂弟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一句意为: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 劲! “风声盛”与“松枝劲”形成对比,用山风猛烈,渲染谷风的凛冽,体现松枝的刚 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一句意为:任它满天冰霜惨 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现了松柏即使顶着霜雪,也依然意态从容,端正 挺立。通过冰雪的残酷再一次体现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 而不倒。“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松柏的“本性”是 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同时赠予弟弟,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希望堂弟要像 松柏一样坚强不屈,要像松柏“终岁常端正”,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操守。16. (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诗词赏析。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古代诗词中不同题材的诗词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会用到不同的意象。请说说上文 所属题材类别并写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意象。(2)下列哪一项与词人的心情最接近?请加以判断并简要分析。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答案】(1)边塞诗;“羌管”和“霜”。(2) C【分析】(1)第一问:古代诗词常见的题材类别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等。 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渔家傲秋思:上片描摹出一 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风景图,属于边塞诗。第二间: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边塞 远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这是典型的边塞景色。故最具代 表性的意象为:“羌管”和“霜”。(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由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这首词抒发了边关将士 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A.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 时光流逝的慨叹及对故友的思念:B.出自无题,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C.出自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D.出自送友人,表达了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故选Co17. (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焚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晚驾炭车辗冰 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 “宫市”的掠夺本质。B.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 炭紧紧联系在一起。C.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充 满着希望。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分别分析其作用。【答案】(1) C(2)百姓的辛苦和炭的重与使者的骄横和交换物的少且不实用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 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分析】(1) c. “惜不得”三个字,没写出卖炭翁内心充满着希望。选项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能力。要读懂全诗,了解内容,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身 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 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 卖炭翁的窘迫现实和他的希望作对比,突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牛 困人饥”“翩翩两骑”写出卖炭翁的辛苦不易与使者的骄横跋扈,两者形成对比,反衬 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写出炭的重与 交换物的少,两者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 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8 .明代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予久羁关外,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 不为之慨叹也。”词中,“宛然在目”的风景有怎样的特点?19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答案】18 .寥廓荒僻、萧瑟悲凉。19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以 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分析】18 .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作答此题,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四面边声连角起”, 军中的号角声响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长烟落日”,写出塞外的壮阔风光,紧 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 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寥廓荒僻、萧瑟悲 凉的景色。从“边声“角起”“落日” “孤城”可见荒僻、凄凉、萧瑟,从“千嶂里"长 烟”可见寥廓。19 .本题考查词句蕴含的情感。注意题干关键词“哪些”,表明蕴含多种情感。“人不寐”, 人难以入睡,表明彻夜未眠,原因是什么呢?联系上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 早作归计。由词句可知,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将军白发征夫泪”, 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白发未归,是因为战争, 与家人久别,一定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含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与赵菖©茶宴(唐)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注释)赵莒:钱起的朋友。羽客:道士。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20 .结合诗句,说说诗人茶宴时的环境有什么特点。21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20 .翠竹林下,蝉鸣声中,夕阳西下,呈现出幽静清雅的特点。21 .体现了诗人试图在自然山水的幽静清雅中拂去心灵的尘土,舍弃一切尘世的浮华, 与清风明月、浮云流水、静野幽林相伴,求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解析】20.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须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 的关键词“竹下”“蝉声” “影斜”得出答案。示例:在翠竹的遮蔽下,聆听“吱吱”的蝉鸣声,太阳渐渐西斜,营造出清新雅致幽静 的环境。21.此题考查对诗人创作背景及创作情感的分析。诗里描绘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图,除了竹林、夕阳外,诗人还以蝉为意象,蝉与竹都是古 人用以象征峻清高志的意象之一,这样,使全诗所烘托的闲雅志趣愈加强烈;“尘心洗 尽兴难尽”中“尘心”指的是心为世俗事务所牵累,可见诗人想摆脱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求得心灵的净化,表现作者远离世俗事务之扰,享受内心的清静,大有“刘禹锡独居陋 室之感”。22. (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翼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 “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 “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的代称。(2)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 早晨 信使(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春蚕吐丝、蜡 炬成灰来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分析】(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意思是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 变颜色,容颜不再。所以“晓”的意思是早晨。“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是烦请青鸟一 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信使 的代称。(3)本题考查理解诗句采用的修辞和表达的情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 含义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上句 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 之“泪”,形神极似。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春 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 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23. (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登赏心亭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注释)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路上,经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议迁都至建康, 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阅读上面诗词,回答问题。(1)第一首诗的感情脉络,由首联的“”字引出,到尾联的“”字 收束;中间写景,主要渲染秋天 的氛围。(2)第一首诗的尾联与第二首词,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处?【答案】(1) 兴 忧肃杀凄凉(2)犹忆当年忠勇,然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解析】(1)考查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及环境描写。第一空根据“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八年陕川生涯匆匆过了,顺流而东我 的兴致特好)”得出有关情感的字为:兴;第二空根据“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心中无限忧时意,欲语迁都不觉涕泪 先掉)”得出有关情感的字为:忧;第三空由“黯黯”“萧萧”可见秋景的肃杀凄凉。(2)考查分析诗词蕴含的情感。“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己流”的意思为: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 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己:表现作者已然年老, 回忆往事,仍壮心未已;第二首词作者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过对早年抗 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 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由此概括即可。24. (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 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 的特点。(2)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答案】(2) 听觉;地势险要。(2)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 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分析】(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出潼关被重重山峦包围之势,表现 了山峦的众多和动感,生动传神;“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来表现黄河之水波涛汹涌的 磅礴气势,景象恢宏,突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据此可概括填写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 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表现了作 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起到点明 此曲主旨的作用。【点睛】参考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 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 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 受苦。25. (2021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游东田谢眺戚戚苦无惊、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注惊(cong):快乐。陟(zhi)累榭:登上多层的台榭。阡阡:通“羊羊”, 草木茂盛的样子。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景象,并写出全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的变化。【答案】鱼儿追逐嬉戏,触动了水中新荷;鸟儿四处飞散,摇动了树枝,枝上的余花纷 纷飘落。诗人的情感从愁苦(忧愁)到快乐(愉悦)。【详解】第一问:考查描绘诗句景象。作答此题,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鱼、新荷、鸟、余花” 进行描绘。示例:鱼儿游来游去,互相嬉戏,水中新绽的荷花被触动,轻轻摇曳;树上 的鸟儿飞散开去,枝头上的余花纷纷飘落。第二问:考查情感变化。由“戚戚苦无悼”可知,诗人的心中不乐,是愁苦的;诗的最 后两句“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 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化作赏景的快乐。 故诗人的情感变化:从愁苦到快乐。26. (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在叩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 情。B.颈联将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社的不 满。C.因山水迷人,风俗古朴,农民淳厚,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 门”。D.本诗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 “游”字,然而处处切“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 尽。(2)唐诗鉴赏辞典评价本诗颔联”写景中寓含哲理”,请描绘该联的画面并说说你 从该联中获得的启示。【答案】(1) B(2)画面: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 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 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启示:只要我们正视现实,面对 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 与希望的崭新境界。【分析】(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诗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南宋 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风俗的热爱之情。故B项“表达了作者对春社 的不满”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B。(3)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 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描绘画面时要抓住“山” “水” “柳”“花”“小路” “村落”几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诗人街 在山野村落间的情形作答。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5诗词曲鉴赏-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