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 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2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 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 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 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2 .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 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自学。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四、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1 .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2 .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 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 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五、背诵两首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指名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2 .分析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景 物的特点。二、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品读上阕。1 .品读下阕。p u xuewan g . com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 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又是一幅怎样的 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 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五、布置作业情景呢?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 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 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 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很着急)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三、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1 .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 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 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四、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2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花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会理解“苍穹”、“旖旎”、 “琼浆,等词语的意思。2 .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 乐观的人生态度。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 活中的美。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 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 者对花的赞美之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 .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理解课文内容。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 .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感悟。四、品读句子,展开想象,感受花的美好。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 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大自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 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 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O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 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放而鼓掌傍晚,太阳就 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 阳,明日见! ”师:对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这就是生 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句子三: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 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读着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启迪与感悟呢?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也不自卑。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心的生活。五、总结课文,拓展主题。第二单元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2 .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 背诵课文。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 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 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 读出磅礴的气势。2 2) 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 月。板书:5.七律长征.解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四、总结课文,感悟写法。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了哪两个场面? 红军过五岭山的快速场面与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的场面。2 .全诗中总写的诗句是哪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指名朗读古诗。2 .明白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很活泼 乐观地度过了五岭山和乌蒙山,这是“千山''的代表,“万水”又 指哪些呢?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 .释词。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 根铁索。3.说说诗句的意思。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 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 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4 .体会“暖”与“寒”的意思。“暖”是因为红军战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地渡河来到了河 对岸,怎能不让人激动欣喜呢?“寒”是因为红军战士从泸定桥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渡过 了大渡河,来到了对岸!看着这悬崖峭壁,看着这汹涌澎湃的 大渡河,再看看牺牲的战士们一个又一个,怎能不感慨泸定桥 的惊心动魄,让人心惊胆寒呢?5 .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场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飞夺泸定桥三、学习写法。四、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2 .背诵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 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等 30个词语。2 .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 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 .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 面结合。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 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五位 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 2) 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导入。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 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 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 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 .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2)按照事情的变化过程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七连六班接受接受转移群众的任务。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 路。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 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声音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的英勇的行动,接 下来继续学习五位壮士的事迹,感受他们英雄壮举!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1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 敌人时的神态表现?2 .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 自的神态表现。(沉着、吼、抢、全神贯注).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 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 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 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 .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 问的过程。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 序)(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初入草原一接近公社T蒙古包外一蒙古包里一告别草原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 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 仇恨勇猛歼敌。4.指导感情朗读。5 .总结学习步骤:(二)学生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1 .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 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 腾,紧跟在班长后面。2 .品读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 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 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3 .谈感受与体会。4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 点词、句,并讨论。(抢、夺、插、举、喊、拔、拧、掷).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结合插图)。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 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 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 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3.理解重点句:(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1 .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 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 .讨论: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 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 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 表现了战士和班长一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3 .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四、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讲一讲这个故事。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语。2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 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 .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2 .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解释题意。“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 国的诞生而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3 .这开国大典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 文,读通顺。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指导易混淆的字。3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L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4 .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重点部分进行分层理 解。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呢?(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 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3 .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三、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1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 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2 .学生自由发言。3 .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一奏国歌一一宣布新中国成立一一升国旗 一一宣读政府公告一阅兵式一一群众游行.分析阅兵式的情况。师生探究: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1 .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并找出相关语句,在 旁边作批注,然后交流。2 .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写批注。3 .交流感悟。生: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 得长。生:“两股,红流加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 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4 .教师相机点拨:“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 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呢?五、布置作业。灯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皖”、“歼”等9个生字,理解“璀璨、千钧一发” 等词语的意思。2 .朗读课文,理解“灯光”的含义,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 相关的语句,并深入理解。3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以及“灯光”的联系与含义。2 .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灯光的一段视频。2 .教师小结,导入。3 .板书课题8.灯光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3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 画下来。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 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 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 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 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 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4)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 战友来。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第三单元竹节人教学设计1 .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 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2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 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3 .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 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 乐趣。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教学重难点:1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 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2 .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 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 字,长句子注意停顿。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 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 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 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分享: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 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 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 满意足的情感变化。2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 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师点拨: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 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 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1 .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3 .导入新课。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 .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 出有关的句子。2 .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三、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1 .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画出有关的句子。2 .课堂交流,随机指导。3 .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 三、四自然段。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2 .说说你的理解。(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丁香结教学设计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 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 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 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 幕,让学生齐读。)(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 摄、磁、御''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 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2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 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3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 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1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 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 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2 .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 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 好奇心。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朗 读课文。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 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如“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 体系统/为数不少。”.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同学们,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展开说明, 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 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分享: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第一部分(1自然段):提出问题:从古至今地球之外 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第二部分(2-9自然段):分析问题:宇宙有没有生命第三部分(10自然段):得出结论:至今没有在地球 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 命之谜。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 些科学知识?生交流:师总结: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然后分 析问题: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 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 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结论, 这仍是一个谜。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 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师点拨: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作者写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可采 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 件的内容。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 法,关注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新发现。(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个 什么问题?学生交流: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 个吸引人的问题。(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29自然段。(1)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 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2)仔细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到地球 外的哪些行星?它们符合生命存活的条件吗?师:引导学生找“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 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3)仔细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思考: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五)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作者得出结 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思考: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 类会不会移居火星呢?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 禁城、额彷、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2 .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 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3 .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 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教学重难点:1 .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2 .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 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 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 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 容、理清课文脉络。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 材料呢?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 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 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 到 ”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 北”(2)学生交流,师点拨:(: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 字介绍。)(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 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 补充。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 神武门。2 .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师引导学生交流:(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 局统一。(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3)说明方法:第四单元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1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 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2 .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 特点。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 现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 应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 了解课文内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三、初步理解课文.默读课文。1 .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 么。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 奠英灵2427。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 子多读几遍。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会感到害怕?)点拨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 会是怎样的表现?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一东西 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 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2 .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 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 际,谈谈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 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 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 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 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 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 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 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 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3 .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 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听写词语:7一、咆哮党员流淌呻吟揪出沙哑废弃1 .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1 .交流:(1)句子进行对比: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 而来,势不可当。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板书:山洪咆哮而来势不可当)(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 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1 .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 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 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2 .教师指导:(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1 .:1探究: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 与什么连接起来了?2 .学生汇报。3 .师生评价,教师指导: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 勉强、蜷缩”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 .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 .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2 .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课题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2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 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 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 梳理,形成文字。2.学生自学:(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 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1 .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 画面?(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2 .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 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 看出女主人的勤劳。(板书:温暖而舒适勤劳)3 .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 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 夫。)4 .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 肉跳)释:“心惊肉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 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2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 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 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