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25 翻译句子之文言句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解析版).docx
-
资源ID:64511468
资源大小:81.73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考向25 翻译句子之文言句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解析版).docx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5文言句式(2020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卷,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卓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答案】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解析】“承",招认;“已而”,不久、继而;“为酷刑所毙”,被动句,被严刑拷打而死;“下”,作动词,被送往;“缓”,延缓、推迟;“图”,动词,谋划。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用“者 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 起来。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 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 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 禽于秦。(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 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 主动者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4)用“受” “被” “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 译成被动句。例如: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张衡传)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 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还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 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 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三、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 的成分也都省略了。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 者。(柳宗元捕蛇者说)(2)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4)对话省如:(孟子)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日:'不若与人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 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例如: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臣与将军我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6、分句的省略例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四、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2、动+于(乎,相当“于")+宾。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形+于+宾。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 边充当补语。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渺渺兮予怀。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 是“时人莫许之也。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 ”(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3、以“是” “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有? ”(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如:“闻道百”(庄子秋水)“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固定句式1.“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 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 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 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2.有所无所译: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3. 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谁(什么)4. “之谓也”“其之谓也”此句式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之谓也”翻译为“说的就是啊",“其之谓”中 “其”表推断,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5. “有以""无以”译为“有什么可拿来”或“有用来的(办法)”,“没有什么可拿来”或“没有用来的(办法)5 .“得无乎”译为“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吧" o另夕卜,"得无”中的“无”有时还换成“微”或“非”, 构成“得微乎”或“得非欤”的格式,其意 义也不变。7 .“无乃乎”译为:“恐怕(只怕、大概)吧” »有时“无乃乎”中的“无”字换成“毋”字,成为“毋 乃乎”的形式,其意义不变。8 .“不亦乎”译为:“不是(不也是)吗?” ”难道不是(不也是)吗?"9 .“何(奚、恶、安)为” “何以为”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哪里(为什么)用得着呢10 . “何乃"译为:为什么竟11 . “如何(若何)” “奈何”,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12 .“何之有”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或“有什么的呢13 .“唯是”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的宾语,往往用“唯是”的格式,可将副词“唯”译成“只” “只是”或者“一定”,而助词“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现代汉语成语中的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等。14 .独乎译为:难道15 .庶几欤?表示揣测,可译为“或许(大概,差不多)吧?"16 .顾哉?译为:”难道吗? ”17 .“庸乎” “其庸乎”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哪里(怎么)呢? ”18 . “见见于”表被动。19 . "为”“为所”表被动。20 . “孰与”“与孰”“孰”字,作疑问代词为常见的现象,用“哪”或“哪个”对译。如: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 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一般对译为"比怎么样"或“跟(与)比谁(哪一个)如:21 .抑(抑或)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或是22 .其其?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23 .盍译为“何不”24 .无译为“无论”“不管”易错点【01】不明特殊句式的规则。特殊句式有固定的规则,要熟记,在翻译中如果出现要套用。易错点【02】固定句式积累少。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有固定的翻译方式,如果积累少,翻译时无从下手,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经典变式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 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选自明史徐光启传有删改)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答案】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壮志,将他越级提拔为少詹事,兼任河南道御史。【解析】“累”,多次:“疏”,上书;自效",应为''效自",宾语前置,献出自己的力量,报效国家;'超擢",越级提 拔。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九年春正月,党项先内属者,皆叛归吐谷浑。三月庚辰,洪州羌叛入吐谷浑,杀刺史孔长秀。夏闰四 月癸西,任城王道宗败吐谷浑于库山,吐谷浑可汗伏允悉烧野草,轻兵走入破。诸将以为:“马无草,疲瘦, 未可深入。”侯君集日:“不然。向者段志玄军还,才及都州,虏已至其城下。盖虏犹完实,众为之用故也。 今一败之后,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于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从 之。中分其军为两道,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由北道,君集与任城王道宗由南道。李大亮败吐谷浑于蜀浑山,获其名王二十人。将军执失思力败吐谷浑于合茹川。李靖督诸军经硬石山 河源,至且末,穷其西境。闻伏允在突伦川,将奔于闻,契芯何力欲追袭之,薛万均惩其前败,固言不可。 何力日:“虏非有岁乳随水草迁徙,若不因其聚居袭取之,一朝云散。岂得复倾其巢穴邪? ”自选晓骑千余 直趣突伦川,袭破伏允丁性,斩首数千级,获杂畜二十余万。伏允脱身走,俘其妻子。(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任城王道宗败吐谷浑于库山,吐谷浑可汗伏允悉烧野草,轻兵走入磕。(2)若不因其聚居袭取之,一朝云散,岂得复倾其巢穴邪?【答案】(1)任城王李道宗在库山打败吐谷浑,吐谷浑可汗伏允把原野上的草全烧了,率兵轻装逃入沙漠。(2)如果不趁着他们聚居在一起的时候攻取他们,一旦他们四处散开,怎么能够再捣毁他们的巢穴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败吐谷浑于库山”,介词结构后置,在库山打败吐谷浑;“野草”,原野上的草:“走”,逃跑。(2) “因”,趁着,趁机;“倾”,捣毁,毁坏;“岂邪”,固定格式,怎么能够呢?(3)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苏轼以札子自辨:“臣号玲之忠.盖自谓无负矣。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臣恐阴 中之害,渐不可长,非独为臣言也。“太皇太后令辙谕日:“缘近来众人正相据拾,且须省事。”轼日: “昔东汉孔融,才疏意广,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晋嵇康,才多识寡,是以遇钟会之祸.臣人无二子之长而 兼有古人之短,若非陛下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2)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答案】(1)现在黄庆基竟然反过来指责我是诽谤先帝,不也假借名义诬陷得太严重了吗!(2)那么我已经在地下和这二人交往很久了,怎么还会有今天呢?【解析】(1)“乃”,竟然;“指”,指责;"矫”,假托;“甚”,严重。(2) “下”,在地下;“游”,交往;"岂哉”,怎么呢?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智高夜纵火烧城遁,由合江人大理国。迟明,青按兵入城,获金帛巨万,杂畜数千,招复老壮七千二 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使归。枭师宓等首于邕州城下,得尸五千三百四十一,筑京观城北隅。时有贼 尸衣金龙衣,众以为智高已死,欲具奏,青日:“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使归。(2)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答案】(1)狄青招回曾被叛贼俘获胁迫的七千二百名老壮士兵,抚慰并遣送他们回家。(2)怎么知道这不是诈死呢!我宁愿失去靠侬智高请功的机会,也不能欺骗朝廷贪功邀赏。【解析】第一句中,“招复”,招回;”为所”,被动句式;“老壮七千二百”,定语后置句,”七千二百老壮”; “慰遣使归”,省略句,“慰遣使(之)归慰遣”,抚慰并遣送。第二句中,“安”,怎么;“诈”,诈死;“诬朝廷”,欺骗朝廷;"贪功”,贪功邀赏.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缥 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迂礼部侍郎, 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吏负钱帛多缥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答案】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解析】“负”,欠;“缥系”,被拘禁;'间",间隙,机会;“械”,抓捕;"类”,这一类人。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隗嚣矜己饰智,每自比西伯,与诸将议欲称王。郑兴日:“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服事殷;武王 八百诸侯不谋同会,犹还兵待时。芍个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 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器乃止。郑兴因恂求归葬父母,器不听, 而徒兴舍,益其秩礼。兴入见日:”今为父母未葬,g筋苫;若以增秩徒舍,中更停留,是以亲为饵也, 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愿留妻子独归葬,将军又何猜焉!“嚣乃令与妻子俱东。(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欲举来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2)是以亲为饵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答案】(1)(您)却想干那不能干的事,(这正)表明要招致祸患,恐怕不行吧?(2)这是用父母作钓饵,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这样?【解析】(1)“举",干、做:“昭”,表明;"速”,招致;"无乃乎”,恐怕吧。(2) “是”,这;“以为”,用作;”无礼甚矣”,太无礼了; “焉”,怎么。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帝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军校史王珪博访。珪廉得教事,白于帝,按脸皆实,由是信之。累迁马军 都军头,渐肆威福。时德州刺史郭贵权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昇知德州。贵之族人亲吏,在德州颇为奸利, 梦昇以法绳之。贵素与珪善,遣亲信至郝,以其事告珪,图去梦昇,珪悉记于纸,将同便言之。八年春,正月乙酉,帝御长春殿,谓宰相曰:“古之为君者,鲜能无过。朕常夙夜畏惧,防非窒欲,庶 儿以德化人。如唐太宗受人建眼,直诋其失,曾不愧耻;岂若不为之,而使天下无间言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珪廉得数事,白于帝,按验皆实,由是信之。(2)朕常夙夜畏惧,防非窒欲,庶几以德化人。【答案】(1)史珪查访到几件事,向皇帝禀告,查验都是事实,从此皇帝信任他。(2)我常常日夜害怕,防止犯错,抑制欲望,希望通过德行来感化人民。【解析】(1) “廉”,查访;"白”,告诉,禀告;“白于帝”,状语后置,应为“于帝白”,向皇帝禀告;“按验”,查验。(2) “防非窒欲”,防止犯错,抑制欲望:“庶几”,希望;"化”,感化。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 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艇所定也。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 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2)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答案】(I)于是将它们分门别类,抄录下来并按序编排。现在定林寺中藏的经书,就是刘勰编定的。(2)(书)完成后,没有被当时的一般人(世俗之辈)所称许。刘勰很看重自己所写的文章,想在沈约那 儿得到认定。【解析】(I)“区别”,分别,分类;“序”,名词活用做动词,按序编排;”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也”表判断, 本句为判断句。(2) “时流”,当时的一般人,世俗之辈;“取定”,得到认定。”未为时流所称'中''为所'表被动,本句 为被动句,翻译为“没有被当时的一般人(世俗之辈)所称许欲取定于沈约”中“于沈约”为状语后置,翻 译时要放在"欲''后。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凡有水旱盗贼之奏者,必忠臣也。有谄诙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陛下享玉食珍羞之奉,当思两淮流 孽转壑之可矜;闻簟萼钟鼓之声,当思西蜀白骨如山之可念。属监察御史洪天锡论宦者卢允升、董宋臣,疏留中不下,大宗正寺丞赵崇瑶移书方叔云:“阉寺骄恣 特甚,宰执不闻正救,台谏不敢谁何,一新人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侧耳数日,寂 无所闻,公议不责备他人,而责备于宰相。不然,仓卒出穹羊,某人授少卿,亦必无可遏之理矣,丞相不 可谓非我责也。丞相得君最深,名位已极。谗言之胜,宗社赖之:言之不胜,则去。去则诸君必不容不争, 是胜亦胜,负亦胜,况未必去耶。”方叔得书,有赧色。(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陛下享玉食珍羞之奉,当思两淮流季转壑之可矜。(2)台谏不敢谁何,一新人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答案】(1)凡是奏报阿谀奉承以蒙蔽皇上话的人,一定是奸臣。当陛下享用玉器供奉的山珍美味的时候,应当想 到两淮一带流民饿殍、转徙沟壑的人值得同情。(2)台谏官不敢去弹劾谁,一位新来的势单力孤的监察官,还坚决站出来去指责批评他们,这难道是容易 的吗?【解析】(1) ”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判断句,凡是奏报阿谀奉承以蒙蔽皇上话的人,一定是奸臣:“玉食 珍羞“,玉器供奉的山珍美味;羞''同"怪”,美味的食品;“可矜”,值得同情。(2) “台谏不敢谁何“,宾语前置句,即“台谏不敢何谁",台谏官不敢去弹劾谁:“孤立”,势单力孤;“乃”, 还;“岂”,难道。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时风俗颓弊,无复廉耻。然少傅之任,朝望属南,狗亦颇以自许。及中诏用雅,众遂赴雅焉。将拜, 遇雨,请以伞入o王葡不许之,因冒雨而拜。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按,倾心礼 之。帝以道子无省磐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藩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 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乃从容日:“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 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仲堪虽谨于细行,以文义著称,亦无弘量,且干略 不长。若委以连率之重,据形胜之地,今四海无事,足能守职,若道不常隆,必为乱阶矣。”帝以恭等为 当时秀望,谓雅疾其胜己,故不从。(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之。(2)帝以恭等为当时秀望,谓雅疾其胜己,故不从。【答案】王雅尊贵受重用以后,威权很大,门下常停着几百车骑,擅长应对接待,尽心地给予礼遇。皇帝认为王恭等人是当时有名望的杰出人物,以为王雅是嫉妒他们超过自己,所以就不听他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雅既贵幸”,被动句,王雅尊贵受重用以后:“门下车骑常数百”,定语后置句,门下常停着几百车骑; “礼”,礼遇。(2) “秀望”,有名望的杰出人物;“谓”,认为:“疾”,嫉妒。一、(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选文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土,西取由余于程,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 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凤易俗,民 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昭王得范雎,废 穰侯,逐华阳,强公害,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 秦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母之 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面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 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驮醍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 充下呼、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讥之珥、阿缙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 桑问,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 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巳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 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节选自谏逐客书有删改)选文二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合厕中鼠食不洁,过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 中鼠,食积粟,居大庞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日;“人之贤不学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辞于荀卿日:“斯闻得时无怠令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令秦王锹蚕天下 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鸯之时面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与禽兽无异。故诟其大于卑贱,而悲 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土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节逸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鹫之时游说者之秋也 B.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茸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C.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鹫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D.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鸯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人犬”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得、的“近”含义相同。B.公室,即王室。指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指国君的家庭成员。文中是指秦国的王室。C.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如战国策齐策中“美人充下陈D.不肖,谓子不似父,以称不孝之子。旧时读书人常常用来表示自谦。文中意思是不成材。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B.李斯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批评秦王声色误国。C.李斯主张人应该积极有为。他观仓中鼠而悟出人生哲学,认为一个人有无出息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D.李斯年轻时胸怀大志,跟随荀子学习帝王的治世之道;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以此实现人生抱负。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2)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土之情也。5 .选文一中,李斯抓住了秦王的心理,颇有针对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 C 2. A 3, B4 . (1)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2)长期处于低微的地位、贫 穷的境地,诋毁世俗,厌恶名利,自己拿无为作寄托,这不是土子的真情。5 .李斯照顾到秦王的面子,将其下令逐客的责任归于秦国的臣子:论证上时时考虑到嬴政有一统天下的政 治理想。【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听说得到机会就不要错过,如今万辆战车的国家正在争取时机,游说之土主持政事。现在秦王想 吞并各国,称帝统治天下,这正是平民百姓驰骋奔走,游说之土施展抱负的好时机。“争时”中的"时”是"时机”,作“争”的宾语,应在“时”后断句,排除ABD;此外,"吞''的宾语是“天下”,“称帝而治''意思完整,所以应在“天下”后断句,排除BD。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前者为动词“靠近”“走进”,后者为为形容词“远二故选A。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实则是批评秦王声色误国”错误,目的是同秦王对待客卿的态度进行比较,指出秦王用物与用人态度的矛 盾。故选B.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用”,采用;“以”,因为;“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省略句,“民以之殷盛”“国以之富强(2) “非世”,诋毁世俗:“自托于无为“,自己拿无为作寄托;“此非土之情也”,判断句。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的能力。由“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可知,李斯照顾到秦王的面子,将其下令逐客的责任归于秦国的臣子;由“孝公用商鞅之法,移凤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 上郡,南取汉中。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可知,李斯论 证上时时考虑到嬴政有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因此他成功说服了嬴政。参考译文:选文一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 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 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 实,国家因此富强。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 攻取汉中。昭王得到范雎,废黜才襄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 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 住秦国的地方呢!如今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 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千里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盘之皮的好鼓。这些 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 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宫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 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 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人耳目的 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 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 的身旁。敲击瓮、缶来奏乐,弹着琴筝、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呜呜呀呀地高唱着来使耳朵痛快,这才是 真正的秦国音乐;那郑卫桑问,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 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 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功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 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大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选文二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 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 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 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就向荀卿告辞说:“我听说得到 机会就不要错过,如今万辆战车的国家正在争取时机,游说之士主持政事。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统 治天下,这正是平民百姓驰骋奔走,游说之上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处在卑贱的地位不想有所作为,这好比 看见现成的肉才吃的禽兽一样。所以耻辱没有比卑贱更大的,悲伤没有比穷困更甚的。长期处于低微的地 位、贫穷的境地,诋毁世俗,厌恶名利,自己拿无为作寄托,这不是土子的真情。所以我要向西游说泰王 了。”二、(2022山东济宁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 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土类,常如不及。至于含可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 日:“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稹攀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王珪掌内外官考,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奏其不平,上命侯君集推之。魏征谏日:“玄龄、珪皆 朝廷旧臣,素以忠直为陛下所委,所考既多,其间能无一二人不当!察其情,终非阿私。若推得其事则皆 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 也。”上乃释不问。玄龄谓诸子日:“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 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牛耳患,除之可也。 今无此三条,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 死且不朽!”玄龄之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日:“彼病骂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 悲不自胜。七月癸卯,薨。柳芳日: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 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珪、征善谏铮,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B.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C.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D.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