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学设计.docx
木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 .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推论、解释、评价等。3 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我们即将进入期末复习,现在老师想通过一篇文章检测 大家的阅读能力。2 .读懂文章学生自由读文。提问: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故事的主人公是:,他是一个 的人0(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或四人小组交流;或再次浏览 课文,追问朱丹做了一件什么事;或补充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读熟文章(1)填概念图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故事内容完成这个概念图,每个空填一个 字或者一个词。进入(终)试朱丹 (放弃)终试(吹奏)木笛 被乐团(录取)(2)复述故事师:请同学们根据概念图把故事复述出来。(先自由复述,再请 2位同学复述,如果学生复述不到位,那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故事中的 两次人物对话)(3)小结:复述课文要围绕中心,抓住关键内容。3 .思维训练A.推论词语的意思。(1) “如泣如诉”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 “朱丹深感意外,连忙回身向大师鞠躬。”这一句中的“鞠 躬”是什么意思?(3)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这 一句中的“鞠躬”又是什么意思?(1)“如泣如诉”在文中的意思是 O“朱丹深感意外,连忙回身向大师鞠躬。”这一句中的“勒躬”是O(3)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蹒躬。”这一句中的“勒 躬”O(4)小结:推论词语意思要结合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B.有读者认为,描写小孩方阵的文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你怎 么看,说说你的看法。独立思考之后,再小组讨论,要求尽可能找到 让人信服的理由。有读者认为,描写小孩方阵的文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 法。请你独立思考之后,再小组讨论,要求尽可能找到让人信服的理由。现占理由1:理由2: :理由3: o学生讨论、汇报:(言之有理即可,不拘泥于答案)不删:(1)从文章内容的方面说:令情节更曲折,故事更感人。(2)从文章结构方面说: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开展的作用。(3)从中心思想方面说:文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 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 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可删:(1)从文章内容的方面说:孩子方阵这段内容不是故事的主要 内容,删去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2)从文章结构方面说:孩子方阵这段内容只起到烘托、点缀 的作用,它不是故事的主干。(3)从中心思想方面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想表现主人 公朱丹的民族精神,而毅然放弃比赛和碑前演奏两个情节已经把朱丹 的民族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孩子方阵显得有点画蛇添足。小结:删与不删,均取决于文章内容、结构与中心的需要。5.课堂总结,突出阅读方法 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