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教学方案.docx
木兰诗的教学方案K教学目的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培养处 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K教学设想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 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 的、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 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 兰这个人物形象。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 中。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育和背诵。这 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K教学重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第一课时K教学过程1、由教学过的现代,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板书诗题)。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这是首民 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 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它叙述木 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 人物(板书:木兰)。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我们用不着追究。读这首诗要注意 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 称叫“互文见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 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 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 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点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机杼:Zhu,织布梭子。 可汗:ke hGn专用名词。鞍鞫:,马鞍 下的垫子。辔头:Pei,僵绳。燕山:ydn。胡骑:ji,战马。戎 机:rong,军事。朔气:Shud,北方。金柝:tui,打更用的梆子。著 我旧时裳:Zhuo,穿。(11)傍地走:bdrng,临近,临沂,此处引申为贴着。5、教师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认识这首诗的民歌特色。(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用的是民歌中起兴的手法;结尾赞美木兰,用 的是比喻。)(2)民歌中叙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对偶,有“朔气”两句、“将军”两句。排比,如“东市” 一节“爷 娘” 一节;顶真(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3)、关于“互文”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