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翻译 强化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64522208
资源大小:44.5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翻译 强化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翻译强化练习题汇编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 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 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 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 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读书 人(君子)分别儿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鲁 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强化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W (qlng) 场猎(she) 邪(y0) 岂欲(ql)即更刮目相待(9加9)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权覆吕蒙曰(对说) (2)但当涉猎(只)(3)丹徒妻耳(了解,知道)(历史) (4)熟荐孤(与相比怎样)(5)农鲁肃过寻阳(至IJ,等到) (6)与蒙闻可(讨论)(议事)3 .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读书人(君子)分别儿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 呢!4 .孙权为什么劝吕蒙读书学习?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卿今当涂掌事”)5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读书学习的?6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请举例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自然环境的清幽表现“陋室不陋”。“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以往来人物的博学表现“陋室不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陋室 不陋”。7 .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 盾?为什么?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的高雅,后者是说没有噌杂的音乐扰耳,没有公务缠身这类 世俗之事。8 .结尾句“何陋之有”照应了前文中哪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照应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论证“陋室不陋”,这是全文的点 睛之笔。突出表现r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9 .本文采用了把物直志的写作手法,寄托作者的情感。10 .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开头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 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 了伏笔;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 美。11 .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言简义丰;讲究修辞,注重音韵;句式整齐,骄散结合,节奏明快。12 .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借陋室表达自己高雅的志趣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13 .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 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讲的“惟吾德馨示例:我觉得作者所要表达的“惟吾德馨”是对道德情操的赞赏。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 富,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贪赃枉法。我们必须守住心中的原则和底线,不断提高自身修 养,做一个精神生活丰富,有高雅志趣和远大抱负的人。14 .朗读全文,说说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 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15 .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二、拓展阅读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On)漉(电,雨泽下 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乂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中),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 (shu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6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每移寒(桌子)(2)余稍为修葺(我)17 .翻译下面的句子。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18 .内容上,陋室铭和本文都描写了居室环境,陋室铭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绘陋室幽雅,本文用“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对 比手法。19 .对陋室铭和本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 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 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爱莲说宋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山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 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 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 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 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 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甚蕃(f 6 n )淤泥(y 0 )亵玩(xid) 噫(yi )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可爱者甚黄(多)(3)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5)不要不枝(横生藤蔓)(7)亭亭净惮(竖立)【强化训练】 濯清涟(zhud)鲜有闻(xi dn )(2)晋陶渊明独爱菊(只)(4)濯清涟而不坏(洗)(艳丽)(6)香远益清(更加)(清芬)(8)可远观而不可黎玩焉(亲近而不庄重)(9)陶后鲜有闻(少)(听见,听到) (10)同予者何人(一样)(11)冉乎叁矣(应当)(很多)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4 .按照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1)文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文中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 比喻某弊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5)文中写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6)文中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5 .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6 .文中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风度、显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7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 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8 .作者分别写出了莲的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角度写出J'莲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 高洁、庄重的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从体态、香气角度写出 莲正直不苟、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气节角度写出 莲庄重不可轻慢的品质。9 .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富贵及功名利禄。10 .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 好品质。洁身自好,正直质朴,豁达大度,保持独立的人格、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要在污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1 .举例分析衬托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反衬,表明作者不像牡丹一样,以富 贵媚人,从俗从众,而是像莲花一样,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 的品德。12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本文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以及对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13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人格上保持 独立,不随波逐流。14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 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环境可以影响、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二、拓展阅读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 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 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5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1)荷花为雨所洗(被)(2)余以为妙绝(极点)16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1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18 .读文赏荷(1)赏荷,可观其形美。本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描绘雨后荷 花的语句是“鲜妍明媚,袅娜多姿(用原文填空)(2)赏荷,可品其神美。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本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 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 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葭不枝'的特点,这与君 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 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向后望不到明主。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 远,唯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眼泪横流!【强化训练】1 .诗中表达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 .诗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卜!3 .诗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涕下!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 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 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 极为渺小。【强化训练】1 .诗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2 .诗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 昏晓。3 .诗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句子是:荡一生曾云,决毗入归鸟。4 .诗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峰顶上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鸡鸣时分可见旭日东升。不怕浮云 遮住视线,只因为身在塔的最高层上。【强化训练】1 .诗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不畏 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 .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酒的浑浊,丰收年份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山重峦 叠嶂,水迂回曲折,好像没有了去路,忽然出现了柳色深绿、花光红艳的山村。箫鼓 的声音接连不断,春社日已临近了,村民们衣冠简朴,村子中古风尚存。从今以后如 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也可能随时会手拄拐杖半夜前来叩门。【强化训练】1 .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句子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 .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占风 在。3 .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团客足鸡 Bo4 .诗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 不是无情飘落,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的新花。【强化训练】1 .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2 .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 洒脱的气概)的句子是:浩荡离愁白H斜,吟鞭东指即天涯。3 .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其 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乂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 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河中石兽清纪的【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 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把,寻十 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己,遂反潮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 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 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钳, 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 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乂 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 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 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 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 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 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 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 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 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强化训练】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河干(gon) 耳(pi ) 樽(zhdo) 与(yd) 铁圾(p6) 木和(f 6i)潭(yan) (nie) 坎四(xue) 潮流(sU) 明yi)断 数(yu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岸) (2) 2.山门耶于河(倒塌)3 3) I阚十余岁(经过,经历) (4)米二石兽于水中(寻找)(5)勇不可得(终了,最后) (6)椁数小舟(划船)(7)电铁钿(拖)(8)冬辇不能兀物里(你们这些人)(研究、探求)(事物的道理、规律)(9)是非木柿(这)(削下来的木片)(10)停于沙上(埋没)(11)不亦期乎(颠倒,错乱)(12)必于石下迎水处唯沙为坎穴(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13)转转不弓(停止)(14)率反潮流逆上矣(于是)(逆流)(15)可据理噂口欤(主观地判断)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棹数小舟,曳铁钳,寻十余里无迹。(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把,(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至IJ(它们的)踪 迹。(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止地翻转,于是(石头)反 而逆流而上了。(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至IJ 了(石兽)。(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4 .文中“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揭 示了文章说明的道理。(用原文语句填空)5 .文中围绕寻找石兽,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看法?寺僧按照惯性思维,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讲学家按照事物的一般道 理,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应该在原地;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 流水的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的关系,认为石兽会向上游移动。6 .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 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7 .如何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 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 是“据理臆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8 .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语言平易,风格简淡。作者汲取了先秦记事散文的优点,叙述精到明快, 没有多余的修饰。例如第1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 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善于在叙述中 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 为确论(岂止众人,连读者也几乎以为这就是定论了),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 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兴趣所在,不是渲 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9 .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 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 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你是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 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杳 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方式, 点明主题。二、拓展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 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搐ch。:肌肉抽缩,此指“夹。掉:摆动,摇。1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 uJ据理瞳即欤?(主观地判断)B.沙为坎穴(牙齿)C.所等以百数(珍藏)D.一日嚼书画(晾晒)12 .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 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处士;则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处士笑而然之。杜处士听完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首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然后现身说法,指出“学” 的可能性。6 .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蒙乃始就学”,并且学识进步很快、很大。7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有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 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8 .说说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理解。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 眼光看待人和事。9 .孙权、吕蒙、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孙权:爱才,关爱部下,善劝,好学;吕蒙:能听取别人意见,勤奋好学; 鲁肃:爱才,敬才。10 .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1)“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 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 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2)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 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二、拓展阅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己暮矣!"师旷曰,“何不炳 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 之明。炳烛,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 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是 火把,不是后来的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昔矣!(晚,迟)(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哪里) *12 .翻译下列句子。(1)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14.本文和河中石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示例一:考虑问题不能主观臆断。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示例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实践才能出真知。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 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强化训练】1 .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句 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 .诗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3 .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可惜 汉文帝深夜在虚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强化训练】L诗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 调更无伦。4 .诗中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 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 你进入万重山的围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强化训练】1 .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 的道理的句子是政入万山围了里,一山放;|卜一山拦。2 .诗中从登山、下山这一口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 行人错喜欢。3 .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有些 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政入万山闹子里,- 山放出一山拦。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里,处处蛙声不断。己 过了半夜,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事,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强化训练】1 .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代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 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2 .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间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 棋子落灯花。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火把呢?”(2)炳烛,孰与昧行乎?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13 .从横线上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 什么启示?青少年时期。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珍惜这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努力学习。14 .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孙权是以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说服吕蒙。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 年学习的重要,从而说服晋平公。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 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 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 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 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 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 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 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 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 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 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上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 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 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 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 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 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 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 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 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强化训练】1 .文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 买鞍鞘,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O2 .文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 .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其相似的 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卜年归。4 .文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5 .文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策勋卜二转,赏赐百千强。6 .文中运川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7 .文中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8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句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卖油翁宋欧阳修【原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 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 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 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 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 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 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 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 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 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强化训练】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自矜(jin) 家圃(pti) 睨之(ni) 颔之(hGn)忿然(f2n) 杓(sh do) g 油(zhu6) 涉之(11)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陈康肃公善射(擅长,善于) (2)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3)眠之(斜眼看,形容不在意) (4)但微皴之(只)(点头)(5)释担而立(放下)(6)但手熟尔(只是)(同“耳”,罢了) (7)尔安敢轻吾射(怎么)(轻视) (8)以我的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9)馀以竹酌油沙之(慢慢地)(同“勺”,勺子)(注入)(10)笑而遭之(打发) (11)哼手熟尔(只,不过)3 .翻译下列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2)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3)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4 .课文主要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个场面。5 .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 善射;自矜。为后文故事中两人矛盾激化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6 .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睨之,久而不去,微颔。说明略表赞许的同时又感到美中不足。7 .如何看待课文中“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写得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究其原因, 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言行来描写。陈尧咨的轻狂自傲,卖 油翁的从容稳重就跃然纸上了。8 .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示例一:我喜欢卖油翁。他虽然身怀绝技,却心态平和,不骄傲自满。示例二:我喜欢陈尧咨。他不是一个完人,他因射技高超而沾沾自喜,认识 到骄傲自满的错误后乂能虚心接受卖油翁的批评。示例三:我喜欢卖油翁。他是一位深明世故的老人,对于陈尧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