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技科室工作制度.docx
医院医技科室工作制度一、检验科工作制度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 制度,科主任是临床检验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者。承 担医院临床诊疗的常规检验工程。2、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方法、病原微生 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与规章、规范。 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与规程,由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进 行临床检验工作。有计划对在职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及考核。3、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检验方面)的质量方针与落实质 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 有反应记录文件。4、承当并完成医院交给的有关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任 务。5、检验申请单(含电子申请单)由医师逐项清晰填写,急 诊检验应有特殊标志,检验申请单务必有申请医生签名或者唯一 标识。6、接收标本时,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检查申请单填写、采集 的标本是否合格,如不符合要求可拒收。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 要妥善处理及保管。7、建立标本采集、运送、签收、核查、储存制度与工作流 程。严格检验报告授权制度与审签、发放制度(检验报告双签, 急诊报告除外。电子签名有效),建立检验“危急值”处理程序, 保障医疗安全。检验科应明确出报告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发出报 告。8、登记或者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审核检验结果,填写检 验登记与检验报告单,签名后发出检验报告。检验结果有疑问时, 应重复检验,并与临床科室联系。关于超过临床限定范围的生命 指标(危急值)的结果,应及时报告临床医护人员。9、使用的仪器、试剂与耗材符合国家规定;定期对可能影 响检验结果的分析仪器及有关设备与工程进行校准;10、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操纵, 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11、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验工程与技术革新。12、应制定检验后标本保存时间与条件,并按规定执行。废 弃物处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1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与防护,包含生物安全及化学危险 品、防火等安全防护工作,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14、应征求临床科室对检验服务的意见及建议,尽可能满足 临床诊疗活动需要,使用多种形式为临床科室提供临床检验信息 服务。二、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1、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 制,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加强对输血科工作人员依法管理血液的 宣传,科主任是医院输血管理的第一责任者。2、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与国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 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 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与规章、规范,制定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 与标准操作规程(技术、设备),由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人 员进行临床输血工作。有计划对在职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及考核。3、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输血方面)的质量方针与落实质 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 有反应记录文件。4、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加强对临床用 血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医院临床用血科室医师依法用血的宣传, 明确血液是有限的珍贵资源,要树立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理 念,强化临床医生全面血液保护的意识,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 实施全面血液保护措施,积极开展自体输血工作,保证科学合理 用血。5、承当并完成医院交给的有关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任 务。6、加强对输血申请管理。明确输血申请医师资格,规定申 请医师履行输血告知义务,要求规范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明确术前备血、急诊输血、特殊血型输血、血体输血及单采治疗 申请的临床管理程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与治疗。7、建立配血标本采集、运送、签收、核查、储存制度与工作 流程,确保输血安全。8、血液入库、核对、贮存。血液制品入库前要按照临床输 血技术规范规定内容认真核对验收;要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 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储存十年(电子资料要有安全备份); 血液贮存按不一致血型将不一致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 冰箱或者储存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贮存设备温度要进行安全 监测。9、建立并完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管理。包含。(1)使用的仪器、试剂与耗材符合国家规定;定期对可能 影响检验结果的仪器及有关设备进行校准;(2)建立并完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开 展室内质量操纵,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3)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务必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4)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与供血者标本, 复查受血者与供血者ab。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 rh (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5)交叉配血前输血科或者血库对备血标本可进行抗体筛 检试验,如受血者、供血者标本抗体筛检试验均为阴性,可使用快速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进交叉配血。如未进行抗体筛检试验检测, 交叉配血均应使用能检出不完全抗体的配血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输血科 或者血库应根据临床治疗情况选择适宜的输血相容性检测方法, 保证临床治疗与抢救需要。(6)完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有关记录的管理。10、建立血液发文放的工作流程,确保血液发放安全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