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压缩空气》教学设计(附2单元知识点).docx
第3课压缩空气(教材 P2729)授课时间:累计课时课题压缩空气课 型新授 课教学 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2 .知道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科学探究目标L能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3 .能用比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4 .能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科学态度目标L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5 .体会屡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2 .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开展的关键因素。教学 重难点重点:通过比照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 的。难点: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教学 准备为学生准备:注射器、水、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自封口塑料袋、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L导入:(教学提示:出示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水的自封口塑料袋, 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预设:轻重不同,水比拟重, 空气比拟轻;状态不同,水是液态,空气是气态;)2 .活动:让学生用手分别压一压两个塑料袋再放开,说说发现了什 么?(预设:两者受挤压都能变形,变形后都能恢复原状。)3 .揭题:我们今天来压缩空气。(板书:压缩空气)探索与研讨探索:空气的压缩现象1 .过渡:如果将自封口塑料袋换成硬质材料的注射器,空气和水还 会像装在自封口塑料袋里那样容易变形吗?(预设:空气能被压缩, 会变形;水不能被压缩变形。)变形后还会恢复吗?(预设:会。)2 .讲解:(教学提示:出示注射器,引导学生观察。)注射器分为针 筒和活塞两局部,针筒上有刻度,单位是毫升。以说风有利也有弊。5 .空气可以帮助燃烧。6 .比照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物体能否占据空间能否被 压缩是否有 质量是否会 流动空气能能是是水台匕 目匕否是是石头台匕 目匕不是是7 .空气的特征和作用发电发电有质量能占据空间3 .提问:如果想要验证你们的猜测,应该怎么进行实验呢?(预设: 用两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堵住管口,记下刻度, 将活塞向下压,再记录刻度。).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课件出示实球帮助卡任务:压缩空气和水(1)用一个注射器抽进10毫升的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然 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实聆内容(2)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 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记下活塞的位置,然后松手。(3)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为止,观察活 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记下活塞的位詈。(4)采用相同的方法.观察向下压和向上拉抽进10毫升水的 注射器的活塞时,活塞的位詈是否发生变化。(5)中复几次上述实聆,比照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探索与研讨实脸 记录初始刻度向下压向上拉空气1一3t之 ooI1B1t水C除11L 密*( ftO°o。 nJ-画出注射器活塞的位置(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和水微粒)我的发现(1)向下压抽进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时,活塞位量下移,松 手后活塞位置 上移,说明空气 能(填“能”或“不 能“)压缩。松手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压缩的空 气 有(,有”或“没有”)弹性。向下压抽进水的注射器 活塞时,活塞位置不更松手后活塞位詈不变,说明 水 不能(填"能”或"不能”)压缩。(2)向上拉抽进空气的注星器活塞时,活塞位置 上移.松 手后活塞位詈下移.说明空气能(娘“能”或“不能”)扩 张。向上拉油进水的注射器活塞时,活塞位置 不变.松手 后活塞位詈不变,说明水不能(填“能”或“不佳”) 扩张。如何解释水和空气的这种现象?思考我认为是微粒的间的(想“大小”数量”或“间惊”)发生 了变化。4 .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的实险发现。小组1:我们组发现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进空气的注射器活塞, 活塞在一定的范围内会向下或向上移动,即位置会发生变化。用力 向下压或向上拉抽进水的注射器活塞,活塞的位置没有变化。说明 空气能压缩或扩张,水不能压缩或扩张。我们认为是微粒的间隙发 生了变化导致了这种现象。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什么补充或疑问吗?小组2:我们有补充。我们还发现初始时,同样多的空气和水,空 气很轻,水相对较重,说明空气微粒比水微粒少。且在后面向下压 或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的过程中,微粒的数量不变。小组3:我们有疑问。初始时,空气微粒和水微粒的间隙有区别吗? 微粒的间隙与水和空气能否被压缩有什么关系?探索与研讨主持人:请大家进行短暂的组内讨论后为小组3解答。小组4:我们认为初始时,空气微粒的间隙比拟大,水微粒的间隙 比拟小,微粒间隙变小就意味着被压缩,所以空气容易被压缩,水 不能被压缩。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5 .小结: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是由组成空气的许多微粒的间隙 发生变化引起的。活塞向下压后,这些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使得 活塞可以有向下移动的空间,空气被压缩了;活塞向上拉后,腾出 来更多的空间,这些微粒之间的间隙增大,将空间填补,空气就扩 张了。而且,在向下压和向上拉活塞的前后,虽然空气微粒的间隙 会发生变化,但分布应该是均匀的,水微粒就更是如此。在本环节中不仅要记录看到的现象,还可以记录空气被压缩后感受 到的力。当停止用力后,会有一股力使活塞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提 醒学生屡次重复实验,屡次观察和体验。让学生通过画图记录实验 现象,利于学生构建物质微粒概念。通过集体研讨,引导学生进一 步思考空气能压缩的原因。L展示:出示压缩的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拓展与小结2.拓展:指导学生进行小游戏制作空气压缩枪。(1)在注射器内吸入一些空气。拓展(2)将橙子皮堵在注射器管口。与小结(3)用力压活塞,管口处的橙子皮就会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4)每人射击一次,对中靶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平安提示:游戏时,注射器管口不能对着人。2.3压缩空气板书设计向下压一一向上拉O。 o°oOO 0OOO Oml(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特征I水:不可被压缩和扩张空气能被压缩和扩张的原因:教学反思课后作业通过前面两课的探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物体 一样,能占据空间。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之后的学习内容是 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的更深入的研究。所以,本课首先回顾旧知, 聚焦问题,比拟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探 究主题:空气能否被压缩。然后通过比照实验,获得证据,实验验 证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且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培养学生 用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比照实验的能力和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 验现象的能力。随后通过研讨问题,深入交流,从不同方面探讨空 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引导学生尝试从微粒的角度解释现象,渗透科 学概念。最后通过拓展活动,联系实际,在游戏中应用所学知识, 进一步认识科学对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 兴趣,从而完本钱课的各项教学目标。见对应课时训练P22第三题。三、选择题。2 .往瘪(bi6)的篮球里不断充气,直到篮球变硬(如图),这时篮球里 的气体是()0A.被扩张的空气B.被压缩的空气C.没有被压缩的空气.用注射器抽进适量的空气,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活塞会();用注射器抽进适量的水,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 下压活塞,活塞会()oA.很难推动B.推到零刻度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参考答案 二、2.B 3.C A第二单元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1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当你把杯子中的水全部倒掉后,空气会充满杯子。2 .传递空气时,要用密闭的容器将空气密封起来,防止空气泄漏。3 .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容易泄漏、很轻(但有质量)、可使袋子鼓起来(鼓 起来的袋子摸起来很软)、会流动等。4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1)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2)水、牛奶、可乐等是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3)空气、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流动。第2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2 .为了方便观察水位变化,可以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3 .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杯底的纸团没有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4 .如果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水会将空气从小孔挤出杯子,最 终纸团会变湿。5 .如果用打气筒从杯子底部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能将水 慢慢挤出杯子。第3课压缩空气1 .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改变。2 .推动活塞压缩水时,很难推动说明水不易被压缩。推动活塞压缩空气时,可以推动到一定程度,说明空气容易被压缩但体积不能被压缩为0。3 .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程度越大弹性越强。4 .空气可以认为是由很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压缩空气时,体积变小是因为空气微 粒的间隔变小了;扩张空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空气微粒的间隔变大了。空气 微粒的大小和数量都没有改变。口 H?开始前向下压后向上拉后5 .空气压缩枪利用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空气被压缩的 程度越大,“子弹”被发射得越远。6 .压缩空气的应用:篮球、足球、打气筒、打气喷雾器、充气轮胎、充气城堡、 充气坐垫等。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1 .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2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3 .简易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使用前要先调节天平的平衡。4 .天平一端放上充好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假设干豆子,让天平到达平衡。取出皮 球打入10筒空气后放回天平,发现天平的皮球一端会下沉(失去平衡),这说 明了空气有质量。向豆子一端继续增加豆子,当天平恢复平衡时候,打入的10 筒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豆子的质量。打入10筒空的皮球空气的皮球豆子.天平平衡时,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局部后,再将皮球放入小桶中,天平 的皮球一端会上翘(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5 .做实验时,要用充好气的皮球是因为瘪的皮球在充气后体积会增大,导致其所 受的空气浮力增大,从而影响对充入皮球中的空气质量的测量,产生较大的误 差。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 .调节天平的平衡时,要用回形针或者绿豆等轻小的物品来调整,不能使用小石 头等太重的物品。2 .当天平平衡时,一袋空气的质量赶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用打气 筒打入的空气越多,质量越大。3 .与20筒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4枚回形针、30粒绿豆、8粒黄豆。4,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时,可以先测20筒空气的质量,然后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算出这100筒空气的质量。5 .比拟10。筒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回形针、绿豆、黄豆等物品,我们发现10。筒空气的体积比所有的“质量参照物”都要大得多。这说明空气有质量但很轻。3嚷 回形针/100筒绿豆灌皂/黄豆 比拟空气和同它 质量相当的物品。6 .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约2个500毫升空饮料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7 .我们周围的空气很多,那么多空气的总质量是很大的。我们没有被空气压扁, 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第6课我们来做“热气球”1 .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变大,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空气变冷后体 积缩小,会下降。2 .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塑料袋中原来的冷空气通过加热变成了热空气,热 空气上升带着塑料袋上升到空中。之后,塑料袋内的热空气逐渐变冷,冷空气 不会上升,导致塑料袋因为自身重量慢慢飘落。3 .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纸筒下面留一个缺口的目的是让空气进入纸筒帮助燃烧。4 .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加热前,塑料袋是瘪的、凉的;加热后,塑料袋会 慢慢鼓起来,空气慢慢变热,会产生一种向上托的力。5 .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作的。6 .孔明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7 .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热气球、孔明灯、走马灯、抽油烟机在 炉灶上面、暖气片在房间下面而空调在房间上面等。第7课风的成因1 .我们可以用扇扇子、开风扇等方式制造“风工.做风的模拟实验时,将点燃的蚊香放在进风口(下方圆孔),小纸条放在出风口(上方圆孔),都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到风。2 .做风的模拟实验时的现象(1)未点燃蜡烛时,蚊香产生的烟竖直上升,小纸条不动。(2)点燃蜡烛时,蚊香产生的烟进入纸盒,小纸条晃动。.做风的模拟实验时,点燃蜡烛加热周围的空气,由于热空气会上升,热空气会 从出风口流出,周围的空气补充进盒子,空气就流动起来形成了风。A热空气上升4/ /I/ I冷空气补充半气减少昌加装3 .大自然的风主要是由于各地温度高低不同,导致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起来而形 成的。第8课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1 .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2 .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3 .人们可以利用风来发电,而龙卷风等自然灾害有时会给人们带来重大损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