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建议.docx
3动能和动能定理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动能表达式的得出过程、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因此教师应在 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难点的突破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1)问题引入教材在复习初中关于动能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炮筒内的炮弹在推力的作用下速度 越来越大,动能增加,是因为推力对物体做了功。然后让学生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说明动 能变化和力是否做功有关,为后面的定量研究动能做好铺垫。对该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为定 量研究动能指明了方向。(2)动能的表达式通过前述问题的引入,可以得出使物体速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而且发生了位移。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 学量和运动学量联系起来。因此,在得出动能表达式时,可创设一个运动与力联系的情景, 利用学生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经历理论推导的过程,并进一步分析,定 义动能的表达式。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联系与区别。在得出动能表达式,机俨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动能是标量, 2动能是状态量。也可以举例分析:如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动能是否变化?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物体的动能是否变化?等等。帮助学生理解动能虽与速度有关,但速度是矢量,动能 是标量。(3)动能定理的推导动能定理是一个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规律。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仅从一个恒力做功 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实例出发,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 中动能的变化”的结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讨论多力做功、物 体做曲线运动等不同情景。(4)动能定理的应用在例题教学中,建议教师按以下步骤展开教学活动。先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例题运用牛顿 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求解,再让学生用动能定理求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 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优点与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动能定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注意解题的规范 性。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对物理情景进行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的示意图。确定研究过程及始末状态,分析该过程中各力做的功及始末状态动能的变化量。关于合力的功的计算,应强化“几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所做的 功”。关于动能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指末状态的动能减去初状态的动能,动能的变化量为正 值说明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反之则动能减少了。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然后求解。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逐渐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 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通过分析思 考,逐渐形成正确的能量观。(5)科学方法:演绎推理归纳方法是一种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概念、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和归纳法相反,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作为出发点的一般性判断称为“大前提”,作为演绎中介 的判断称为“小前提”,把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演出来的结果称为演绎的结论。演绎推理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就是将牛顿第二定律作为前 提,经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演绎得出的。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 规律。我们解物理习题的过程,大部分都是演绎推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