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与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
资源ID:64531258
资源大小:39.2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空气动力学与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Mechanical Principle and Mechanical Design)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105108学分:4. 0学 时:64 (其中:讲授学时56 ,实验学时8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图学)、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公差与配合适用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建议教材:机械原理,郭卫东,科学出版社,2017.1;机械设计,门艳忠,科学出版社,2018.12.课程归口: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可作机械 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原理及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具体运用工 程力学的知识,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 能力以及具有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资料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 程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二、课程目标目标1.能熟悉机械原理及设计的专业术语,掌握机构分析方法及常用机构。能掌握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基础知识,运用常用机构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目标2.能掌握机器的机械效率、平面机构的平衡、机器的运动及速度波动调节的 方法。能够运用螺纹连接及其他连接基本知识,进行机械装置连接的设计计算。目标3.能够掌握机械传动系统(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基本理 论知识,进行强度设计计算。能够利用轴系部件(轴和轴承)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轴系 部件设计计算。目标4.掌握机械设计行业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能进行合理 的使用,能够利用机械原理及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工程实验和实践研究,能够体现创新、 奋斗的时代精神。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2 (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毕业要求1-3 (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毕业要求2-3 (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20%;)和毕业要 求3-1 (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5%),对应关系如表所示。毕业要求 指标点课程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毕业要求1-2毕业要求1-3毕业要求2-3V毕业要求3-1V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总论1.教学内容(1)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通用零件与专用零件(2)课程性质、目的、任务(3)学习方法。2.基本要求了解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研究对象(1) 了解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学习方法。思政元素:通过机械等发展史的介绍,引导学生的用于探究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努力学习和用于创新的能动力。(二)机构的结构分析.教学内容(1)机构运动简图;(2)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3)速度瞬心确定。1 .基本要求(1)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2)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机构确定运动条件;(3)掌握机构结构分析方法。思政元素:介绍平面机构结构分析在工程中的巨大应用,引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 视,培养他们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三)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1 .教学内容(1)平面连杆机构的分类、演化及应用;(2)平面连杆机构的特性;(3)图解法设计四连杆机构。2 .基本要求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分类、演化及应用;(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特性;(3)撞我图解法设计四连杆机构。(四)凸轮机构及其设计1.教学内容(1)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2)推杆常用运动规律及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3)凸轮机构主要参数的选择。2.基本要求(1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2)掌握推杆常用运动规律及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3)掌握凸轮机构主要参数的选择。思政元素:介绍凸轮机构分析在工程中的巨大应用,引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培养他们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五)机器的机械效率、平面机构的平衡、机器的运动及速度波动调节1 .教学内容(1)机器的机械效率及自锁;(2)刚性回转件的平衡理论;(3)机器的运转过程及功能关系;飞轮调速原理。2 .基本要求(1)熟悉机器的机械效率及自锁的判断方法;(2)掌握刚性回转件的平衡理论;(3)掌握飞轮调速原理。(六)螺纹联接1 .教学内容(1)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2)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3)螺纹连接受力分析、设计计算方法。2 .基本要求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2)理解影响螺纹联接强度的因素以及提高螺纹强度的措施;(3)熟悉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4)掌握螺纹连接受力分析、设计计算方法。(七)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1 .教学内容(1)轴毂联接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2)平键联接的尺寸选择和强度校核方法。2 .基本要求了解常见的轴毂联接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2)掌握平键联接的尺寸选择和强度校核方法。(A)带链传动1 .教学内容(1)带链传动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2)带传动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受力分析、应力分析以及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3)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2 .基本要求(1)了解带链传动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2)理解带传动工作原理;掌握其受力分析、应力分析以及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3)掌握其受力分析、应力分析以及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4)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掌握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九)齿轮传动1 .教学内容(1)渐开线齿轮机构类型、特点和应用;(2)齿轮机构的设计方法、齿轮的加工;(3)齿轮失效形式、设计依据,掌握其受力分析、强度设计、主要参数的选择方 法;(4)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2 .基本要求(1)了解渐开线齿轮机构类型、特点和应用;(2)掌握齿轮机构的设计方法;(3)理解齿轮失效形式、设计依据,掌握其受力分析、强度设计、主要参数的选 择方法;(4)熟悉齿轮的加工,了解轮系类型,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思政元素:通过齿轮传动过程的理论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观察问题、 提出问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十)蜗杆传动1 .教学内容(1)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主要失效形式;(2)掌握蜗杆传动的基本结构尺寸、参数选择、材料选择、手力分析、强度计算、 热平衡计算;(3)蜗杆传动的结构设计。2 .基本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主要失效形式;(2)掌握蜗杆传动的基本结构尺寸、参数选择、材料选择、手力分析、强度计算、 热平衡计算;(3)会进行蜗杆传动的结构设计。(十一)轴1 .教学内容(1)轴的类型、结构特点;(2)轴的强度计算及轴的结构设计。2 .基本要求(1)了解轴的类型、结构特点;(2)掌握轴的强度计算;(3)会进行轴的结构设计。(十二)轴承3 .教学内容(1)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特点、轴瓦材料、轴承润滑;(2)会对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进行设计;(3)滚动轴承的结构特点、应用条件、滚动轴承代号、类型;(4)滚动轴承载荷计算、选择,会进行滚动轴承装置的设计。4 .基本要求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特点、轴瓦材料、轴承润滑,(2)会对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进行设计;(3) 了解滚动轴承的结构特点、应用条件;熟悉滚动轴承代号、类型;(4)掌握滚动轴承载荷计算、选择,会进行滚动轴承装置的设计。(十三)联轴器和离合器.教学内容(1)常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2)常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应用范围和选用原则。1 .基本要求了解常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讲授学时实验学时1总论目标1、81-2、 1-322机构的结构分析目标11-3、 2-143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目标2、71-2、1-3、2-1424凸轮机构及其设计口标 2、71-2、1-3、2-145机器的机械效率、平面机构的平衡、 机器的运动及速度波动调节目标31-2、 1-346螺纹联接目标4、7、81-2、 1-3、2-1、 3-167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目标4、81-3、2-1、3-128带链传动目标5、7、81-3、2-1、3-169齿轮传动目标5、7、81-3、2-1、3-110210蜗杆传动目标5、7 > 81-3、 3-1211轴目标6、7、81-3、2-1、3-15212轴承目标6、7 > 81-3、2-1、3-1613联轴器和离合器目标6、7、81-3、 3-112合计568四、课内实验(实践)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及要求学时对毕业要 求的支撑类型备注1机构运动简图的 测绘与分析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方法。熟练 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验证机构具 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加深对机构组成 及其结构分析的理解。23-1综合性必做2齿轮传动效率的 测定与分析齿轮传动效率的测试方法23-1综合性必做3轴系结构设计与 分析从轴系结构设计方案中选择实验方 案号;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 设计23-1设计性必做4减速器的拆装与结构分析设计装拆方案,综合培养轴部件结构 设计能力。23-1设计性必做五、课程实施(一)把握主线,引导学生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齿轮传动效率的测定、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和减速器拆装与结构。(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例题的讲解及适当的思考题,保证讲课进度的同 时,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的气氛。(三)采用案例式教学,引进机械传动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机械结构分析方法,从而具备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四)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如表所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1备课(1)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教学内 容的组织。(2)熟悉教材各章节,借助专业书籍资料,并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 戈IJ,编写每次授课的教案。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教法设 计、课堂类型、时间分配、授课内容、课后作业、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3)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构思授课思路、技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讲授(1)要点准确、推理正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熟练地解答和讲解例题。(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讨论式教学、 多媒体示范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4)表达方式应能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力求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3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作业,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2)书写规范、清晰。(3)解题方法和步骤正确。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求如下:(1)学生的作业要按时全部批改,并及时进行讲评。(2)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认真、细致,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并写明日期。(3)学生作业的平均成绩应作为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 部分。4课外答疑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改进学 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需每周安排 一定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5成绩考核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监考由学院统一安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缺交作业次数达1/3以上者。(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3)课程目标小于0.6。六、考核方式(一)课程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情况考核和实验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二)课程成绩二平时成绩X30%+实验成绩X 10%+期末考试成绩X6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 节权重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平时成绩平时作业10%课后完成20-30个习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每节 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全部 作业的平均成绩再按10%计入总成绩。1-2. 1-3考勤及 课堂练习10%以随机的形式,在每章内容进行中或结束后, 随堂测试3题,主要考核学生课堂的听课效 果和课后及时复习消化本章知识的能力,结合 平时考勤,最后按10%计入课程总成绩。1-3、 2-3实验成绩课程实验10%完成3个实验,主要考核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进 行工程测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 价的能力。每个实验按百分制分别给出预习、 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平均后得到该实验的 成绩。3个实验成绩平均后得到实验总评成绩 并按20%计入课程总成绩。3-1期末考试期末考试 卷面成绩70%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数据分析计算 题和综合应用题等,以卷面成绩的70%计入课 程总成绩。其中考核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知识 型题目占30%,包括误差与精度理论基础知识 占20%;与本专业常用的国家标准和国际规范 相关内容占10%;考核对测控系统和仪器工程 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能力题目占 30%;考核针对测量控制与仪器工程问题综合 分析与验证的能力占40%。1-2、1-3、2-1(三)所有课程目标均需大于等于o.6,否则总评成绩不及格,需要补考或重修。每个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如下:课程目标i达成度平时成绩X A i+实验成绩X Bi+期末成绩X Ci100 x(Ai+ Bi+ Ci)式中:Ai二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权重义课程目标i在平时成绩中的权重, Bi二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权重X课程目标i在实验成绩中的权重, Ci二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权重X课程目标i在期末成绩中的权重。七、有关说明(一)持续改进本课程根据学生作业、课堂讨论、实验环节、平时考核情况和学生、教学督导等的 反馈,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整改完善,确保相应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二)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略空气动力学与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Aerodynamics and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105107学 分:3.5学 时:56 (其中:讲授学时52,实验学时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大学物理A、工程力学适用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建议教材:飞机空气动力学,王秉良,原子能出版社,2013工程热力学(第5版),沈维道,高等教出版社,2016课程归口: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一)性质:本课程是面对航空类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气动力学和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理论,对飞行器的低、高速空气动力特性有全面和系统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空 气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手段和解决方法,初步具备飞行器气动力设计所需知识,为更好的 掌握飞行器制造和航空维修技术提供帮助,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开展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在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善于专研、 勇于创新、踏实做事的工匠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课程目标目标1.掌握空气动力学和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目标2.掌握飞行器的低、高速空气动力特性和变化规律。目标3.学会运用空气动力学和工程热力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基本的空气动力 学问题,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善于专研、勇于创新、踏实做事的工匠精神。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2 (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毕业要求1 -3 (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毕业要求2-2 (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和毕业要求 3-1 (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对应关系如表所示。毕业要求 指标点课程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3毕业要求1-2V毕业要求1-3V毕业要求2-2毕业要求3-1V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1)物质形态及流体力学定义(2)空气动力学研究对象、发展、分类、研究方法。(3)量纲与单位的概念。思政元素1:在空气动力学研究对象、发展、分类、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培养 学生踏实做事的工匠精神。思政元素2:在量纲与单位的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事要打好基础,立大 志才能成大业。2.基本要求(1)掌握流体的定义。(2) 了解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分类及研究方法。(3)掌握量纲和单位的概念。(二)工程热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理想气体的性质(4)热力学第二定律思政元素1: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来不得半点虚 假和偷工减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科学探究精神。思政元素2:理想气体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素养和打破 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2.基本要求(1)掌握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状态、热力学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中功、 热量的定义。(2)理解热力学能、总能的概念;掌握焰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物理内涵;掌握热力 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掌握理想气体的基本概念、比热容、热力学能、病、焰、状态方程。(4) 了解燧的定义式,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了解端增原理。(三)流体的基本属性和流体静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1)流体的力学特性和基本属性。(2)流体的和作用在流体上的力。(3)流体静压强和流体静平衡方程。思政元素1:在流体基本属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善于专研的科学 探索精神。2.基本要求(1)掌握流体的基本属性和流体力学特性。(2)理解流体静压强的特性和欧拉静平衡方程。(四)流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1)流体运动的方法及基本概念。(2) 一维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3)低速附面层。思政元素1:在一维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善于 专研、实事求是的工匠精神。2.基本要求(1)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2)掌握附面层的产生及其性质。(3)掌握雷诺数的定义及其相关计算。(4)理解流体运动的方法。(5)理解一维定常流的基本方程。(五)飞机的低速空气动力特性1.教学内容(1)大气环境和标准大气。(2)飞机升力、阻力、侧立的产生和变化。(3)后掠翼的低速空气动力特性。(4)飞机的增升减阻装置,减升增阻装置。思政元素1:从飞机增升减阻装置的安全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 识和全局意识。2.基本要求(1)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分层,掌握标准大气。(2)掌握飞机升力、阻力、侧力的公式、影响因素及其产生原理。(3)掌握升力、阻力、侧力系数曲线,掌握后掠翼的升阻力特性。(4) 了解飞机的增(减)升减(增)阻装置,了解飞机的地面效应。(六)飞机的高速空气动力特性1.教学内容(1)声速与马赫数(2)高速气流一维定常流动。(3)激波与膨胀波。(4)翼型的高速空气动力特性。思政元素1:在激波与膨胀波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善于专研的科学 探索精神。思政元素2:在翼型的高速空气动力特性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学思并重、勇于创新 的工匠精神。2.基本要求(1)掌握声波、声速、马赫数的基本概念(2)理解高速气流的一维定常流动(3)掌握超声速气流的加、减速特性(4)掌握翼型的亚音速和跨音速空气动力特性。(七)计算流体力学(CFD)基本原理及仿真分析1.教学内容(1)计算流体力学基本原理(2)流体仿真软件介绍(3)流体仿真案例分析思政元素1:通过流体仿真案例分析,将工程案例直接引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 素养,培养职业修养。思政元素2:学生能够从流体仿真案例分析中体会到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巧设计和奇 思妙想,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匠精神。2.基本要求(1)理解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2)掌握流体仿真的基本步骤(3)会进行一些经典案例的仿真分析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讲授 学时实验学时1绪论目标11-2. 1-322工程热力学基础口标11-2、 1-3103流体的基本属性和流体静力学基础目标11-2、 1-364流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目标11-2、 1-3125飞机的低速空气动力特性目标22-266飞机的高速空气动力特性目标22-2107计算流体力学(CFD)基本原理及仿 真分析目标33-164合计524四、课内实验(实践)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及要求学时对毕业要 求的支撑类型备注1圆柱绕流仿真了解圆柱绕流流场特性,了解不可压 缩流体仿真建模方法,会通过仿真软 件捕捉瞬态流场(卡门涡街)23-1必做2翼型绕流仿真了解翼型绕流流场特性,了解可压缩 流体仿真建模方法;会通过仿真软件 进行翼型跨音速绕流场仿真,进行阻 力系数及升力系数计算。23-1必做五、课程实施(-)把握主线,引导学生掌握工程热力学、空气动力学相关概念、方法,会对典 型的工程热力学、空气动力学问题进行分析。掌握飞机机翼构造方面的术语,掌握飞机 的低速空气动力特性、高速空气动力学特性。理解CFD原理,掌握基本的CFD技术。(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例题的讲解及适当的思考题,保证讲课进度的同 时,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的气氛。(三)采用案例式教学,引进工程实践中的实际案例,融入思政要素,让学生学会 运用空气动力学和工程热力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基本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从而具备 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四)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如表所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1备课(1)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教学内 容的组织。(2)熟悉教材各章节,借助专业书籍资料,并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 戈IJ,编写每次授课的教案。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教法设 计、课堂类型、时间分配、授课内容、课后作业、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3)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构思授课思路、技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讲授(1)要点准确、推理正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熟练地解答和讲解例题。(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讨论式教学、 多媒体示范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4)表达方式应能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力求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掌握 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3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作业,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2)书写规范、清晰。(3)解题方法和步骤正确。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求如下:(1)学生的作业要按时全部批改,并及时进行讲评。(2)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认真、细致,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并写明日期。(3)学生作业的平均成绩应作为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 部分。4课外答疑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改进学 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需每周安排 一定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5成绩考核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监考由学院统一安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缺交作业次数达1/3以上者。(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3)课程目标小于0.6。六、考核方式(一)课程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情况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二)课程成绩二平时成绩X30%+实验成绩X 10%+期末考试成绩X6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44j-权重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平时作业20%课后完成10-20个习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每节 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全部 作业的平均成绩再按20%计入总成绩。1-2、1-3、2-2平时成绩考勤10%定期点名的形式考查考勤,最后按10%计入课 程总成绩。实验成绩课程实验10%完成2个实验,主要考核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进 行CFD仿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的 能力。每个实验按百分制分别给出预习、操作 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平均后得到该实验的成 绩。2个实验成绩平均后得到实验总评成绩并 按10%计入课程总成绩。3-1期末考试期末考试 卷面成绩60%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数据分析计算 题和综合应用题等,以卷面成绩的60%计入课 程总成绩。1-2、1-3、2-2(三)所有课程目标均需大于等于0.6,否则总评成绩不及格,需要补考或重修。每个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如下:平时成绩x A i+实验成绩x Bi+期末成绩x Ci课程目标1达成度二7V100 X Ai+ Bi+ Ci式中:Ai=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权重X课程目标i在平时成绩中的权重,Bi二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权重义课程目标i在实验成绩中的权重,Ci二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权重X课程目标i在期末成绩中的权重。七、有关说明(一)持续改进本课程根据学生作业、课堂讨论、平时考核情况和学生、教学督导等的反馈,及时 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整改完善,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 标点达成。(一)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徐华舫,空气动力学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1979;2王竹溪,热力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批准时间:202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