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1年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docx
吉林省2021年全省特种设备平安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平安法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条例的规 定,现将2021年全省特种设备平安状况通告如下。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一)特种设备登记数量情况。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特种设备总量为218504台。其中:锅炉9097 台、压力容器54353台、电梯121561台、起重机械19475台、客运索道51 条、大型游乐设施475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3492台。另有: 气瓶164.12万只、压力管道9718公里。(见图1)起重机械, 19475,8.91%大型繇乐设 施,475, 0.22%场(D内 专用机动车 辆,13492, 6.17%客运索道, 51,0.02%电梯121561一55.63%图12021年特种设备数量分类比例图(二)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及作业人员情况。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共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 修理)和充装单位1614家,持有许可证1630张,其中:设计单位39家,持 有许可证39张;制造单位163家,持有许可证163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730家,持有许可证730张;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充装单位682家,持有许可证698张。(见图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19. 74万张。图22021年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数量分类比例图(三)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情况。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共设置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机构473个,其中省级1 个,地市级11个,区县级69个,区县派出机构392个。全省特种设备平安监 察人员共计1484人。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14家,其中市场监管 系统内检验机构10个,行业检验机构和企业自检机构4个。另有:无损检测机 构12个,气瓶检验机构59个,平安阀校验机构17个,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 程工地起重机械检验机构11个,电梯检测机构1个。二、特种设备平安状况(一)事故总体情况。2021年,全省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1起,死亡1人。与2020年相比,事 故数量减少4起,死亡人数减少4人。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为0.05。全年未 发生重特大事故,特种设备平安形势总体平稳。(二)事故特点。按设备类别划分,事故属于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叉车)事 故。按发生环节划分,事故发生在设备的使用环节。按照涉及行业划分,事故发生在工厂车间,属于生产行业。按照损坏形式划分,事故的主要特征是发生碰撞,导致人员死亡。(三)事故原因。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1起。事故发生在设备的使用环节,事故主 要原因是违章作业。操作人员没有按规定路线行驶,将叉车开进手工区,开车 时没有观察车的行进方向,精力不集中,造成事故的发生。三、2021年特种设备平安监察与节能主要工作情况2021年,全面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省厅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夯实基础,狠抓隐患排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防控,努力提升平安 监管水平。(一)落实责任,全面开展平安监督检查。以开展平安专项整治活动为牵引全面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一是开展特种设备平安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相继开展元旦、春节、两 会、建党百年、三年行动等特种设备平安专项整治活动。各地突出对重点企 业、重点场所平安检查,检查中做到“五到位”,即单位、场所查到位,死角 走到位,法律文书下到位,执法手段用到位,整改措施跟到位。共排查企业和 单位13305家、完成隐患整改2073项。二是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暗查暗访。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全省各级监管部门组织人员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 案”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压紧了企业平安主体责任。三是对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和考试机构进行监督抽查。采取重点抽查与“双 随机、一公开”相结合方式,省厅组织对151户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和作业人员 考试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在全省通报,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 示系统”公示,从源头上进一步促进特种设备运行平安。(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重点设备监察监管。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突出抓好重点设备监察监管。一是对在用电梯实施质量平安监督抽查。组织对全省在用电梯进行质量安 全监督抽查。对存在的隐患,由属地监管部门催促企业逐项、逐条整改,做到 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闭环管理。全年完成11个地 区3523台电梯监督抽查,整改问题和隐患1166项。二是开展起重机械隐患排查。认真吸取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起重机械亡人 事故教训,在全省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作业人员无证操作、违章操作治理。 对桥式、门式起重机加装高度限位装置,实施高度“双限位”,提高了设备本 质平安。三是开展锅炉平安隐患专项治理。组织各级监管部门,对集中供热锅炉进 行平安隐患排查,对锅炉本体及平安附件是否超期未检、操作人员对设备运行 是否监管缺失缺位进行督导检查。对锅炉平安阀未经过校验、超压后平安阀不 动作、违章操作进行重点治理,确保了供热期锅炉平稳平安运行。四是开展快开门压力容器专项治理“回头看”。各级监管部门联合检验机 构,加大对快开门压力容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对排查到的隐患立行立改。全 省共排查重点行业快开门式压力容器1291台,完成隐患整改32项。五是开展针对性隐患排查。催促客运索道使用单位按时完成设备检验,及 时更换易损件,加强对钢丝绳、应急备用电源、风速仪检查维护。催促企业抓 小抓早,不断消除死角盲区,确保设备运行风险可控。六是巩固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成果。各地增加监督检查频 次,催促辖区内相关使用单位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持续推动移动 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站和油气输送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落实制度,加强风险防控,进一步巩固了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成 果。(三)强化基础,进一步夯实平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对基层监察人员进行培训。针对机构改革带来的职能调整和人员变 化,举办4期县级局和基层站所特种设备平安监察人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008 人次,发证523人。二是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平安知识宣传工作。组织各地开展特种设备平安常 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利用电视、网 络、报刊等媒体,采用专家解读、案例剖析等方式,大力宣传和普及特种设备 平安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特种设备平安意识。三是开展特种设备平安承诺和隐患约谈工作。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平安承诺 和隐患约谈工作。全省各地发放致法定代表人的一封信1万余件,签订 平安责任承诺书6千余份,对200多家隐患企业进行约谈。四是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以梅河口市为重点地区积极推进电梯检验检测和 “按需维保”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激发企业保障平安内生动力。(四)创新监管,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一是积极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长春市对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 台进一步升级,建成集电梯困人应急处置、故障投诉、星级评定、业务咨询为 一体的应急处置平台,服务平台运行以来,通过三级救援保障,确保了百姓乘 梯平安。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各地对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网的数据进行了重 新普查、核实、录入和数据库清理,配合推进“行政许可e窗通系统”建设, 逐步实现与“全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公示系统”配套衔接。(五)加强规范,进一步深化制度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平安防控体系建设。制定吉林省特种设备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实施细那么,将双重预防工作与现行特种设备平安监管制度 相结合,加强平安专项整治、日常检查、检验检测和监督抽查,对发现的问题 和隐患,按照辖区监管原那么建立隐患台账,并催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要求和 时限整改到位,做到隐患及时清零。二是开展风险识别分析。各地重点对工业管道、“煤改气”相关特种设 备、架桥机等开展风险识别分析,通过风险警示等针对性措施,催促企业落实 主体责任,构筑了有效平安防线。三是落实“五化”平安监管工作机制。各级监管部门按“图表化、清单 化、模板化、手册化、机制化”要求,持续加强特种设备平安监管,进一步提 高了特种设备平安监管水平。四是构建权责统一的特种设备平安监管体系。制定吉林省关于加强基层 特种设备平安监管指导意见,指导县级局和市场监管所按层级落实监管责 任,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