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性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学案.docx
-
资源ID:64541069
资源大小:57.4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性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学案.docx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约660年-约720年),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 人,曾任兖州兵曹,因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 并称为“吴中四士”。著有作品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等。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 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 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 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词清语丽,韵调优美,乃千古绝唱。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享有“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 篇横绝,竟为大家二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 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 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 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 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 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 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 秘。霰(xian) 汀(ting) 浦(pu )扁舟(pian) 捣(dao ) 砧(zhBn)碣石(ji巨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 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 “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俳恻、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 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 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运用拟人手法“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两 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 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 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 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 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 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 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 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 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前8句:月下之景,侧重写春江花月夜里的美妙景色。9-16句:月下之思,结合江月景色的描写抒发哲思。1736句:月下之情,侧重抒情,写出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 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港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天的江潮水势高涨,与大海连成一片。明月初升,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一处 没有明亮的月光。赏析: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有四字(春、江、月、夜)放在 句中。“共”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生”赋予了明月和 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粼、美 妙异常。第一章是幅极富动感、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上有下的立体画, 它为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江潮连海、月共潮生、华光万里的图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之上, 就像细密的雪粒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飞霜察觉不到,白色的 月光和洲上的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赏析:诗人继续渲染春江月夜的神往之处,江水宛然前行,伴随着芳 草萋萋、繁花满树。接着,诗题中的“花”终于亮相了:但见月光洒 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空中,但见月 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镜头再转向江畔沙滩,银色沙滩和乳色月 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本部分(前八句)景物描写有何特点?画面清丽,色泽柔和,幽美深 远,空明澄澈1、紧扣题目写作,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花林、芳甸、流霜、 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进行描绘。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 分明一一展开。3、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 风景图。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水、天空融成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一轮明亮的 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 初照耀人间?赏析: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 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 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 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 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现出对 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的探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一代代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光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 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水赏析: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 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 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 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己”的人生和“年年望相 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 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双枫浦上不胜 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 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赏析 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 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游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象征着思妇 的忧愁。“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 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 诗情荡漾,曲折有致。“白云一片去悠悠”与“谁家今夜扁舟子”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漂浮不定“不胜”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梳妆台。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想用帘子卷起来月光,却卷不去;捣衣砧上拂去 了月光但它还会回来。赏析: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 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 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那一轮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 见月,触景生情,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妆镜台上、玉户帘 上、捣衣砧上均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 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 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卷”和“拂”两个动作, 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Bi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时游子与思妇共同凝望着月亮,却无法传递音信,我希望追随月光照耀着你。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 身边,送信的鱼儿游得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 起阵阵波纹。赏析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思妇的极 度思念化为幻想:希望化作一缕月光,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 的亲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鱼雁为自己捎信。这里思妇无限 愁思的细腻心理描写,被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异常超脱、含蓄。“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 是用典一一“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 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 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赏析 诗人用落花、流水、斜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游子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 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 幸福和憧憬。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等待中随江水流去。 然后,由倒叙闪至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这远方游子 依旧没有回家。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斜月慢慢下沉,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石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 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 即将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人的别愁,洒满了江边的树 林。赏析“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游子的孤寂;“无限路”也无限地加 深了游子的乡思。最后以“摇情”收束全诗,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 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 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让人觉得诗欲止而情未了,让人 回味无穷。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潭落月复西斜。 碣石潇湘无限路。昨夜闲潭梦落花, 江水流春去欲尽, 斜月沉沉藏海雾,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 “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全诗的灵魂是什么?月说一说“月”在本诗中有何作用?诗歌借“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意 蕴?“月”在全诗中处于中心地位,它不但作为外在线索贯穿全诗的意象, 而且是景物描写的主体,给全诗景象营造了月光沐浴的背景。诗歌借月描绘了春江花月、月下沉思、思妇怀远游子思归三幅图画,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以 及对人们向往爱情和憧憬幸福的讴歌之情。月下景一春江花月景物美(景)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月下思宇宙人生哲理美(理)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间的相互关系,抒写 心中的感叹。月下情思妇游子情感美(情)由感叹人生到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对 幸福的憧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 自然景色,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 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 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 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一高悬一西斜一一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 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 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 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并由此而生发出对 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 惜。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 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境界是相当开阔。写作特色诗中多处用了比喻“月照花林皆似霰"(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 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暗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 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 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