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意境的分析(方法+例析).docx
-
资源ID:64541473
资源大小:15.2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意境的分析(方法+例析).docx
诗歌意境的分析意境,是我国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古典诗 歌还是现代诗歌,只要是诗歌艺术的精品,无不以美的意 境令人陶醉。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作品时,要通过 语言的媒介,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和领悟作品的意境 之美。那么,怎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并能进行正确分析呢?一、弄清楚什么是意境。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日情境,三日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那么张泉石云峰之 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 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 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那么得其真矣。”这里所说的三 境中,“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 情之境,“意境”那么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 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到达的一种艺术境界。二、弄清楚“意”(情)与“境”(景)的主要特点 和关系。因为所有的诗词都涉及到“情”和“景”的内容,所有 好的诗词中的“情”和“景”都到达了水乳交融。需要指 出的是,在意境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意” 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并不等同 于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景”,它既是唤醒诗人特定感情的 “景”,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所 以,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激动。因此,我们在欣赏 古典诗词时一定要领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才能在思想感情 上产生共鸣。三、弄清楚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模式如 下。1 .触景生情,情随境生诗人事先没有某种情意,因遇到某种物境,触发了某种 情意,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便是如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 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好 一幅江南艳丽的水乡风景图宛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 选取了富有江南特点和春意的景物(莺啼、绿、红、水村、 风、寺庙、楼台、烟雨等),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把 零散的自然景物加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精确描绘,使 人身临其境宛然置身于迷蒙烟雨、春意盎然的江南大 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极大的感染。然 而它不仅是一幅歌颂春光的写景图,而且在借景抒情、借 古讽今之中,给予信佛的统治者以含蓄委婉的嘲笑,到达 了情意情景水乳交融之境界。2 .移情入景,景中生情诗人原有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接触物境时,把这种感情 注入其中,又借对物境的描写,把它抒发出来,于是客观 的物象带上了主观情感。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 “鸟惊心”明显带有诗人“感时”、“恨别”的主观色彩。遭遇“鸟语花香”,在平常的情况下人们定会抒发喜悦之 情,可是在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家人离散的处境下,杜 甫见花开流泪,闻鸟语惊心,花香鸟语这种美好的景物, 此时却勾起了诗人痛苦的情怀。诗人以主观感染客观,统一客观,到达了意与境的统一,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因此,“意”与“境”的交融,不管它是情随境生,还是 移情入境,总之要在一首诗中和谐、完美,到达情与景的 交融,方能够成好诗词。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不失为具有完美意境的典范, 他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抒发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交融在 一起,使之浑然一体了。难怪闻一多称这首诗为“诗中的 诗,顶峰上的顶峰”。再如欧阳修的闺怨词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意境曲折,层层深入而浑然一体, 前人评价颇高。该词中闺中怨妇借暮春景象,感叹青春消逝和精神上的孤寂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所以王国维 说:“境非独谓景物也。”、掌握一些关于诗歌意境分析的必要的常识和方法。1 .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诗歌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这些客观的 景物,一旦渗透诗人之主观情感,即为诗歌之意象,可见 诗歌意境的形成是离不开意象的。那些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典型传统的意象,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定的意义。熟悉这些传统意象,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的反复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 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 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 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能传 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 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 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 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等。2 .展开联想想象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 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联想 和想象更好地去赏析诗歌的意境。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 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 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 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月”和“惊鹊”、“风” 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和因 果关系的。3 .明确答题思路不同的命题形式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如果是笼统地简要分析意境,必须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描述诗歌的意境。概括意境的特点。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在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阅读欣赏中,只有体味到了诗歌的意境美,才算真正读懂了诗。只有在掌握了诗歌意境的相关常识的基础上,多积累,多训练,才能真正做到考场不慌,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