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分析.docx
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分析摘要:土鸡生态养殖就是选择优良的土鸡或仿土鸡地方品种,让其 在无污染的农林闲地、果园及灌木丛林里,采用放养与野外采食、 人工喂料相结合的方法养殖。这种饲养法投资少,效益高,本钱低, 肉质好,符合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关键词:土鸡;生态养殖;无公害食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消 费观念渐渐发生了变化,关注于畜产品质量与安全,崇尚自然,追 求健康和安全。畜禽生态养殖逐渐成为畜牧业开展的必然趋势。然 而规模化舍内饲养肉鸡,鸡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不能自由觅食, 导致产品质量差、口味不佳、胆固醇高、肉质差、药物残留量高。 推广土鸡生态养殖,让鸡回归大自然,在草原旷野、山坡、田间和 林间自由活动,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饲料资源,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 结合,生产优质的鸡蛋和鸡肉,满足市场需要,提高养殖者的经济 效益。1土鸡生态养殖特点土鸡又称笨鸡、草鸡或柴鸡,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培育的优质地 方鸡种。土鸡的血缘混杂,品种繁多,主要饲养于广大农村,且多 为散养。土鸡在生产水平上低于现代杂交肉用、蛋用鸡,但其耐粗 饲,易饲养,肉蛋质量显著优于现代化杂交品种鸡。土鸡的生态养 殖就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的养鸡方式相结合,因地制宜,利用 农田、山林、草场、果园等天然资源散养育成鸡及成年土鸡,让其 自由觅食,同时适当地补充饲料。实现土鸡散养与舍饲相结合,严 榔艮制饲料添加剂和化学药品的使用,严禁使用含有抗生素和激素 的饲料。鸡群自由活动在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体质健康。同时通 过放养,减少农药的使用,控制植物虫害、草害,利用鸡粪培肥土 壤,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2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要点1)科学选址。无论是将土鸡散养于田间、果园还是山林中,都要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透光和通气性良好,与主要干道保持一 段距离,同时可以搭建棚舍的地形条件。同时,林间或田间杂草和 昆虫较为丰富。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最好分点建舍,如一个场地 有1 2间保温育雏舍、2 3个简易遮阳避雨舍和1 2间管理棚 舍等,分群饲养。在一个地方养2 3批土鸡后,转移到相隔较远 的地方再养,科学布局轮养场地。这样可以防止鸡群饲养密度过大、 时间过长破坏放牧地植被,有效使场地得到可持续利用,又可以有 效地防止疫病隐性传播,出现患病土鸡。2 )挑选良种土鸡。我国 地方上有多种良种土鸡,适应于不同的气候环境。土鸡食谱广泛, 自我觅食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适用于舍外、野外的生态养 殖。因此从当地的土鸡种鸡场引进的鸡即可作为土鸡的生态养殖品 种。通常毛色黑、淡黄色或麻花的土鸡为最正确的养殖品种。3 ) ± 鸡饲料的生产。生态养殖的土鸡虽然可以在田间、林间和山地采食 大量天然饲料,但还需适当补充一些精料。同时土鸡生长速度慢, 产蛋率低,补充饲料的营养水平应低于舍饲快大型肉鸡和蛋鸡的水 平。生态养殖的土鸡抗病力强,一般不需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 物,而且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肉鸡料和蛋鸡料不适于土鸡生态养殖, 甚至是有害的,所以应根据土鸡的不同生产阶段搭配不同标准的专 用土鸡生态养殖饲料。育雏期的土鸡要提供高能高蛋白日粮以满足 其生长需要。然而,育成期的土鸡饲料中应有较高的代谢能和蛋白 质水平且要含有钙、磷等矿物质。3土鸡疫病的综合防控由于土鸡多散养于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饲养周期较长,存 在着防疫不到位而患病的风险。因此实施科学的综合防疫是十分重 要的。1)鸡场的消毒。鸡场的消毒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预防性 消毒、临时性消毒和终末消毒。预防性消毒即对鸡舍、饮水、用具 等定期进行消毒,到达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临时性消毒即当鸡场发 生传染病时,及时进行消毒,以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 物。消毒对象包括病鸡的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房舍、鸡停留的场 所、剩余饲料、管理用具等。临时消毒的药剂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 传染病的种类及消毒的对象。如病毒性传染病,可采用含2%3% 活性氯的漂白粉溶液、2%4%氢氧化钠热溶液等;而对于由于感 染力较弱的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用4%的热氢氧 化钠溶液等。终末消毒即传染病流行结束后而进行的最后消毒,目 的是彻底地消灭传染病的病原体。2)免疫接种。预防鸡传染病的 有效手段是免疫接种。禽流感一般作为每年春、秋两季的强制免疫 疫苗,其他疫苗不接种或很少接种。而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 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鸡新城疫、禽霍乱一直是侵害养鸡业的 主要疾病,用药物无法彻底治愈这些鸡病,一旦发病那么造成巨大损 失。因此,除了接种禽流感疫苗外,要根据当地流行病学的实际情 况,建立一套适合鸡群的免疫程序,散养土鸡要适时接种鸡新城疫、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痘等疫苗。3 )合理用 药。治疗疾病要注意合理用药,防止滥用药物。用药时首先要对患 病土鸡进行疾病确诊,对症下药,防止耽误最正确治疗时间。此外还 要注意药物的用法和用量,防止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达不到治疗 的目的。特别注意在注射疫苗前尚未形成足够抗体的时候禁用抗生 素和磺胺类药物,碱性强的药物不易与疫苗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