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评课稿.docx
-
资源ID:64553434
资源大小:10.9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评课稿.docx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首先要感谢主任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研讨五年级下册习作策略单元教学的 交流平台。其次,还要感谢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交流平台初 试身手这堂介于精读课文和习作之间的过渡课。这种既包含精读课文写作方法 的梳理交流,又包含习作方法的初步运用,不好把控,可吴老师却上得非常成功 而巧妙。整体来说,她这堂课的三大成功而巧妙之处在于:一、善于聚焦单元整体,准确解读语文要素;二、巧妙结合读书卡和习作例文,搭建了从读到写的桥梁;三、巧妙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法,注重了展示、评改。接下来请允许我与大家提供我的学习感受。一、善于聚焦单元整体,准确解读语文要素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 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关于写人这个语文要素,在之前的教材中已有安排 和表达,描写人的习作也有安排。而本单元,那么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写人 的方法。而吴老师整堂课都在致力于落实这些语文要素。二、巧妙结合读书卡和习作例文,搭建了从读到写的桥梁本单元习作策略单元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写好一个 人物,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 写人的基本方法应该怎么梳理呢?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实用的梳理方法就是联系 教材中本单元的精读课文进行借鉴。而吴老师正是通过出示读书卡的方式让学生 快速地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回顾了写人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1.选择典型事 例;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细致描写;3.间接描写。高效 速成,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 到恰中选取典型事例和巧妙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是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 点的重中之重,紧接着,吴老师先是通过让学生完成导学卡上的提纲来引导学生 选取最为典型的事例恰如其分地凸显人物的特点,顺利完成了初试身手中的第二 个环节,真正地实现了举一反三。另外吴老师还让学生结合批注自主默读教材中 与初试身手环节一题材更为相似的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并想一想作家任 大霖怎样来写蓉蓉这个人的。在引导概括了典型事例的同时还点破了作者在写容 容千辛万苦取报纸这一具体事例时,巧妙运用了细致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 表现她的忠于职守;作者在写容容给作者寄信这件事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 表现她的天真可爱。这一习作例文支架的搭建,就像一座桥梁,将交流平台和初 试身手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让整体学生都有了顺利过渡,更为整体学生提供了 具体可感的操作路径,为后面的习作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课堂,胸有 成竹的学生们已经忍不住摩拳擦掌,想要完成初试身手的第一个环节了。三、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法,注重了展示、评改而吴老师在对应引导学生完成 初试身手中的第一个环节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位同窗了五年的同学,采 用生活现场训练法,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习作片段,从练笔中实践“处 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当堂习作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 活是习作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人、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 培养良好的文风。练笔完之后,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吴老师还注重了展示、评改。通过展示习作激励学生,让他们变得自信满满,斗志昂扬,通过反复评改教会学 生正视缺乏,直面挫折,更让他们比照感受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文章不是写出 来的,而是改出来”。课堂教学就是在缺撼中追求完美的过程,是教学相长中提 升自我的过程,也是交流研讨中碰撞思维火花的过程。我个人对本堂课也有一点 不成熟的建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 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 也同样写不出好作文”,而本堂课是否可以在课前两三分钟稍微让学生相互讨论 下自己最敬佩或是最喜爱的一位同学呢?这样从课前交流身边的同学,再到猜人 物,再到梳理习作方法,再到列提纲,再到结合例文巩固方习作方法,最后再进 行练笔写身边的同学并展示、评改,是否更能保证学生选材合理、立意正面的同 时更饱含真情实感呢?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让我们一起共勉!谢谢大家的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