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docx
-
资源ID:64554076
资源大小:19.9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docx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导学目标1 .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3 .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 用。4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5 .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 判。导学重点L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 用。导学难点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学法指导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第1课时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屑置辩() 附和()咸亨酒店() 颓唐()涨红()阔绰()蘸() 打折腿()间或()哄笑()绽出()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不屑置辩:(2)颓唐:(3)之乎者也:一(4)附和:口(5)君子固穷:二.修改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2)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3)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长衫主顾。()(4)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根据原文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2)孔乙己 出九文大钱。(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4)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 上了一层灰色。2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文中刻画的典型社会环境是(),典型形象是()o文中的“我”()(填“是”或“不是”)作者鲁迅。6读了本文后,孔乙己的哪一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O (2)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第一部分(第13段):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一一鲁镇咸亨酒店。第二部分(第413段):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社会 根源。第二部分又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层: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立。(情 节的开端和发展)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第三层(第12、13段):交代孔乙己的结局。(情节的结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下边的思考题。(1)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2)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掌 柜是怎样的人?(3)小说一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 关系,有什么作用?(4)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一一咸亨酒店,然后让主 人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2 .作者为什么给这篇小说取名为"孔乙己"?三、探究未知将你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之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处)四、迁移扩展发挥想象写一篇小故事:孔乙己中举后回到咸亨酒店。第2课时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 .解释下边词语的意思。间或:惋惜:2 .下列关于省略号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这里的省略号反映 孔乙己说话不流畅,是个结巴。A.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里的省 略号反映说话的断续,用以表现孔乙己张口结舌,又要努力思索出辩词 借以搪塞的心理。B.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 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当酒客故意揭穿他偷东西时,孔乙己想要竭力 争辩,但话刚说出口,便被抢白打断了。所以,这句话里的省略号表示 因被抢白而话未说完。D.”跌断,跌,跌"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人心情的矛盾。孔乙己死 要面子,想用“跌断”来掩饰。这个掩饰词连他自己也觉得难以启口, 但又不得不说。3 .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 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 没有洗。(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 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 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 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 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Q 等()本文段从、等方 面描写孔乙己的肖像,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J这一句说 明()A.他学问渊博,一般人听不懂。B.他读的古书多,因为古书上写的都是“之乎者也”,因此他说话也“之 乎者也二C.他思想性格迂腐,自视清高。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分析人物形象L找出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 话;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2.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除正面描写外,哪些地 方是侧面描写?(二)品读句段L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思考一下“唯一” 一词 有什么含义)(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思考 一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2.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欣赏了哪些精彩的语句?为什么欣赏它们?(三)思考“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 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主题探究.文章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命运最悲惨之处是什么?请你 概括出来。1 .课文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这些笑中包括小伙计的笑、掌柜的 笑、"短衣帮"的笑、小孩的笑,他们的笑各是什么样的笑?2 .分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3 .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三、探究未知将你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之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处)四、迁移扩展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酒店后 的孔乙己”为题续写一个你认为合乎情理的故事,题目可以叫“孔乙己 后传",也可以自拟。答案第1课时一、自主预习略1. (1)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2)精神萎靡。(3)文言文里常用的语气助词,常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 讽刺意味。(4)(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5)意思是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2. (1)辨一辩(2)竞一竟(3)侯一候(4)藉一籍(1)踱(2)排(3)罩(4)摸 (5)笼5.咸亨酒店 孔乙己 不 是6.略。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倒霉遭遇和凄惨结局。(2)酒客揭短,取笑 孔乙己偷东西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1)短衣帮:在柜外站着喝,没有下酒物。穿长衫的:在房子里要酒要菜,坐着喝。(2)对长衫主顾: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面,能欺 则欺;对小伙计:凶狠无情。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嫌贫爱富、 唯利是图。(3)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揭 示了当时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事实,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 会气氛。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 影。(4)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使故事情节在一个特定的环 境里展开,这样,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 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 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4.“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这六个字是旧时印在 描红纸上的笔画简单、三字一句的"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 合人物身份,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 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第2课时一、自主预习间或:偶然,有时候。惋惜: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1. A(1)外貌描写。懒惰、迂腐。(2)神态、语言描写。死要面子。2. (1)衣着、身材、脸色、胡子(2)C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到现在终 于没有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1 .小说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正面刻画孔乙己的个性。由别 人之口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如第5段和第10段)属侧面描写,丰富了 人物性格。(二) (1)这一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孔乙己喝酒的方式及其服饰,“唯一”表 明孔乙己既不属于咸亨酒店里喝酒的“长衫”主顾,又不同于"短衣帮", 他介于两者之间,有其特殊的地位。(2)这句话说明孔乙己只是大家无聊生活中取笑逗乐的对象,没有他, 大家也无所谓。总之,孔乙己是一个废物,一个社会上多余的人。2.略。(三) 不矛盾。“终于”强调一直“没见他”;由于又没有确实消息,故用“大 约”表推测。联系前文:“许是死了”“已经不成样子”“还欠十九个钱 ""终于没有见",此处选用"的确死了 "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 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 社会根源,言有尽而意无穷。L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在别人的笑声中凄惨离开,再也没有人见过他。2 .小伙计的笑是看热闹的笑;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3 .社会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 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常以嘲笑更 不幸的人取乐。丁举人等封建统治者的狠毒冷酷,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 绝路。自身原因: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只想通过科举 向上爬,即使沦落到形同乞丐的地步,也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轻 视劳动,好喝懒做,因偷窃而被打折了腿仍麻木不仁,到死也未能醒悟。 4.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 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 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 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