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说课稿.docx
登岳阳楼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八课的 内容,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 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 以,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 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因 此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 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 方法。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 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 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 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此诗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 能力的好教材。(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 教学目标确立为: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难点:圻 浮字妙处的理解。二.说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程序的设定上充分考虑 学生的学情:1、知识经验: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古典诗词的内容、鉴赏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因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如何置 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应该难度不大。2、技能态度:在过去的学习阶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诗歌意象以及意境在诗人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所以对本课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巩固这种知识,又有助 于提升鉴赏水平。3、特点风格:本班学生整体上语文素养偏低,阅读量少,知识面狭,感知 能力差,且对本学科的兴趣欠浓。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点燃"学生 的学习欲望,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说教法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 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高效课堂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 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 做法如下:1)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3)提问法一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4)讨论法一积极参与,总结规律5)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1!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 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课前展示"、 "复旧导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几个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 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课题鳌名阳接三维目标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 炼字炼句缘景明情。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难点:"诉""浮"字妙处的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导入通过回忆杜甫的登高一诗,引出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二、读诗歌(通过自读、听读、齐读感受诗歌意境,从而达到背诵本诗的目的)三、赏析指导(-)知人论世读创新课堂中本诗的“背景剖析”部分,以达到知人论世的 目的。()初知意象通过提问,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诗的意象,以及这些意象所营造的忌工兄。(三)置身诗境一指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 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彳导到审美享受, 即置身诗境的方法。让学生用此方法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四)缘景明情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的情感。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这种 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2、"吴楚东南诉,乾坤日月浮。”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诉、浮) 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由此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 情感?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 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四、当堂训练通过比较赏析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五、作业布置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 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1 .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2 .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 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结束语: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 美,从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一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 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并抓住最富 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陶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审美 享受之中。一、说教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 年。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 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 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 力的好教材。(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 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3、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教学重点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妙处。二、说教学设计我的整节课进行了阶梯性问题设置,先通过情感诵读法让学生整体感悟诗人 思想感情。其次通过自研自探整体解读整个画面及特点,再通过合作探究进行教学重点 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整个设计富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规律。三、说教法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 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 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 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 体做法如下:1)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2 )诵读法一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3 )讨论法一积极参与,总结规律4 )质疑设问法一逐步引导,逐步深入5 )追问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诵读法是古诗鉴赏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体会格律诗的韵律美,可以初 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作品风格,因此,诵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教师范 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有诵读全篇,又有品读名句。讨论法点拨 法和引导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讨论法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 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谈等。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 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 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四、说教学程序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 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这一点。这节课主要采用新课改所倡导的“五步三查式"进行教学,独学是学生自主 预习思考的过程;对学是学生间检查预习效果的过程;群学是学生之间讨论课文 重难点的过程;展示是全课的中心环节,是学生们消化理解本诗的最重要的环节; 质疑、点评时学生之间答疑解惑、补充疏漏、思维碰撞的环节,也是学生诗歌鉴 赏能力提升的一个环节;整理学案是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