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云南昆明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冠”之礼法知多少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方“衣冠楚楚”“怒发冲 冠” “桂冠”“夺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 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 “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空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 “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 次加皮弁(bid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 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 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 人巾J 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J 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1左 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 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那么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 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 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冠”具有庄严正 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 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 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 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 合身份的“鹤冠”,终被诱杀。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 “爵弁”等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 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囿里去射大雁,迟 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 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 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 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那么定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 言行举止。( 曹保顺,选文有删改)13 .选文段从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重要场合必须戴 冠、A、B五方面依次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要求:依据选文内容填 空。每空不多于10个字)14 .请选出以下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冠”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象征,古人戴冠要遵循相关的礼法,一旦戴上“冠”,人 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约束。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 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C.选文中第段“'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 一句中的“一般”,表达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 “冠” 之礼法的相关知识。15 .选文第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6 .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材料一】古代行冠礼时的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大意是:在吉 日里,给你加“冠”。望你抛弃少儿的玩性,追求美好的品德。【材料二】终军是西汉人,他在弱冠之年(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向汉武 帝主动请缨,愿擒缚南越王而归,平定南方边境。【材料三】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参考答案】13 .(1).身份不同“冠”不同 (2).不同的“冠”因场合不同定规各异14 . B15 .运用举例子,具体有力的说明了古代贵族看中“冠”,使文章更有说服力。16 .答案不唯一。例如:“冠”是古代男子身份的象征;加了 “冠”,男子要摒弃儿时 的玩性,社会和家庭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男子本身,也会因为加了 “冠”对自己要求更 高。(2021云南昆明)又见鹭鹭那是春天的一个黄昏,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悠步。水草已经蓬勃起来,河川 一片盎然生机。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鹭,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 惊飞了它。我蹑手蹑脚地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鹭又飞回来了!在顺流而下大约三十米处,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I。两只雪 白的鹭鹭就在那个弯头上哪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 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趾移步 闲适优雅不见鹭鹭,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边割草,鹭鹭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 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鹭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妄想把一只鸽 哨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给稻田放水,鹭鹭又在田块上悠然踱步,丝毫不戒备我手中的铁 锹与我相依相伴、永远鲜活的鹭鹭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 眼前的河湾里。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鹭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令人难以揣摩。许是水流 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 药污染了流水污浊了空气,鹭鹭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那些藏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 击中了鹭莺夫妻中的一只,剩下的一只悲怆通逃了?又见鹭鹭!又见鹭鹭!落日已尽,红霞隐退。两只鹭鹭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朝北岸 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猛然想起,以前我所在村庄临河的一片白杨林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 十多个鹭鹭搭筑的窝巢,乡民们都引以为荣。一只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在地上,竟然惊动 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大家商议着推选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里。鹭鹭和人类同 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现在,这两只鹭鹭飞到北岸的 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从此,天天黄昏我都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鹭。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 鹭鹭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感觉自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 鹭的倩影太富有魅力了,那端庄的姿容透着一种自然,一种优雅;它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 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张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 虫小虾青叶草芽,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鹭,我早已不存 再见的奢望,一见便不能罢休。我随之改守候为寻找,隔天顺流而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 得见。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里路程,河川骤然 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那两只鹭鹭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 色的羽毛染成霓虹。哦!鹭鹭还在这小河川里。哦!鹭鹭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此刻,心头便涌出这样的诗句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陈忠实,选文有删改)17.请根据提示,把选文行文脉络图补充完整。18 .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简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1)我突然瞅见了鹭鹭,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2)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 19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20 .请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1 .选文第段说“鹭鹭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 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17. A.等待鹭鹭B.寻找鹭莺18. (1) “竟”字表示出乎意料,写出了作者见到鹭鹭时的意外和小心翼翼,不敢挪 动,生怕惊动它们,表达出对鹭鹭的喜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2) “圣物”指具有神圣色彩的物什,具有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作者把鹭鹭称为“圣物”, 表达出对鹭鹭的恭敬、珍重之情,说明鹭鹭在作者心里具有崇高地位。19 .承上启下。第六段承接上文对鹭鹭绝迹因由的思考,引起下文对鹭莺与村民和谐相 处的回忆。20 .作者宠辱不惊,淡泊名利,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生活,能够发现自然中的生命之美。21 .鹭莺曾与人类互相信任、和谐相处,但由于环境的破坏和猎手的存在,令鹭鹭逐渐 绝迹。由于人们重新开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鹭鹭又再次出现在人的视野里,被破坏的信 任也重新建立起来。这让我想起我们当地的护城河,由于被化工厂污染,水变黑了,鱼和水 鸟也消失了,但由于环境改造,重现了清澈的护城河,鱼和鸟又回来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只要从现在开始做起,提高环保意识,行动起来,就可以重新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的社会。(2021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