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论语》十二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64571639
资源大小:25.4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5.1 《论语》十二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第二单元5.1论语十二章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2 .理解、整理、归纳本文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3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理解本文所讲的立身处世之道,思考它们在当今社 会中的现实意义,提升自己的修养。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二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 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 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 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 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 学术流派之一。(二)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瓯邑(今山东 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幼年丧 父,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曾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50多岁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列国。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 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首。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十二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抗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 在对德行的追求上。第二局部(第2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 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第三局部(第3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 “道”的重要 性。第四局部(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上的不同态度。第五局部(第5章):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第六局部(第6章):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要配合适 当。第七局部(第7章):孔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 决绝勇气。第八局部(第8章):孔子阐释功亏一赞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第九局部(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智、仁、勇这三种品质, 成为其正的君子。第十局部(第10章):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是到达仁的境界的方法。第十一局部(第11章):阐释孔子对“恕”的理解。第十二局部(第12章):多角度具体阐释诗在“兴”“观”“鲜”“怨” 等多方面的作用。四、学习课文1 .论语学而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修养方法。两者的“省”有什么不同? 明确:曾子的“三省吾身”注重内在的感悟。而孔子在这里提出的方法是由外而的, “见贤思齐焉”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正面形象作指引;“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即以反面教材为镜,不重蹈覆辙。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这样做防止 了独坐枯思可能带来的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2 .第8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明确:比喻论证。这句话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 持,不能半途而废。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成功了,如果这时候 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填平洼地,即使只是刚 刚倒下第一筐土有志于前进,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孔子强调,人与 人境遇不同、机会不等、时运有别,但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3 .在第10章的那段对话中,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 “仁”用“礼”来维护。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4 .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 人生道理? 明确: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尽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仁”的实践原那么。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多替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做,人际关系才会 和谐。5 .第12章的诗究竟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请概括归纳。明确:孔子谈诗的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 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6 .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试简要分析“仁” 和“礼” “乐”的关系。明确: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那么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 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 礼的一局部。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 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让 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那么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 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 仁,乐对他有什么用?7 .阅读课文中关于“仁”的章句,分析孔子的“仁”包含了哪些内涵。 明确: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孑见,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在孔子心中,制礼作乐的周公是万代敬仰的圣贤人物,恢复周礼那么是解决社 会问题的良药。正如礼记中所言:“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 可易者也。”礼“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不乱;乐“统同”,即 抒发感情,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而“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仁就是克已复礼,克已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古训“仁者相人偶”,即“仁”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准那么。而“礼”是什么 呢? “礼”不是指礼貌、礼节之类的外在“礼仪”,而是指一套尊卑有别、和睦有 序的社会秩序。在宗法时代,天子统治诸侯,诸侯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庶人,都需 要按照礼法秩序;家长管理家族,普通人在家族中的一举一动都要遵循礼法秩序。 所以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际关系以“礼”为规范。而人主动 约束自己,服从这种规范,以到达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就叫“克 已复礼”仁爱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恕”。“恕”是推已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做事情应顾及他人的感 受。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自已不喜欢的、不希望得到的,就不要施加给别 人。与人交往时,要做到换位思考,其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恕”是仁爱的表达,是孔子所谓“仁”的中心含义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死后,其弟子将他葬于曲阜城北酒水之上, 初“墓而不坟”。I历代经过屡次修葺营造,孔林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规模最大、 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中国氏族墓葬制。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端兽麒麟被杀,得意 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奄奄一息/ 朝不保夕),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二(果 然/结果),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 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 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地显得 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墓 冢朴素也是因为孔子死时不受诸侯重视,政治和社会地位不高,也就葬得不(隆 重/庄重)。,如苍松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 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 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1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D.奄奄一息结果不可思议庄重A.朝不保夕果然不可思议隆重B.奄奄一息果然匪夷所思隆重C.朝不保夕结果匪夷所思庄重2 .以下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的不断攀升,孔子墓添加了许多包装B.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是因为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 C.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是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 D.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说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 3.文中画框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与解析答案:1.B; 2. A;3.经过历代屡次修葺营造,孔林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 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解析:1 .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奄奄一息:只剩 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垂危。语境中说的是孔子的身体状况,应该用“奄奄 一息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开展所到达的最后状态;用在下半句,表示在 某种条件或情况下产生某种结局。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假设事实 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这里说的是孔子去世这一事实与孔子的哀叹相符,故此处应 用“果然”。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微妙的 意思)。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 的。这里强调的是孔子墓的朴素不符合常理,很奇怪,故应用“匪夷所思二隆 重:盛大庄重。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这里说的是葬 礼,应用“隆重.由横线后面的句子可知,这里突出的应是孔子墓添加了许多包装,而B项强调 的是孔子墓添加包装的原因,C项突出的是孔子墓添加了许多包装是孔子地位不 断提升的标志,D项强调的是孔子地位不断提升,故答案为A。3.语病修改中途易辙可将“经过”放在“历代”之前。语序不当应将“中国”放在“规模最大”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