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七单元(A卷).docx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七单元(A卷)试卷一、选择题(共24题;共100分)A.果菰(lud)B.蟹禹(gun) C郢(ying)人D.得蜃(ni)【答案】C【考点】字音A.果菰(lud)B.蟹禹(gun) C郢(ying)人D.得蜃(ni)【答案】C【考点】字音1.下列加线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蚌蛉(ge)钻燧(sui)决渎(du)释耒(lei)啜(chud)之 曩(nang)娱(W) 腥臊(sao)【解析】A燧:sui, B渎:dou, D娱:ydo上古之世,上古之世,O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B.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D.人民少而禽兽重,人民不胜禽兽虫蛇2,应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盛禽兽虫蛇C.人民少而禽兽重,人民不盛禽兽虫蛇【答案】B【考点】记忆性默写【解析】'不胜,不堪的意思,答案为B。3.应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A.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B.不法常可,论事之世,因为之备C.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其备D.不法常可,论事之世,因为其备【答案】A【考点】记忆性默写【解析】“世之事"指当世的事情,"事之世”讲不通,答案为A。4,应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A.厚者为戮,博者见疑B.厚者为戮,薄者见疑C.厚者为戮,博者现疑D.厚者为戮,薄者现疑【答案】B【考点】字形,记忆性默写【解析】厚与薄相对,答案为B。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答案】A【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解析】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鳍似蛇,蚕似蜿 B.而亡其富之涯乎 C.讼者奚说D.彘If,人乃弗杀【答案】C【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A项,fit,通缰;B项,亡,通忘;D项,IS,同穗。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 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 书。【答案】B【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解析】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答案】A【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解析】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9,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A.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B.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C.彝酒者,常酒也D.若又奚患【答案】C【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判断句。A项是状语后置,B项是被动句,D项是宾语前置。10(多选).下列句子中的''其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B.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C.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D.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答案】A,C【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都表反问语气,难道;B表测度语气,大概、恐怕;D代词那。第2页共7页11 .下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晋王述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所受赠遗千数百条。王导戒之,答日:“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其后 屡居州郡,清洁绝伦,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予尝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土者唯贫而不改其节 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矣。(选自渡南遗老集,作者王若虚)A.夫所谓廉土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B.夫所谓廉土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C.夫所谓/廉土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D.夫所谓廉土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答案】A【考点】正确断句【解析】夫所谓廉土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12,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B.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C.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D.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答案】B【考点】正确断句【解析】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文中常出现的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 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答案】C【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解析】C项,致仕指辞官或退休。14 .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王大说,国以治B.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C.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D.何不试之以足【答案】A【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A项为省略句,以后省略其宾语;其他三项皆为状语后置句。15 .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答案】B第3页共7页【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B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皆为被动句。16 .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5年6月22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式的好书记陈新庄同志学习, 学习他为党和人民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B.2005年5月,日本宣布钓鱼岛灯塔国有化一事表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又沉渣泛起,兴风作浪,将严 重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C.只要努力,丑小鸭就可以变成白天鹅;而不好好用功,白天鹅也可以变成唐老鸭。请相信,用人单位是 不会“有眼不识泰山的。D.当无数个家庭都被痛苦笼罩的时候,北大清华的许多毕业生却赋闲在家,理由是那些踏破铁鞋疯抢他们 的单位或专业都不适合他们。【答案】C【考点】成语(熟语)【解析】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认不出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人。可改为有眼不识金镶玉比喻认不出有价 值的东西。17 .下面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B.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C.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D.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答案】B【考点】正确断句【解析】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18.应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日: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 受书而说之,曰: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 似此类。A.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B.举烛者,尚明也;尚明者也,举贤而任之。C.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其。D.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其。【答案】A【考点】记忆性默写【解析】答案为A, 尚明也者是承接上句尚明也而言,者放句末。19,下列句子中的亡字,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今我已亡之矣第4页共7页A.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B.醉足以亡裘乎C.亡之,命也夫D.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答案】B【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例句和B都当丢失讲,A逃亡,C死亡,D同无,没有。20.下面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 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B.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日/汝既不田而戏/贼人 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C.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D.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答案】A【考点】正确断句【解析】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2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 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 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日: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卞和第一次献玉被施以刖刑砍去了左脚,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打消献玉的念头。B.厉王和武王的玉石匠人都认为卞和的玉是石头,他们也是造成卞和悲剧的责任人之一。C.文王继位后,卞和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是因为他已经连续两次遭受了酷刑,内心非常痛苦。D和氏璧终于在文王时候得见天日,既是卞和之幸,也是当时的百姓之幸。【答案】C【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解析】C项,卞和痛哭是因为宝玉无人赏识。2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 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 中,召诣省阚,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 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 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第5页共7页 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 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 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 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 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 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 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乏,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 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督,割破、划开的意思。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沼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 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B.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 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C.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 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 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答案】B【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解析】B项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理解有误,应该是"显宗拿边疆之事询问 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访,询问。23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鲸、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 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稣、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 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 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韩非子以古之圣贤为例,强调世事一直都在发展变化,没有任何一种政治措施可以永远有效,因此应不 期修古不法常可。B.“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也是在说明不要死守教条,要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适时变革在内容上与上文 有重复之嫌,故可略去。C.韩非子在文中提出的“不法先王"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规律,是韩非进步历史观的具体体 现,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6页共7页D.守株待兔的故事,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它确实能够起到启发人、 教育人的作用,并能够为人们所接受。【答案】B【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解析】B项守株待兔的寓意是对上文内容有益的补充、强调,并非重复、多余。24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申甫传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嬖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 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 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 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 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己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 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 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 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 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篓人子不知操兵者, 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 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 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 痛哭,夜引其众缱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 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 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嬖(Xi):嬉戏。瘗(yi):埋藏。篓(j u):贫穷。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率皆市中篓人子不知操兵者 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 办 权贵人俱不习兵 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诸路援兵不至A.B.C.D.【答案】B【考点】筛选并整合信息(文言文)【解析】是说权贵们不懂用兵。是申甫死后的情况。答案为B。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