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x
信息工程学院本科课程建设管理方法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和 根本保障。课程建设旨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经济社会开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 位,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课程内 容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第二条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质量、教学 条件及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规范课程管理,不断提高课程 质量和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法。第二章课程建设分类与管理第三条全校所有课程按建设质量和水平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开放课 程三个类别。第四条课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为:在合格课程中遴选建设优质课程,在优质课程中 遴选建设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中遴选推荐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开 放课程。第五条合格课程建设。我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均应到达合格课程水平。各 系(部)负责本单位所承当课程的基本建设、合格评估与审查工作。对于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首次开设的课程(简称“新开课”),重点进行合格评估;对于教师首次承 担未曾讲授过的课程(简称“开新课”),重点进行合格审查。评估与审查合格的课 程,由各系(部)报教务处备案;不合格的课程,有关系(部)应加快整改确保到达 合格标准。第六条优质课程建设。各系(部)在本单位的合格课程中遴选建设优质课程。重 点支持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领衔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打造品牌优质课程。优 质课程每门课程建设周期不少于两年。第七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各系(部)按照学校下达的精品开放课程申报指标数 和申报指南要求,在本单位的优质课程中遴选建设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校级精品 开放课程建设周期不少于三年。第八条省级和国家级课程建设类工程推荐申报。学校在各系(部)推荐的基础上, 根据上级申报文件要求,从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中,遴选推荐申报省级或国家级课程建 设类工程。第九条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由系(部)结合课程建设实际, 制订标准自行遴选确定。课程负责人在教研室主任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具体主持所 承当课程的建设任务,包括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教 材选用与教材建设、课程试题库建设、教学各环节文本的规范管理等,并根据建设目 标和计划,负责组织落实各项建设任务。第十条各系(部)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加强对已有合格课程、优质课程、 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优质课程工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高我校 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第三章课程建设检查与验收第十一条课程建设类工程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凡在立项建设期内的课程建设类 工程,每年年底需进行工程总结,并接受学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统一组织实施的年度 检查。第十二条课程建设期满后,课程负责人须根据工程验收文件要求填报本科教学 工程工程结题报告,整理提交工程成果及支撑材料。校级课程建设类工程,由所在系 (部)按验收文件规定的程序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省级及以上课程建设类工程,由学 校科研部门按上级文件规定的程序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课程建设期满验收达标后,学 校颁发课程荣誉证书和奖金(奖励额度依据学校教学奖励方法确定),并在后续建设 过程中适时进行质量评估,评估不达标者,将取消其相应的荣誉称号。第十三条课程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为信息工程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详见附件)。校级及以上课程建设类工程在建设期满验收时,其课程质量应稳定保 持优质课程标准。第四章课程经费资助与管理第十四条学校在本科教学工程专项中统一划拨经费用于课程建设。第十五条学校课程建设经费资助标准为:省级及以上课程建设类工程,按上级主管部门文件要求执行;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依据当年申报文件确定,一般不低于1 万元/门O第十六条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途:购置本课程特殊需要的小型教学、实验设备, 如小型实验装置、软件、教具、挂图等;购置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参考书;编写印制 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研究资料;课程试题库建设,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维护;开展 课程改革的调研等。第五章附那么第十七条本方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附件:信息工程学院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附件:信息工程学院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系陪6):教研室:课程:评估指标指标内涵与要求分值评分备注级标 -指二级指标教学 条件 建设 (30 分)1.课程地位本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明确。22.教学大纲*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开课目的明确。结构体系完整,重点难点突出,学时分配合 理,教学措施得当。执行情况好。63.教材、教 学参考资料*教材(含统编、自编)符合大纲要求,积极选 用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或选用近三年出版的获 奖教材;教材体系科学、系统、严谨、先进,适合 知登市田 学士 ©日出力彳具有配套使用的教学套存资料(含参考书、图 书资料、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学生自学材料 等),使用率高。104.教学设备 教学手段*具有配套的教学设备、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教 学,启较好的教学网络资源,已建成课程教学网 站。85.课程教学 规范有课程教学规范(含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过程实 施与监控举措),实施效果好。4师资 队伍 (20 分)L教学水平*有多个教师能开该门课程,能实行一人多课, 多人一课。教学工作量适宜,教案、讲义齐全。教学研究方向(工程)与任教课程联系紧密。课程负责人由教学名师担任。82.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丰硕,近两年任课教师均有公开发表论 义或作品。33.教风教风良好,坚持教书育人,学生评价好。教研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教学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34.师资结构*课程负责人由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担 任。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形成梯队。有师资培养规划与措施,且已见成效。6教学 工作 状态 (30 分)1.教学改革*任课教师有课程相关的教改课题,教改计划、 措施明确。教学过程某一方面改革(重点是教学内容与体 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有明显 成效,有改革方案与总结材料。近两年有教改论文发表。82.学业考核*有科学的考核制度与方法(含命题、考试形 式、评分、试卷分析等)。已建立试题库,并开始应用。命题科学合理,审批程序完备,试卷批改规 范,成绩登记及时,试卷保存完好。83.实践性教 学环节*本课程教学实践环节齐全(含大纲要求的实 验、实习、教学实践、社会调查、论文指导 等),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效果好。 重视实验课程建设。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84.教学档案 资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教案、实践指导书、 习题集等教学档案齐全,装订规范,归类整理, 保存完好。6四 教学 效果 (20 分)L教学质量*课程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优良率270%,且无教学 事故。142.课程效果*近三年曾获校级及以上课堂评优赛获奖、学生对 课程教学的满意度、教学成果奖、教学效果奖 等。6特色 指标 (10 分)自报工程“特色指标”由课程组自报课程建设中有特色的 工程,内容可围绕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资 源开发、双语教学等某一方面的突出成果。10总分110说明:1 .评估结果分为优质课程、合格课程、整改课程三个等次;80分(含)以上为优质课程, 60(含)80分为合格课程,60分以下为整改课程。2 .凡优质课程,重要指标(*)得分率一般应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