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ocx
历史文化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讨论价值。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西宾阳县古辣镇蔡村为例,分析了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面临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价值及文化特色,并结合蔡村文化特色和村庄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出在爱护机制、爱护与进展、文化载体建设、品牌建设等爱护进展策略,促进对文化的爱护与传承,提高对文化的活化利用。【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进展;文化载体一、引言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爱护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护工作,促进文化的继承和传扬,并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有效进行分类指导,统筹规划的基本方针,并建立起加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体系的总体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提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华文明传承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蔡村是广西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村落,村内保存有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对当今社会的民俗学、礼学、风水学、环境生态学等方面均有极高的讨论价值。蔡氏经过500多年繁衍生息,凝聚了丰富的书香文化、民族文化、民间艺术、饮食文化、传统节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村依托全域旅游进展带动作用,以村庄为载体,文化为纽带,大力进展乡村旅游,构建了“进展三产,促进一产,推动二产一二三产联动进展模式,实现了乡村精准脱贫,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振兴进展。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概况一环水相依,风水灵气聚福地蔡村环境及资源优越,是居住繁衍生息的绝佳胜地。古人选址讲究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山环水抱为佳,蔡村虽然地处平原,尚无任何山丘蔽挡,但是村庄东西南三面环水相依,具备绝佳的生态环境,充分的水源、良好的日照条件,有利于稻田耕种。从风水格局来看,村庄选址可谓风水宝地。风水上水是财宝的象征,水若宽广,则表示财源来势宽广,财源滚滚,家中就会殷实富余,生活美好美满。蔡村西面来水宽敞广大,平稳缓流,财源可观,东面去水水势平缓,家财不易消失。蔡村的选址布局符合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要求。二人杰地灵,书香文韵弘扬地蔡村风水绝佳,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岭南风俗情调。故有“五百年的村落,五百年的文化,五百年的书香的美誉。蔡村自古人才辈出,几百年来书香气绵延不熄,涌现出蔡子、蔡天泽、蔡士瞻、蔡凌霄等众多的文人志士。时至今日,蔡村书香气息依旧代代相传,尊师重教之风依旧盛行。蔡氏书院、太学第、大夫第、经元门、经元第等重要历史建筑,汇聚着蔡村历史文人的生活气息,彰显着蔡村人杰地灵,书香文明的特征。三源远流长,民族文化荟萃地在几百年的进展历史中,蔡氏家族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源远流传的特色民族文化,其中民俗节庆、民间手工技艺、风俗习惯、地方戏剧等构成了蔡村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师公戏、丝弦戏等是区级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炮龙节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另外绣花布鞋、竹编、壮锦、哭嫁、婚房、坐月屋等传统手工艺及民族风俗,极具民族魅力和特色,洋溢着蔡村独特的民族特色。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面临的突出问题一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执行力度缺乏由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形态存在,而现行的文化爱护条例和法律法规大多强调对不行移动文物等物质形态文化的爱护,对于非物质文化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好及针对性的爱护规范及法律,因此在执行非物质文化爱护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导致执行力度缺乏。二缺乏原真性,商业同质化严重非物质文化主要通过口头传述、表演活动、手工技艺等方式进行传承,缺乏固定的物质载体,文化传播速度快。由于缺乏文化学问产权的爱护,随着城市化的进展,非物质文化渐渐趋于人工化和商业化在全国各地传播进展,而且由于缺乏对文化的完好理解而片面截取,导致同质化严重,导致文化丧失了特有的原真性,导致类似文化在全国各地以旅游商品的形态泛滥开来,随着时光推移和城市进展,人们渐渐忘却了文化的发源地甚至文化本来的样子。三缺乏传承人,文化面临失传逆境蔡村文化传承面临的最为突出问题是传承人缺失。目前村内人口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老一辈传统技艺传承人和年轻一辈在艺术审美、经济效率、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大多数年轻一辈不再情愿承袭传统技艺,而是选择背井离乡去往城市工作和生活,从而导致传统手艺缺乏继承人,面临后继无人的逆境。另外,迫于生计,为了养家糊口,传统手艺人被迫放弃传统手艺而从事其他行业,进一步加剧了文化消失的风险。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进展策略一加强管理,完善文化爱护机制对村庄的传统文化和传承人进行搜集和登记,并主动做好非遗的申报、档案建设工作;落实非遗在法律、规章制度、奖惩制度等爱护体系建设,主动引导非遗学问产权爱护和申报,提高文化爱护意识;编制非遗相关专项爱护规划,加强对非遗的爱护和掌握引导,打造“文化有法可依,文化有人管,文化有人护,文化有用途,文化可传承的文化爱护进展模式。政府扩大财政资金支持维护和管理,鼓舞居民自主集资,设立专项修复、爱护资金,对传承人以及文化设立专项保障资金。二爱护进展爱护的循环进展非物质文化是村庄进展的灵魂,是村庄进展的内生动力。村庄文化进展应以爱护为前提,在爱护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创新、研发、生产来传承文化经典,以进展文化产业促进村庄的进展。文化爱护并非是将文化当作展览物锁进博物馆和展览馆进行展示,而是将其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乃至必需品才能得到真正传承和爱护。蔡村围绕全域旅游路线,大力进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打造集书香文化体验、古宅游赏、民俗体验、生态农业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厚重的城郊型乡村旅游景区,让凝固的价值变成活的财宝,给村民增加了收入,促进村民爱护的热情与动力,构筑村庄爱护的常态化机制。三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活化利用文化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促进文化活化利用。规划设定传统文化传承与展示专项工程,开展文化爱护项目工程,系统推动文化的爱护传承和展示利用工作。第一,文化走进学堂,定期开办学堂,恢复学堂传统授课模式。利用蔡氏书院、经元第、进士第等书香文化深厚的古宅院落开办国学讲堂、大学生户外文化培训基地等,向当地居民、学生及游客传授国学文化、儒家文化、耕读文化等,弘扬书香文化经典。第二,对空置古宅老宅进行修缮、翻新,开办农村文化体验馆、创意馆、展示馆、博物馆等;围绕富有特色文化的传统街巷,打造耕读巷、编艺巷、米酒巷、茶坊巷、客栈巷等特色传统文化长廊和文化街区,扩大文化展示和活化平台。第三,文旅结合,统筹村内及周边旅游产业分布,合理规划村庄游览线路,扩大文化体检沟通平台,扩大文化传播途径。第四,鼓舞传统技艺人不再兼营农业种植,开设店铺、研习班,将传统手工技艺市场化经营。第五,组建村庄歌舞表演队、文艺团体,将非物质文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四加强村庄非物质文化品牌建设非物质文化是村庄进展的一张名片,村庄的进展、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这张名片。扩大招商渠道,鼓舞企业进驻进展文创产业,村企联营,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共同打造村庄文化品牌;利用短视频、新闻、公众号、微博、大数据等新媒体技术及平台宣扬村庄书香文化、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传统饮食、民族节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文化知名度,建立属于蔡村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品牌,促进对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护传承。五、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行估量的历史价值,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决不能让其被湮灭。提高村民对非物质文化爱护的自主性,将是提高文化爱护的最有力保障。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村民、政府及社会每一位公民的全面支持,要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机制,正确处理文化爱护与进展的关系,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依托旅游的进展,开展文化爱护工程建设,打造文化知名品牌,促进非物质文化传承与进展。蔡村历史文化名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进展将为全国非物质文化的爱护工作起到一个科学的引导作用。参考文献1魏明璐.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进展讨论J.长江丛刊,2022,(11):121,123.2兰会晗.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面临的问题及相应措施以河南省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0):228-229.3梁明珠,杨剑.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进展讨论J.商业讨论,2022(01):168-171.4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讨论D.中央民族大学,2022.5董翠.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旅游开发讨论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严台村为例J.景德镇高专学报,2022,29(05):130-132. 覃家烈 单位: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