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docx
统编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学校:姓名:年级:六年级 册次:下册教学 内容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 目标1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体会“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2 .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表达时自然而然地 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3 .比拟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 难点重点: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表达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 感受的方法。难点:比拟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教学 课时 建议本课建议教学2课时教学 流程 预设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环节一: 回顾前 文,酝酿 真情1 .回顾匆匆学习要点。2 .导入新课,质疑课题。3 .简介作者。介绍作者的人生 际遇。1 .汇报交流2 .读课题,提出自 己的疑问。3 .汇报课前的收 集作家资料回顾旧知,启发新课。 读题质疑,提出有价 值的问题。归纳出典 型问题便于理清学习 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环节二: 理清文 麻,概括 大意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 语(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2 .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概 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题扩充法、段意串联法、 中心句扩充法、六要素法等) 3.梳理文脉。这篇课文是按照 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 个局部?各局部的大意?1 .汇报课前生字 词学习2 .运用多种方法 概括文章大,导O3 .交流汇报,概 括意义段段意。理 清脉络。学法用法,对于毕业 班的学生来说,要养 成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的习惯。教 学时抓住课堂中的有 利时机提问,能启发 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 解读。环节三: 披文入 境,体悟 感情变化.抓住重点段落,梳理“我” 心情变化。阅读提示:(1)找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 子。(2)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 语句并做批注。(3)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 哪些变化。1 .聚焦第3自然段(1)圈划动词,体会动作轻快 背后蕴藏的欢快的心情(2)体会内心独白里的心情(3)提炼写法:融情于事。2 .聚焦第6自然段。“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再不”“再 不”“决不”三个词,体会男孩“盼”的心情0 指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 的作用。抓住三个“一声不 吭”前后的句子。8 提炼写法:借景抒情。4.聚焦第7自然段(1)母亲为什么“惊惶”? 表现在哪些行动上?(2)引导学生抓住“甩、拉” 等表示动作的词来感受母亲的 形象)(3)从这些动词里你体会到了 什么?(“甩、拉、亲吻、说”) 通过朗读、比照、感悟等形式 引导学生通过表示动作的词, 感受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 而感到自责、不安,所以惊惶; 从而感受到其实母亲是很爱“我”的,只是被家庭生活所1.默读重点段落。2.标圈划比悟深 入和文本交流。3.交流,整理总 结。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 感和对文章的理解能 力,引入新课后对文 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 常有必要的。以读为 本,在读中理解和感 悟,通过多种形式的 朗读,体会“我”在 一天期盼中的心情变 化和特别的成长体 验。转化单元语文要素, 形成具体落实方法。迫,因为有做不完的家务事而 忽略了 “我”,忘记了自己的承 诺。5.师生共同梳理人物心情的变 化。(1)心情变化:期盼 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2)时间(光线)变化:阳光 明媚一一光线渐渐暗下去一一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环节四: 细细品 味,感受 人物性格1再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 引导学生从课文第7自然段母 亲的一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 出,她因为家务缠身而没有兑 现承诺,并因此感到自责、不 安,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疼 爱,她是一位好母亲。2 “我”既然这么希望出去, 为什么不是直接拉着母亲去, 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等待母亲做 那做不完的一件又一件事?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亲身体 验,你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父 母?3通过品读文中描写“我”心 情变化的句子,再引导学生结 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 这一天的心情变化,体会第一 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多么重 要。这种体会是感同身受的, 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1.通过比照,体会写法。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 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 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1 .学生默读课文。2 .自主探究。3 .提供交流。在生生互动、师生互 动的合作探讨中,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教师只需扮演好 舵手的角色,围绕问 题,引导学生展开思 考和联想,让学生在 语文实践中真正落实 从语文课本走到生活 当中去。1.学生线上合作 探讨。有比照才会有思考, 同样是写真情实感,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 法。既培养孩子的求环节五:领会主旨,学习写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都写了自己的真 情实感,让读者感同身受。(2)不同点:匆匆通过运 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 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一文 中,作者进行了语言、环境、 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细 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 “我” 在那一天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 心情变化,融情于景、事物当 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3.积累语言。摘抄本课好词好 句,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4小结: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 我们要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 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5推荐阅读。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聊经历,悟主旨。引导学生提供类似的生活体 验,为后续学习准备素材。6 .教师总结。作者从语言、环境、动作、心 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细腻 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在那一天 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 化,融情于景、事物当中,自 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特别是通 过写光线的变化来烘托人物心 情的写法,值得学生借鉴。因 此,在课堂的结尾,引导学生 由本课延伸到作者的其他作 品,并积累好词好句,将单元 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思维,也锻炼学生2.学生发表自己 的看法,教师相机 点拨。3.师生共同总结 归纳。4.生畅所欲言,说 说自己的经历。的求异思维和整合思 维。本单元是习作单元, 精读课文的作用在于 引导孩子发现名家大 作背后蕴藏着的写作 秘妙,并体会到这样 写作的好处。语文老师最大的功德 就是让学生爱上阅 读。我推荐阅读史铁 生的长篇小说务虚 笔记,以及他的其他 优秀作品,拓宽学生 的知识面,再让学生 聊聊自己的生活经 历,结合亲身体验进 一步领悟文章的主 旨。作业评 紧扣课后练习,遵循感悟心情变化一一发现抒情方法一一比照抒情方式的 价思路 思路,引导学生逐步落实语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