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15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人民版.docx
-
资源ID:64608060
资源大小:20.9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15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人民版.docx
课时作业15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 (2021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商人,秉承 这样一个传统,他们不是想方设法去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是千方百计想从官方获取捕 鼠的特权。在这些商人看来,如果没有获取捕鼠的特权,再高效的捕鼠器,都无法工作。材 料说明了()A.古代商人有独立的经商意识B.中国古代一直存在“工商食官C.古代商业对官府的依赖性强D.古代商人深受特权社会剥削解析:A不符合“而是千方百计想从官方获取捕鼠的特权,排除;题中“中国古代商 人指的是民营商人,B中“工商食官的说法错误;题中未提及官府对商人的剥削,排除 D;由材料信息“中国古代商人千方百计想从官方获取捕鼠的特权可知,古代商业对 官府的依赖性较强,C符合题意。应选C。答案:C2. (2021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毕业班模拟)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自汉至宋形成了与欧 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宋以后虽然坊市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存了 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这说明坊市制()A.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B.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C.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开展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解析:“城市仍保存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表达出官员与百姓的等级身份的不同, 故A正确;市场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故B错误;官民分开居住与城市经济秩序没有直接关系, 故C错误;D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答案:A3. (2021 山东省、安徽省名校高三大联考)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农民上街带着自己 的农副产品,在桥头、茶馆店前现卖换钱,再买回所需物品回乡,甚至还通融用实物顶钱买 回所需物品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宽至三米;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 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有的东南西北还有小市;以开设的商铺计,有的仅数十家,有的数 百家、近千家。这说明当时的江南市镇()A.形态不一,功能不同 B.因地制宜,自然生成C.名不副实,多为草市D.统一规划,特色鲜明解析:材料说明江南市镇街道的长度和宽度以及规模并不是统一规定,而是按照地势自 然形成,故B项正确;集市的功能大体相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市镇,不是农村集市, 故C项错误;统一规划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B4. (2021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南宋王灼?糖霜谱?记载,“甘蔗所 在皆植,独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糖冰,而遂宁为冠唐大历中,有邹和尚者, 始来(遂宁)小溪之伞山,教民黄氏造霜之法,伞山在县北二十里,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 糖霜户十之三。以上材料可以用作研究唐代()A.农产品商品化开展状况8.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解析:由题干中的“甘蔗和”糖冰 ”蔗田和“糖霜户等可知,种植甘蔗和制造 糖霜是经济作物种植和加工,这也是农产品商品化开展的情况反映,应选A;题干没有表达 经济重心南移问题和重农抑商问题,也没有谈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问题,故排除B、C、Do答案:A5. (2021 河南省许昌平顶山两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蚕桑丝织 地区,出产的优质蚕丝不但行销全国而且行销全球,号称“湖丝遍天下,以至于农民的经 济主要来源于养蚕、缭丝和丝织业,大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这说明当时( )A.江南地区市场经济兴旺B.海禁抑商政策尚未执行C.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D.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解析:从材料中“不但行销全国而且行销全球 “农民的经济主要来源于养蚕、堞丝和 丝织业可以看出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完全围绕着市场来进行。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市 场经济的兴旺,故A项正确。海禁抑商政策在明初已经实行,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强 调江南地区市场经济兴旺,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不符合材料的中心,故C项错误。D项农 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正说明了这一地区市场经济的兴旺,故D项不是最正确选项,排除。答案:A6. (2021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明嘉靖后期,国家出现银荒,隆庆 元年(1567),首次公布?户部库藏钱法?: “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 下者,止许用钱。此举说明()A.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成认白银的货币地位B.明政府法令的目的是限制白银的使用C.政府注意标准商业经营形式D.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获得长足开展,大明宝 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自然特 性,逐渐成为主导流通货币,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材料中“凡 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说明,在白银货币化已根 本完成的情况下,明朝政府不得不成认客观事实,以立法的形式成认白银的货币地位,故A 项正确,B项错误;C、D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7. (2021 银川高三调研)唐初,依?选举令?规定:假设在职官员及其家属“亲自执工 商,家传其业前,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 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这一规定反映唐初()A.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B.维持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C.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D.传统的“学而优那么仕观念被打破解析:从材料内容看,唐代对商人和士之间的界限要求很明确,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 延续了汉代以来的传统,所以此题选择B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选项说法错误, 材料并未对其进行比拟;D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8. (2021 济南高三统测)进入宋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 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尼等特殊群体,出现了 “全民经商的社会热潮。宋代出现“全 民经商”的背景是()A.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动摇8. 城市开展促使坊市制瓦解C.科举取土不再受人们重视D.国家分裂对商业控制削弱解析: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尼 等特殊群体,说明经商的人员范围扩大,这一定与人的观念有关,应选A; C、D不符合史实, B与题意关系不大,故排除B、C、Do答案:A9. (2021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明代后期,广东一位缪姓族长在他的家训 中,虽声称“土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审所尚", 即从事工商等行均可。这反映了他()A.标准族人的从业行为B.持有重农抑商的思想C.面对现实和顺应时势D.强调传承族规的重要解析:明代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开展,人们的“土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已有改变,因此出 现材料中的“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审所尚',即从事工商等行均可的现象。故答案 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重农抑商思想已有改变,排除B项;1)项材料没有涉 及,排除。答案:C10. (2021 绵阳高三调研)元朝虽然也有短暂的“海禁,但没有改变对外持开放态度 的总体态势,而且即使在“海禁期间,也允许外人来华贸易,政府甚至还采取一些鼓励措 施招徒外商,这与明清两朝有着显著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A.经济根底不同B.经济政策不同C.政治制度差异D.国际环境差异解析:元朝与明清时期都是自然经济,排除A;元朝也采用“海禁,只不过与明清两 朝有着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元朝与明清两朝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如元朝不断地对外扩张, 而明清两朝时欧洲正在开展资本主义,所以答案选D,排除B;元朝与明清两朝都属于封建 社会,排除C。答案:D11. (2021 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 记载:“(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 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 驱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中的“禁()A.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进程B.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开展C.加剧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出超D.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解析:“富者贫,贫者困等字眼强调了 “海禁政策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即 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农业生产的商品化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说明不利于民间正当贸易的开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出超、入超的 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此题选D。答案:D12. (2021 南宁高三统考)清雍正时期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规定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这种“开放”()A.禁绝外国人来华贸易B.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C.放宽了民间贸易往来D.有利于维护主权和开展经济解析:据材料“关闭江浙闽三海关,规定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当时闭关锁国政策是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不是禁绝,故A项错误;“只准在粤海关 一口贸易说明这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故B项正确;这一政策限制了民间贸易往来, 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不利于开展经济,故D项错误。应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 (2021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当下 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 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 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 的强烈愿望。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 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 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 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 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 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 格发生了改变。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 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 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当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 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 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和开展,并聚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1)比拟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开展的影响。(1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 “伊吾之右,波 斯以东和“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 良马、葡萄、石榴等 “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 “西域骏 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 “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分别从丝绸之 路的地域、内容分析概括。第(2)问,根据“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得出 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根据“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得出壮大了唐 军实力;根据“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得出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 与开展;根据“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得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 合;根据“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得出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开展, 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答案:(1)从地域看,汉朝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 洲东海岸;从内容上看,汉朝以商业贸易为主,唐朝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政治、文化、军事、 民俗等领域;从对象看,汉朝以西域和中亚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地。(2)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的形势;壮大了唐朝的军事实力;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 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唐朝手工业的创新和开展;引领了周边国家的开展,形成了中 华文化圈。14. (2021 广西柳州市高三毕业班上学期摸底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 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经济为重心 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 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 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 “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 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开展,自一 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 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 中的新格局一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 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摘编自?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 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1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朝贡贸易走向尾声从以政治为重心到经济为 重心的转折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人华经营海上贸 易,可归纳出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中“人民被'断其生 路' ”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那么寇转而为商,市禁那么商转而为寇' "开禁后输入中 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等,可从影响民生、有识之士的认识等角度分析原因;由材料二 中“农贾杂半,走洋如者甚众 “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 的改变,可从海外贸易、人民生活和经济收入等角度分析影响。第(2)问,实际是比拟题, 作答时思路比拟单一,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上把握。可以答为:经济上: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开展不充分,不具备控制世界的经济根底;政治上:政府的海 洋意识不强,虽然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但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不够;文化上:重农抑商 的意识根深蒂固,束缚了商业的开展。世界范围看: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迅速开展的殖 民扩张,挤压了中国商业的世界市场。答案:(1)调整: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商人出洋贸易;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 从“海禁到允许月港开海、澳门开埠。影响: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开展;促进了澳门的兴起和开展;开辟了多条海外贸易航线; 使白银大量进入中国;加速了全球贸易的开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开展不充分,不具备控制世界的经 济根底;政治上:政府的海洋意识不强,虽然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但政府政策的鼓励 支持不够;文化上:重农抑商的意识根深蒂固,束缚了商业的开展。世界范围看:葡萄 牙、荷兰等西方国家迅速开展的殖民扩张,挤压了中国商业的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