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设备防雷措施.docx
弱电设备防雷措施按照防护范围可将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分为两类,外部防护 和内部防护。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 安全防护,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 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人们比较重视、比较常见,相对来说 比较完善。内部防护是指在建筑物内部弱电设备对过电压 (雷电或电源系统内部过电压)的防护,其措施有:等电位联 结、屏蔽、保护隔离、合理布线和设置过电压保护器等措施, 这种措施相对来说是比较新的方法,也不够完善,下边对弱 电设备防雷开展探讨,主要对雷电浪涌及地电位差的防护提 出一些自己的看法。1 .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 要的雷电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人大地的时候尽 量将雷电流分流,防止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 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 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 统、遥控、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 网,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5m-5m, 6m-4m的网格,所有均 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 防止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 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2 .弱电设备的内部保护从EMC(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防雷保护由外到内应划 分为多级保护区。最外层为0级,是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 最高,主要是由外部(建筑)防雷系统保护,越往里则危险程 度越低。保护区的界面划分主要通过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 及金属管道等构成的屏蔽层而形成,从0级保护区到最内层 保护区,必须实行分层多级保护,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 承受的水平。一般而言,雷电流经传统避雷装置后约有50% 是直接泄入大地,还有50%将平均流入各电气通道(如电源线, 信号线和金属管道等)。随着电脑通信设备的大规模使用,雷电以及操作瞬间过 电压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以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电 脑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应从单纯一维防护转为三维防护, 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波侵入,防雷电电磁感应,防 地电位反击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影响等多方面作系统综合 考虑。多级分级(类)保护原则:即根据电气、微电子设备的不 同功能及不同受保护程序和所属保护层确定保护要点作分 类保护;根据雷电和操作瞬间过电压危害的可能通道从电源 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做多级层保护。2. 1电源部分防护弱电设备的电源雷电侵害主要是通过线路侵入。高压部 分有专用高压避雷装置,电力传输线把对地的电压限制到小 于6000V(lEEEEC62.41),而线对线则无法控制。所以,对 380V低压线路应开展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应有三部分: 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间的电 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避雷器或保护器,作一级保护;在二 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至二次低压设备的配电箱间电缆内 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保护器,作二级保护;在所有重 要的、精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或保护 器,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限幅)技术即采用高吸收 能量的分流设备(避雷器)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泄 人大地,到达保护目的,所以,分流(限幅)技术中采用防护 器的品质、性能的好坏是直接关系网络保护的关键,因此, 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器或保护器至关重要。2. 2信号部分保护对于信息系统,应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量级 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确定,精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 感度来开展确定。2. 3接地处理一定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因所有防雷系统都需 要通过接地系统把雷电流泄人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 全。如果机房接地系统做得不好,不但会引起设备故障,烧 坏元器件,严重的还将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还有 防干扰的屏蔽问题,防静电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接 地系统来解决。弱电设备的防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尤其是弱电 设备的雷电浪涌防护还重视不够,也常常由其而引起设备的 损坏,所以在完善弱电设备外部防护的同时,要加强弱电设 备的内部防护,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首先要完善弱电外部雷电防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 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散。(2)其次要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 波。(3)第三限制钳位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压过流幅值在设 备可承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