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发展社会学00287考点复习资料.docx
自考发展社会学00287考点复习资料现代化的含义:1界定现代化时遵循的原则:(1)能够反映出现代化过程不同于其他类型社会变迁的本质特征;(2)能够反映出现代化的整体性 品格;(3)既能反映出世界大势又能够不脱离民族载体所谓现代化,就是世界范围内的,以工业化为开端的、以一 个个民族实体为载体整个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结果就是现代社 会。2再进一步看,现代化这一概念又有两层含义:其一,不同于前现代社会的“现代性”,即“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指标”,是一个 静态特征;其二,它是一个实现现代社会的过程,即现代性的“化”, 动态过程。发展的基本宗旨:发展的基本宗旨应是以人为本,这包含着两层含义:人在发展过 程中应当具有主体意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人共享、普遍受1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意义:防止出现经济至上论,否则会 出现不良的后果:人的异化,社会机体的畸形发展,经济行为“不经 济”。2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 员来说应具有共享的性质,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 成员的尊严以及平等、自由的权利应当更加得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3科层值与效率(1)三种纯粹类型的划分:合法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和魅力型 统治。合法型统治是依据人们对法律法规以及执法者的信仰而获得 的,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统治形式。(2)科层制的含义及特征:所谓横向设科、纵向分层的“科层制”,就是其结构和运行均为 成文的规章制度高度控制的组织和制度。当时西方社会所实行的行政 管理制度和文官制度就是理想的科层制。具备如下特征:A 由法律 和法规所规定的固定正式的管辖范围B 在明确的权利等级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各级办事机构;c .以书面文件为基础并按照需要特殊特殊训练才能掌握的程 序来进行的行政管理;D根据技术资源来任命的人格上自由的行政人员;E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位根据资历或成绩而晋升F按照级别发给固定薪金并享受退休金待遇G施行照章办事、不讲情面、公私分明的原则。总之,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排除任何个性化特征,只讲专业技术与 机器般效率的合理的社会组织。3优点: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他能获得最高程度的效率。它在 精确性、稳定性、纪律严密性、以及可靠性方面比任何其他形式都优 越。原因:4科层制的负面影响,在于容易使人们付出沉重的精神或者情感代价。二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三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 因果关系论”四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二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1线性增长模式:二战结束后,面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的迫 切需要,西方经济学家缺乏思想准备,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历史和现状 的了解,也缺乏分析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不相同的经济结构的理论武 器。只能到经典经济学家中找寻答案。照搬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先进经验,用线性阶段模式解释不发达的 问题。强调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本的积累,认为有了资本就能够打破贫 困的恶性循环,把社会的发展归结为单纯的经济的增长,认为物质财 富的增长能够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2罗斯托:经济成长六阶段:美国的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的 先驱之一。在学术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提出经济成长阶段的理论。 他试图用经济理论解释经济历史的进程,把社会发展分为必须依次经 过的6个阶段:他用这种理论代替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 划分。他确信他的理论解释了西方各国已经历过的工业化过程,提示 了一个国家在经济成长过程中所要遇到的一系列战略决择问题。(1)传统阶段:主要产业是农业,家庭在社会组织中起着很大作用。(2)创造前提条件阶段,又成为起飞前的准备阶段,过渡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就是把投资提高到经常地、大量地和明显地超过人口 增长的水平。认为农业、工业和社会经营资本或基础资本在过渡阶段 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全部意义,就是为现代化结构准备一个可以持续存 在的基础。(3)起飞阶段(the take-off)起飞,是一种工业革命,即指 生产方法、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在性质上而非程度上发生重大的变化, 各种束缚经济成长的力量被最终消除,经济总上了持续增长之路。.(4)走向成熟阶段:投资率占得比重继续加大,经济增行率大 于人口出生率;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一方(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一方,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大宗耐用品另一方,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白领人数增加。(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这一阶段,主导部门不再是生产有 形产品的工业部门,而是提供劳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业。人类历史上将第一次不再以有形的物品作为衡量社会的成就。而 是要以劳务形式反映的生活质量作为衡量的新标志。三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制度分析模式1,1,1957年富与穷国;1968年出版了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研究。在书中提出了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的理论,来 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缓慢增长的原因。2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用制度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来研究经 济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探讨促成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的各种因素及其运行方式。3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1)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过 程中,各种相关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但一 个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引起另一个社会经济因素的变 化,这就是一个因果关系。当作为结果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后,又会反 过来影响原来那个作为原因的因素的变化,这就是一个循环过程。而 起初那个作为原因的那个因素又是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沿着最初的 那个方向发生变化的,所以这种发展关系不是均衡的、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种“累积性的循环”。在经济循环累积过程中,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 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前者指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 导致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后者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 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总之,循环累积因果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首先是从一些较好的 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发展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 时,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 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经济能否得到协调发展,关键取决于两种效应孰强孰弱。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回流效应都要大于扩散效 应,这是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缪尔达尔认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有 力干预。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具有重 要指导作用。4对发展中国实现发展的建议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发展就不能只搞经济建设,而是首先要实现社会变革,创造必要的社会、政治条件,才会有经济的发展。社会 变革的主要目标社会解决不平等问题,以实现社会的福利目的。具体来说,他主张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收入平等,增加穷人的消费,以提高投资引诱,同时增加储蓄, 促进资本的形成,使生产率和产出水平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发展中 家的人均收入。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结构变动模式(重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结构”概念占据经济发展理论的主导地位,发展经济学注重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特点。其中唱主角的新古典学派的结构变动理论,其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不 发达的经济利用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即传统 农业为主的经济变为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而刘易斯的“二元 结构劳动剩余理论”又是该理论的典型代表。“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这一理论被西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是第三世界劳动剩余国家发展过程的“普遍真理”。1954年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而持久 的影响。“刘易斯模式”有三个基本的假设:(1)在不发达的国家存在着两个部门,即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中 心的现代化部门和农村中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两大部门 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资本运用完全不同。现代部门 使用再生产性资本,而传统部门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其二,生产方 式完全不同。现代部门采用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而传统部门采用 手工劳动。其三,生产规模完全不同。现代部门生产规模较大,而传 统部门生产规模较小。其四,生产率完全不同。现代部门因为生产规 模较大,又使用再生产性资本,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而传统部门 因为生产规模较小,又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受到土地规模报酬递减 规律的约束。其五,收入水平完全不同。现代部门生产率较高,因此 收入水平较高,其中产出的一部分可以用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而传 统部门生产率较低,因此收入水平较低,产出仅够维持生存。(2)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即在传统经济部门存在着大量过剩劳 动力(3)工资水平不变。即只要农业剩余劳动力没有被城市吸收, 工业部门的低工资就会保持不变。2 "刘易斯模式”的解析刘易斯划分了资本主义部门和自给农业部门。这就是所谓二元结 构问题。资本越多,就可以将更多的劳动者从自给农业部门吸收到城 市工业部门中来。当剩余劳动完全吸收到现代工业部门中去,这时二 元结构变成了一元结构,也就完成了不发达经济的发展问题。刘易斯 认为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同一方向的,二者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的 关键就是资本积累。(1)从劳动人口的过剩来看,劳动力无限供给是绝对的;从一 定的工资水平来看,劳动力供给又是相对的。(2)它将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A, “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资本密集型产业”阶段;2 "刘易斯模式”的改进(1)刘易斯模式是一个封闭型模式。没有看到农业和国际贸易 在其中的作用;(2)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重视了农业在促进工业发 展当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该是 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否则工业中新吸收的劳动力 就没有口粮和其他农产品的供应。依附理论与现代化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一)相同之处:1研究的出发点相同:寻求不发展的原因。2分析的单位相同:“国家”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3理论的范式相同:采用二分法;4具体的研究方法相同:采用普遍归纳法,忽视了具体的历史现实分析。(二)不同之处:1理论的和现实的背景不同;2分析视角不同;对造成第三世界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的看法不同;4对发展道路的分析不同;5对发展前景的展望不同;(一)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理论的相同之处1理论来源相同;2在内外关系上,分析的层重点相同;3结论和倾向基本相同:都没有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就发展功过的 政府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二)世界体系论对依附论的发展1理论观点不同(1)依附的含义不同,单向与双向的区别;(2)分析的理论结构不同: (3)提供的发展战略不同:一个是脱钩,另一个是谋求改变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2研究方法不同(1)首先,分析单位不同;(2)其次,分析的框架不同:二维结构与三维结构;(3)再次,分析模式不同:静态的分析与动态的分析(4)最后,分析的侧重点不同的基本需求应当持续不断地的以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以不 断的提高。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一,整体有机性第二,内生性第三,开放性发展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的学科。发 展社会学是一门分支社会学,也是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包括:1)发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2)主要从社会的层面探讨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如社会分化与 整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 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发展的动态研究,如现代化进程、城市化趋势、发展模式、 发展战略等;(4)发展理论与社会发展,如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根 源、方向、速度及衡量标准、发展类型。发展社会学的最大特点在于 其综合性。发展社会学的研究现状:1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研究:机构众多, 流派纷呈,出现人本化和实用化的发展趋势。2中国的发展社会学研究现状:(1)中国现代化研究的第一个阶段(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40年代);(2)中国现代化研究的第二阶段(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成为显学)。现代化进程的总体趋势:(掌握)、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出波浪式跳跃推进的特点。不是简单的单项性直线式推进,也不是散乱无序的发展,而是与世界经济的周期 性运动紧密相连。经济史学家的经济发展长波理论50-60年。二、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三、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与调整的过程;西欧和北美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四、现代化是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社会现代化的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在内的全面 的发展过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也不能代表现代化的整体。第二章第二章经典社会学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一节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二节迪尔凯姆和滕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三节齐美尔和韦伯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一节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动力学”一一孔德的社会发展理论在论述社会变迁和进化时,主要强调的是“人的智力和思想”对 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智力主要出现了神学阶段一一形而上学阶段一 一科学阶段;人类社会也相继出现了军事社会一一过渡社会一一工业 社会。1智力的神学阶段或社会的“军事阶段”。2智力的“形而上学阶段”或社会的“过渡阶段”有对神灵的崇拜转变为对自然和理性的崇拜,理性能够发现社会 的规律;防御性的组织代替了进攻性的军事组织。3智力的”实证阶段”或社会的“工业阶段在这一阶段支配 人的才智的是科学思想,工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我们说,除了把人类的智力发展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外,孔德 也注意到了影响社会进步与变迁的一些其他要素。死亡、人口、气候、 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简单的评价: 社会进化论一一斯宾塞的社会发展理论1早期基于外力论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由于外力的作用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是持续的、没有倒退的、不间断的、直线 的。2 后期基于进争论的社会进化思想(1)社会进化可能表现为进步,也可能表现为暂时的倒退。(2)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时,由原来借助于物理学的方法转变为 搬用生物学方法。“优胜劣汰,物竞天择”。3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按照社会管理方式或控制方式划分社会类型的方法。尚武社会与 军事社会。P12o一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一一迪尔开姆论社会发展1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团结: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2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变迁;社会秩序由以机械团 结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向以有机团结为基础的社会秩序转变的过程。那 么转变的动因是什么呢?社会分工的结果。那么什么推动了社会分工 呢?社会容量的增加,即社会密度和道德密度的增加。3两种不同类型社会的特征比较见图表P18.社会分工包括常态的社会分工和病态的社会分工两大类,只有常 态的社会分工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病态的社会分工则会破坏社会的 秩序与整合。病态的社会分工包括速度过快的分工、不平等的分工和 不协调的分工,他们都有可能导致“社会失范'或者”社会解组“, 危机社会整合与社会秩序。解决方案是什么呢?评价:“共同体”与“社会”滕尼斯论社会发展他用两个概念来描述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型,即传统社会的 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从“共同体”走向“社会”,就是 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1共同体的类型与特征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他们都是以情感为纽带 自然而然的形成的,都具有明显的传统社会的性质。最大的特征就是 “共有”。2 “社会”与“共同体”的区别社会是建立在目的和利益基础上的联合体。在社会里,个人与个 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契约和法律是人们联系的纽带,人 们的自私心和获利动机把他们结合成相互依赖的联合体。共同体意志:本质意志和选择意志;3由“共同体”向“社会”的进化共同体社会的三个阶段:家庭生活,村庄生活,城市生活; 社会的三个阶段:大城市生活、民族生活、世界主义生活。三 简短的总结与评价1坚持社会整体论的思想,强调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2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会分析模式:奠定了社会转型的概念和研究 范式;首创的“传统-现代”二元分析模式和“社会转型的“研究范 式,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发展社会学理论也未能完全跳出 这一框架。3二者之间的差异:侧重点,倾向,发展动力。一 齐美尔的社会发展理论1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在社会观上,齐美尔坚持社会唯名论, 认为社会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 互动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构成了现实社会。社会,首先是 社会化的个人的复合体;其次,也是各种人际交往关系形成的总和。 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能够相互影响 并组成较为固定的群体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社会学应当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的类 型,研究历史和现实中人们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的基本模式。所以, 齐美尔的社会学被后人称谓“形式社会学”。2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1)小群体研究(2)大群体研究(3)整合机制:社会分工、交换机制、规范的出现;科层结构的建立。(4)齐美尔通过对社会群体的研究发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人们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形成大型群 体,而大型群体又促成了社会分工和现代科层制的产生。于是他得出 结论:正是人际交往的发展催生了现代社会。3社会冲突与社会发展社会冲突与社会合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任何一种形式的 社会合作中都存在着社会冲突,完全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合作是不 存在的。不存在冲突的群体即使存在,也没有生命力。在承认冲突的消极功能时,也应当看到社会冲突的积极功能;(1) 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整合;(2)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稳定;(3)社 会冲突有助于社会发展4理性与现代社会发展齐美尔深深的认识到,合理性是现代社会起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 因素。他在研究群体时发现,现代社会中的大型群体是建立在理性及 其实现机制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则从人的生命感觉和人生意义的 角度,来认识理性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货币哲学韦伯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动力机制的问题:1理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扩展(1)理性是认识资本主义的一根红线,理性是资本主义及其发 展的最基本特征;(2)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类: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具体包括, 目的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3)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概念:理性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特征。(4)人类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变迁就是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宗教生活、文化生活等等)的“理性化”过程。在这一过 程中,人类的行为由非理性走向理性,人类社会的变迁实际上就是社 会由世袭制向理性制度的历史转变。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目 的合理性日益发达、价值合理性相对衰退,整个社会越来越被功利色 彩所笼罩的过程。也看到了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所带来的负面效果。2资本主义发展与资本主义精神它不完全认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他认为,以新教伦理为 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文化精神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克 己、勤俭、守时、天职观念和新教禁欲主义等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 发展的文化支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制度都包含着追求一种合 理的、节俭的生活方式。(2)新教伦理比其他宗教更圆满的体现了内心世界的禁欲主义 倾向,每个教徒都竭力约束自己,拒不放纵性欲或物质享乐机会,以 便追求更“更高尚”的或精神的目标。(3)韦伯还强调,路德教的“天职论”、加尔文教的“恩宠论” 为人们的世俗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路德教的天职观告诉人们,职业 使人们的终身任务,是在一种确定的工作领域中个人自身价值的体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