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实施大纲.docx

    • 资源ID:64616634       资源大小:149.26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实施大纲.docx

    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实施大纲目录1.教学理念32 .课程介绍(课程描述)32.1 课程的性质:32.2 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32.3 课程的历史与文化传统32.4 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32.5 课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32.6 课程可能涉及到的伦理和道德问题32.7 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3.教师简介42.8 教师的职称、学历错误!未定义书签。2.9 教育背景:中南大学思想人际交往教育博士研究生42.10 研究兴趣: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4.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43 .课程目标43.1 知识与技能方面43.2 过程与方法方面4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4.课程内容43.4 课程的内容概要43.5 教学重点、难点43.6 学时安排5.教学安排(教学日历)54 .教学方法(教学方式)64.1 课堂讲授64.2 讨论与探究法64.3 自主学习法6.课程要求64.4 学生自学的要求64.5 课外阅读的要求64.6 课堂讨论的要求6.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规程61 .出勤62 .课堂讨论63 .课堂表现73930110(夜)。技术能力:学生必须非常熟练的操作电脑,包括但不仅限于:复制,打印文件,访问文件目录以及子目 录,登录所有四川理工学院官方网站(http:www. suse. )、访问英特网、使用电子邮 件(例如foxmail、outlook)、文字处理软件(例如,Microsoft Word> WPS文字),使用表格软 件(例如,Microsoft Excel> WPS表格),以及使用演示软件(例如,Microsoft PowerPoint> WPS演示)。缺乏这些技能的学生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这些技能。获得这些技能,且有足够的 能力进行以上所有功能的操作是你的责任。课程及实施大纲变更教师保留在学期期间变更课程和课程实施大纲的权利。任何关于课程和/或课程实施大纲的 修改都会在上课期间通知,以及通过邮件交流,和/或在QQ群中进行说明。上课教室、周次及日期变更上课教室、周次及日期可能会因为某些无法预知因素而进行调整或变更,这些情况都会事先 经学校相关机构审批并获同意,可查询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同ttp:61. 139. 105. 138理;教师在获 得学校同意后也会通过电话、QQ或E-mail通知。本教学安排已经将国家法定假日考虑在内,但 仍不排除国家及学校在假日安排方面出现特殊情况而导致本教学安排与实际教学情况出现不一 致的情况。请不要期望立即的回应教师将尽可能在24小时内回复你的短信、QQ、邮件等,然而也有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15 .教学合约教师师德师风的承诺本人作为本课程主讲教师郑重承诺:严格遵守教师师德师风的有关规定,严肃规范自己的授 课行为,认真辅导与指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客观公正地 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成绩评价。152阅读课程实施大纲、理解其内容同意遵守课程实施大纲中阐述的标准和期望请仔细阅读本课程实施大纲、理解其内容,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按照要求认真履行。15 .附件: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讲义或教案第一章人际关系心理学概述授课题目第一章人际关系心理学概述授课日期2017年3月2日授课班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15级本科1、2班授课时数2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学目的】1、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实质2、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3、了解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目的、原则与方法【重点难点】重点:人际关系的特点难点: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具体方法【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透过人际关系的概念介绍,向学生说明在现代人际交往生活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 位,请学生思考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由此引入新课。1 .讲授新课:人际关系心理学(理论篇)第一章人际关系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实质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定义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 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这条定义强调了两点:第一,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 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第二,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 和形成某种关系。第三,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二、人际关系的实质人际关系(除与生俱来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是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 际交往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人的本性的要求。而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是满足人的物 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关系、精神关系同属于利益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利益是人际 关系的实质。(一)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利益绝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而是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个方面。人们相互交往, 建立某种人际关系都是为了满足各自不同的、一定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二)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除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人际关系,其建立的基础是利益。1 .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人类最基本的关系一一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2 .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3 .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法律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4 .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道德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即便是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也脱离不了利益关系。(三)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人际关系从其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非对抗性的、积极友好的交往关系和消极对 抗性的人际关系。三、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维度是分类的有组织的层次结构,或称为级别。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 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尊卑与亲疏的表现非常明显。尊卑有序,在中国农村,更是人际交往的突出特点。 四、人际关系的特点(一)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首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在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 系。其次,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 行交往的。第三,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二)历史性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三)客观性人际关系的客观性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第一,人际关系的确立条件具有客观性。人际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 人际关系的主体一一人;人际需要;人际接触或互动。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二,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客观性。由于人的生产而直接形成的人际关系有:家庭 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等。第三,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迅猛异常、波及面极广的人一机一人互 动的新型人际关系一一网际关系。2 .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四)情感性情感是人际交往的动力系统。在人际交往中,人的情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属 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结合性情感具有积极性,促使人们互相接近、 吸引、接纳、沟通、理解等。分离性情感具有消极性,使人们互相疏远、脱离、回避、 紧张、不协调等。著名心理学家P 贝尔斯曾提出把人际间的相互影响分为82类,后归纳为4个方面:在人际交往中,结合性情感越强烈,分离性情感越薄弱,交往程度越高。反之,结 合性情感越薄弱,分离性情感越高,交往程度越低。(五)复杂性(六)变动性人际交往的双方都是能动的主体,人际关系随着交往主体态度的变动而变动。如亲密一疏远一对立;或和睦一矛盾一分居一离异。(七)网际关系新特点网际关系,是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一一机一一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如多维性、全球性、虚拟 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等。第二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 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科学。(二)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二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了 人际关系心理学说,并把它正式作为一门科学开始了专门研究。人际关系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行为学、管理学、公共关系 学、传播学等等,都有某种关联。因此,我们说人际关系字是一门新兴的、 综合性的学科。(三)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主要包括:(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2)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3) 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4)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真正作为一门学科进行专门研究的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西方学者开始的。美国 哈佛大学学者梅奥等人通过8年的“霍桑实验”,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 人性问题一书,在书中首次提出了人际关系心理学说。梅奥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并总结 了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主要论点: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是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 系,而不只是待遇和工作环境。生产率不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 的心理的因素的影响。对人际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以及对形成人际关系的条件的 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对人类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探 寻人际关系的客观规律,了解和预测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九)人际关系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方法人际关系心理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适用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 研究,如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社会测量法、统计法等。人际关系评估方 法主要有: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测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等。第三节 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目的、原则与方法一、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目的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一)理论方面.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1 .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2 .有助于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庸俗关系学的界线(二)实践方面在实践方面,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目的主要表现在:1 .协调、优化人际关系人与人交往互动往往受到利益的驱使。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能总结出化解冲突、解决矛 盾的方法。2 .预防、消除人际障碍有利于人们保持健康心态,建立平等的、友好的、正常的、健康的、和睦的人际关 系。3 .建立、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研究人际关系可以引导人们发扬人际互助精神,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互相信 任,相互激励,建立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新型人际关系。4 .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自我管理和调节人际关系能力的大小, 亦即情感智商的高低。二、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原则(一)系统性原则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在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时必须坚持系 统性原则,要尽力做到:(1)把人际关系子系统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研究,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系统。(2)要对人际关系系统复杂的因素和结构进行分析,以了解和掌握构成要素的种类、 数量等。(3)注重横向的比较研究,分析人际关系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区别与 影响,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人际关系的特征和规律。(4)全面地、综合地分析人际关系与各类系统的联系。系统是由个体、整体、联系 三要素组成的,联系是普遍的、绝对的。通过了解相互的联系,更好地把握人际关系 心理学科的本质。(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真实性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客观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1)尊重事实,不主观片面,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分析、判断不依自己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2)在研究、探讨人际关系成败案例时,要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或人云亦云,要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研究结果或结论,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4)对人际交往规律的揭示,要真实客观。规律要真正能指导实践。(三)发展性原则(四)统一性原则主要做到以下几个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多学科方法论的 统一。三、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具体方法(一)文献法所谓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 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对文献的收集方法主要有: (1)查阅文献目录及索引。(2)专家、信息管理员咨询法。(3)网上查询。(4)抄录与复印。从文献载体性质划分可归纳为5类:(1)印刷型,以纸张为载体。(2)缩微型,以感光材料为载体。(3)机读型,以计算机、电子出版物为载体。(4)声像型,以音像电子产品为载体。(5)实物型,以实物为载体。(二)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 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在运用过程中有严格的要求。(1)必须在被调查对象处在自然状态中进行,否则便失去了真实性。(2)观察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盲目的。(3)对观察的内容必须有详细的记录。(4)观察必须防止主观片面。(5)观察的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三)实验法所谓实验法,指的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 和变化情况。组织者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得出研究结论:人际关系比照明条件的改善、福 利措施更重要;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是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不只是待 遇和工作环境。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不仅为实验法做了经典示范,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实验的总结, 提出了人际关系心理学说。(四)社会调查法所谓社会调查法,是指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具体的调查 方法有: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等。问卷调查法是人际关系调查常用的方法。(五)社会测量法所谓社会测量法,是指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六)统计法所谓统计法,是指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七)人际关系评估法1 .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 More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对人际关系的测量包括:第一,对个体人际关系状况的测量;第二,对某一群体 人际关系结构的测量。2 .参照测量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里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 照测量法。3 .人物推定法4 .自然观察评估法5 .心理测评法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授课题目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授课日期2017年3月3日授课班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15级本科1、2 班授课时数2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学目的】1、理解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2、了解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要理论3、了解角色理论、戏剧交往理论、人际交换理论4、掌握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重点难点】重点: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要理论难点: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透过人际关系主要理论的介绍,向学生举例说明在现代人际交往生活中各种人际关 系理论的运用?由此引入新课。1 .讲授新课: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第一节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一、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从人际交往本身来看,所谓人际交往就不是单纯个人的活动,它是一个人与自己之外的另一 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人际交往当然也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交往本身要受每个人的不同志向、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又受社会生产的发展的 制约。二、人际交往与生产力由于交往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随着人类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生产力 将不断走向新的阶段。三、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 察,从而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对人际交往的论述,是宏观考察,它是关于人际交 往的一般理论。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生产交往、政治交往和思想交往,具有深远的指导意 义。第二节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要理论一、人群关系理论人群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心理学说,它是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渐形成,在 40至50年代达到兴盛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美国学者 梅奥是这一理论的创始人。(一)霍桑试验的过程和内容.人际关系与工作态度的试验1 .会见与交谈的研究.对“非正式组织”的考察(二)梅奥等人提出的主要观点梅奥形成了他的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生产率不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要受到 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影响。影响组织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在生产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由 此,形成了他不同于传统的科学管理论的新观点:(1)以“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代替“经济人”的人性假设。(2)否定“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从人的心理和社会方面来激励工 人的士气,提高生产效率。(3)正确处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4)改变对管理人员只强调技术方面素质训练的片面做法,强调加强对管理人员了解、诊断、调 适人际关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二、人际需要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被人们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一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他的动机理论。他认为人的动机原动力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属于 人的本性。1 .需要层次论的内容这七类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排列如下:(1)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第一层次的需要,也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所谓安全的需要,是指防御自然灾害、防止偷盗掠夺、摆脱瘟疫病痛等保护身 体免受危害的需要以及摆脱失业威胁,获得必要的福利,生活环境稳定等需要。(3)社交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是人类希望与他人建立关系,沟通交流的一种欲求。(4)尊重的需要。尊重包括自尊与他尊。这种需要实际上是多种需要的集中表现。(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追求成为一个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人,希望从事与自己 能力相适应的工作,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这种需要也被称为“创造性”的需要。(6)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一个人才会具备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对 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并希望揭示其奥秘的信念。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事关生活愉快、事业成功 的重要条件。(7)追求完美的需要。追求完美是人类行为的普遍现象。美能使人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身心健 康。2 .对需要层次论的评述马斯洛从人的基本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符合一般人的共同的心理 过程,具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理论既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其一,马斯洛设想,每一种需要都在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出现,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使前 一种需要得到百分之百地满足后,后一种需要才会出现。实际情况是,在同一时间里,大多数人 的各种基本需要总是有部分得到满足,而仍有部分未得到满足。其二,人与人之间的需要以及对各种需要的重视程度并不完全一样。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人 的个性、兴趣、爱好和世界观。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们的文化素养、政治态度以及人 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三,人的需要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并存性。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需要。这多种 需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机械地割裂开来。(二)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舒兹是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他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人际行为三维理论。舒兹假 设每个人都有三种人际需要:沟通的需要(即包容的需要)、支配的需要(即控制的需要)和爱的 需要(即情感的需要)。人际需要决定着个体与人际环境之间的联系。1.人际需要的基本内容(1)人际沟通需要。人际沟通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群体的需要,是人们关于形成和保持满意的人际 关系的需要。(2)人际支配的需要。理想的双亲与儿童的关系,可以减少儿童的焦虑和防御性行为。儿童时代 的这种经验可能形成三种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即“拒绝型”、“独裁型”和“民主型工属于拒绝型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拒绝支配权或不负责任,甘当服从者,自认为不能作出重 要的决定,以拒绝作出决定来掩盖自己的无能。属于独裁型的人则倾向于控制他人,好为人师,以支配他人为满足。属于民主型的人则能妥善解决人际关系中的控制问题,根据情境需要可以执行支配权,也可以放 弃支配权,对自己作出的重要决定具有自信心,但并不需要向他人证实这一点,所以,他对自己 掌权和服从别人支配都能感到满意。(3)相爱的需要。相爱的需要就是与他人建立密切情感联系的需要。舒兹认为,双亲与儿童不适当的情感关系(过分亲热或冷淡)会导致不充分的个体行为或超个体行 为。不充分的个体行为是指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避免建立密切关系,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一定的情 感距离,即担心自己不能引起别人的真正好感和喜爱。第三节角色一、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是由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奠定基础,后经罗伯特帕克、雅 各布莫雷诺、拉尔夫林顿等多位学者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蓬勃 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互动理论。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 式。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和角色实现等主要内容。(一)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 行为。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随着个体的生理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角 色变换,角色变换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者与其所扮演的角色在人格特征方面相互影响。一方面,角色扮演者的人格特征决定着 所扮演的角色特征。也就是说,不同的个人扮演同一社会角色,会表现出不同的角色特征。另一 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特征也会影响甚至改造角色扮演者的人格特征。如果一个人长期扮演某种角 色,该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这个人的性格、气质、风度、行为方式等。 (二)角色期望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三)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是指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造成角色冲突的原因一般有三种 情况:其一是个人角色结构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其二是角色偏差。其三是角色变换以后,对 新角色的角色期待不熟悉。(四)角色实现角色实现是指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角色实现的过程也就 是主体适应环境的过程。角色意识是角色实现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强烈的角色意识, 那么就容易发生角色冲突,也难以实现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那些身兼数职的角色扮演者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使其扮演的各种角色都能够遵循应该遵 循的角色规范、符合当时肩负的角色期望,那么,他就能够成功地做到角 二、戏剧交往理论戏剧交往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中一种颇有特色和影响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社会 学家欧文戈夫曼。(一)戏剧交往理论的提出戈夫曼认为,日常生活中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某些技巧控制自己所给 人的印象。这种理论被称之为戏剧交往理论,有时也叫做印象管理理论。戈夫曼认为,能够使他人产生印象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交往主体比较容易控制 的、明显的表达,如服装、语言等。另一部分是交往主体不大注意或未加控制的、无意识流露出 来的表达,这种表达包含着很多隐含意义。所谓印象管理主要是指对后一部分表达加以控制,以 便给人以良好的印象。这种控制必须显得自然、不露破绽,这就需要运用表演的艺术。(二)戏剧交往理论的术语1.居IJ班: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4 .期中检测75 .论文76 .考核成绩7.学术诚信规定811.1 考试违规与作弊811.2 杜撰数据及信息等811.3 学术剽窃等8.课堂规范911.4 课堂纪律911.5 课堂礼仪9.课程资源912 .其他必要说明(或建议)9.教学合约1012.1 教师师德师风的承诺1012.2 阅读课程实施大纲、理解其内容1012.3 同意遵守课程实施大纲中阐述的标准和期望10.附件: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讲义或教案10第一章人际关系心理学概述10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16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22第四章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27第五章人际关系的类型31第六章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38第七章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44第八章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技法48第九章完善主体、影响客体的技法54第十章基本人际关系的调适技法60第十一章特殊人际关系的交往技法64第十二章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682 .前台和后台:前台特指进行表演的场所;后台相对于前台而言,是指非表演场所。3 .不协调角色戈夫曼所说的不协调角色大体上有以下五种:(1)告密者。如叛徒、间谍等。(2)表演者的同谋。如为表演者捧场的观众,卖主有意安排的商品抢购者等。(3)职业侦探。如保护公众权益的、不公开的物价检查员。(4)中介人或调解人。他们往往知道双方的秘密,却又似乎是双方的同谋者。(5)雇员或仆人。他们虽然在剧班中没有地位,但却是知情者。不协调角色既不属于表演者,又不属于观众。4 .角色外沟通所谓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三、人际交换理论人际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教授。(一)人际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人们在选择交往行为时总是希望付出最小的成本而谋求最大的利润。这是人们交往、互动的机制。 (二)人际交换理论的基本原则霍曼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经济学功利主义观点,提出了分析社会交换过程的六个命题, 也就是他分析人际交往的六个基本原则:1.成功原则2.刺激原则3.价值原则4.剥夺一一满足原则5.攻击一一赞同原则6.理性原则(三)对人际交换理论的评述交换理论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追求索取、获益,要获益必须付出和给予,否则, 就不可能产生人际吸引力。霍曼斯的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性。第四节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一、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一)相互作用的含义伯恩内在其1964年出版的vv人们玩弄的游戏一书中首先对''相互作用这一基本概念 作了明确的界定: ''社会性的交往单位叫做相互作用。(二)三种不同的心态人们身上都具有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一是每个人身上都好像保留着儿童时代的特征,即三 岁时的自己。二是每个人身上又都好像存在着自己父母的特征,即大脑皮层对于耳闻目睹父母亲 行为及外部刺激的真实记录。三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具有的客观、冷静理智的心态。前两者分别 称为“儿童”和“父母”,后者称为“成人”,这三者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就用这种PAC人格结构模型来治疗病人和改善人际交往。所以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又称为人格结 构的PAC分析理论。(三)十种交往行为分析根据交往双方PAC的不同组合,人格结构PAC分析理论把人际交往行为分为十种类型。 第一种,''父母对''父母(PP对PP)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双方的行为表现都比较武断,并表 示相互理解,具有同感。如甲说:'独生子女都娇得很。乙说: ''可不,这年头都这样。 第二种,''成人对''成人(AA对AA)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双方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所谈论的客观事物或交往对方。如甲说: ''这几天我的胃口不太好。乙说: ''我建议你到医院去检查一下, 不能太大意。第三种,''儿童对''儿童(CC对CC)的交往。在这种交 往中,双方都感情用事,缺乏理智思考, 有时表现为炫耀或攀如甲说: ''这个月我拿了 100元奖金。乙说: ''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奖金 还比你多20元呢。第四种,''父母对''儿童(PC对CP)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PC双方表现出权威和服从的行为。 即发出刺激的一方以长者自居,而反应一方则表示接受。如妻子想为孩子买一台电脑,丈夫(P) 则说买电脑也用不上! 妻子(C)回答那就算了。”第五种,'成人''对''儿童(CA对AC)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一方表现为小孩子脾气,胆怯依赖、 无自信力,另一方则表现为冷静理智、慎思明断。如C对完成某项任务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 不行A就冷静地帮他分析有利条件,并给他以鼓励,对他说: ''你准行。第六种,''成人对''父母(AP对PA)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A表现出理智、慎思,但又担心自 己控制不住自己,因此要求P担任''父母的角色监督自己。如丈夫力图戒烟,则请求妻子看到自 己抽烟时就严加制止。以上六种情况中的刺激和反应的相互作用都具有互补性。这些种类的交往和谈话都能够顺利进 行。第七种,AA对CP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甲方以成人的心态理智地对待乙方,但乙方却以儿 童的心态将对方当成父母,表现为撒娇、任性,感情用事。这种情况在各种人际交往中都可能发 生。第八种,AA对PC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甲方以成人的心态理智地对待和要求乙方,但乙方 却以''父母的身份自居,把甲方看成''儿童,轻易地训斥甲方。这种情况在青年人与长辈之间、 同事之间、下级同上级之间的交往中都有可能出现。第九种,CP对CP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双方都感情用事,耍小孩子脾气,如夸大事实、互 不相让、相互依赖等。这种情况在同事、朋友之间时有发生。第十种,PC对PC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甲方以''父母的姿态命令乙方,而乙方则不服,也 以同样的方式还治其人之身。显然,这种交往方式最容易引起矛盾和纠纷。这种方式常常发生在 夫妻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第七到第十这四种情况中的刺激和反应的相互作用不具有互补性。这些种类的交往常常会发生矛 盾或冲突。(四)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关键在于保持“成人”心态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宗旨在于运用PAC人格结构模式来改善人际交往及其相互关系。其中 的关键在于保持自己的“成人”状态。美国学者哈里斯认为,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成人,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建立一个合乎道德的价值观体系,以此作为选择交往行为的准则。(2)学会分辨与控制自己的“儿童”,避免脆弱性、恐惧感以及表达这些情感的主要方式。(3)学会分辨与控制自己的“父母。不要受那种排他性、固执性等态度的影响。(4)保持对他人“儿童”的敏感性,与他人的“儿童”交谈,安抚他人的“儿童”,鼓励其进行创 造性的表现,减轻他人“儿童”的负担。二、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和那些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交往。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都倾向于选择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包括人们的希望、性格,也包括人们的信仰、思想认识和情 感等。这一理论认为,尽管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说所做的每件事情上都不尽一致,但不一致总是 趋于向一致性方面转化,人们在不一致时总会不断地引起冲突、紧张和焦虑,直到获得某种一致 为止。(一)格式塔心理学与平衡理论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格式塔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是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 论的思想来源。人们重视人际关系的平衡。总之,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认识平 衡理论,以人们在认识中追求“完美形式”和“和谐”的趋向为线索,展示了人们在交往中的平 衡愿望和趋向于平衡的力量。(二)人际关系的平衡这个简单的情境系统包括三个要素:主体、交往对象(他人)、交往双方对某一客观事物的 认识和评价。平衡理论强调的是“最省力原则J人际关系平衡的条件是: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相似的情趣,而希望自己不 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不同的好恶。否则,就会出现不平衡。平衡理论还认为:对于自己愈喜欢的人,愈希望与其保持关系平衡;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则 不大注意关系是否平衡。(三)交往中的单元关系情感关系中的情感是指喜欢或不喜欢对方。单元关系即''同属一类的关系,是指主体和交往 对象的现实依存和接近关系,属于同一单元的两个对象,在距离、时间、行为、血缘、民族、命 运等方面或者接近或者相同。当这种不平衡状态出现时,人们试图平衡情感关系和单元关系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或者断绝 单元关系,或者舍弃情感关系。二是重新评价对方,从对方身上找出优点以便改善关系。(四)对平衡理论的评述:平衡理论以微观的人际交往,说明人与人之间具有趋于一致的倾向,表 现为追求和谐、喜欢和同化等方面。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的】授课题目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授课日期2017年3月9日授课班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15级本科1、2班授课时数2授课方式理论课1、理解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2、理解形成人际关系的条件3、了解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4、掌握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重点难点】重点: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难点:形成人际关系的条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透过人际关系主要理论的介绍,向学生举例说明在现代人际交往生活中各种人际关 系理论的运用?由此引入新课。1 .讲授新课: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为了深刻认识这个过程,我们将从人际关系 的发展历程、,形成人际关系的条件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第一节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人际关系是人由动物进化为人之后而逐渐形成的关系。二、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血缘家庭是人类的第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群进入了原始社会。血缘关 系在原始社会中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三)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宗法制度发端于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形成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日臻完备。宗法制度以家 族为中心,以血缘为依据划分并确定人的等级;为家族世袭制度服务。宗即家族,有大、小之分。 嫡长子孙为大宗,其余子孙为小宗。按照宗法制度,大宗贵于小宗,小宗服从大宗。宗法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2.以等级差别为准则3.以土地占有为标准(五)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关系2 .平等关系的表现:(1)经济上的平等。(2)政治上的平等。(3)生活中的平等。3 .平等关系的建立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与思 想;特别需要警惕以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权利为幌子,而兜售极端利己主

    注意事项

    本文(《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实施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