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用意象集锦3篇(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docx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集锦3篇(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下面是我收集的古典诗歌常用意象集锦3篇(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供大家赏析。古典诗歌常用意象集锦1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花草类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毅、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妙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绚丽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妙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芜、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当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坚挺、傲岸、坚毅、生命力竹:气节、主动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妙风霜雨雪云类:海浪:人生的起伏东风:春天、美妙春风:旷达、欢愉、希望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天阴:压抑、愁苦、孤独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气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小雨:春景、希望、朝气、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志向的落空、幻灭 暴雨:残酷、热忱、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气、荡涤污秽的力气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净、美妙、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江水:时间的消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子规:凄惨、凄惨鱼:自由、满意鸿鹄:志向、追求猿猴:哀伤、凄厉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舞、伤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胜利器物类:玉:高洁、脱俗簪缨(冠):官位、名望颜色类:白:纯净、无暇、丧事红:热忱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愁闷黄:暖和、平和紫:名贵、利国利民黑:黑暗、无望、庄重、神奇、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其它类: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亲密相联)草原: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仙境:飘逸、奇妙干净、忘尘厌俗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袤、情感的孤独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妙、安逸安静城市(市井):旺盛喧闹、富贵奢华破晓:初现希望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妙而短暂的人生深夜:愁思怀旧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款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疆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鹧鸪:衬托境况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鸿鹄:人有远大志向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雕虫:微乎其微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老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烂漫一起玩耍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四类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予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绽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假如我们熟识这些意象,会对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要想精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留意并积累一些意象,抓取“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忧愁类意象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哀痛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梧桐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哀痛的象征。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诗中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华蜜的少女,在凄凉孤独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怜悯。水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借斩切不断的流水来抒发因剧烈地感到现实与志向的冲突不行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寒蝉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柳永雨霖铃)诗歌开篇还未干脆描写别离,寒蝉的哀鸣已使“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充塞读者心中,渲染了离愁别绪的气氛。丁香常指愁思的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二、思念类意象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乡或惜别的代名词。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予思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家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家乡的思念。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经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宛转。浮云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方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意在无定,落日意在疼惜,正如“游子”和“故人”,其言外之意,均在惜别。三、爱情类意象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纳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净。梅子梅子的成熟比方少女的怀春。如: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燕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展示词人酒后梦醒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四、节操类意象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现高尚品质的物象,或赞美,或自况。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相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坚毅的品行和清高的气质始终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行的追求。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寄寓了诗人的精神品质。梅花梅花在寒冷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仰慕与赞颂。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此句 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诗人借梅花来比方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受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如: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状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做一个正直的人。当然,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诗人所用意象也决非这四类所能概括。在此,仅就常见的意象作一分析总结,以期对考生鉴赏诗歌有所帮助。古典诗歌常用意象集锦2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重点部分)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寒冷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仰慕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雪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闻名词作咪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方自已备受摧残的不幸遭受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2兰清雅清香,姿态美丽一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很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欣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觉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美丽,才起先栽种开发。兰花值得欣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宠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日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美丽,体态匀整,叶型矫捷,交织改变,韵味飘选。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清香,芳草自怜,因兰花的清香和姿态美丽,故兰常用来比方美妙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妙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清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郁正直虚心,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爱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行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1)古人把竹的自然形态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方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自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节气与虚心。苏轼的诗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行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行医。”说得通俗但也更加入木三分,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记了。(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爱在绿竹葱郁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一一志士、隐士(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接大自然严酷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自暴自弃,靠着傲骨呈现盈盈朝气,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照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忱,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最终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予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发着历经风霜的自性芳香,坚守着晚节。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陆游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杨万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2)颜色淡雅淡泊名利,不求闻达隐士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它不以迷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杨万里主要作家:陶渊明 陆游 范成大 杨万里5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故古诗文中凡写离别远行、抒发离愁别恨,常以草来作寄予或衬托。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近代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间消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消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作者大多从暮春季节残红飘舞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受和悲凉心境。五代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欧阳修乐亭游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7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恩归、好友相别杨花,暮春季节,漫天飘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简单勾起离别者的愁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暮春多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选择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其飘舞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而且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被给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心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哀痛不约而同,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诗经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唐)郑谷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令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已的情怀)(宋)柳永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立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之气。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峰亮节的赞美和追求。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寄严郑公:“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心情,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李煜鸟夜啼的“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为了引发下文“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孤独沙洲冷。” 动物类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1)鸿雁南迁阵容特别壮丽,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拂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剧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意。(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宋)陆游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唐)贺朝从军行(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经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2023年北京春招卷所选诗歌两首: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3)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北宋)王安石明妃曲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晏殊清平乐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五代)李景浣溪沙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予志向理想,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气才被重用的表明)(唐)虞世南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借蝉抒怀,以“露重”“风多”喻境况的险恶,以“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以“响易沉”喻言论被压制,以“无人信高洁”喻自己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唐)骆宾王在狱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在听到蝉的鸣唱时,自然而然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怜悯之人联想自己同样也是无同道相知。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高难饱”“恨费声”的慨叹)(晚唐)李商隐蝉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曾有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故古诗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唐)白居易琵琶行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行触,猿鸣天上哀。(唐)李白长干行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传闻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他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因名为杜鹃。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予。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其情景凄苦万状)(唐)白居易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唐)李商隐锦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意境颇为清冷)(宋)秦观踏莎行器物类l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潇洒,借酒浇愁酒能使人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幻想丰富。在酒精的刺激下引发人的想象,使一个现实生活中严谨刻板的人冲破理性的藩篱而进入感性的王国,绽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的境界。同时,酒又能让人袒露出真实的情怀。故酒成了诗人的一种抒情言怀的媒介,诗人经常借酒抒情,借酒言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酒表达了剧烈深厚的依依惜别之情)(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借酒将那故国之思、羁旅之愁写得凄苦感人)一(宋)李清照声声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悲中见壮,哀里见豪,借酒抒发出对人生、自我的酷爱和确定)(唐)李白将进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借饮酒表现出将士们豪放豁达的特性。以及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唐)王翰凉州词2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斗争停止,离妇恩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在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松软熨帖,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词调中有捣练子等阕,即其本意。捣衣有时是为了给远行之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风送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家乡的惆怅心情。因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干净,也称“捣衣”。李白半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贺铸捣练子:“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通过思妇相思难寐,彻夜捣衣的情节,来表现思妇对征人刻骨思念的主题。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到处砧杵声催气象地理类l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夕阳则多给人以凄凉、懊丧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殊善用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如:南朝民歌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西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上述四者都是借助夕阳来衬托、烘托、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2)夕阳在特定的环境中,会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宽阔、苍莽的意境,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柳永八声甘州:“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萧瑟凄寒中尤显几分苍莽浑然的气象。(3)“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夕阳和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就用“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为现实背景,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则奇妙运用拟人手法,将夕阳与兴亡联系起来:“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李白的忆秦娥更见大家手笔,在同一首词中,上阕以月写思妇,下阕却以夕阳写怀古,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呈现了一个气象浑然、宽阔、苍莽的意境,其凝重深邃的历史沧桑感力透纸背。2。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不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间的消逝,慨叹时间易逝,生命苦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唐)杜牧金谷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唐)李白把酒问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代)李煜浪淘沙(2)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3雨喜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朝气宁静祥和,企望华蜜雨苦雨:历时弥久,造成阻隔;急骤迅猛,造成破坏孤独愁苦,漂泊沦落诗人们的雨中吟唱,主要分喜雨和苦雨两大类情感模式,而在这两大类中,又分别有若干种小类。第一类: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最初是从功利的角度滋生的,即如前所述,缘于雨的“辅时生养”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古人往往把滋润万物、唤起勃勃朝气的雨,称作“甘霖”“甘露”“甘雨”。其实,雨水无色无味,无所谓甘苦,对雨的“甘”之体验,与其说是一种味觉感受,不如说是一种心理体验。人们从原始世界起先亿万次重复的祈雨的焦灼和喜悦,凝合成一种特定的心理模式喜雨,雨“甘”则是这种喜雨心理的形象而生动的表达。在喜雨诗中最闻名的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它道出了积存在人们心中雨的初始意象,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找到喜雨诗的一般特征,即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焕发朝气的心理反应。其次类:诗人的苦雨情感模式雨造福,但也为祸。在生活中,久雨不绝,洪水泛滥的情景,也曾给人类留下深刻的灾难的记忆。在原始神话中,现在的人类总被描绘成洪荒后的遗民。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关于“水浩荡而不息”的洪水神话,而造成洪水泛滥的最为干脆的祸根,无疑是绵绵不绝的淫雨。唯其如此,原始神话中才既有祈雨的巫术,也有止雨的宗教性礼仪。假如说祈雨意味着挽救与希望的话,那么止雨仪式则可以折射出另一种意义:无望与幻灭。这种宗教仪式的循环往复同样陶铸着诗人对雨这一物象的另一情感模式苦雨。苦雨的初始意象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以雨的阻隔来表现诗人的孤独感、幻灭感,愁苦心境。因雨而生的愁苦经常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如: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唐)戎昱云安阻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唐)温庭筠咸阳值雨 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南宋)陆游书怀(2)急骤迅猛,破坏尤烈。凄风苦雨为诗人感慨生命悲凉提蜡了广袤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如: 江湖行客梦,风雨家乡情。(南宋)文天祥翠玉楼万叶秋心孤馆梦,一灯夜雨家乡心。(宋)汪元量酬王昭仪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明)袁凯客中夜生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4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秋天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天气转凉,秋风萧瑟,草木枯黄,万物肃杀,有一种悲凉的氛围,故中国的古典诗词里产生了一种持续了数千年的特别情感“悲秋情怀”,“秋”也成了古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秋的意象都与悲愁、悲戚、悲郁的心情相结合,是一个离愁悲怆的意象。(1)秋天万物凋零,好像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人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诗中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开头,描绘了一幅秋风劲吹,白云翻飞,草木黄落,北雁南归的秋景,最终以“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结尾,虽感叹时间易逝,人生苦短,青春不再,但哀痛中仍旧带着豪壮。这是英雄人物特有的“悲秋情怀”。(2)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经常勾起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之苦、思乡之情。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西风、秋叶、黄花等秋天的意象,揭示出她爱情受创伤的心理。李清照的闻名词作声声慢中,不但“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双声叠字,还有晚来寒风、黄花憔悴和霜林飞雁等秋日黄昏的意象,都非常深切地传达出女词人的悲愁的心情。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徐再思的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秋天,天高、气爽、云淡,故诗人又常借秋天描写开阔壮丽之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沙场秋点兵。(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间消逝,追思历史豪放潇洒(1)游子思妇,彻夜难眠,唯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孤独冷清融合到一块。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经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唐)张继枫挢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恩家乡。”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2)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消逝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消逝、岁月的消逝,表现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以及对千古亘远深邃浩渺的宇宙的相识。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呈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究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把酒问月)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像”的感伤。(春江花月夜)古典诗歌常用意象集锦3古典诗歌常用意象集锦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建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尽管对诗歌中的意象不应做机械理解,但的确有些意象经过人们的反复运用,渐渐形成了一种一般认同的具有某种含意的文化符号。熟知常见意象及其含意,对鉴赏古代诗歌将大有裨益。1、山川风物类“青山”“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爱,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如“青山一道同云雨,隔水青山似两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青山”是家乡的象征,家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楚的印痕。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胱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月”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如“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花好月圆,团聚喜庆。如“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冰雪”“冰心”比方心志忠贞、品行高尚、心性高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