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docx
-
资源ID:64721741
资源大小:37.66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docx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化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相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依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洁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洁的应用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2、通过详细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阅历;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实力。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育独立思索、探究沟通的意识。教学重点:元、角、分简洁换算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打算:课件教学过程:1、做练习十第3题2、做练习十第4题3、做练习十第5题4、做练习十第6题5、做练习十第7题一、回顾引入1、回顾旧知提问:这单一已经相识了人民币的那些学问?请吧你的相识和大家说说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相识。2、引入课题小挚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挚友已经驾驭的学问,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练习有关元、角、分的学问。(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再现就知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2、口答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板书:1元=10角)假如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1角2分=()分1元2角=()角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3、做练习十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沟通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4、做练习十第2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沟通。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提问:题里告知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学生同桌探讨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须要28元,假如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假如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先同桌沟通,再全班沟通。学生视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沟通。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沟通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假如付的都是10元的,应当付多少张?先同桌探讨,再集体沟通,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三、应用练习1、沟通小结。提问:这节课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介绍你知道吗?3、布置课后实践四、练习小结练习十第8题。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2教学课题: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驾驭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实力。重点难点:娴熟驾驭“想加算减法”。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9+( )=15 9+( )=1815-9=( ) 18-9=( )9+( )=14 9+( )=1714-9=( ) 17-9=( )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老师随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老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老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依次),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老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爱好,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2)提问:这道题告知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学生视察后汇报第一组植树8棵,其次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4)你能依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随意选择独立完成。三、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2、完成第12页思索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驾驭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激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3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详细好玩的事物,通过视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1注意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学中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从农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数,通过培育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洁明白地表示很多现象。2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沟通。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感,同时培育了学生仔细写数的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课前打算老师打算 PPT课件 15的数字卡片 点子图 课堂活动卡学生打算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盒教学过程激趣导入秋天是一个漂亮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双休日,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喧闹啊!(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视察图画,你能把图画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吗?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新奇的图画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与语言表达实力。自主合作,探究新知(一)数一数。1视察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事物分别有几个。2小组内沟通,老师巡察指导。3学生汇报。4老师依据学生的汇报状况将卡片15贴在黑板上。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沟通中获得新的信息,培育学生清晰表达的实力。(二)仔细视察,自主学习。1相识1。(1)你看到图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凡是像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1表示?(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2相识2。(1)图中哪些事物是用数2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像这样,2盆米、2只鹅都可以用数2表示。(2)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2表示?(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3相识3。(1)你从图中看到了3个什么?(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3表示?(3)请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试着摆一摆。4相识4、5。(1)你会用上面的方法来相识4和5吗?同桌之间沟通一下。(2)举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3)动手摆一摆,你发觉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4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依次2能比较娴熟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4使学生驾驭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和抽象概括实力,以及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情感目标1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依次2能比较娴熟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3、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教学教程:一、 复习: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算计算卡片。二、 新授:(一) 教学连加:1、 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终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2、 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可能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5+2=7 7+1=8 (2)5+2+1=83、 老师想知道5+2+1=8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呢?4、 比较两种算法:异:第(1)种用的是两个一步算式,第(2)种用的是一个两步算式。同:(1)最终结果都一样,所以两种算法都对。(2)两种方法都是用5+2的结果7,再加上1,得出8的。哪种方法比较便利呢?第(2)种,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并建议学生多用连加来解决问题。5、 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6、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题目。(1) 师说,生摆小棒,再打开书填空。(2) 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二) 教学连减:1、 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2、 你们能算一下最终剩下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可能出现以下三种计算方法:(1)8-2=6 6-2=4 (2)8-2-2=4 (3)8-4=4对每一种算法都作出分析,重点分析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并补充课题。3、 读算式:8-2-2=4 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4、 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目。(1)师说,生摆小棒,再打开书填空。(留意教会学生看图,因为这种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三、嬉戏:请同学表演,同学们要留意台上同学人数的改变。1、 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终剩下多少个?(生列式计算,订正。)2、 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0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生列式计算,订正。)四、练习:1、P73第1题:(1)先出示正在跳绳的5个同学,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又走来4个同学,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2)请同学口答出算式,再填书。2、分别完成P73第3题左边3道算式和成P74第6题左边3道算式.(都要求画出计算过程。)五、小测:同桌间互换小测本,相互各出两道连加、两道连减考同桌,再收小测本批改。六、总结:假如回到家,家长问你今日数学学了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5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晰告知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驾驭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学问去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酷爱自然、爱惜动物、爱护环境的教化。教具打算:课件、展示台、录音机。教学过程:(黑板上已板书:金色的秋天)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师:孩子们,喜爱看动画片吗?(喜爱)好,请看大屏幕!1.两段录像场景。(动画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2.学生举出身边的详细实例。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情愿说给大家听?3.谈话引入。师:生活中的很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学问去解答。今日,老师和小挚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学问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老师板书:用数学)二、新课部分(一)教学图1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课件出示背景图:孩子们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们来了!(演示课件,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师:你看到了什么?(有四个小挚友在玩,又跑来了两个小挚友。)说得好,孩子们接着看(课件演示大括号和问号闪动)师:现在在我们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大括号和一个问号,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来说?(学生自由回答)师: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四个小挚友和又跑来的两个小挚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人”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我们“先跑来4个人,又跑来2个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结合老师手势)孩子们,你们自己说说,边说边做动作,起先!师: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定学生回答)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知了什么?要求什么?(多请几个人说)师:(稍慢)先跑来的4个小挚友和又跑来的2个小挚友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就是问题。先跑来的4个小挚友是告知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又跑来的2个小挚友是告知的其次个条件,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师:依据原来有4个小挚友,又跑来了2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能!)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回答)师:对了,因为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老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生说,老师板书:4+2=6,课件也出示算式)师: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师:原来有4个小挚友,又跑来2个小挚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挚友?(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结合老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二)教学图2师:这些小挚友玩累了,想到好挚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兴奋啦!连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款待这群好挚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师:大括号表示什么?(一共有7个向日葵)师:真不错,接着看(课件演示:摘了3个,?个)师: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回答)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问我们还剩几个,那么告知了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这幅图告知了我们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这两个条件,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师:谁来完整地说说告知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回答)师:谁来告知我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是从7里面去掉3个,所以用减法算。)师:谁来列算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7-3=4,课件也出示算式)师:7、3、4、在图上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还剩几个?(4个)孩子们真能干!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老师手势)(三)小结,指导看书师:刚才图上的两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应用数学学问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也叫它“应用题”(课件出示这三个字)。孩子们,这种题叫什么呀?(应-用-题!)你们以后会解答应用题吗?(会!)师:好,翻开书第47页,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其次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好,填在书上。(四)课间活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6方法一:“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洁,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娴熟驾驭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方法二:“破十法”12-5=10-5+2=7“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假如让学生自己思索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驾驭,首先告知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方法三:“平十法”14-5=14-4-1=9“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终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肯定要拆对。方法四:“多减加补”13-9=13-10+1=4“多减加补”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减数先凑成10,再用补减数减再加上和9凑成10的那个数1,如:9+1=10,再把13-10+1=4。方法五:“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13-5=15-5-2=8“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这个方法是将被减数的个位补到能被减数减,再接着减去补上的数。如:13-5化成15-5-2=8这样学生就更简单驾驭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7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驾驭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2、能正确娴熟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激励算法多样化。3、培育学生运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驾驭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2、正确娴熟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驾驭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育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比100多1的数是99。 ( )53和35一样大。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99大于100。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40+5比50+4小。 ( )二、创设情景今日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与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情愿参与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三、探究新知。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挚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觉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立刻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1)同桌说一说。(2)指名沟通。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2)小组同学沟通自己的想法和算法。(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20+30=50。30+20=50。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4、突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挚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小组探讨:怎样列式,怎样计算?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四、巩固提高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特别好,小白兔确定带大家玩一个小嬉戏。(玩开火车嬉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五、老师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8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2页比较大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沟通中经验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2.归纳并驾驭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3.能正确运用“>”“”“37。(2)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3)依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觉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4)42够减37,所以42>37.42>37,换个说法什么?(3737. 32<37十位数字不同十位数字不同十位数字大的,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这个数就大。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9第四单元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相识物体和图形单元教材分析: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相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干脆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相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相识这一部分学问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学问的引入学问的教学学问的应用,符合学生驾驭学问的规律,在学问的引入和运用上,要留意体现数学学问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学问中,应考虑到学生相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终,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态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学问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相识这一部分学问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驾驭的学问,主动主动地探究新学问。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意不同特点学生的须要。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分辨和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3、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单元课时支配: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相识立体图形教学要求:1、通过视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分辨这几种弄清形态的物体和图形。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视察事物的实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用数学进行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态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具打算:各种形态的实物教学过程:一、导课,设疑激情。二、操作感知1、分提示概念师出示各类实物,让学生说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2、摸感知长方体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挚友细致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挚友说一说。(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活动:我们已经相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相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挚友说说心中的感受。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挚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三、活动数一数(出示机器人图画)数一数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全课小结今日,我们不仅相识了各种形态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五、课后作业第2课时教学内容: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教学目标:1、能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拼出新的图形,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和动手实力。2、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或球拼出自己想要的图形的过程,较清晰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与方法。3、能评论别人的拼图,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些积木,打算用它们和大家做个嬉戏。看谁能把积木搭得又稳又高。什么是又稳又高?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视察想象,拟定策略。请你视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仔细思索每种积木怎样摆放才能搭得又稳又高,然后再和同学说一说。2、初步操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主,按你们刚才的想法搭一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1)学生活动、动手操作。(2)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说一说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进而归纳出:把球放稳很困难。怎样把球放稳?组织学生沟通,探讨解决方法探讨后明确:要把球放在最上面。3再次操作,验证方法三、操作比较,积累阅历1、我们怎样做能知道谁搭得最高了?怎样比?2、小组合作比较我后,请搭得又稳又高的同学介绍阅历。3、总结归纳:让积木的平面着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再把球放在最上面。并用上全部的积木。四、回顾过程,感知方法今日我们共同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0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52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上的“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13题1、使学生相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洁的元、角、分间的换算。2、使学生受到爱惜人民币和留意节约的思想教化。3、初步培育推理实力和实践实力。各种币值的人民币若干一、导入我们买东西要花钱,钱也就是人民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请教,也可以查找课外书了解有关人民币的学问,现在我们就来沟通你所了解到的学问。(学生汇报)(尽情地让学生发挥)同学们了解的学问可真不少,但每个同学了解的学问又是不完全的,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相识我国人民币的有关学问。(板书:相识人民币)二、新课师:请先拿出你们带来的人民币,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操作(可以分成硬币和纸币;也可以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将同一类人民币放在一起。)1、教学例1,相识“分”币。师:请从分币中分别找出1分、2分、5分硬币各一枚,说一说,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学生回答,电脑演示第枚硬币正反面图案。)指出: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换钱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这几种分币间的关系。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得出结论:1个2分可以换2个1分,1个5分可以换5个1分。2、教学例2,相识“角”币。让学生拿出10分,并说说自己的拿法。(有的同学拿了10个1分,有的拿了2个5分,有的拿了5个2分。)说明:10分就是1角,10分既可以换成一枚1角硬币,也可以换成一张1角纸币(电脑演示)。老师板书:1角=10分角币除了有1角外,还有哪些?你怎样区分2角、5角?5角硬币你相识吗?它与5分硬币有什么不同?(电脑演示各种角币图案。)指出:“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53页例2的填空,了解角币之间的关系,然后请同桌同学相互兑币。3、教学例3、例4、相识“元”币让学生拿出10角,同桌比一比,谁的拿法多。讲一讲元币的图案。板书:1元=10角告知学生“元”同样是人民币的单位。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拿出指定的钱数,看谁拿的对、拿的快,看谁的方法最简便。3、独立完成练习第1、2题。四、购物活动电脑演示小小商店的商品及其价格,学生选出、最合理的方案,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钱,珍惜爸爸妈妈劳动成果的教化。五、为什么人民币中没有以3、4、6、7、8、9作数的钱呢?了解纸币两面各是什么图案。相识人民币元角分1元1角1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1相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其次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相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别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教学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相识,发展形象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实力,培育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主动参加,对图形产生新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学打算: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老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1导入新课。(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师:小挚友,你知道这辆美丽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老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师:今日我们就是要来相识这四个图形。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相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相识的图形。引入新课。2感知“面在体上”。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师:小挚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挚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各组合作操作。小组汇报。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别的过程。老师小结。课件演示。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日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方法吗?(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学生动手操作。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方法搬的思索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详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老师小结。师:今日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较深厚的爱好和参加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相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助这一环节的教学。(二)动手操作,相识平面图形1相识长方形。师:我们先来相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探讨一下,你发觉了什么?学生汇报。(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这一过程通过看数、折、看等活动,让学生自已发觉长方形的特征。老师改就手中长方形的位置,请小挚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了,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长方形。让学生相识各种位置上的长方形,让学生感知具有以上特征的就是长方形。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学生说)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图形就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