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内容.doc
-
资源ID:64823424
资源大小:25.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李士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内容.doc
李士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巡报答告内容李士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巡报答告内容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叫李士强,来自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我汇报的标题是:心系家乡父老,践行精准脱贫我们村地处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偏远闭塞。目前全村718户、30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455人,人均耕地不到一亩。直到2020年底,人均年收入仅2700元,是冯营乡出了名的贫困村。关于贫困,我有着深切的体会。当年,我们全家七口人住在冬天进雪、夏天漏雨的两间破土坯房子里。经历中从小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上中学时为了一块两毛钱的学费赤着脚冰天雪地里去拉板车挣钱。像我这种情况,也只是村上的一个缩影。有的村民自嘲:一只老鼠在村里跑一圈,由于找不到吃的,只好抹一点眼泪走了!缀学后我先后干过掏粪工、挖沙工、泥瓦工,后来外出务工,通过多年打拼事业上有了一些成就。每次回到家里,总会看到乡亲们期盼的目光。这些年来我得到了许多开展机遇,更得到非常多荣誉,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受党教育多年,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富而思源,把我们村扶贫责任扛在肩上,协助乡亲们完全摆脱贫困。2020年12月,在父老乡亲的期盼中我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李寨村集体经济企业为零,还欠着外债,人心散,没活力,四间岌岌可危的村部跑风漏雨,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民靠天吃饭,部分村民还在温饱线上彷徨。村民刘廷运一家,能够说是村里有代表性的贫困户了。当我第一次走进他家,满头白发的他正困难地探索着农活,屋子里空空荡荡,连个凳子都没有。看到如此困顿的生活,我的心猛地一颤。老刘快80岁了,老伴去世早,儿子又遭遇车祸身亡,雪上加霜的是,儿媳也离开了他们,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年迈的老刘身上。他的孙子刘铁棒外出打些零工,帮爷爷分担,勉强维持温饱。孙女刘玉霞初中辍学也预备外出务工,只有小孙子在上着小学。看到如此的家庭情况,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同志们,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离开老刘家时的心情,我的心在滴血!我是共产党的干部,是有一碗饭也要分给别人半碗吃的人,看到家乡父老艰辛的环境、简陋的条件,看到这些极度贫困、快要失去希望的兄弟姐妹,看到贫困小孩那渴望上学、能直戳到你心窝子里的眼神,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不带着乡亲们“甩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我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群众。确实是豁出全部的心血,也要趟出一条脱贫致富路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照。习总书记身体力行,领先垂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拼上命大干一场!“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脱贫攻坚既是严重民生咨询题,也是严重政治咨询题。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把党支部建成向贫困宣战的“战斗堡垒”“尖刀班”,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所在。为了贯彻精准方略,上任伊始,在县领导的支持下,我带着村支部班子揣着一颗不脱贫不回头的心走家串户,在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和乡亲们话脱贫、聊开展,从村民心中找答案。凭着一双铁脚板和一片热诚心,鼓舞了贫困群众的斗志,也让支部一班人的决心更加坚决:脱贫攻坚,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一头连着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华民族几千年开展史上将初次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有多大的历史意义,我们能成为最基层的践行推进者和奉献者,那是多么的荣耀!能够投身这场战役,真是人生之大幸!面对如此一个包含使命和荣光的时代,唯有尽锐出战、扎实行动、不懈奋斗,赢来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果,才能不辜负党的重托,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盼。我们一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阐述,支部班子群策群力,党员干部不辞辛劳、不怕困难,立下愚公移山志,拿出红旗渠人“誓把山河重安排”的气势,凭着焦裕禄同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韧劲,不断强化准、实、严的工作作风,把中央的政策、本地的安排落到实处,真正把脱贫攻坚的每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抓出实效,抓出成果,下足绣花功夫,不落一针、不跑一线。六年来,我们大力开展扶贫产业,成立蔬菜、红薯、果树、苗木等7个专业合作社,建立支前粮车间、三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光伏发电4个集体企业,建起69座温室大棚,制造就业岗位1100多个,采纳村民入股合作社的方式,确保每年都得到分红;处理贫困户就业,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拉长了农产品的产业链,又能够作为兜底贫困户的保障;组建李寨农业开展公司,实现土地全部流转,既让优质农作物规模化消费,又让农户得到流转收入,年底有分红,务工有收入;我们还施行“架起回乡创业桥梁、提供创业优惠政策、优化回乡创业环境”三项鼓励措施,吸引了村里26位打工能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会聚脱贫合力。贫困户李志田,常年在外务工,照料家庭的担子全都落在妻子刘霞一人身上。他俩有三个小孩,大儿子先天脑瘫,二十多年的时间几乎都在床上度过,女儿云梦和老三成成正在上高中,他们在学校成绩优良,为这个穷困的家庭带来了许多慰藉,也带来了希望。但为了给大儿子治病,这个家早已一贫如洗,面对两个小孩的学费,一家人堕入了深深的窘境。得知这一情况,我们立即召开村班子会议,决定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一万元对这个家庭进展帮扶。我和村干部一起来到他家,对刘霞说:“先让小孩上学,这个可不能耽搁,只要有了知识,掌握了技术,就有希望;你们家里的困难村里一定帮你们处理的!”刘霞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这连续希望的学费,泪水早已像断了线的珠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住地点着头。为了从根本上处理他们家的困难,这几年,村里为刘霞及家人做了免费健康体检,协助其享受“一站式”医疗效劳,申请特别病种门诊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等政策,将其纳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并享受免缴新农合;购置人身意外保险和附加医疗保险;为大儿子申请残疾人生活补贴;协助两个大学生申请助学金;他们家还享受产业分红、光伏发电资金以及低保待遇;刘霞也被安排在村集体企业,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如今的刘霞,再也不像之前那样愁眉不展、动不动就掉泪了,而是笑容满面、精神倍增。小孩们在大学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假期留在学校勤工助学没回家,但刘霞一点也不担忧,她快乐地说:“小孩们明白事儿,村里的政策又这么好,以后只有享不完的福,我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不只是刘霞一家,在与贫困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以“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根底建立、扶贫扶志、惠及民生”为抓手,以绣花之功精准扶贫,累计投入1.3亿元,每年办好“十件实事”,陆续完成打井家家通上自来水、修桥、铺路、建立天然气户户通等多项民生工程;建立村敬老院和幼儿园,全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改扩建村小学和卫生室,全村70岁以上老人246名,每年领取600至3600元长寿金;加强乡风文明建立,杜绝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完全改变了李寨村的贫困相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今天的李寨村,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根底设备全完善、全村耕地全流转、种植构造全优化、扶贫兜底就业收入全保障,到达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近五倍,今年可超过14000元。昔日的贫困村已经蝶变为今天的全国漂亮乡村建立试点村、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根本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试点村。再看看刘廷运,已在村集体企业就业,全家4口人全部进入低保救助,每年领取低保救助金7392元;享受村集体经济蔬菜大棚、光伏发电分及企贷企用分红;老刘每年还能领到长寿基金;他的6.6亩耕地流转到李寨农业开展公司后,每年又可得到6600多元收入。总的算下来,他家年收入可达4万多元,每年为他还在上初中的孙子提供资金支持,直到大学毕业,顺利实现了稳定脱贫,日子越过越好。就在前两天,明白我要来北京了,老刘专门找到我,握着我的手不停念叨:“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如此的好日子!你们救了我们全家,感激党,感激习总书记!”握着老刘的手,我的内心不住感慨:事实上,乡亲们的愿望非常简单,汗珠掉土里能催熟庄稼,肩上套犁耙能耕耘梦想。只要我们基层干部肩扛责任、辛勤工作,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就能获得一个又一个扎实成效,就能带着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实干苦干中凝聚党心民心。此刻,金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村里已是瓜果飘香,丰收在望,乡亲们脸上溢满了丰收的喜悦。为了确保脱贫成果,让乡亲们的梦想更甜蜜,我们将深化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乡村振兴20字方针和总书记“五个振兴”要求,施行总投资8880万元的“振兴乡村十件实事”和启动一期200套村民安置房漂亮乡村建立,确保2020年人均收入打破两万元,把李寨村建立成为让城里人来了都不想走的漂亮家园,带着全村父老乡亲,携手迈向全面小康的美妙明天!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