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优秀课件.ppt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课件第1页,本讲稿共34页 说说你所知道的描写月的说说你所知道的描写月的诗句诗句艺术化的月亮第2页,本讲稿共34页 静夜思静夜思 李白李白 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低头思故乡。第3页,本讲稿共34页月月 下下 独独 酌酌 李白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第4页,本讲稿共34页竹里馆竹里馆王维王维独坐幽篁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来相照。第5页,本讲稿共34页望月怀远望月怀远 (张九龄张九龄)海上升明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还寝梦佳期。第6页,本讲稿共34页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苏轼苏轼苏轼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久,千里共婵娟。久,千里共婵娟。久,千里共婵娟。第7页,本讲稿共34页枫桥夜泊枫桥夜泊第8页,本讲稿共34页东船西舫悄无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白居易琵琶行琵琶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风。晏殊晏殊无题无题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朱淑真生查子生查子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李煜虞虞美人美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残月。月。柳永柳永雨霖铃雨霖铃第9页,本讲稿共34页北宋苏轼第10页,本讲稿共34页第11页,本讲稿共34页 苏轼苏轼(1037(10371101)1101),字子瞻,号东坡,字子瞻,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三苏”,都是,都是“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年之一。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2222岁中进士,深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黄州。此文写于作者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黄州。此文写于作者贬官贬官黄州期间黄州期间。第12页,本讲稿共34页文文-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韩愈韩愈 柳宗元柳宗元 欧阳修欧阳修 苏苏洵洵 苏轼苏轼 苏辙苏辙 曾巩曾巩 王安石王安石;词词-苏辛:(豪放派)苏辛:(豪放派)苏轼苏轼,辛弃疾辛弃疾诗诗-苏黄:苏黄:苏轼,苏轼,黄庭坚黄庭坚;书画书画-宋四家:宋四家:苏苏轼轼 蔡襄蔡襄 黄庭坚黄庭坚 米芾。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才华横溢的苏轼第13页,本讲稿共34页 作者的朋友,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张怀民张怀民第14页,本讲稿共34页承承天天寺寺塔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寺内,俗称俗称俗称俗称“西塔西塔西塔西塔”,是西,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于10501050年,距今已有年,距今已有年,距今已有年,距今已有900900多多年的历史。塔通高年的历史。塔通高64.564.5米米米米,异常俊秀挺拔。异常俊秀挺拔。异常俊秀挺拔。异常俊秀挺拔。第15页,本讲稿共34页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新法”,改革之,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新法”而被调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新法”而被捕入狱。这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乌台,指当(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时的御史府)。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一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课文创作背景课文创作背景第16页,本讲稿共34页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味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味1、注意字音、停顿。、注意字音、停顿。2、把握技巧,体会韵味。、把握技巧,体会韵味。第17页,本讲稿共34页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寝,相与步于,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藻、荇交横,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qnqnqnqn)(zozozozo)(x x x x nnnn)(su)第18页,本讲稿共34页划分朗读停顿:划分朗读停顿:念念 无无 与与 为为 乐乐 者者但但 少少 闲闲 人人 如如 吾吾 两两 人人 者者 耳耳遂遂 至至 承承 天天 寺寺 寻寻 张张 怀怀 民民庭庭 下下 如如 积积 水水 空空 明明水水 中中 藻、荇藻、荇 交交 横横盖盖 竹竹 柏柏 影影 也也 提示: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一个小的停顿。/第19页,本讲稿共34页解释加点字解释加点字月色入月色入户户 欣然欣然起行起行念念无与乐无与乐者者 遂遂至承天寺至承天寺相与步相与步于中庭于中庭庭下积水庭下积水空明空明水中藻荇水中藻荇交横交横盖盖竹柏影也竹柏影也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门门高兴地样子高兴地样子考虑、想到考虑、想到的人的人于是于是共同、一起散步共同、一起散步形容水的澄澈形容水的澄澈交错纵横交错纵横原来原来只是罢了只是罢了第20页,本讲稿共34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便很高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因为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因为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于于是是)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第21页,本讲稿共34页分析鉴赏分析鉴赏思考:思考:1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第22页,本讲稿共34页 2、文中哪句话是描写月景的?这月景、文中哪句话是描写月景的?这月景有何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绘的有何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绘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竹柏影也。月景特点:皎洁、空灵。月景特点:皎洁、空灵。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第23页,本讲稿共34页记记承承天天寺寺夜夜游游议论议论-月色入户,夜游赏月月色入户,夜游赏月闲闲记叙记叙-描写描写-月如积水,竹柏如藻、荇月如积水,竹柏如藻、荇情情景景交交融融3、思考:除描写月色之美外,还写了哪些内容?第24页,本讲稿共34页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何夜无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者耳。”孤独无聊,借月排遣孤独无聊,借月排遣“月色人户,欣然起行月色人户,欣然起行”,第25页,本讲稿共34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者耳。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出了他怎样的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出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表面上看,似乎是说自己与怀民因遭贬斥,无所表面上看,似乎是说自己与怀民因遭贬斥,无所事事,故多闲暇,才会有这闲情逸致来夜赏明月;实事事,故多闲暇,才会有这闲情逸致来夜赏明月;实际上它是对碌碌人生的否定和庸庸官场的鄙视,也是际上它是对碌碌人生的否定和庸庸官场的鄙视,也是对宦海浮沉的解脱和受诬遭贬的排遣。对宦海浮沉的解脱和受诬遭贬的排遣。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第26页,本讲稿共34页你认为你认为“闲人闲人”是怎样一种人?是怎样一种人?不是。“闲人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即清闲的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之人。其次,指具有闲情雅致之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境。虽然他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是一贬再贬,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闲人闲人”是不是指无所事事的人?是不是指无所事事的人?第27页,本讲稿共34页记记承承天天寺寺夜夜游游欣欣然然起起行行庭下月色庭下月色心境:心境:时间:时间:1010月月1212日日地点:承天寺地点:承天寺缘由:月色入户缘由:月色入户同游者:张怀民同游者:张怀民影如积水、影如积水、藻、荇藻、荇闲闲(叙述)(叙述)(描写)(描写)(议论)(议论)情情景景交交融融小结:小结:第28页,本讲稿共34页小结: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豁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第29页,本讲稿共34页浣溪沙浣溪沙苏轼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黄鸡。你能从这首词中看出苏轼热爱生活、你能从这首词中看出苏轼热爱生活、豁达处世的人生信条吗?豁达处世的人生信条吗?第30页,本讲稿共34页阅读判断,选择错误的一项(阅读判断,选择错误的一项()A首首句句点点明明兰兰溪溪之之名名的的由由来来及及游游兰兰溪溪之之时时令令,着着一一“浸浸”字写出了兰溪的活力。字写出了兰溪的活力。B次次句句写写漫漫步步兰兰溪溪边边,突突出出兰兰溪溪的的洁洁净净。三三句句补补足足洁洁净的原因,同时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净的原因,同时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C下下阙阙“流流水水尚尚能能西西”悟悟出出“人人生生”能能“再再少少”,何何必必哀叹衰老的哲理。哀叹衰老的哲理。D全词虽表现了诗人身处困境力求振作的精神,但也全词虽表现了诗人身处困境力求振作的精神,但也掩盖不了诗人消极隐退的悲凉情绪。掩盖不了诗人消极隐退的悲凉情绪。D第31页,本讲稿共34页1 1苏轼承天寺夜游的原苏轼承天寺夜游的原因是因是()()A A解衣欲睡解衣欲睡 B B月月色入户色入户C C无与为乐无与为乐 D D怀怀民亦未寝民亦未寝B B课内练习课内练习第32页,本讲稿共34页3.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描写的对象是:这个句子描写的对象是:()()A A庭院庭院 B B月光月光“竹柏影竹柏影”是指:是指:()()A A积水空明积水空明 B B水中藻、荇交横水中藻、荇交横这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这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 A比喻比喻 B B拟人拟人翻译这个句子:翻译这个句子:(庭院中的月光庭院中的月光庭院中的月光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宛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宛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宛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和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在月水中的水藻和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在月水中的水藻和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在月水中的水藻和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在月光下的影子啊。光下的影子啊。光下的影子啊。光下的影子啊。B BB BA A第33页,本讲稿共34页苏轼与张怀民步于中庭会有怎样的苏轼与张怀民步于中庭会有怎样的语言对白?他们会谈生世遭遇,抒理想语言对白?他们会谈生世遭遇,抒理想抱负,叹壮志难酬,还是赏无限风光?抱负,叹壮志难酬,还是赏无限风光?实践践创新新身临其境身临其境怀民兄怀民兄呀呀我说子瞻说子瞻兄兄第34页,本讲稿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