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我眼中的数学精.ppt

    • 资源ID:65056272       资源大小:1.86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眼中的数学精.ppt

    我眼中的数学第1页,本讲稿共39页数学的发展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学,题材的延展。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学,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如何去数抽象物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也自然而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知识。第2页,本讲稿共39页数学的发展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税务和贸易等相关多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研究。第3页,本讲稿共39页数学的发展到了16世纪,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数学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数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直至今日都还不断地发现中。依据MikhailB.Sevryuk于美国数学会通报2006年1月的期刊中所说,“存在于数学评论数据库中论文和书籍的数量自1940年现已超过了一百九十万份,而且每年还增加超过七万五千份的细目。此一学海的绝大部分为新的数学定理及其证明。”第4页,本讲稿共39页欧几里得欧几里得欧几里得,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活跃于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23年前283年)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欧几里得也写了一些关于透视、圆锥曲线、球面几何学及数论的作品,是几何学的奠基人。阿基米德阿基米德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个支点,要用于寻找真理。第5页,本讲稿共39页卡尔卡尔弗里德里克弗里德里克高斯高斯数学天才高斯(C.F.Gauss)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说完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被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第6页,本讲稿共39页艾萨克艾萨克牛顿牛顿牛顿(IsaacNewton)是英国较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学家。艾萨克牛顿在学校里,牛顿是个古怪的孩子,就喜欢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风筝、日晷、滴漏之类器物。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并不显得特别聪明。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一天在树下闲坐,看到一个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捉摸,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也在控制着月球。由此牛顿推导出物体的下落速度改变率与重力的大小成正比,而重力大小与距地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后来牛顿的棱镜实验也使他一举成名。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是创立了微积分,此外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比较显著的贡献。第7页,本讲稿共39页莱布尼茨莱布尼茨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von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一位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和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同牛顿为微积分的创建人。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莱昂哈德莱昂哈德欧拉欧拉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Euler,1707年4月5日1783年9月18日)是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被一些数学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另一位是卡尔弗里德里克高斯)。欧拉是第一个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例如:y=F(x)(函数的定义由莱布尼兹在1694年给出)。他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第8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第9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六艺”之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命题的争论直接与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数学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把,把“大一大一”(无穷大无穷大)定义为定义为“至大无外至大无外”,“小一小一”(无穷小无穷小)定义为定义为“至小无内至小无内”。还提出了。还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命题。等命题。而墨家则认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墨家给出一些而墨家则认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墨家给出一些数学定义。例如圆、方、平、直、次数学定义。例如圆、方、平、直、次(相切相切)、端、端(点点)等等。等等。墨家不同意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一尺之棰”的命题,提出一个的命题,提出一个“非半非半”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线段线段按一半一按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非半”,这个,这个“非半非半”就是点。就是点。第10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数的方法)等,水平都是很高的。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第11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这些特点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的。秦汉时期,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为当时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服务,强调数学的应用性。最后成书于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排除了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名家和墨家重视名词定义与逻辑的讨论,偏重于与当时生产、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及其解法,这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是完全一致的。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曾传到朝鲜、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印度以及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全新发展第12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诘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吴国赵爽注周髀算经,汉末魏初徐岳撰九章算术注,魏末晋初刘徽撰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赵爽与刘徽的工作为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在周髀算经书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文献。在“勾股圆方图及注”中他提出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第13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刘徽约与赵爽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名词特别是重要的数学概念给以严格的定义,认为对数学知识必须进行“析理”,才能使数学著作简明严密,利于读者。他的九章算术注不仅是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刘徽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157/50和3927/1250。刘徽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为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确途径。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状态。祖冲之父子的工作就是经济文化南移以后,南方数学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他们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提出祖暅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第14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据推测,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算出圆内接正6144边形和正12288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了这个结果。他又用新的方法得到圆周率两个分数值,即约率22/7和密率355/113。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祖冲之之子祖暅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公理。祖暅应用这个公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第15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主要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反映了这个时期数学的情况。王孝通在不用数学符号的情况下,立出数字三次方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也为后来天元术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外,对传统的勾股形解法,王孝通也是用数字三次方程解决的。唐初封建统治者继承隋制,656年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学生30人。由太史令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算经十书,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明算科考试亦以这些算书为准。李淳风等编纂的算经十书,对保存数学经典著作、为数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他们给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以及海岛算经所作的注解,对读者是有帮助的。隋唐时期,由于历法的需要,天算学家创立了二次函数的内插法,丰富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内容。第16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算筹是中国古代的主要计算工具,它具有简单、形象、具体等优点,但也存在布筹占用面积大,运筹速度加快时容易摆弄不正而造成错误等缺点,因此很早就开始进行改革。其中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和珠算都是用珠的槽算盘,在技术上是重要的改革。尤其是“珠算”,它继承了筹算五升十进与位值制的优点,又克服了筹算纵横记数与置筹不便的缺点,优越性十分明显。但由于当时乘除算法仍然不能在一个横列中进行。算珠还没有穿档,携带不方便,因此仍没有普遍应用。唐中期以后,商业繁荣,数字计算增多,迫切要求改革计算方法,从新唐书等文献留下来的算书书目,可以看出这次算法改革主要是简化乘、除算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它既适用于筹算,也适用于珠算。第17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60年,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火、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就是在这种经济高涨的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1084年秘书省第一次印刷出版了算经十书,1213年鲍擀之又进行翻刻。这些都为数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1114世纪约30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如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第18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从开平方、开立方到四次以上的开方,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实现这个飞跃的就是贾宪。杨辉在九章算法纂类中载有贾宪“增乘开平方法”、“增乘开立方法”;在详解九章算法中载有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增乘方法求廉草”和用增乘开方法开四次方的例子。根据这些记录可以确定贾宪已发现二项系数表,创造了增乘开方法。这两项成就对整个宋元数学发生重大的影响,其中贾宪三角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提出600多年。把增乘开方法推广到数字高次方程(包括系数为负的情形)解法的是刘益。杨辉算法中“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卷,介绍了原书中22个二次方程和1个四次方程,后者是用增乘开方法解三次以上的高次方程的最早例子。第19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秦九韶是高次方程解法的集大成者,他在数书九章中收集了21个用增乘开方法解高次方程(最高次数为10)的问题。为了适应增乘开方法的计算程序,秦九韶把常数项规定为负数,把高次方程解法分成各种类型。当方程的根为非整数时,秦九韶采取继续求根的小数,或用减根变换方程各次幂的系数之和为分母,常数为分子来表示根的非整数部分,这是九章算术和刘徽注处理无理数方法的发展。在求根的第二位数时,秦九韶还提出以一次项系数除常数项为根的第二位数的试除法,这比西方最早的霍纳方法早500多年。元代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授时历中解决了三次函数的内插值问题。秦九韶在“缀术推星”题、朱世杰在四元玉鉴“如象招数”题都提到内插法(他们称为招差术),朱世杰得到一个四次函数的内插公式。第20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用天元(相当于x)作为未知数符号,立出高次方程,古代称为天元术,这是中国数学史上首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现存最早的天元术著作是李冶的测圆海镜。从天元术推广到二元、三元和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是宋元数学家的又一项杰出的创造。留传至今,并对这一杰出创造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朱世杰的四元高次联立方程组表示法是在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把常数放在中央,四元的各次幂放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其他各项放在四个象限中。朱世杰的最大贡献是提出四元消元法,其方法是先择一元为未知数,其他元组成的多项式作为这未知数的系数,列成若干个一元高次方程式,然后应用互乘相消法逐步消去这一未知数。重复这一步骤便可消去其他未知数,最后用增乘开方法求解。这是线性方法组解法的重大发展,比西方同类方法早400多年。第21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勾股形解法在宋元时期有新的发展,朱世杰在算学启蒙卷下提出已知勾弦和、股弦和求解勾股形的方法,补充了九章算术的不足。李冶在测圆海镜对勾股容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九个容圆公式,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内容。已知黄道与赤道的夹角和太阳从冬至点向春分点运行的黄经余弧,求赤经余弧和赤纬度数,是一个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传统历法都是用内插法进行计算。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则用传统的勾股形解法、沈括用会圆术和天元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得到的是一个近似公式,结果不够精确。但他们的整个推算步骤是正确无误的,从数学意义上讲,这个方法开辟了通往球面三角法的途径。第22页,本讲稿共39页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宋元明的历史文献中载有大量这个时期的实用算术书目,其数量远比唐代为多,改革的主要内容仍是乘除法。与算法改革的同时,穿珠算盘在北宋可能已出现。但如果把现代珠算看成是既有穿珠算盘,又有一套完善的算法和口诀,那么应该说它最后完成于元代。宋元数学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统数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外,数学家们的科学思想与数学思想也是十分重要的。宋元数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学家的象数神秘主义。秦九韶虽曾主张数学与道学同出一源,但他后来认识到,“通神明”的数学是不存在的,只有“经世务类万物”的数学;莫若在四元玉鉴序文中提出的“用假象真,以虚问实”则代表了高度抽象思维的思想方法;杨辉对纵横图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出洛书的本质,有力地批判了象数神秘主义。所有这些,无疑是促进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第23页,本讲稿共39页我眼中的数学首先,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觉得数学很有趣之后你才会主动去接触它,而非被动接受,我觉得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但同样适合其它学科。这让我想到了一句域外箴言“如果你一心要做成某件事,你总会找到办法。如果你非常不愿做某事,你总会找到借口”!所以不要为逃避数学找理由,因为这一切都不是理由。这时有人很自然的问到怎样才能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觉得答案有三:第一,多做适合自己能力的练习题,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所以在你还没有确认自己是一个数学白痴之前没有人能看不起你。第24页,本讲稿共39页第二,多和同学讨论数学问题,这是一个把自己的观点传播给别人和吸收观点的好方法,你会发现这样你回学到很多新知识。把它装到自己脑里,即丰富了自己又增强了和同学的交流,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第三,多和老师老师交流,老师的经验一般情况下都比学生丰富,他可以给我们指导方法和纠正错误。如果你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的观点不妨给老师交流,如果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道理就会对你大加赞扬一番,这会让老师对你刮目相看,即增强了自信心又提高了兴趣,也达到了和老师交流的目的。第25页,本讲稿共39页其次要把书吃透,书本知识都没弄懂就算你做再多的题也没用,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你必须知道每一个数学公式是怎样来的,拿来有什么用,怎样用等。只有把一个公式的精髓懂了才能真正懂怎样用,以前我给一个高中生补课,他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喜欢问学每个公式的用处,我觉得这很好。现在有很多学生都并非真正了解一个公式的来龙去脉,只知道拿公式去套题,但只要稍微遇到一些综合性强一点的题就不会做了。第26页,本讲稿共39页再次就是练题。数学只看书不练题是也是不行的,否则考试你遇到的都是一些陌生题,感觉很简单,但是就是不会做,练题好处有三:第一是可以加快做题速度。当你练题到一定程度后,你的做题速度回明显加快,一看到问题你脑子里就会迅速闪出怎样做又快又准。第27页,本讲稿共39页第二,可以更加具体的认识书本知识。书上的概念都是抽象的,只有通过练题才能深化对书本的认识。第三可以加深对数学的兴趣。当你完成了一道你自认为比较难的题后,你的数学荣誉就会迅速提高,然后你就会加入新的挑战中,兴趣和进步就会悄然溜进你的数学生活。第28页,本讲稿共39页最后就是数学思维,这是和数学兴趣同等重要的东西。不过要我具体定义什么叫数学思维,我也说不大上,感觉就是拿到一道题你就知道大概该怎样做就形成数学思维了,数学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看书,总结后慢慢积累起来的。练题上面已经说了,这儿就不再多说了。现在我主要想说说数学思考,我一直坚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题不再多进步就行”的观点。比如一个高中生只知道成天蒙着头练题而不去思考总结,即使你练再多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高考也注定要失败。第29页,本讲稿共39页我与数学每个学生都花了很多年学习数学,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去思考过学习它的意义呢?我用了10年来学习数学,10年后才真正开始认识它对于我的意义。我是幸运的,数学对于我而言,就像亲人,不离不弃,我与数学之间有故事,我讨厌它,喜爱它,或许它也讨厌过我,喜欢过我。第30页,本讲稿共39页数学,对于我而言,10年前。它仅是我争取进入重点学校,考入尖子班和应对高考的“工具”。10年来,我不能说自己是真心喜欢它的。但是,我一直以为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喜爱它的,甚至于超过我。我就这样不情愿地考进奥数班,剥夺了我童年不知多少个美好的寒暑假以及双休日。而在高考的时候,数学既然离奇地背叛了我。拿到比平时有二十来分相差的成绩时,愣掉的首先是我的父母。那一刻,估计他们对它的喜爱之情早已淡然无存了。而我竟也离奇地流泪了。这里我说的离奇,并不是因为分数低,而是心头有种被朋友,至亲猛刺一刀的感觉。那种似乎无论是哪门科目的失利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唯独不能是数学。那一刻,我意识到数学对我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了,它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了第31页,本讲稿共39页要说,我是几岁开始接触数学我还真不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而其实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牙牙学语时说:“1,2,3.”。我们唱儿歌时:“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所以,细想起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的。而我也并非是数学特别强的那种人,小学的时候被迫去考奥数班,极其有缘分地以最后一名考进。一直以为是上帝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从此我和数学有了不解之缘。对于奥数,虽然也是无聊乏味地做题目。但是对于当时书本上的知识,它有趣地多了。虽然,我一直说自己小的时候是不喜欢数学的,但是毕竟奥数让我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第32页,本讲稿共39页数学的魅力,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我可以从当中找到乐趣,或许是解出题目后的狂喜,或许是一小点的小聪明,也或许是对出题者的赞许。在解题的当中其实也是一种交流。去揣测出题者的意图,思维。其实数学题就像是在挖掘人内心的一种想法。数学也是一种交流工具。我们说的密码学不正是一种交流工具吗?第33页,本讲稿共39页学习数学的体会,也许也称不上体会,但是也算是有所感悟吧。我不算是对数学狂热的人,但是我对数学想来很执着,这份执着在高考中也体现无遗。我是那种一定要做出题目才肯罢休的人。虽然,我总是执着要将每道题目都做出来而可能导致一些对考试不利的因素,但是我依旧执拗地认为自己做出来的题目比看答案再去理解它,和问别人来的要深刻。或许是一种心情,对待数学,说是感情其实也不过分。我曾经就为了做一道题目,每天下课,回家路上,吃饭,睡觉都在思考。虽然在别人看来很傻,或许认为我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花了我三天的时间,我终于解出来了。那个时候,不是用喜悦就可以表达那个时候我的心情的。是那种如释重负,突然感觉天空变大了,呼吸变轻松了的感觉。说不清楚了,总之,可能是需要真正去体验过,尝试过才会真正理解这样的感觉吧。第34页,本讲稿共39页数学,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开始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很自然,很安静地融入我的生活。影响我,改变我。也许我夸大了它对我的意义,毕竟我说起初和数学的缘分是不情愿的。但是既然说缘分了,也就没必要去追究得那么清楚了。在高中理科重点班里的同学和老师让我佩服。我见过一些对数学教育算是狂热无比的老师,也见过一些思维极其灵敏的男同胞们。除了羡慕,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从数学中得到的东西,他们觉得数学给了他们什么。他们让我更想去探究数学蕴含的魅力和吸引力。第35页,本讲稿共39页每个学生都接触着数学,但是有多少人停下脚步去思考一下,学习数学对我们的意义呢?我们都多多少少用了好几年去学习它,除了会做题目以外,请留意题目之间蕴含的奇妙的思维和想法。老师常常这样教导我们,“数学是个变幻的东西,我们要去琢磨它。”虽然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如同人的思想一样,数学传达的不是书面的题目,而是智慧,是思想。第36页,本讲稿共39页我是幸运的,我思考了,我去用心感悟了。以后的人生,生活,依旧处处是数学。用心留意,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的学习,永不停息。第37页,本讲稿共39页现代数学的弊端不得不说,现代的数学其实存在着不小的弊端,就是只注意数学本身的习题的解决,不注意数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丈科学的关系。第38页,本讲稿共39页现代教育的弊端我国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无疑应该继承和发扬。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古代的社会和文化传统对于数学直至科学技术并不重视,只是作为一种计算方法,在文化传统中不占主流地位,甚至明朝有的皇帝认为机器是奇技淫巧。近代的数学主要是向西方逐步学习的,但是数学在思维方面的作用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数学仍然没有融入我国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讲授数学不只应该讲授数学本身及其应用,而是要让人们知道,如果不从数学在思维方面所起的作用来了解她,不学习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我们就不可能完全理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人的所有创造和人类世界,从而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第39页,本讲稿共39页

    注意事项

    本文(我眼中的数学精.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