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题 使用精.ppt
文言文翻译题 使用第1页,本讲稿共29页 2 2、信、达、雅、信、达、雅 1 1、到点、到位、到点、到位到点到点:到句子所涉及的所有文言知识点(得分点)。到句子所涉及的所有文言知识点(得分点)。词法:词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句法:句法: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到位:到位:字字落实到位。字字落实到位。句序调整到位句序调整到位。省略补充到位省略补充到位。通顺流畅到位通顺流畅到位。翻译的两条要求翻译的两条要求 第2页,本讲稿共29页第3页,本讲稿共29页误区一:强行翻译专有名词误区一:强行翻译专有名词误区二:混淆古今异义误区二:混淆古今异义误区三:词类活用分析错误误区三:词类活用分析错误误区四:该译不译,文白参半误区四:该译不译,文白参半误区五:该删不删,误译虚词。误区五:该删不删,误译虚词。第4页,本讲稿共29页总结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为总结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为: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2.2.以今义当古义以今义当古义 3.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漏译。来,漏译。4.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5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保留 6.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省略成分没有译出。7.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添 8.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9.9.译文不合文意且有语译文不合文意且有语病。病。10.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语法规则 第5页,本讲稿共29页误区六:该补不补,漏译省略成分误区六:该补不补,漏译省略成分误区七:该调不调,忽视倒装成分误区七:该调不调,忽视倒装成分误区八:脱离语境,误译多义词误区八:脱离语境,误译多义词误区九、不辨修辞,一味直译。误区九、不辨修辞,一味直译。误区十、译文有语病,不合文意。误区十、译文有语病,不合文意。误区八、不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误区八、不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第6页,本讲稿共29页信: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孔子登东山而孔子登东山而小小鲁,登泰山而鲁,登泰山而小小天下天下。(。(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率率妻子妻子邑人来此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译文:译文:孔子登上东山,就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觉得鲁国鲁国变小变小了;了;登上泰山,就登上泰山,就觉得觉得整个天下都整个天下都变小变小了。了。译文:译文:带领带领妻子儿女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与世隔 绝的地方绝的地方。第7页,本讲稿共29页达:达:指译文应该通顺明白,符合汉语的指译文应该通顺明白,符合汉语的 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表述习惯,没有语病。(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和。(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译文:(侯生)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侯生)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暗中观察公子 ,公子的公子的脸色脸色更加温更加温和。和。(的表情的表情)第8页,本讲稿共29页雅:雅: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风格和神韵。第9页,本讲稿共29页意译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子结构。第10页,本讲稿共29页五、直译的基本方法小结五、直译的基本方法小结1 1、对译、替换法法、对译、替换法法 2 2、保留法、保留法3 3、删减法、删减法 4 4、增补法、增补法 5 5、移位法、移位法 6 6、套用法、套用法 第11页,本讲稿共29页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译文:译文: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齐军,夺取了阳晋。1 1、对译法、对译法译文: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曹刿请求接见。五、直译的基本方法五、直译的基本方法 第12页,本讲稿共29页 对译法:对译法: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反例警示:反例警示:1 1(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黔之驴译文:老虎咬断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到树林中去。译文:老虎咬断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到树林中去。2 2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鸿门宴鸿门宴译文: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感谢项王译文: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感谢项王。错因:错因:以今义当古义以今义当古义错因:错因:多义词误译多义词误译3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希望大王和群臣谁来商量这件事呢译文:希望大王和群臣谁来商量这件事呢?错因:错因:未考虑通假未考虑通假 第13页,本讲稿共29页3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汉语。(20032003年全国高考题)年全国高考题)学 以 致 用(1 1)裴矩遂能廷折(辩驳),不肯面从。)裴矩遂能廷折(辩驳),不肯面从。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2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则佞化为忠。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成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成奸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奸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就会变为忠诚。第14页,本讲稿共29页2、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度量衡单位等。第15页,本讲稿共29页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请翻译下面的句子。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 兵围邯郸。兵围邯郸。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译文:译文:魏安王二十年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已经击破了赵国长长平平的军队,又进兵包围的军队,又进兵包围邯郸邯郸。译文:译文:子厚子厚在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逝世,享年四十七岁十七岁。2、保留法第16页,本讲稿共29页3、删减法 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在句中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作用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作用的助词,偏义复词均可略去不译。的助词,偏义复词均可略去不译。第17页,本讲稿共29页请翻译下面的句子。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楚左尹项伯楚左尹项伯者者,项羽季父,项羽季父也也。(鸿门宴鸿门宴)师道师道之之不传不传也也久矣。久矣。(师说师说)昼夜勤昼夜勤作息作息。(孔雀东南飞)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很久了。译文:白天黑夜勤恳地劳作。译文:白天黑夜勤恳地劳作。3、删减法 第18页,本讲稿共29页4、增补法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宾语、介词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第19页,本讲稿共29页请翻译下面的句子。请翻译下面的句子。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刑余之人不可。”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鸿门宴)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刑余之人不可(将将)。)。”旦日飨士卒,为(旦日飨士卒,为(吾吾)击破沛公军)击破沛公军!4、增补法 第20页,本讲稿共29页5、移位法 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按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调整过来。结构后置等,按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调整过来。反例警示:反例警示:1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译文: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2 2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译文: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译文: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3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阿房宫赋译文:秦国人没有闲暇自己哀叹,(只有)后人来哀怜它译文:秦国人没有闲暇自己哀叹,(只有)后人来哀怜它。第21页,本讲稿共29页请翻译下面的句子。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沛公安在?沛公安在?(鸿门宴)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译文:译文:沛公沛公在在哪里哪里?译:译:寻找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并回复秦国情况的可以出使秦国并回复秦国情况的人,没有找到。人,没有找到。译文:译文: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它的山脚下在它的山脚下建房居住。建房居住。5、移位法 第22页,本讲稿共29页6、套用法(固定句式)文言文中的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情况可以套用翻译。第23页,本讲稿共29页请翻译下面的句子。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无乃无乃尔是过矣尔是过矣与与?得无得无教我猎虫所教我猎虫所耶耶?其李将军其李将军之谓也之谓也。非非死死则则徙尔。徙尔。“无乃无乃与与 ”(“恐怕恐怕吧吧”)“得无得无耶耶(乎乎)”(“该不会该不会吧吧”“莫非莫非吧吧”)“非非则则”(相当于相当于“不是不是就是就是”)“之谓也之谓也”(“说的就是说的就是”)6、套用法 第24页,本讲稿共29页请翻译下面的句子。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吾吾与与徐公徐公孰孰美?美?”公之视廉将军公之视廉将军孰与孰与秦王?秦王?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不亦说说乎乎?我为鱼肉,我为鱼肉,何何辞辞为为?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如之何勿思?勿思?故不积跬步,故不积跬步,无以无以至千里。至千里。“孰与孰与”或或 “与与孰孰”(可译为(可译为“跟跟比较,哪个更比较,哪个更”)“不亦不亦乎?乎?”(“不也不也吗?吗?”)“何何为?为?”(“哪里用得着哪里用得着呢?呢?”)“如之何如之何”,(相当于,(相当于“怎么怎么”。)。)“无以无以 ”(“没有用来没有用来的办法的办法”)第25页,本讲稿共29页五、直译的基本方法小结五、直译的基本方法小结1 1、对译法、对译法2 2、保留法、保留法3 3、删减法、删减法 4 4、增补法、增补法 5 5、移位法、移位法 6 6、套用法、套用法 第26页,本讲稿共29页 是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有些词语不好照是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有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或直译以后会改变原句意义),从字面直译,或直译以后会改变原句意义),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句子结构。六、意六、意 译:译:注意: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注意: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往往需要意译。辞手法时往往需要意译。第27页,本讲稿共29页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请翻译下面的句子。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藩篱。一旦一旦山陵崩。山陵崩。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刎颈之交刎颈之交“边防边防”“国君或王后的去世国君或王后的去世”“音乐音乐”“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第28页,本讲稿共29页原文: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原文: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捕蛇者说蛇者说)译文:蛮横的官吏来到我们的村子里,在东西方吵闹,译文:蛮横的官吏来到我们的村子里,在东西方吵闹,在南北方骚扰在南北方骚扰。10、不辨修辞,一味直译、不辨修辞,一味直译练习:练习:原文:秋毫不敢有所近。(原文: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鸿门宴)译文:最小的东西都不敢接近。译文:最小的东西都不敢接近。原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原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吞八荒之心。(过秦论过秦论)译文:有吞并天下的野心。译文: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第29页,本讲稿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