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践:基于大单元的《精卫填海》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65136236
资源大小:16.3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践:基于大单元的《精卫填海》教学设计.docx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践:基于大单元的精卫填海教学设计一、文本教学解读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全文用35个字把一件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曲折有序,通过寥寥数语,一个往返于西山和东海之间,一次次与东海较量,竭力要把大海填平的精卫形象跃然纸上。从学习内容和目标定位来看,本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整本书阅读”两个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概念性理解(大概念):神话是远古先民解释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它形塑了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文明气质。一个事件一般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阅读时分清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故事内容和发展线索。单元核心任务有多种选择,一是“神话故事会”,二是“开发神话IP桌游”,三是“角色自居,创作我是英雄之神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文言文总共两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了故事人物及其身份。“炎帝之少女”,这里的“少女”与现代汉语中的“少女”有所区别,在这里是指“小女儿”,“炎帝”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知的成语“炎黄子孙”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联系。“名曰女娃”,炎帝的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曰”是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学时可进行随文识字,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日”,说说“曰”书写时的注意事项。第二句的前半句“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交代了精卫填海的原因: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一只名为“精卫”的小鸟。后半句“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写了精卫填海的经过: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从理性角度看,精卫做法是徒劳的,但从感性角度看,她的这种做法恰恰诠释了古人朴素而神圣的生命观再弱小的生物,也渴望、追求生命,也希望自己的生命被平等地对待。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辨和发现,理解神话故事中对生命的肯定和敬畏,感受神话中传达的悲悯情怀,体会古人朴素而神圣的生命观。基于这一理念,教学精卫填海文言文时,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文言文夸父逐日,通过对比夸父和精卫各自行为的原因,质疑通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古人想要给我们传达怎样的认识?引出无论是夸父为了族人的付出,还是精卫为了自己的复仇,都是源于最自然的情感对生命的肯定和渴望。只有这样,精卫的形象才能在学生心中“活”过来。教材中选取的精卫填海文言文没有结尾,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空白,引导学生思考:精卫填海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填不平),再启发学生思考:精卫明明知道填不平,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这样的启发也可以将学生的思考代入对古人朴素而神圣生命观的体悟上,最终达成感受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学习目标。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认识“帝、曰、溺、返”5个生字和“少”1个多音字,通过观察比较,学写“帝、曰、溺、返、衔”5个生字;自主诵读文言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熟读成诵。2.通过结合注释和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读懂文言文,了解故事大意。3.通过结合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等方式,用自己的话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讲生动,感受精卫的形象特点。二、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导入新课,点明出处。(1) 出示精卫填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片,自己联想到了哪个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指名学生讲讲之前读过的精卫填海的故事。(2) 结合交流情况,出示文言文精卫填海,结合注释,点明出处。(3) 出示山海经的图片,介绍山海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设计意图:通过猜图片,调动学生已有阅读经验,利用已有阅读经验导入文言文的学习,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习兴趣。】2.诵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1)自主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纠正字音。(2)出示词语:炎帝、少女、曰、溺、堙,检查学生自主学字词情况。提示:学习“炎帝”时,引导学生思考炎帝是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注释(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引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神话人物,比如黄帝、蚩尤,简单讲讲他们之间的神话故事。学习“少女”时,说明与现代汉语“少女”之间的区别。对比“日”学习“曰”,提醒学生书写“曰”的注意事项。(3)指名学生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诵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律。(1)教师范读,读出自然停顿和句中停顿,学生听读,并在课文停顿处做标记。(2)出示划好停顿的课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引导学生自查听读结果,并与同桌互读检查。(3)出示去掉标点的竖版文言文,检查学生诵读情况。【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是诵读,分层次的诵读。诵读的第一层次: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诵读的第二层次:是读好节奏和韵律;读好节奏是理解意思的前提,出示古籍竖版无标点的文言文,旨在拉近学生与经典文化之间的距离。】板块二 创设情景 讲述故事1.化身为故事主人公,结合课文内容,讲述自己的经历。(1)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提示: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叫什么,是谁家的孩子。(2)读“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悲惨的经历。(3)读“故为精卫”,引导学生描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神奇经历。提示:引导学生展开描述自己为什么会变成鸟?变成鸟后是什么模样?变化过程中有哪些神奇的经历?(4)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变成鸟后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提示:引导学生想象精卫怎么衔树枝?怎么填海?怎么与大海较量?【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化身为故事主人公,有效地避免了逐字讲解,为学生理解文言字词增添了趣味性。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故事发生时的环境、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故事主人公相交融,为把故事讲得清楚、具体、生动作准备。】2.引导学生猜测精卫填海的结果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既然不会有结果,精卫为何还要继续“衔西山之木石,堙于东海”,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3.班内交流,教师引导总结。【设计意图:利用文本未果特点,推测故事结果,通过质疑经过和结果之间存在的冲突,引发深入思考,为感受人物形象埋下伏笔。】板块三 对比阅读 感受形象1.自主诵读夸父逐日,了解“夸父逐日”故事大意。(1)介绍山海经里另外一篇著名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示夸父逐日文言文。(2)自主诵读夸父逐日文言文,了解故事大意。(3)指名学生诵读文言文,解释大意。2.组织交流“夸父”和“精卫”各自行为的动机(故事的起因)。(1)联系之前读过的夸父逐日,关注夸父逐日的原因(夸父是夸父族的首领,本部落的人因为太阳炙烤大地而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非常难过,发誓要追上太阳。)(2)在精卫填海文言文中找到精卫填海的原因(为了给自己复仇。)3.引导学生思考:精卫与夸父相比,她的动机并不伟大,那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还要写精卫填海的故事呢?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组织交流讨论。4.思考并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引导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夸父和精卫各自行为的原因,质疑通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古人想要给我们传达怎样的认识?引出无论是夸父为了族人的付出,还是精卫为了自己的复仇,都是源于最自然的情感对生命的肯定和渴望。只有这样,精卫的形象才能在学生心中“活”过来。】5. 继续提醒班级要举办“神话故事会”,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袁珂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