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提高小学生“50m×8往返跑”成绩的教学策略.docx
-
资源ID:65136930
资源大小:15.6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体育教学论文:提高小学生“50m×8往返跑”成绩的教学策略.docx
体育教学论文:提高小学生“50m×8往返跑”成绩的教学策略50m×8往返跑是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学生耐力的项目,在课堂教学与测试中发现,小学生在进行50m×8往返跑时在绕杆技术、体力分配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影响成绩。小编查找了一些材料,与大家共同探讨相关技巧。一、改进绕杆方法,节省绕杆时间完成50m×8往返跑测试一共需要绕7次杆,如果采用一种经济、便捷的绕杆方法绕7次杆将能够节约2s3s的时间。经过多次尝试,笔者发现,3步蹬转或4步蹬转时,耽误的时间较多,1步蹬转时,又无法绕过标志物。经过多次尝试和实践,2步蹬转绕杆既能做到经济便捷,又能完成绕标志物的目的。因此,可采用2步蹬转绕杆的方法,以节省绕杆时间。2步蹬转绕杆分左式和右式2种。左式2步蹬转的方法为:接近标志物时稍减速,左脚贴标志物外扣,右脚内扣于标志物前端30c m处,左脚抬起右脚蹬地,重心略向左倾完成转身启动。 右式2步蹬转的方法为:接近标志物时稍减速,右脚内扣于标志物右侧30c m处,左脚贴着标志物前端外扣,右脚抬起左脚蹬地,重心略向左倾完成转身启动。在练习和测试绕杆时,左脚先到标志物就采用左式2步蹬转启动,右脚先到则采用右式2步蹬转启动。二、分段计时、调控步频步幅、合理分配体力对于400m跑,体力分配是关键,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的节奏是400m跑的重要教学目标。(1)开学初需要对全班学生50m×8往返跑的成绩进行摸底,同时按成绩将学生分成优秀、良好、合格3个等级,每名学生确立1个目标,通过努力争取达到更高1个等级。以小学五年级为例,50m×8往返跑评分(表1),按距离将50m×8往返跑分成4个100m,再根据评分表,计算出不同性别不同等级的各个100m所需要的时间。对于五年级男生,50m×8往返跑测试成绩接近满分学生的目标是在24s内跑完每个100m,测试成绩接近优秀学生的目标是在25.5s内跑完每个100m,测试成绩接近良好学生的目标是在27s内跑完每个100m。对于五年级女生,测试成绩接近满分学生的目标是在25.3s内跑完每个100m,测试成绩接近优秀学生的目标是在26.8s内跑完每个100m,测试成绩接近良好学生的目标是在28.3s内跑完每个100m。通过反复强化练习,学生在不断感知体验50m×8往返跑节奏的同时,通过调整自身步频步幅,从而达到合理分配体力的目的,并促使每名学生向更高1个等级发展。 三、素质专项训练,提升基础能力练习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动作模式的正确性,在任何动作增量之前,必须学会动作要领和关键点,减少动作代偿;而在无氧耐力锻炼时必须遵从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一)爆发力练习在每个折返跑的起点位置,学生都需要从很低的速度开始,加速至最大速度,即爆发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加速能力,进而缩短50米×8往返跑的运动时间。青少年只有具备较高动力链传递效率,才能够将身体所做出的功尽可能地转化为动能,减少代偿的出现。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介绍以下发展爆发力的三个练习。练习一:原地纵跳练习功能:提高肌肉爆发力。起始姿势:成体操队形散开,半蹲姿势准备,双脚略宽于肩,脚尖朝前,后背绷直,目视前方。练习步骤:当听到信号后,所有人开始蹬地用力垂直上跳,落地时屈膝缓冲,后背始终保持绷直状态。每组1215次,共练习23组。练习指导:跳跃过程中,要通过摆臂来增加跳跃高度,落地时目视前方,能够有效完成后背绷直的体态,进而减少动力能量泄漏。练习二:双接触原地纵跳练习功能:提高肌肉爆发力。起始姿势:分组站立,每组排头开始时站在小跳箱上,一腿支撑,另一腿单腿悬空做准备姿势。练习步骤:当听到信号后,站在跳箱上的人,靠自重落下,双脚缓冲后迅速摆臂向上纵跳。每组810次,共练习23组。(二)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在中高强度短时间训练基础上,严格控制休息时间,进而来提高青少年利用糖类的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糖原含量,增加体能储备,同时间歇训练的练习模式与50米×8往返跑相类似,都是通过变换不同节奏来进行练习或比赛。练习一:跳绳+卷腹+背起挺身练习功能:提高无氧耐力。起始姿势:分3组做准备,第一组准备跳绳,第二组坐在垫子上准备卷腹,第三组在垫子上准备背起挺身。练习步骤:当听到信号后,各组分别开始练习;跳绳时采用单摇,前脚掌连续触地(练习120个);卷腹时学生双手放在大腿上,向上运动时手指尖触碰到膝关节即为1次(练习30次);背起挺身时学生后背用力,双手和双脚同时离开垫子保持相应时间(练习5秒);到达教师规定的次数或时间后,循序进行顺时针交换练习,3个动作全部完成后,进行组间间歇12分钟,之后再次进行练习;循环34组。练习指导:每组学生在练习完自己动作后,要把器材放在原地,直接去下一个练习地点,循环组内尽量不要进行间歇。练习二:立卧撑+俯卧姿抬腿+俯卧撑练习功能:提高无氧耐力。起始姿势:当听到信号后,各组分别开始练习;立卧撑,俯卧姿势开始,收腿上跳击掌,依次循环(练习20次);俯卧姿抬腿,学生呈俯卧姿势,膝关节伸直,双腿依次向胸前抬腿(练习30次);俯卧撑,学生呈俯卧姿势,躯干绷直,手臂进行屈伸运动(练习20次);规定时间后,循序进行顺时针交换练习,3个动作全部完成后,进行组间间歇12分钟,之后再次进行练习;循环34组。练习指导:练习时后背绷直,在做立卧撑时要抬头目视前方进行练习;本次间歇训练中的休息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状态进行调整。(三)多方向移动练习通过把50米×8往返跑测试进行动作解构后,发现动作的速度是成一个倒U形,速度的变化是对神经肌肉系统的一种考验,且每个折返的位置都是对移动能力的转化,通过多方向移动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神经肌肉连接,促进其快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50米×8往返跑水平。练习一:T形跑练习功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起始姿势:学生呈站立式起跑姿势,后背绷直,目视前方。练习步骤:4个锥桶摆成T字形状,每个锥桶相隔10米,当听到信号后,第一组学生开始进行直线加速跑,到达中点后向右侧滑步移动,摸到锥桶后,向对面跑摸锥桶,之后再滑步移动到中点位置,最后采用后退跑形式回到起点。每组34次,共练习12组。 练习指导: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高低对锥桶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在每一次跑步时都需要手触摸到锥桶才能进入到下一个移动路线上。练习二:L形跑练习功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起始姿势:学生呈站立式起跑姿势,后背绷直,目视前方。练习步骤:3个锥桶摆成L字形状,长度为10米,宽度为5米,当听到信号后,第一组学生开始进行直线加速跑,到达拐点时摸锥桶再后退跑,摸到起点锥桶后再次向前冲刺,到达拐点锥桶后侧向滑步至一端,再滑步回到拐点后,后退跑回至起点。每组34次,共练习23组。练习指导:练习时学生要注意每个路线的动作,特别是后退跑时,身体姿态控制好,避免由于不平衡而出现跌倒受伤情况。运动不是一朝一夕便会有结果,应循序渐进,分阶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设置不同的小目标逐个突破,从而达到理想的成绩。只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身心特点,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挖掘教学资源,将教学策略与教材、学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在50m×8往返跑的教学中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