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新课标的变化.docx
-
资源ID:65138645
资源大小:15.8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新课标的变化.docx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新课标的五大变化一、义务教育阶段首提核心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四基” “四能”、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二、优化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一)学段变化原小学到初中“六三”学制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现小学到初中“六三”学制确定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五四”学制第二学段(35年级)目标主要参照“六三”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制定,适当降低要求。“五四”学制第三学段(67年级)目标在“六三”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基础上合理提高要求,结合“六三”学制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确定,使“五四”学制69年级目标进阶更加科学。(二)课程内容结构变化1.四个内容领域不变: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2.领域下设主题: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3.主题变化:(1)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整合成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其中增加了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的认识、测量整合成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整合成了图形的位置与运动。(2)调整:统计与概率整合成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主题;常见的量调整到综合与实践。(3)改进: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为主,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安排。每学期内容不少于10%,大概为8个课时。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选择内容,以保证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活动,普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4.具体内容变化:(1)百分数移到统计。(2)小学第三学段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和项目学校,涉及“了解负数”等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这些负数可以表达与正数意义相反的量,进一步发展数感。在初中阶段,学生将认识负数。把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3)强化字母表示数的内容。(4)从一年级开始加强代数思维的训练。(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由选学改为必学。(6)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在课标中明确体现。(7)在四边形中,“梯形”重新在课标中明确体现。(8)“尺规作图”由原课标中集中体现,现拆分到各相关知识点中体现。(9)在原数据的离散程度中,在原有考查计算“方差”的基础上增加了“离差平方和”的概念。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数学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依据义务教育各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表现、各学段课程目标及学业要求,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估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及发展情况。(1)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3)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四、增强了指导性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例如初中学段“图形的性质”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分别为:【学业要求】了解点、线、面、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圆的概念。知道图形的特征、共性与区别,理解线段长短的度量,探究并理解角度大小的度量,理解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抽象能力;在直观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经历得到和验证数学结论的过程,感悟具有传递性的数学逻辑,形成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经历尺规作图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能想象出通过尺规作图的操作所形成的图形,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教学提示】图形的性质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欧几里得平面几何的基本思想,感悟几何体系的基本框架:通过定义确定论证的对象,通过基本事实确定论证的起点,通过证明确定论证的逻辑,通过命题确定论证的结果。要组织学生经历图形分析与比较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事物的共性、分辨事物的差异、形成合适的类,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研究对象的概念,提升抽象能力,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通过生活中的或者数学中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基本事实的意义,经历几何命题发现和证明的过程,感悟归纳推理过程和演绎推理过程的传递性,增强推理能力,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要引导学生经历针对图形性质、关系、变化确立几何命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命题中条件和结论的表述,感悟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会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发展模型观念,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五、加强了学段衔接1.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数学学科中强调第一学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本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活动,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2.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3.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