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报告学习心得:加强教育“四个自信”探索学校发展之路.docx
-
资源ID:65139817
资源大小:15.2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大报告学习心得:加强教育“四个自信”探索学校发展之路.docx
20大报告学习心得:加强教育“四个自信”,探索学校发展之路党的20大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光芒的纲领性文件。而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学校、重点在教师,更要探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适应新时代发展之路。一是坚持教育的“道路自信”,让主线“亮”起来。教育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已为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学校发展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育分”到“育人”,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使万千家长看到教育的希望和未来。这是教师发展之路、学生成长之道、学校前行之标。二是加强教育的“理论自信”,让队伍“强”起来。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执教能力突出、发展潜力深厚的教师队伍,是夯实教育长远发展的人才支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范围,及时更新理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正确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没有自觉的行动。通过学习,可以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能够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更加坚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师德风尚,向“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前进。其次,新的课程标准是教书育人的“指南针”。新课标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从过去的“因材施教”,到现在的“因人施教”,由“教师主教、学生主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教学难度分段、课后作业分层。使学生既能温饱,又能“摘桃”。要不断深化拓展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联盟等模式,通过共研共培、共学共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教育事业更加优质均衡地发展。新课标还需要我们转变教育模式,从过去的“书本+黑板”“课堂主阵地”,到现在的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融通、校企间相协作,打造多样课堂、多种选择、依据兴趣、自愿乐学,并依托“互联网+教育”,打造“优课在线”课后辅导平台,全面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的现代化水平。教师兴则学校兴,队伍强则教育强。坚定信念、注重创新、重视实效、明确特点,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目标,由“教书匠”转化为“教研型教师”,积极稳妥地加入新时代教育变革之中。三是建设教育的“制度自信”,让机制“硬”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就需要学校把握公平公正原则,建立规章、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用规章要求人、以制度约束人,让机制“硬”起来,达到管理人的成效。制度是比道德、文化价值观更为强硬的一种强制力和约束力。不仅可以促使目标的实现,促进效率和业绩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能使所发生的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当然,在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正确理解个人与学校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必须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能对自我价值和意义作出实现与否的评估。唯有这样,学校教师才能在有可靠的管理制度作为坚实保障的教育生活中,实现共同的梦想和价值追求。四是发展教育的“文化自信”,让一线“动”起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学生和家长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学校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学校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学校要致力于为师生的共同成长营造优雅大气、生动活泼、人文诗意的校园文化。在工作中为实现和追求共同的理想提供和创造持久不变的机会,寻找和践行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幸福。第一,良好的环境文化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育人有多种途径,如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等,而环境具备文化因素后,就自然产生育人功能,即环境育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墙一廊,学校的教育理想、精神风貌、个性特点和社会魅力,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纯正的校风学风、浓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势必会对师生产生熏陶、感染和互相激励的作用。第二,课程文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它不仅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现阶段开足开齐课程只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所需,而围绕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开发,探索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品位和追求教学风格相结合,才能使课程文化更具内涵、更有实效。第三,社团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延伸与补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提供坚实保障。第四,活动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显性表现形式。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好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更好地端正学生做事的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豁达的胸襟和团队精神,是“立德树人”的真正体现。教育,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民族前途,一头连着每一个孩子和家庭的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家庭大事。学校教育要始终引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同时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而探索学校发展之路,加强教育的“四个自信”,真正做到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凝聚共识、汇聚合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