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循环系统优秀PPT.ppt
第六章循环系统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In 1628 Harvey published An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and of the Blood in Animals which explained how blood was pumped from the heart throughout the body,then returned to the heart and recirculated.第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循环的意义一、血液循环的意义二、体循环与肺循环二、体循环与肺循环第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血液循环的意义一、血液循环的意义循循环环系系统统的的组组成成: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血血液液循循环环(bloodcirculation):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的、不间断的沿一个方向流动。主要结构主要结构:心脏,血管,瓣膜;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物质运输,保证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防卫功能;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人体死亡的标志:心跳呼吸停止人体死亡的标志:心跳呼吸停止,脑死亡脑死亡,医学界把脑干死亡医学界把脑干死亡1212小时小时判断为死亡判断为死亡;如果脑干功能尚存,有自发呼吸,则不能称为脑死如果脑干功能尚存,有自发呼吸,则不能称为脑死亡,只能说是处于亡,只能说是处于“植物状态植物状态”。第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体二、体循循环环与与肺肺循循环环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体循环(一)体循环(systemiccirculation)路径)路径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物质交换,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右心房。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肺循环(二)肺循环(pulmonarycirculation)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第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二节心脏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心脏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外观象桃子。对于成人而言,体积大约是自己的拳头那么大,重约260克。第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心脏的结构二、心脏的结构(一)心脏的基本结构(一)心脏的基本结构心脏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心脏的内部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四个腔室心脏的内部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四个腔室,心房位于心脏的上部,心室位于下部;两房之间以房间隔两房之间以房间隔.两两室之间以室间隔分隔室之间以室间隔分隔。心房和心室之间经房室口相通;房室口附有房室瓣,右心房右心房.右心室间为三尖瓣右心室间为三尖瓣,左心房左心房.左心室间为二左心室间为二尖瓣尖瓣。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接,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左心房与肺静脉相接,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全身血液经上.下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再经三尖瓣进入右心室,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肺内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左心房,再经二尖瓣进入左心室,最后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供应全身组织器官。第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心脏的基本结构心脏的基本结构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心脏瓣膜心脏瓣膜HeartValves房室瓣Atrioventricular三尖瓣 Tricuspid二尖瓣 Bicuspid or mitral半月瓣 Semilunar主动脉瓣 Aortic肺动脉瓣 PulmonaryPrevent blood from flowing back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心壁的组织结构(二)心壁的组织结构心壁:由内向外分为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3层。心内膜心内膜::分为内皮和薄层的结缔组织构成的内皮下层,内皮与心内膜下层心的大血管的内内皮相连续。心肌层心肌层: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外膜心外膜主要为浆膜 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心脏的功能心脏的功能产生血压 Generating blood pressure控制血流路径 Routing bloodHeart separates pulmonary and systemic circulations保证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 Ensuring one-way blood flowHeart valves 调节血液的供应 Regulating blood supplyChanges in contraction rate and force match blood delivery to changing metabolic needs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三)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三)心脏特殊传导系统起着控制心脏节律性活动,并协调房、室肌细胞按一定时间顺序发生兴奋和收缩的作用。位于心内膜下,包括窦房结窦房结、心房传导束心房传导束、房室交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和末梢浦肯野纤房室束及其分支和末梢浦肯野纤维网维网。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组成。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窦房结位置: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功能:心的正常起搏点(二)房室结位置: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下功能: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三)房室束(His束)1、右束支2、左束支3、Purkinje 纤维网纤维网房室束、束支和Purkinje 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的心肌。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窦房结窦房结:P P细胞及过渡细胞细胞及过渡细胞房室结房室结:房结区房结区,结区结区,结希区结希区房室束房室束左束支左束支右束支右束支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组成和分布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组成和分布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心脏特殊传导系统Purkinje fibers special large cardiac muscle fibers which contract w/less force,but more rapidly than cardiac muscle.carry action potential from the bundles to the myocardium of the ventricular walls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三、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兴奋性自律性自律性传导性传导性收缩性收缩性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机械特性机械特性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兴奋性(一)兴奋性1.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静息息电电位位 约-90mV。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对其它离子通透性很低,K K+顺顺其其浓浓度度梯梯度度由由膜膜内内向向膜膜外外扩扩散散至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与骨骼肌细胞明显不同,主要分为5个时相.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1.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1)去极化过程(0期)(2)复极化1期(快速复极初期)(3)复极2期(平台期)(4)复极3期(快速复极末期)(5)静息期4期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流子流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 0期:钠离子快速内流 1期:钠离子通道失活;钾离子快速外流 2期:钙离子缓慢内流;钾离子缓慢外流 3期:钙离子通道失活;钾离子快速外流 4期:钠钾泵使钠离子外流;钾离子内流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细胞膜两側的离子浓度梯度为驱动力,细胞膜相应离子通道开放为前提,进行跨膜转运。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 0期:快Na+通道激活,并出现再生性 Na+内 流,形成Na+内向电流。使0期去极速度 快,幅度大,这类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快快NaNa+通道的特点通道的特点 电压依从性,阈电位70mV 激活快、失活也快。可被TTX 或细胞膜的持续低极化状态阻断。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1期:Na+通道失活,Na+内流终止,出现一过性外向离子 流(Ito)目前认为Ito主要由K+外流形成。阻断剂:四乙基铵和4-氨基吡啶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期:期:Ca2+内向电流和内向电流和K+外向电流综合的结果外向电流综合的结果 早期;外向电流早期;外向电流=内向电流,膜电位内向电流,膜电位0mV左右左右 晚期:外向电流内向电流,膜电位趋向降低晚期:外向电流内向电流,膜电位趋向降低 慢慢Ca2+(L型钙通道)通道的特点:型钙通道)通道的特点:电压依从性,阈电位40mV。激活慢、失活也慢。可被异搏定、Mn2+阻断。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3期:K+外向电流。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停 止,同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 增加。在-60mv时Ik1激活,K+外流,复极加快。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4期:Na+K+泵(3Na+交换2K+)Na+-Ca2+交换(3Na+交换1Ca2+)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动作电位时程长,不应期长,绝对不应期一直延长至机械活动的舒张期开始之后。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正常心脏是按窦房节发出的兴奋信号进行节律性活动的。在心肌一次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之后,人为的刺激或来自其它异常起搏点的信号可使心肌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期前兴奋也有自己的不应期,当窦房节传来的信号刚好落在期前兴奋的不应期内时,就不能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次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间歇代偿间歇。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自动节律性二)自动节律性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动节律性。心脏内特殊传导系统(房室结的结区除外)的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人和哺乳动物心脏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1.窦房节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电位特征:RP: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最大舒张电位。AP:分0,3,4三个时期,无1期和2期。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窦房结:约90-100次/分 房室结:约40-60次/分 浦肯野纤维:约15-40次/分 正常起搏点(pacemaker)和窦性心律 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抢先占领抢先占领超速驱动压抑超速驱动压抑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抢先占领:抢先占领:由于窦房结自律性高于其它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搏点4 期限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已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电位,其自身的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旦外来兴奋驱动突然停止,该起搏点自身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状态下恢复过来,这种现象称之。形成的机理:潜在起搏点被动兴奋的频率远远超过其自身的自动兴奋频率,并且这种长时间的“超速”兴奋,对其自身的兴奋产生了抑制效应,超速压抑的程度与两个起搏点自动兴奋频率的差别平行,频率差别越大,抑制效应愈强。超速压抑超速压抑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三)传导性(三)传导性心肌在功能上表现为合胞体,心肌细胞膜任何部位产生的兴奋不但可以沿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能通过细胞之间闰盘的低电阻缝隙连接传到另一个细胞,因此整个心肌可同步收缩。第四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房室交界(0.02-0.05m/s)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1.5-4m/s)心室肌(0.5m/s)窦房结窦房结 左、右心房(0.3m/s)心房肌优势传导通路(1m/s)第四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四)收缩性(四)收缩性“全或无”收缩有效不应期长,不会发生强直收缩收缩时对细胞外Ca2+依赖性强第四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四、心动周期四、心动周期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如心率为75次/min,则每一个心动周期约0.8秒。舒张期长于收缩期,全心舒张期0.4s,这有利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第四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 缓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第四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心脏泵血过程心脏泵血过程第五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心动周期心动周期心房收缩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室收缩全心舒张全心舒张心肌心肌房缩房缩室舒室舒室缩室缩房舒房舒室舒室舒房舒房舒瓣膜瓣膜房室瓣开房室瓣开动脉瓣关动脉瓣关房室瓣关房室瓣关动脉瓣开动脉瓣开房室瓣开房室瓣开动脉瓣关动脉瓣关血流血流房房室室静脉静脉房房室室动脉动脉静脉静脉房房室室心音心音12时间时间0.1S0.3S0.4S第五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主动脉内压主动脉内压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内压左心房内压左心房内压心音心音心室容积心室容积第五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心脏泵学过程压力变化1.心房收缩期 全心舒张 房内压室内压 二尖瓣打开 主动脉瓣关闭 心房收缩 房内压室内压 心房血再度挤入心室 心房舒张 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0.05秒 动脉压室内压房内压 瓣膜关闭 特点:室内压上升速度快 快速射血期 0.10秒 室内压动脉压 半月瓣开启 特点:射血量大、流速快、室内压带、达峰值、容积迅速下降 减慢射血期 0.15秒 室内压下降(但仍大于动脉压)、心室血量下降、射血量减少 3.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0.06-0.08秒 动脉压室内压房内压 快速充盈期 0.10秒 室内压房内压 大量血液流入 减慢充盈期 0.22秒 室内压房内压 心室充盈度高 血流缓慢 第五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五、心音五、心音心音的定义: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第一心音:音调低,历时较长,标志心室收缩开始第二心音:音调较高,历时较短,标志心室舒张开始正常心音第五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六、心电图(六、心电图(ECG)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一定部位,记录整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的波形图。第五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QRS 综合波表示心室的除极化T和U波由心室复极化形成S-ANS-ANA-VNA-VN第五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五、心泵功能评定五、心泵功能评定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130ml 5060 第五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随机体代谢和活动情况而变化(运动、情绪激动、怀孕时);女子较相同体重男子的心输出量约低10。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3.03.5L/min.m2第五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六、心泵功能的调节六、心泵功能的调节1.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对每搏输出量的影响,也称异长自身调节 第五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 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心肌初长度 心肌收缩力 心搏出量 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意义:能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Starling定律:心脏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自身调节并平衡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的现象。第六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调节(等长自身调节)指心肌在前、后负荷不变(心肌初长度不变),而改变肌缩程度、速度和张力等方面,实现调节每搏输出量的内在特性。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节作用。第六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心率对每分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对每分输出量的影响 40180次次/分分心率每分心输出量 180次次/分分 心率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充盈量每搏出量每分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在恒定的条件下,心率是调节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心率和心缩力是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心率可使心输出量。第六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三节血管第三节血管n人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釉质及上皮等处以外血管遍及全身。n血管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3种n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有:对称性疏密及粗细与功能相适应常与神经伴行第六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动脉(一)动脉动脉是运血离心的管道,管壁较厚,可分三层:内膜菲薄,腔面为一层内皮细胞,能减少血流阻力;中膜较厚,主要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大动脉以弹力纤维为主,中、小动脉以平滑肌为主;外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防止血管过度扩张。动脉壁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第六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大动脉中膜弹力纤维丰富,心室射血时,管壁被动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弹性回缩,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膜平滑肌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大小,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动脉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第六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六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毛细血管(二)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管径约8 10m,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毛细血管彼此吻合成网,除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牙釉质和被覆上皮外,遍布全身各处。一般在代谢旺盛的器官(如心、肝、肾等),毛细血管网稠密,在代谢较低的结构(如肌腱、平滑肌等)则较稀疏。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内血流缓慢,是血液与血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第六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六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三)静脉(三)静脉静脉vein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静脉由毛细血管汇合而成,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级汇合,愈合愈粗,最后注入心房。与相应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容血量较大。第六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弹性贮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分配血管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功能是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指小动脉和微动脉交换血管交换血管指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指微静脉,容量血管容量血管静脉第七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全身重要二、全身重要血管概述血管概述第七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由左心室发出,先斜向右上,再弯向左后,沿脊柱左前方下行,穿隔主动脉裂孔入腹腔,至第4腰椎下缘处分为左、右骼总动脉。依其行程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降主动脉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第七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七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七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七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由收集头颈、上肢、胸壁及部分胸腔脏器血液回流的诸静脉组成。主干为上腔静脉,它借各级属支主要收集膈以上,上半身的静脉血,最后流入右心房。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及其各级属支组成,收集膈以下下半身的静脉血,最后注入右心房。第七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七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七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帕(Pa),1mmHg等于0.133kPa 第七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心房(大V):0第八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动脉血压正常值与测(一)动脉血压正常值与测量量 收缩压(Sp):室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12.018.7Kpa)舒张压(Dp):室舒时,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8.012.0Kpa)脉搏压:Sp-Dp4.05.3 Kpa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Dp+Dp+脉压脉压/3 /3 血压的测量示意图血压的测量示意图 (Sp+2Dp)/3(Sp+2Dp)/3 第八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八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生理变异生理变异:年龄年龄1010岁岁Bp1mmHg(Bp1mmHg(血压随年龄的增加血压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而升高,Sp,Sp的升高比的升高比DpDp的升高更明显的升高更明显)吸气呼气吸气呼气Bp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回心血量回心血量射血量射血量BpBp 活动安静活动安静 站位卧位站位卧位 右臂左臂(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1.33kPa or 10mmHg)上午下午上午下午(8(81111时最高时最高,0,08 8时最低时最低)高原平原高原平原 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第八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动脉血压的形成(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中血流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约7mmHg)。心脏射血 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的动能,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是势能。血流的阻力 体循环中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部分血压降落的幅度最大。第八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1)(1)每搏出量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心缩期射入A A血量血量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 (2)(2)心率心率心舒期心舒期心舒末期心舒末期A A血量血量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 (三)(三)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舒末期心舒末期A A血量血量(不明显)(不明显)DP DP(不明显)(不明显)SP(SP(明显明显)血流速血流速 DP(DP(明显明显)搏出量搏出量SPSP(不明显)(不明显)回心血量回心血量第八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3)(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心舒期A A血量血量 心缩期血流速心缩期血流速(BP(BP升高升高)SPSP(不明显)(不明显)(4)(4)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缓冲缓冲SPSP维持维持DPDP (5)(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如:如:大失血大失血循环血量循环血量BpBp(显著)(显著)过敏休克过敏休克血管容积血管容积回心血量回心血量BpBpDPDP(明显)(明显)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SPSP(明显)(明显)DPDP脉压脉压体循环平均压变体循环平均压变BpBp变变第八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高血压的危害1.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主要包括脑、心脏、肾脏、眼底等等。平时老百姓见到的瘫痪的患者,这些人里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高血压引起的,还有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病人40%到50%都有高血压。2.我们国家每年死于心血管病大概是300万,有专家估计,起码有大多数人的死亡跟高血压是有关系的,所以可见高血压的危害是相当大的。3.国民的死亡40%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心脑血管的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第八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 高血压虽然说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但是血压要控制不好的话,即使年轻的也有可能突然脑血管破裂出现脑出血,有一个39岁的患者是高血压脑出血成为半身不遂,后来由于控制好了,生活也还是可以的。所以尽管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的心血管综合症,但是也一定要把高血压控制好,如果控制不好即使年轻的时候也有脑出血的可能性,当然年龄大了出现的危害会更大一些。第八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自我管理 按时就医 第八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预防高血压十诀预防高血压十诀一袋牛奶或豆浆,二便通畅记心间;三餐饮食宜清淡,四体适度常锻炼;五色果蔬不间断,每天只吃六克盐;七情调节莫失控,八方交友心喜欢;酒不喝来烟不抽,十分松驰心不烦;百般措施重保健,千万重视常体检。第九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四)动脉脉搏(四)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第九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九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四、静脉血压与血流四、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一)静脉血压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压。当心脏射血功能降低,静脉回流降低时,血液将留滞在外周静脉,静脉压升高。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412cmH2O。特点:近心端低,远心端高:第九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1.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2.重力体位:3.骨骼肌收缩的挤压:4.呼吸运动第九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五、微循环和组织液生成五、微循环和组织液生成(一)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主要由毛细血管组成,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第九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九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二)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第九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九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意义:1.维持血压、血流量的相对稳定2满足机体各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血液需求第九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 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接受自主神经支配。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第一百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一百零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1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节节后后纤纤维维释释放放去去甲甲肾肾上上腺腺素素,与与心心肌肌细细胞胞上上的的受受体体结结合合,产产生生正正性性的的变变力力、变变时时、变变传传导导作用作用第一百零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节节后后纤纤维维释释放放乙乙酰酰胆胆碱碱,与与心心肌肌细细胞胞上上的的M受受体体结结合合,产产生生负负性性的的变变力力、变变时时、变传导作用变传导作用第一百零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血管的神经支配 除除毛毛细细血血管管外外,多多数数血血管管平平滑滑肌肌受受自自主主神神经支配经支配(1)缩血管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2)舒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第一百零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1)缩血管纤维 皆为交感神经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末梢释放 NE,结合受体使血管收缩;结合受体使血管舒张。NE 与结合能力较强,一般表现缩血管效应。阻断剂:酚妥拉明 生理作用:调节血管(小动脉)的阻力和血 第一百零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末梢释放末梢释放Ach,作用于,作用于M型受体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阻断剂:阿托品效应器:骨骼肌血管效应器:骨骼肌血管生理作用:防御情绪反应和运动初期使骨骼肌血管生理作用:防御情绪反应和运动初期使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舒张,血流量增多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末梢释放末梢释放Ach,作用于,作用于M型受体型受体效应器:软脑膜、消化腺血管效应器:软脑膜、消化腺血管生理作用:局部扩张血管,使血管舒张生理作用:局部扩张血管,使血管舒张第一百零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指指控控制制心心血血管管活活动动的的有有关关神神经经元元集集中中的的部部位位,分布在从脊髓到大脑的各级水平分布在从脊髓到大脑的各级水平第一百零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1 1延髓心血管神中枢延髓心血管神中枢一一般般认认为为该该中中枢枢控控制制心心血血管管的的最最基基本本的的中枢位于延髓。中枢位于延髓。第一百零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 1.1.缩血管区缩血管区 位于延髓头端的腹外侧部,称为C1区,能引起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活动。心交感紧张也起源于此区的神经元,又称心交感中枢。2.2.舒血管区舒血管区 位于延髓尾端腹外侧部A1区(在C1区的尾端)。组成该区的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时可抑制C1区神经元的活动,导致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和心交感紧张性降低,血管舒张,心率减慢等。3.3.心抑制区心抑制区 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中的心抑制神经元经常有抑制冲动发放,通过心迷走神经到达心脏,在心组织中更换神经元后支配心肌。心迷走中枢和心交感中枢都有紧张性活动,平时心迷走紧张的作用较强。第一百零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神经元延髓以上的心血管神经元 主主要要表表现现为为对对心心血血管管活活动动和和机机体体其其它它功能间的复杂整合功能间的复杂整合下丘脑的整合作用。下丘脑的整合作用。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的作用。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的作用。小脑的作用。小脑的作用。第一百一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三)心血管反射1.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第一百一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一百一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一百一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 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管壁的外膜下分布有丰富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管壁的外膜下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的程度增加,压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的程度增加,压力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也就增多。颈动脉窦和主力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也就增多。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时,引起的反射效应使心率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时,引起的反射效应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所以颈动脉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所以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减压反射。第一百一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缓缓冲冲”血血压压变变化化,维维持持血血压压相相对对恒恒定定。尤尤其其对对保保证证脑脑、心心等等重重要要器器官官的的供供血血起起重重要要作作用用。对快速出现的血压变化起调节作用。对快速出现的血压变化起调节作用。第一百一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2.2.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主主要要在在缺缺氧氧、窒窒息息、血血压压过过低低、酸酸中中毒毒等等情情况况下起重要作用下起重要作用第一百一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体液调节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有很多,主要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肾素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内皮生成的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血管内皮生成的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钠素、激肽系统、心钠素、前列腺素、阿片肽前列腺素、阿片肽及及组织胺组织胺第一百一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1血管紧张素生成过程:血管紧张素原(肝脏内合成)肾素(肾脏产生和释放)血管紧张素(10肽)(转化酶,主要在肺血管)血管紧张素(8肽)血管紧张素酶A 血管紧张素III(7肽)2生理作用:血管紧张素有很强的血压升高作用第一百一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产生肾上腺素(85%)和去甲肾上腺素(1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也可产生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受体亲合力强,去甲肾腺素与受体亲合力强。第一百一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三)抗利尿激素(即血管升压素)九肽,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送至垂体后叶贮存、释放1生理作用 (1)作用于肾的集合管,促进水重吸收。发挥抗利尿作用 (2)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在脱水、失血等情况下释放增加,对保留体液、维持血压起重要作用。2释放调节(1)体液晶体渗透压改变(2)其它因素第一百二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和区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和区别联系:1、大多数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 2、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活动 3、两者作用机制相同 4、递质和激素有时是同一种物质 第一百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第一百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五节第五节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构成。第一百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一)毛细淋巴管 是淋巴管道的起始处(二)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合成(三)淋巴干 共九条(四)淋巴导管 1胸导管:是最大的淋巴导管。2右淋巴导管 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膈干,三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第一百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一百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淋巴器官二、淋巴器官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胸腺。(一)淋巴结 1形态 灰红色小体,质软。凸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凹侧有一条输出淋巴管。2全身重要淋巴结(1)下颌下淋巴结(2)颈外侧深淋巴结(3)腋淋巴结(4)腹股沟浅淋巴结第一百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149页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有过滤、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当机体受到致病因素侵袭后,信息传递给淋巴结,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有效地杀伤致病因子。两者“斗争”的结果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第一百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49页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位于颈部、下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最易触到。当淋巴结肿大时,可触到皮肤下有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的结节。如在下颌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多表示口腔有病变,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颈部出现成串的球状隆起,首先应考虑颈淋巴结核。鼻咽癌患者往往在颈深上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腋窝部淋巴结肿大,常提示上肢或乳房有疾患。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是下肢、臀部有感染性疾病的信号。此外,人们不可忽视子宫癌、睾丸癌、直肠癌导致的淋巴结出现的病理反应。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提示腹腔内有癌细胞沿胸导管向上转移,如肝癌、胃癌、结肠癌等;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提示胸腔内有癌细胞沿右侧淋巴管向上转移,如肺癌、食道癌等。患淋巴性白血病时,全身各处淋巴结均表现肿大。第一百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脾:最大的淋巴器官 第一百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淋巴液的生成与淋巴循环二、淋巴液的生成与淋巴循环(一)淋巴液的生成(一)淋巴液的生成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液淋巴液(二)淋巴循环(二)淋巴循环 毛细淋巴管汇合毛细淋巴管汇合淋巴管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结左侧胸导管和右侧淋巴管左侧胸导管和右侧淋巴管两侧锁骨两侧锁骨下静脉下静脉三、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自学)三、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自学)第一百三十页,本课件共有149页第六节第六节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一、儿童和青少年心脏功能的特点一、儿童和青少年心脏功能的特点(一)心率(一)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降低。(二)心输出量(二)心输出量年龄越小,相对值(每千克体重的输出量)年龄越小,相对值(每千克体重的输出量)越大。越大。第一百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49页二、血压二、血压儿童收缩压低,舒张压低。儿童收缩压低,舒张压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逐渐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