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默写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资源ID:65269427
资源大小:11.09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名句名篇默写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诗歌鉴赏对接课本一诗歌鉴赏对接课本一(1)(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难的主旨句是“,!”2 2填两句填两句(2)(2)蜀道难中运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是“?,?”。(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3)蜀道难中蜀道难中“?,?”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路险。(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4)蜀道难运用夸张手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5)李白蜀道难中,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现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现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6)蜀道难中表蜀道难中表明蜀地历史悠久,和明蜀地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是“?,?”。(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2016(7)(2016全国卷全国卷)李白蜀道难中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感叹的方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关注。(7)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8)(8)李白蜀道难李白蜀道难中用中用“五丁开山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是道路的两句是“?,?”。(8)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9)(9)蜀道难中蜀道难中“?,?”两句化用了张载剑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阁铭中“形胜之地,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匪亲勿居”的句子,借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难自古而然。(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3 3填三句填三句(10)(10)李白在蜀道难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攻的特点的句子是“?,?,?”。(10)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1)(11)从李白蜀道从李白蜀道难难“?,?,?”的的长叹中,我们似乎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息。(1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我们可以依据分数将失分题分成两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转人舒缓,尾联深挚,语言简练朴实,笔力开阖顿挫。B颔联视角由高到低,峻山迎着人面拔地而起,“云气”傍着马头翻滚。C颈联中“笼秦栈”和“绕蜀城”相对,前者写山上蜀道风景,后者写山下春江绕城奔流。D本诗既劝勉友人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2同样描写蜀道之难,送友人入蜀与蜀道难在写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答案:答案:1 B 颔联视角由高到低颔联视角由高到低错,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错,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者马头升腾而起,视角是由低到高。气依傍者马头升腾而起,视角是由低到高。2.(1)情感表达:)情感表达:送诗语调平缓自然,轻言轻语,情感委婉真挚;蜀诗开篇极言蜀道之难,送诗语调平缓自然,轻言轻语,情感委婉真挚;蜀诗开篇极言蜀道之难,情感强烈,奠定了全诗雄放的基调,并随着情感的起伏和场景的变化,反复咏叹。情感强烈,奠定了全诗雄放的基调,并随着情感的起伏和场景的变化,反复咏叹。(2)描写手法:)描写手法:送用栈道上送用栈道上“山道人面山道人面”“云傍马生云傍马生”两个静景特写来表现蜀道绝壁深谷的惊险高两个静景特写来表现蜀道绝壁深谷的惊险高危;蜀诗综合运用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多种手法反复渲染蜀道之危;蜀诗综合运用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多种手法反复渲染蜀道之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如:通过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如:通过“人行其上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与畏惧心理,侧面写出的艰难情状与畏惧心理,侧面写出山治高险。山治高险。3 3填三句填三句(17)(17)苏轼在赤壁赋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的语句是“?,?,?”。(17)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 1填一句填一句(1)(1)白居易在琵琶行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并序)中用中用“?”一一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的高超。6.琵琶行(1)呕哑嘲哳难为听2 2填两句填两句(2)(2)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并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3)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并序)中既写出琵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子是“?,?”。(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4)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并序)中中“?,?”两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是声音的类比联想。(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5)(5)白居易的琵琶白居易的琵琶行行(并序并序)中,琵琶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女演奏暂歇后,“?,?”两句表明乐音又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变得激越、雄壮。(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6)(6)白居易在琵琶白居易在琵琶行行(并序并序)中琵琶女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虽“暂歇暂歇”,却产生,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更好效果的两句是“?,?”。(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7)(7)白居易在琵琶行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并序序)中用听众在演奏结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效果的句子是“?,?”。(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8)白居易在琵琶行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并序序)中用中用“?,?”两句描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以此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以此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强大的感染力。(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9)“(9)“?,?”是琵琶行是琵琶行(并序并序)全诗的主旨,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共鸣。(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0)(10)白居易在琵琶行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并序)中中描写自己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奏,描写自己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奏,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伤凄切之情,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伤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1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我们可以依据分数将失分题分成两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 34 4 小题。小题。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蜀僧弹琴,首联说明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简短的十个字,把弹琴者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B三、四两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琴者与听琴者的友情。“挥手”是抚琴的动作,描写出了蜀僧抚琴姿态的潇洒。C.颈联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李白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率真直白,毫不艰涩。D尾联两句写音乐结束后,作者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4.音乐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但许多大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描绘过音乐,像同学们熟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李白又是如何描绘琴声之美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3.B 解析A.诗歌写的是听琴,不是弹琴 C.应该是含蓄自然的D.“诗人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烘托出弹奏者技艺高超。4比喻。“如听万壑松”,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状写琴声之铿锵有力;“客心洗流水”把乐声比喻成流水,状写琴声的清越。分析“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时,学生如果答成正面描写,想象或者把听觉诉诸视觉的形象都可给分。侧面烘托。听琴时“客心洗流水”,这如流水般清澈的琴声能洗涤人的尘心俗念,使人心旷神怡,以诗人听琴后的感受来表现琴声之美。“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因听琴入迷而忘记了时间,不知天暗云重,以时间之快表现琴声之美。(2 分)(两处分析任意一处都可以)用典。“余响入霜钟”,“霜钟”二字点名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琴声终止以后,作者依然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借此来表现琴声之美。(如果学生分析“客心洗流水”这一句也可以,但必须紧扣描绘琴声去分析,照抄 15 题 C 选项不给分)(每个要点 2 分,满分 6 分)1 1填一句填一句(1)(1)李煜虞美人李煜虞美人(春春花秋月何时了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想中运用对比手法,想象故国象故国“?”,只是自,只是自己的容颜已老。己的容颜已老。12.虞美人(1)雕栏玉砌应犹在2 2填两句填两句(2)(2)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何时了)一词中含蓄地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的句子是“?”。(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3)“(3)“明月明月”与与“东东风风”是古诗词中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何时了)一词中用一词中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子是“?,?”。(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4)李煜虞美人李煜虞美人(春春花秋月何时了花秋月何时了)一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子是“?,?”。(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5)李煜虞美人李煜虞美人(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感形象化的句子是“?”。(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6)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诘一词中一个诘问句惊心动魄,把李煜问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这个句子是“?”,这,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们可以依据分数将失分题分成两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注。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飞盖,状车辆之疾行。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碎”两字凝练地写出春景的生机盎然,但其中又隐约有乐景衬哀情之感。B.“碧云暮合空相对”一句,既写了时间的缓慢流逝,又凸显了诗人的形单影只。C.曾经西池会上的好友,而今谁在?这里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朝廷的不满。D.诗人由春景触发对个人际遇感慨,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思想容量极大。22.“愁”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绪,古人喜欢用“水”来喻愁,本词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都有此类诗句,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异同。21.C 解析“这里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朝廷的不满”错误。景物依旧,诸友却已漂泊云散,表达出飘零憔悴之感和思念故人之愁,没有表达“对朝廷的不满”。故选C。22.相同点:都用“水”来喻愁,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不同点:表达的情感不同。本词中的“飞红万点愁如海”表达了词人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仕途失意、被贬孤寂的愁苦。赏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词人对亡国之痛的无限哀愁之情。我们可以依据分数将失分题分成两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324题。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但由于愁绪作者觉得这些景象都是黯然失色的。B.颔联用工笔勾勒局部之景,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两个特写镜头。C.颔联和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着色和氛围都大不相同。D.“禽声”“江色”是诗人所闻所见,再引出诗人潜结心绪,显“起承转合”之“转”之妙。24.本诗尾联愁绪的写法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23.A“黯然失色”错误。苍然:深青色、深绿色的样子,首联的意思是春回大地,凡东风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色。24.本诗:运用比拟把愁和人交手相搏的过程写得形象神奇。(1分)“驱”“推”写出人与“愁”交手相搏的过理: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浇愁”的套语经此点拨变化,化腐朽为神奇。(2分)(答拟人或拟物也得分)李词:运用设问,发人深思,然后引出用奔流的江“水”作答,让人感慨万千。(1分)运用比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2分)我们可以依据分数将失分题分成两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感愤宋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玉蜺:长虹。天心:君主的心意。浑:简直,几乎。夸俗:超凡拔俗。燕然未勒: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曾追击匈奴单于,登燕然山勒石记功。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主要通过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来表达极为深沉的精神力量。B首联欲扬先抑,二十男儿本应容光焕发,诗人却是面色似冰,而嘘气成虹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堂堂正气。C颔联表明诗人的志向,身世虽微但不甘虚度岁月,时刻等待被君主任用,为国纾难,使乱世回到太平盛世。D颈联“狂”字是诗人兴酣落笔的自我写照,“过人声”表面指歌声美妙,实则指诗人有过人才学、远大志向。2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与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相同的表现手法及不同的思想情感。1 1填一句填一句(1)(1)苏轼在念奴娇苏轼在念奴娇(大江大江东去东去)上片描写了赤壁上片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其中雄奇壮阔的景物,其中“?”一句从视觉角度来一句从视觉角度来写滔滔的江流。写滔滔的江流。13.念奴娇.赤壁怀古(1)卷起千堆雪2 2填两句填两句(2)(2017(2)(2017山东高考山东高考)苏轼念奴娇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大江东去去)中中“?,?”两句,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壮丽景色。(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2015(3)(2015全国卷全国卷)苏苏轼念奴娇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大江东去)中中“?,?”两句,收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的缅怀。(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4)(4)苏轼念奴娇苏轼念奴娇(大大江东去江东去)中中“?,?”一句描绘了周瑜的运一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筹帷幄。(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5)苏轼在念奴娇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大江东去)词中词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的句子是“?,?”。(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 3填三句填三句(6)(6)苏轼念奴娇苏轼念奴娇(大江大江东去东去)中,运用比喻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险要形势的句子是“?,?,?”。(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7)(7)苏轼在念奴娇苏轼在念奴娇(大大江东去江东去)词中既点题,词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的句子是“?,?,?”。(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8)(8)苏轼在念奴娇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大江东去)词中具词中具体描写体描写“江山如画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之意的句子是“?,?,?”。(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9)(9)苏轼念奴娇苏轼念奴娇(大江大江东去东去)中描写赤壁战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的句子是儒将风度的句子是“?,?,?”。(9)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戴复古,南宋词人。貔(xi)虎,貔和虎。泛指猛兽。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B“貔虎噪”“鱼龙怒”,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周瑜火攻曹军时排山倒海之势。C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D“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2同样写赤壁之战,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作简要分析。1D【解析】“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误。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故选D。2苏词通过细节描写“谈笑间”,就让曹军快速崩溃,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戴词则用对偶、比喻、夸张等手法艺术地再现周瑜火烧曹营时惊心动魂的赤壁战场,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著、年少建功。“谈笑间”为细节描写,写周瑜的卓越功绩。再联系“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分析,写赤壁之战和周瑜是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满江红赤壁怀古,“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戴词写赤壁之战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怀古是为讽今。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宰相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楚地)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当即写了该词。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典出晋书温峤传:相传采石矶下多怪物,温峤经过此地,便燃点犀角来照,奇形怪状的水怪不久便覆灭了。周与谢:指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约楚云留”中的“楚”字侧面交代了自己身在楚地后方,不能亲临战场杀敌的遗憾。B“剪烛看吴钩”一句借助夜看吴钩,塑造了宰相虞允文把玩宝剑,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C结尾用祖逖“中流击楫”典故,与上阙“平生豪气”相呼应,表达恢复中原的报国志向。D全词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历史伟业与现实场景融合,用典贴切自然,喜中寓愁,悲中带壮。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运用了周瑜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1B【解析】“塑造了宰相虞允文把玩宝剑,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说法有误。这句话是说自己夜间燃烛抚摸宝剑,心潮难平,表现的是作者自己的抱负。2同:两词均表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均反映宋代士大夫文人集建功立业与风流意气于一身的人生观。异:(1)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中,赞美虞允文深得周瑜风流儒雅之余风,表达对虞允文战功卓著、建功立业的赞美和仰慕;但同时词人自负年少有为,渴望建功立业,也借此流露出触景伤情之感。(2)苏词则借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却功业无成的感伤。两词中,“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的都是周瑜早年人生得意完满,意气风发的景象,都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而他们之所以歌颂周瑜,是因为他身上寄寓着作者同样的人生态度与抱负,那就是宋代士大夫文人集建功立业与风流意气于一身的人生观。“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巧妙地举出两大战役的名将,破曹的周瑜和击溃苻坚的谢玄以喻虞允文。虞和他们一样年丰力强而战功卓著,都是从容不迫地建立了功业。因此,本词引用周瑜典故有表达对虞允文战功卓著、建功立业的赞美和仰慕。但如此重要的场合,词人却不能亲身参与,而只能“剪烛看吴钩”,因此这里也暗含了自己虽有抱负却没有机会得以施展的触景伤情之感。苏轼词中极写周瑜的年轻英俊,而功业盖世,塑造出其风度翩翩又年少即建功立业的儒将形象,其实是为了反衬出自己已近中年,却被贬黄州,可以说“一事无成”的怅然失意,表达自己年华已逝而“早生华发”,难以实现壮志的伤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728题。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注】觜(zu)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28.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不同。27.C28内容:聚焦的历史人物不同。苏辙诗聚焦于曹操;苏轼词聚焦于周瑜。情感不同。苏辙诗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苏轼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表达方式不同:苏辙诗以记叙、议论为主;苏轼词以描写、抒情为主。风格不同:苏辙诗朴实无华,理性客观;苏轼词雄浑豪放。1 1填两句填两句(1)(2016(1)(2016全国卷全国卷)在永遇乐在永遇乐(千古江山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够“?”,但由于行事,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草率,最终却“?”。14.京口北固亭怀古(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2)辛弃疾在永遇乐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千古江山)中认为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像宋文帝刘义隆那如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只怕会之雄心,只怕会有有“?”的结局。的结局。(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3)永遇乐永遇乐(千古江千古江山山)中,作者登高望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发出了“?,?”的慨叹。的慨叹。(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4)(4)永遇乐永遇乐(千古江山千古江山)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句子是“?,?”。(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5)永遇乐永遇乐(千古江千古江山山)中赞叹刘裕北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是“?,?”。(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6)辛弃疾的永遇乐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千古江山)中,写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疆场的名句是“?,?”。(6)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7)(7)辛弃疾永遇乐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千古江山山)中中“?,?”两句,将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的历史遗迹英雄刘裕成长地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在读者面前。(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2 2填三句填三句(8)(8)永遇乐永遇乐(千古江山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中,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还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国立功的句子是“?:?,?”(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下列选项中,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了自己对孙权的仰慕,同时暗含朝廷“无人可御外侮”之意。B作者用刘义隆草草出兵结果惨败的典故,是对当时的执政者急功近利、急于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C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能为国效力的满腔豪情,同时蕴含着报国无门的悲愤慨叹。D作者将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进行对比,表达对国家暂时安定的欣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D.“表达对国家暂时安定的欣慰”错误,这处对比,是将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和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现实进行对比,表达诗人的悲痛和愤懑。故选D。2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孙仲谋那样英明果断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流露出对孙权的欣赏之情。)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北伐的痛心与愤懑之情。)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委婉劝诫韩侂胄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老的苍凉抑郁之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写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典故,赞赏的是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而非“孙仲谋”。故选B。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直抒胸臆”错,用廉颇遭谗但尚有人来问,与自己二十多年被人遗忘相比,含蓄地抒发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老学庵,陆游书斋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哪怕晚年生计艰难,也要盖上一间书斋,以此来打发无聊难捱的时光。B颔联中“古今”与“昏晓”相对,“永日”与“流年”相对,精炼准确地概括了作者终生与书为伴,以书开导人生的读书生涯。C诗人对生活要求不高,书斋没有书童,请一个南村的跛脚童子也无所谓,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生计艰难,照应了开头的“萧然”。D老学庵是陆游晚年生活的精神家园,哪怕它十分简陋,他依然写诗作记,并题写在墙壁上。2有人说“太平民乐无愁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相仿之意,请谈一谈你的看法。1A【解析】“无聊难捱”错误,诗人把书斋看成精神家园,“古今”“昏晓”“永日”“流年”都写出了诗人读书之废寝忘食。2永遇乐中,这两句是说如今的中原沦陷区的百姓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本诗“太平民乐无愁叹”是说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收复失土,刻不容缓的意思,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当地佛狸祠下人们争相祭祀,香火不绝乌鸦啄食祭祀食物这一景象,讽刺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当时金兵南下的痛,在佛狸祠参拜祭祀让人心痛。本诗中“太平民乐无愁叹”是说自己日夜读书的缘由之一是“太平时期”老百姓只有高兴而无愁叹,陆游对偏安江南的所谓“太平”是忧心忡忡的。金兵已经占领宋国的北方领土,宋国统治者偏安江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本诗中绍兴一带自然是“太平”无战事的,陆游看到老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而没有愁叹,诗人为此感到忧虑、愤懑。两位爱国词人都想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念奴娇登多景楼陈 亮(宋)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注】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一个问句,传达出复杂情感。B“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写出了镇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形势,说明镇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作为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凭借。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D“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化用了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南宋统治者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34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请简析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似之处。33C(“因笑”三句没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学英雄涕”是用新亭对泣的故事,讽刺南宋统治者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34手法相似,均是善用典故。本词用了六朝、祖逖、谢玄等典故,永遇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典故,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主题相似,均含爱国愤世之情。两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北向伐金、收复中原的迫切期望,又有对统治者苟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慨。风格相似,均呈豪迈之势。本词和永遇乐都是视野广阔,气魄宏大,纵论时弊,慷慨激昂,充满豪情壮志,显示出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和超拔气度。(一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