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串讲课件优秀PPT.ppt

    • 资源ID:65325298       资源大小:3.01MB        全文页数:13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串讲课件优秀PPT.ppt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串讲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串讲课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137页参考教材:参考教材:一、汪劲著:环境法学 二、韩德培著:环境保护法教程 三、汪劲等编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137页 本次串讲过程中重要讲解多项选择题。因为多项选择题即可以考简答,又可拆开考单选。例如: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我国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ABCDE)A、调查公众意见 B、咨询专家意见 C、座谈会 D、论证会 E、听证会简答题:简答题:我国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案:我国法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有: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我国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A)A、调查公众意见B、民意调查C、宪法规定 D、征求意见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137页第一编第一编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137页 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 一、环境的一般概念一、环境的一般概念 二、人类环境的概念二、人类环境的概念 “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三、人类环境的分类三、人类环境的分类 (一)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二)按照环境的功能,可以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国宪法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三)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四)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把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包括海洋环境、湖泊环境、河流环境等)、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如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地质环境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137页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 我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五、自然资源五、自然资源 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有限资源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可更新资源,即可以更新再被利用的,如土壤、淡水、动物、植物等。另一类是不可更新资源,是指数量有限又不可再生,终究会被用尽的资源,如煤、石油、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等。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竭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等。除海洋外,目前还没有把它们作为自然资源立法的保护对象。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137页 六、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六、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我们可以举几个明显例子说明生物和人类安全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1、地表大气中氧的形成。一切动物离开氧气便不能生存。地球表面是最早同金星一样,只有二氧化碳,氧是地球大量覆盖了绿色植物(主要是森林)以后制造的。大气中的氧大约有四分之三是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用来供给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需要。这说明氧是次生的,有了氧气、才有动物和人类。氧的形成是生物向高级阶段演化的必要条件。2、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它可以阻挡和吸收对生物有强大杀伤力的太阳紫外线。它是生物和人类的“保护伞”和“宇宙服”。3对人体血液成分所作的科学测定表明:人体血液含有六十多种化学元素,而且其平均含量同地壳各种元素的含量在比例上惊人的近似。这说明人是环境产物的最明显的例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137页 有人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人类环境系统的结构分为三部分:1、物理系统,包括生物以外的各种无生命的环境因素,如大气、水、陆地、岩石、日光等。2、生物系统,即生物圈,包括从最小的微生物到生物群落组成的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3、社会经济系统,包括由人类活动控制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等。为了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的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1)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2)排放到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 能力。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137页 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学基本知识生态学基本知识 一、生态学的概念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人伊海克尔在1866年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人与生物圈”的研究列为全球性的课题,强调从宏观上研究人与环境的生态学规律。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137页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活动 生态系统全部生命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绿色植物每年制造的有机物质可达2000亿吨,成为整个生物圈能量的总来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四、生态平衡四、生态平衡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137页 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和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两类。狭义的环境问题则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第二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一)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环境污染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四)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环境条件变得更加脆弱。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过去30年,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三、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三、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一页,共137页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科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科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一、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954年,美国一批学者最早提出了“环境科学”这一名词并成立了“环境科学学会”,但当时指的是研究宇宙飞船中的人工环境问题,同现在的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完全相同。二、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二、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三、环境科学的任务三、环境科学的任务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137页 第二章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137页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一、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一、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 欧洲国家多称其为“污染控制法”,日本称其为“公害法”,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称其为“自然保护法”,我国以前称“环境保护法”,美国一般称“环境法”。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 即强烈的社会性、自然性和技术性。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一)综合性(二)技术性(三)社会性(四)共同性 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四页,共137页 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三种。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五页,共137页 第三章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六页,共137页第一节第一节 外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外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一、环境法的产生阶段一、环境法的产生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个阶段是公害发生期,也是环境法的产生时期。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第一代环境污染。西方国家早期的环境立法,主要针对当时的环境污染,即大气和水的污染,防治范围比较狭窄;立法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规定或采用治理技术,较少涉及国家对环境的管理。二、环境法的发展阶段二、环境法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是西方工业化国家公害发展和泛滥的时期。世界上有名的公害事件大都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有两个重要特点:1、由于环境问题严重化和国家加强环境管理的迫切需要,许多 国家加快了环境立法的步伐,制定了大量的环境保护的专门 法规,从数量上说,远远超过其他的部门法。2、除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外,又制定了一些新的环 境法规。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七页,共137页三、环境法的完备阶段三、环境法的完备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有如下特点:1、为了提高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地位,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有的国家把环境保护规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2、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3、各国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生了根本转变,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政策和措施。4、把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八页,共137页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古代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 殷商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可能是最早出现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国家。一、中国古代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一、中国古代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兴起和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孕育和产生时期。(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时期 自1973年8月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止,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艰难发展阶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九页,共137页 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历史必然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历史必然性 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有其必然性。1、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以致必须由国家来承担保护和管理环境的职能。2、国家对环境的管理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法律手段。3、环境与资源的整体性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把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社会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保护和调整。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页,共137页 第四章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一页,共137页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该法是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经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二页,共137页 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大体分为如下几类:(1)土地利用规划法;(2)污染防治性;(3)自然保护法;(4)环境行政管理法等。一、土地利用规划法 二、环境污染防治法 三、自然保护法 四、环境行政管理法规 第五节第五节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一、环境质量标准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样品标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三页,共137页第六节第六节 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有关规定中的有关规定 1997年经过修订的刑法在第六章中,专门设立了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三、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有关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四、经济法中的有关规定四、经济法中的有关规定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四页,共137页 第五章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五页,共137页 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与立法规划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与立法规划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体制一、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体制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规划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规划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六页,共137页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一、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一、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 (一)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将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归纳为如下六类:1、“物物相关”律;2、“相生相克”律;3、“能流物复”律;4、“负载定额”律;5、“协调稳定”律;6、“时空有宜”律。二、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二、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一种基于生态学、伦理学理念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的。三、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三、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七页,共137页 第六章第六章 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的管理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的管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八页,共137页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范围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范围一、环境管理的概念一、环境管理的概念二、环境管理的原则二、环境管理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2、区域性原则;3、预测性原则;4、规划和协调性原则。三、环境管理的范围三、环境管理的范围 1、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污染控制;2、广义的环境管理,把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结合起来,包括资源、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九页,共137页第二节第二节 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历史发展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历史发展一、第一阶段,一、第一阶段,早期限制时期 从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二、第二阶段,二、第二阶段,治理时期 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进入了公害发展与泛滥时期。三、第三阶段,三、第三阶段,综合防治时期 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不少国家总结了治理阶段“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以后,改变了单纯治理的被动政策,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四、第四阶段,四、第四阶段,制定发展与环境的总体战略,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这一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到目前,以往的环境管理,重点都在于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即控制工业污染,而对于整个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缺乏全面管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页,共137页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20世纪70年代,美、日、英、法、加拿大等国政府,分别在中央设立和强化了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管理机构一、外国环境管理机构一、外国环境管理机构二、我国的环境管理机构二、我国的环境管理机构 1998年国务院机构调整中,国家环保局升格为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撤销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五节第五节 我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我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一页,共137页 第七章第七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二页,共137页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确定的依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确定的依据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一、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提出和发展一、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提出和发展 1983年1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其具体内容是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性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人们简称之为三项建设三同步和三统一)。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含义和作用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含义和作用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应联合国大会的要求,提出了一份长达20万字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人口激增、加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五种互相制约的因素构成。人类社会这五种增长趋势的起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三、如何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三、如何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三页,共137页第三节第三节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提出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提出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含义和作用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含义和作用三、如何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三、如何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一、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的含义一、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的含义二、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的贯彻二、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的贯彻第五节第五节 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一、环境权理论与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原则一、环境权理论与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原则二、公众参与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二、公众参与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 公民的环境权。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公民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四页,共137页 第八章第八章 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五页,共137页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一、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和作用一、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和作用二、城市规划二、城市规划三、村镇规划三、村镇规划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六页,共137页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回顾评价,即根据历史资料;第二类是现状评价,即根据监测、调查的材料,对环境质量的现状作出评价;第三类是预断评价,根据发展规划对未来环境状况作出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属于预断性的评价。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美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七页,共137页四、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四、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在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般是限于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活动和建设工程。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六六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的程序七、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七、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规定了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五种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八、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的几个问题八、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八页,共137页第三节第三节 “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一、一、“三同时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作用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我国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有老企业污染的治理,一是对新建项目产生的新的污染的防治。二、二、“三同时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规定制度的法律规定 “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1973年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九页,共137页第四节第四节 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制度一、许可证制度的概念一、许可证制度的概念 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二、许可证制度的作用二、许可证制度的作用三、我国环境管理中的许可证制度三、我国环境管理中的许可证制度四、我国在水环境管理方面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四、我国在水环境管理方面的排污许可证制度 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的管理程序包括下面四个阶段:1、排污申请登记;2、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 标。这是发放许可证的最核心的工作;3、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4、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页,共137页第五节第五节 征收排污费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一、征收排污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征收排污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二、征收排污费的目的和作用二、征收排污费的目的和作用三、征收排污费的办法三、征收排污费的办法 征收排污费的范围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按条例规定缴纳排污费。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原有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保标准的,自建成或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四、征收排污费制度中的几个问题四、征收排污费制度中的几个问题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一页,共137页第六节第六节 经济刺激制度经济刺激制度一、经济刺激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一、经济刺激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二、经济刺激的几种形式及其有关法律规定二、经济刺激的几种形式及其有关法律规定 (一)财政援助 (二)低息贷款 (三)税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二页,共137页第七节第七节 其他重要环境保护制度其他重要环境保护制度一、物质循环与清洁生产制度一、物质循环与清洁生产制度二、限期治理制度二、限期治理制度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3、对突发环境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序,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如下四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三页,共137页(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发生30人以是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以上;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涉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利用放射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 严重辐射污染后果;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 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四页,共137页(2)重大环境事件(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 以下;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 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 县级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五页,共137页(3)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 影响;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4)一般环境事件(IV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发生3人以下死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六页,共137页 4、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1)预防和预警机制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序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2)应急响应机制 第一、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实行分级响应机制。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序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I级响应)、重大(II级响应)、较大(III级响应)、一般(IV级响应)四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七页,共137页第二、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1小时报告制。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应立即向国务院报告。第三、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级、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八页,共137页 第九章第九章 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九页,共137页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一、自然资源所有权一、自然资源所有权 (一)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类别 对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按自然资源权属的主体来分,可分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按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可分为土地资源所有权、森林资源所有权、水资源所有权、草原资源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权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页,共137页(二)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取得 1、国家所有权的取得 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三种方式。2、集体所有权的取得 在我国,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法定取得、天然孳息和开发利用取得三种方式。在我国,自然资源的集体所有权是有限所有权,即它的客体是有限的,矿产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城市土地资源等都不能成为集体所有权的客体。3、个人所有权的取得 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是开发利用和继承,而不存在法定取得和强制取得。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一页,共137页 二、自然资源使用权二、自然资源使用权 (二)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通常有确认取得、授予取得、转让取得、开发利用取得等四种方式。(四)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终止 引起自然资源使用权终止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原因,如河岸土地被洪水冲走;二是开发利用完毕,如矿产资源被开采完毕;三是因期限届满,如土地使用期限届满,承包合同期限届满;三是因闲置或弃置抛荒,例如,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四是非法使用或转让而被强制终止,五是因主体消灭,如自然资源使用单位因迁移、撤销而停止使用土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二页,共137页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资源规划制度自然资源规划制度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一、自然资源调查制度一、自然资源调查制度二、自然资源档案制度二、自然资源档案制度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资源许可制度自然资源许可制度我国在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普遍实行了许可制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三页,共137页第五节第五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一、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概念和作用一、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概念和作用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 综合起来基本上是两种形式,一是收税,一是收费。三、自然资源税三、自然资源税四、自然资源费四、自然资源费 对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地带参观、游览,各地方也通常以出售门票的方式收费。这些收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开发使用费;(二)补偿费;(三)保护管理费;(四)惩罚性收费。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四页,共137页 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五页,共137页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一、我国的环境标准一、我国的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二、二、ISO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国际标准组织(ISO)于1987年制定并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1992年又组织制定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的作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六页,共137页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标准体系及其制定环境标准体系及其制定一、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 根据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五类二级组成。五类,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5装。二级,是指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地方级二级。二、环境标准的制定二、环境标准的制定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排放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七页,共137页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一、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一、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三、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纠三、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所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证据的根据纷中确认各方所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证据的根据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八页,共137页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九页,共137页 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二、行政制裁的方式二、行政制裁的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制裁的方式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一)行政处分;(二)行政处罚。三、环境行政诉讼三、环境行政诉讼 (一)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 根据行政诉讼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可把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归纳为以下三类:1、司法审查之诉;2、请求履行职责之诉;3、请求行政侵权赔偿之诉;(二)环境行政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两种时效:(1)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15天;(2)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诉讼时效为3个月。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页,共137页第二节第二节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的概念一、民事责任的概念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直到赔礼道歉等十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一页,共137页四、追究民事责任的程序四、追究民事责任的程序 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和相应法律规定:1、起诉资格的放宽 公民对污染与破坏环境(包括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 告。检举和控告当然包括向法院提起诉讼。2、举证责任的转移 采取了举证责任“转移”亦称“倒置”的原则,即由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改为由被告举证,或者原告只需提出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4、诉讼时效 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案件,规定了比普通诉讼时效稍长一些的三年的特殊诉讼时效。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二页,共137页第三节第三节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一、刑事责任的概念一、刑事责任的概念二、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二、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三、认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应注意的问题三、认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应注意的问题四、四、刑法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 1997年修改的新刑法。在第六章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设立专门一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从第338条至第346条,共9条16款。设立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和狩猎罪、非法占用耕地罪、破坏矿产资源罪和非法采伐、盗伐森林罪。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三页,共137页第二编第二编 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污染防治法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四页,共137页 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污染防治及其立法环境污染防治及其立法 一、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一、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 (一)环境污染 (二)公害 在环境法中使用公害一词,首见于日本明治二十九年(1897年)大阪府令制造场管理规则第3条。所谓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产生的已知或未知的某些物质进入环境,导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生态改变、生物物种减少或灭绝以及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环境的有效利用或破坏环境的现象。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五页,共137页二、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防治二、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防治三、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三、环境污染防治立法 中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即 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六页,共137页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一、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一、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二、大气污染防治法二、大气污染防治法三、水污染防治法三、水污染防治法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六、放射性污染和其他危险物质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六、放射性污染和其他危险物质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七页,共137页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八页,共137页第一节第一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概述大气污染防治法概述一、大气污染概述一、大气污染概述 在我国,目前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a)芘以及氟化物等十大类。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二、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二、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九页,共137页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一、大气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一、大气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二、大气环境标准二、大气环境标准 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66)是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该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 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对于上述三类功能区,依类别的不同相应地 执行一级、二级和三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你现在浏览的是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串讲课件优秀PPT.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